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迁

2021-09-10 来源:易榕旅网
下载文档 收藏

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迁

王朝变革与赋税制度

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迁 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迁 王朝变革与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赋税一直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一个国家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赋 税制度的变革是一个王朝改革的重要内容。 因为赋税制度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故而,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历经的变革形成了 一道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关键词: 关键词:赋税、赋税制度、变革、趋势 正文: 正文: 一、赋税的含义与作用 赋税、是封建社会一个国家财力的保障,是封建王朝存在的经济基础,是相对于国家政 治制度而言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个国家倘若没有充足稳定的赋税来源, 那么势必导致国力衰 落,对内不能维护王朝统治秩序对外不能抵御外敌入侵。因此各个朝代在王朝初期、中期或 者后期都进行过或大或小的赋税制度改革, 而这些改革的原因基本相同。 一来是为了缓和阶 级矛盾维护统治,如唐中期实行的“两税法” 、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等;二来则是为 了增加财政收入、挽救统治危机,如汉初的“修养身息” 、明朝中后期的“一条鞭法”等。 任何一种赋税制度都不可能长久的存在下去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势必会有一种新的 赋税制度来取代旧的赋税制度。 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导致旧的生产 关系落后于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进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从 而最终导致赋税制度的变革。 二、赋税及赋税制度的产生 中国的赋税制度起源比较早, 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那是并没有明确提出赋税这一 概念,更没有形成这一赋税制度这一制度,但却出现了“贡赋”制度这一种形式。这就是赋 税制度最初形成的雏形,以贡赋的形式而存在。公元前 685 年管仲担任齐国丞相,管仲为了 增强齐国国力,满足齐国争霸战争的需要,率先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 法。 “相地而衰征”突破了贡赋制度的局限。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实行“履 , 亩而税”,即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交纳土地税。井田之外的私田,从此 ① 也开始纳税 。这是三代以来第一次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是个很大的变化。实行“初税亩” 反映了土地制度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初税亩”的实行标志着赋税制度开始有奴隶 制贡赋制度向封建制赋税制度转变。此后,列国纷纷仿效鲁国实行“初税亩”。到了秦国商 ① 《中国古代史》 114 页 朱绍侯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年出版 鞅变法时,干脆废除国君对贵族(卿大夫)分封、赏赐食邑的制度,而承认通过买卖所获得 ② 的土地所有权 。至此,赋税正式成为一种经济制度存在于我国封建王朝的政权之中。初税 亩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 它废除了按劳力计征的力役地租制, 确立了以田 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 是税收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标记。 这个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制度的改革。 三、各个朝代赋税制度的特点、变革及原因 各个朝代赋税制度的特点、 我

国的赋税制度始于封建社会的开端-----战国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 地主阶级逐步上升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生产方式使之发展,赋税制度相应创立。“赋 ③ 税是官僚、军队、教士和宫廷的源泉。一句话,它是行使权力整个机构的生活源泉。” 从 战国开始, 赋税制度一直被各个朝代沿用且有过几次大的变化。 朝代危机的出现和变革大多 都与赋税制度有关, 赋税制度的变化是伴随着朝代的交替和变革、 以及统治危机的出现而变 化的。 秦统一六国后,进一步肯定和发展了以往的赋税制度,在原有赋税制度的基础上,对赋 税制度进行了改进。秦朝赋税分为田租、口赋和杂赋三种。田租是按土地征粮,租率约为十 分之一。口赋是按人头征钱,每人约缴 120 钱。杂赋一般是临时性的征调。田租、赋税是秦 国家的重要财产来源。 秦代的赋税制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 其赋税形式和税制变化 与封建割据封建统一及其生产力发展状况相一致。 秦代财政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它既首创中 国两千多年封建赋役制度的体系, 又开拓了秦代独特的税制结构, 因而秦代的赋税制度显示 了其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一赋税结构产生了土地私有制,服务于土地私有制,生产关 系适合生产力,中国封建经济由此而得以发展。秦朝末年,由于统治腐败造成农民赋税沉重 繁多,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苦不堪言。农民迫于繁重的苛捐杂税压力,于是决定铤而走险, 最终秦朝帝国在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中土崩瓦解。秦朝的灭亡为汉初统治者吸取了教训。 西汉时期:统治阶级建立了周密的户籍制度。依据户籍向人民摊派 各种赋税;从刘帮 开始,汉朝的赋税主要有三种田赋:这是按土地征收的赋税。由于历经秦末农民战争以及汉 初与匈奴的战争,社会经济凋零不堪,国库空虚,所以汉初以来先后实行过十五税一,十税 一,三十税一和临时免收等办法。 这种政策对奖励垦荒, 发展生产,恢复社会经济等有一定意 义.但因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地主手中,因此减免赋税实际上对地主有利。 但随着统治危机的出 现,后期出现了豪强地主霸占农田,压榨百姓;政府统治混乱,课税繁重,统治者为了扩大 财政收入增加苛捐杂税,赋税制度混乱。混乱的赋税制度加重了农民负担,最终导致了汉末 黄巾起义的爆发。黄巾起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汉朝统治者的混乱统治下,在繁重的 苛捐杂税中, 在赋税制度这一经济基础已经不再适应了上层建筑而不进行变革的综合因素作 用下而爆发的,是日积月累的阶级矛盾和混乱的赋税制度下而发展而来的。 一个新朝代统治权的建立必须以改变旧制度特别是旧的赋税制度为基础, 建立新的适应 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特别是赋税制度。 北魏时期,由于北方各族人民起义的沉重打击,北魏长器政权为 稳固其统治,采取了 缓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魏孝文帝在位时,进行了系列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均田制(485 ④ 年颁布) 均田制是按户口来分配土地,与均田制相适应的赋税制度就是租调制:均田制和 。 租调制的实行, 调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 由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大量荒田被开垦, ② ③ ④ 《中国古代史》 115 页 朱绍侯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年出版 《马恩选集》 第三卷 《食货志》. 卷三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耕作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作为隋朝和唐前期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的租庸调制, 在当时的一定历史阶段中确实起 到了调动农民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保证封建国家赋税收入的作用。但是,随着唐 朝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均田制遭破坏,土地兼并严重,编户流失,赋税剥削加 重,国家财政收入日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租庸调制的不合理性更加明显。于是为了挽救 统治危机,换和阶级矛盾。780 年,唐德宗根据宰相杨炎建议,对当时混乱的赋税制度进行 整理,在地税和户税的基础上,实行“两税法”。即按土地和

财产的多少,分夏、秋两次征 税。 两税法规定按资产纳税,与人丁为征税对象的租庸调制相比,较为符合财产占有的实 际情况。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赋役负担不均的不合理状况, 对 改善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广大贫苦农民的生产生活是有积极作用的。 总之两税法是与当时土地 高度集中以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相适应的, 是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 步。 同时这次改革反映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即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 为主的转变,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基本形态。 明和历代一样,明初行两税法,田赋分夏税、秋粮。明中叶以后,由于赋税沉重,百姓 逃亡严重,原有的赋税制度日渐失效,严重影响财政收入。为此,自嘉靖十年起,推行\"一 条鞭法\"的赋役改革,将各种赋役尽可能归并为几项货币税,以征收货币代替征收实物和征 发差役。一条鞭法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以货币税代替实物税,结束了历 代以来以镇守实物为主的国家税收方式,废除了古老的直接役使农民人身自由的赋役制度, 使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以资产计税为主代替原来以人头为主的税收制度, 有利于税赋的 ⑥ 合理分担。 该法的推行反映了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初则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但实行的不够彻底和普遍,丁银和田赋仍是两个 税目。随着土地兼并的进一步发展,穷丁、无地之丁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按丁征收 丁银,贫苦农民就会无力承受,这不仅使国家征收丁税失去保证,还会由于农民畏惧丁税流 亡迁徙、 隐匿户口等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于是到雍正年间, 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重大改革, 实行“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合一, 是清朝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实行的一次重大赋 税制度的改革。 首先是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总额, 以 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第二步实行地丁合一,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摊丁入亩”的实行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这次改革 使税负与财产和负担能力挂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的情况,同 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更加削弱了。 王朝的变革势必带来赋税制度的革新, 这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赋税制度与王朝统治是相互依存的, 二者是不能相互脱离的。因此,我们必须真确看待王朝的变革,从更深层次去分析隐藏在背 后的真正原因。 四、赋税制度的演变的总体趋势 从历代王朝赋税制度的变迁与王朝的变革当中,我们基本上可以总结出赋税制度的发 展变革趋势, 而这种趋势也正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逐步完善发展的。 这里我们基本上可以把 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归纳为四点:首先,封建统治者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松弛,收税标准 从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为主转变,这一转变以唐朝两税法为重要标志。其次,随着商品经济 ⑤ ⑥ ⑤ 《杨炎及其两税法研究》 李志贤著 第 136 页 《 明代一条鞭法年表初稿》 梁方仲 第 18 页《 的发展,赋税由实物为主逐步向货币为主转变,这一转变以明朝的一条鞭法为标志。第三, 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 如两税法、 一条鞭法、 地丁银制都是把各种杂税合并起来, 统一征收。最后,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如两税法。这种趋势是我国赋 税制度变化的方向,是古代人民在探索发展中逐步摸索出来的。 综观从夏商到清代的赋税制度及其演变,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历代的赋税制度是不 断进步的。每一次重大的赋税制度的变革都是对之前的赋税制度的修正,使之趋于合理,行 之简便。 每一次重大赋税制度的变革都是伴随着王朝的更替而进行的经济基础的调整, 是

经 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而进行的。 因此, 我们当代社会更应该加强经济基础的建设和调 整,使之适应上次建筑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马恩选集》 第三卷 《中国古代赋税简论》 童世亨编 商务印书馆 1986 年出版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概论》苏甲容编 商务印书馆 1976 年出版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趋势》程光裕 徐圣谟 编 台北中华文化出版社 1992 年出版 《三国志》 古籍出版社 1957 年线装版 《汉书》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62 年出版 《明清经济制度研究》 欧阳闵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食货志》 卷三 《中国古代史》 朱绍侯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年出版 《张居正传》欧阳缨编 武昌亚新地学社 1920 年出版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樊开印编著 上海新学会社 1936 年 出版 《杨炎及其两税法研究》 李志贤著 商务印书馆 2001 年出版 《 《 明代一条鞭法年表初稿》 梁方仲 《后汉书》 商务印书馆 1987 年出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