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解决措施

2022-04-18 来源:易榕旅网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解决措施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我国新型工业化目标,关系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当前,社会对工程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建国以来,我国有很多较大的工程是采用工程指挥部的形式进行管理的。改革开放后,实行建设单位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项目管理制,许多大型工程进行良好。但从总体上看,工程管理水平低,损失浪费严重,不能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解决措施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our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China’snew industrialization,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in china.At present,the shortage of social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project management.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our countrya lot oflargeengineering istheengineering commandin the form ofmanagement.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the constructionunit ofthe legal person responsibility systemof the bidding system,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many large projectsaregood.But from look on the whole,the projectmanagement level is low,serious waste,can not adapt to theconstruction of a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etyof theobjective requiremen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s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背景和现状

随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改革不断向前发展,我国也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建筑行业的发展尤为突出。但随之而来的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成为了建筑施工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组成它的一系列工序是相互关联和制约的。所以,施工工序是建筑工程的基本质量保证,重视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切实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筑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关键是需要对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而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各种主观和客观引起的质量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抑制,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威胁。

二、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从表面形式来看,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但是国内部分建筑行业专业管理人士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后发现,我

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停滞”发展的状态。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因素

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除建筑工程单位自身以外的一些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因素。首先,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不足,是影响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具有协助建筑工程单位加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难以全面实施和落实。其次,由于我国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体制的起步、发展较晚,也无形中成为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之一。监理单位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独立第三方参与者,其具有独立开展建筑工程全部项目审核与管理的权利,是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管理进步的新型体制之一,但是多数监理单位心甘情愿的被施工单位“束之高阁” ,也就失去了监理的意义和效果了。综上所述,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多是来源于外界,并且也较易得到解决。

2、主观因素

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在人的主观意念中排斥新事物的萌发,则必将扼杀这一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前景也难见光明,究其根本原因,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意识中排斥先进、 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有极大的关系。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坚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中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满足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需求,无需耗时、耗力去进行修改与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上不支持和配合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建立、管理责任制的明确、管理任务的具体化等工作内容,我国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加强工程设计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条件,一个优质的建筑工程建设项目, 不仅需要在施工中强化管理,精雕细刻,而且与设计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使用,必须从初始设计阶段,就十分注意提高设计水平,保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先进性,选择两种以上的多个初步设计方案,综合比较, 选取最佳方案 工程设计的目标是使项目建成后达到技术性能好、工艺水平高、经济效益优、设备功能配套、机构安全配套、结构安全可靠、国内外的建设实践证明,没有高的质量设计,就不会有高的质量工程。监理单位应从设计阶段起,接受业主单位的委托介入设计质量监督。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对设计图纸的监督检查,力求设计内容符合技术规范和业主的要求。对于重工程除了加强设计单位的内部评议之外,还应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采用来自设计单位之外的有关专家进行评议,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设计缺陷。

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

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并形成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并对难点进行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写出应变措施,报监理单位审批同意方可实施。整个工程应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工程责任层层落实到人; 在施工前应作好各施工员、班组长的层层技术交底,并配备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 在每一道工序进行中,必须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完工以后,再由专项质检员检查,然后在自检合格基础上,向监理申请验收,质监部门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对于原材料的使用必须坚持先检后用,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以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有领导责任及终身责任,要依法管理企业。要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4、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在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的质量意识又有了新的认识,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 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坚持将市场意识与质量意识高度统一起来,并且将市场意识融入质量意识之中,靠过硬的质量去开拓市场 管好现场,干好每一个项目;坚持将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高度统一起来,以社会责任为重,使企业利益服从于社会责任,始终将工程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坚持将企业质量标准与行业标准高度统一起来,做到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用实实在在的制度和规范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坚持典型引路。抓好带面的工作方法 通过表彰和树立质量管理的先进典型、定期召开质量工作专题会议和现场会议、组织工程质量检查、开展质量创优活动等形式,认真贯彻党中央 国务院和上级机关关于质量资理的指示精神,促进企业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5、有效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工程质量。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法制建设的不断建立和完善,陆续颁布了《建筑法》、《建筑工程监理规范》等一系列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规,确保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有法可依。在当前条件下,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确保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机构要加大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的监管,尤其要加大对工程质量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使工程参建单位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切实做到违法必究。注重全面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涉及的全面性,要求我们必须注重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必须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定出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管理和预控可用以下几句概括: 确定目标,明确责任; 分解落实,详细交底; 针对难点,组织攻关; 样板示范,摸索经验跟踪控制严格把关。

四、结语

认真对待现场质量检测工作施工现场质量检测是质量控制最具体的体现和操作,其工作的严格程度、科学程度和细致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在现场质量检测过程中应遵循三个“不放过”原则,即: 不查清质量原因不放过; 不认识到质量事故的危害不放过; 无整改措施、整改不当、整改不彻底不放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