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探讨弟子规

2022-07-27 来源:易榕旅网
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对《弟子规》思索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这是我给儿子睡觉前念的《弟子规》,儿子已经会朗朗上口的背上了,我听了非常高兴,儿子还小,不懂其中之意。我自己反复看了三遍,方才惊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及高瞻远瞩。

因为平时阅读书籍几乎从不涉及传统文化书籍,也从不觉得传统文化有什么了不起,所以也从没有发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弟子规》仅仅只是一篇很短的儒家思想的文章,可是却对一个人一生的做人做事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做出了规范,而这个规范却恰恰是当今社会最为宝贵、也是最为欠缺道德规范。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

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可是纵观当今社会,孝行何在?信义又何在?“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又有几人能做到?每次去医院都能看到好多老人独自一人去看病,现如今看病是件费时费力的苦差事,挂号、排队、拿药等等愈加衬托出老人的孤单和无奈。而另一些老人生活因无法自理而遭到子女的抛弃。再想想自己,因为工作忙碌也已经好久没有回去看望父母,说起来各自都有自己的无奈,可是放任父母不管,再多理由又怎么能成其为理由呢?再说说“信义”,在我们经历了毒奶粉、地沟油、毒疫苗、“苏丹红一号”等等等等之类的事件之后,人们已经很难相信“信义”二字在当今社会还有任何意义,道德规范发展至今已经可以说已无任何标准可言。

《弟子规》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是值得当今社会所有人都应该好好学习、认真思考的文化,而不仅仅作为儿童读物推广。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人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当今社会应该接受洗礼的过程。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

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