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每课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让我试试看 1 挑战第一次 2 学做“快乐鸟” 3 做个“开心果” 4 试种一粒籽 单元复习与测试
1 挑战第一次
导语:挑战第一次重在学生挑战后的内心体验,不必重视结果。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有敢于尝试,不惧挑战的勇气和行动。敢于尝试,不畏挑战的勇气和行动,重在过程,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挑战第一次》教学反思。
1、通过播放视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不能光听别人说,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尝试,去实践,勇敢挑战困难。”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第一次挑战和自己还想尝试的事情,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让同学们变得更勇敢。
3、小朋友都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是也要有选择策略,区分哪些事情大胆试,哪些事情不能试,哪些事情在别人的帮助下去试。
4、在教学中,我不能很好地展开说出面对挑战困难时的方法,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是一帆风顺的`,尝试的时候会遇到失败,会经受挫折。需要勇敢,坚强,恒心,毅力。 5、教学中突出主题不够,主题是挑战时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恒心和毅力,还有别人的指导和帮助。在这点上没有突出,没有很好地诠释。
6、教学时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经历、想法、挑战自己的办法和决心。没有让学生很好地发挥,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7、老师过多的说出了书本知识,全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没有深挖这里面的道理和意义,没有很好地开展活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不活跃。
8、教师准备不充分,准备不足就不能轻松驾驭课堂,完成任务就会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开展活动,没有充分展开这节课的意义和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2 学做“快乐鸟”
《学做“快乐鸟”》是人教小学二年级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第2课。本节课根据教材的编排设计了四个教学目标:1.能够在生活中学会正确判断快乐和不快乐。2.知道生活中快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快乐的事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3.学会发现应对不快乐的方法。4.学会进行自我评价。三个目标之间层层递进,不可分割。讲微课的时候是按照教学设计一步步讲的,因为是无生讲课,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讲。讲真实的课堂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今天试讲了一节,基于学生的学情。开头我设计的是书写课题,学生看到题目后说:“学做“快乐鸟”是什么意思?”,我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后说出了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认识到快乐是什么。接着进行下一个环节,学生通过演一演等方式来判断哪些快乐真开心、哪些快乐没道理,得出结论要看行为是否合理。第三个环节是教师讲解绘本《石头汤》,学生自己总结由不开心变开心的办法:学会分享。接着通过听分角色讲故事来说说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也是快乐的方法。最后,通过校园小记者的调查来说一说“自己不开心的时候会做哪些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办法,总结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是不开心变为开心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能够明白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且能够对自己进行简单的评价。
在讲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判断快乐不快乐的时候没有完全理解,在这个环节上还需进一步挖掘。通过这节课,我的感受是:只有精心设计一节课,学生才会有兴趣地学,教师也能有目的地教,很多时候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设计得不够准确突出,学生的回答才会措手不及。在教学这条路上,我只是刚刚上路,但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尽管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相信只要用心,只要认真,只要勤于思考,终会到达自我提升的彼岸。
3 做个“开心果”
最初设计的时候,以“吉祥三宝”歌曲导入,直接引题说歌曲中的小女孩是“开心果”。很唐突,经听课老师指导,改为用开心果本义引入,再介绍引申义,更加自然。之前把重点放在了“开心果”的辨析上。出示了好几个片段,让学生去判断片段中的人物是否为“开心果”,但个别片段是临时编写的,导致学生在判断的时候所能依据的信息较少。而且引申过多,重点不突出。后来按照课本编排,先说能逗大家笑的这些“开心果”,进一步引申到只要能帮助别人,赞美别人让别人感到快乐的人都是“开心果”。仍有不足的是,没有让学生去辨别惹大家笑的恶作剧行为是否可以看做“开心果”行为。在让学生说家里的“开心果”环节,吸取去年教训,一开始就给学生明确怎么说,并在课件上给出模版,这样学生在说的时候都没有偏离主题。也不致说的过于简单。在寻找小组内“开心果”环节,最初让小组先讨论,然后挑小组,让所有小组成员都上讲台说。产生了很多问题:一是学生讨论时自由散漫无纪律,声音大,还有趁机说废话玩闹的;二是小组展示时,班里有的小组同学仍在讨论,而我没能及时有效的让班里静下来;三是展示的小组分工不明;四是学生积极性过高,几乎所有小组都想上台展示。我反思为什么出这么多问题。主要是平时缺乏相关的练习和习惯培养。齐老师给出了一些方法:在讨论前就讲明违反规则的小组将失去上台展示的机会,最好在讨论时就把一些小组淘汰出局以给其他同学起警示作用。最后一个环节原本也是让学生说的环节,但显得重复,所以改为演一演,但以前课堂上没有进行过类似环节,导致没有起到效果。总体上,在备课的时候,自己想了很多,但最初过于脱离课本,自己设计的环节轻重失衡,后来调整,效果稍好。再者就是小组讨论环节,需要平时就进行规范,才能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4 试种一粒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二年级学生可能听说过、看到过关于种植的事,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亲自尝试过。蒙台梭利曾说,听过了会忘记;看到了,会记住;做过了,就理解了。“做”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经验的过程,因而,通过“做”来学习,长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自己对世界的更丰富、更全面的理解。这种理解,不容易遗忘,如同跟着自己的血肉长在一起,成为个体精神世界的活性因子。因而,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观察种子萌芽的过程中,去经历、去感受、去发现生命的神奇和不可思议,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愿望。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观察、比较、实验是人们探究自然奥秘的常用科学方法,也是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方式。人与自然的对话将贯穿人的一生,人们在这种对话中获得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而本课的整个活动过程,必然会经历观察、比较、实验、思考、讨论、解释,也必然会经历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喜悦。这是学生个体在与自然互动中的成长。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初次尝试这种人与自然对话带来的整体成长。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部分的如下内容标准而编写。“1.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6.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7.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9.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10.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