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改革的思考与研究
作者:李光游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第04期
【摘 要】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本文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观念和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出发,对课余体育竞赛的改革方向、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思考
我是农村乡镇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对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途径与内容的研究作了一些思考,特别是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模式有一些做法。如何弥补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弊端,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就成了农村学校的研究重点。 一、体育竞赛项目的创新
以往的体运会的项目大都以个人竞赛为主,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每个班级选派几名体育成绩突出的“尖子”代表班级去比赛,而那些想去参赛而成绩并非优秀的学生却没有机会参加。有的班级实在没有“体育健将”也只好把班上“矮子中的将军”顶上去。这样的校运动会把大都数学生冷落于一旁,成了少数人的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大多数学生却是“袖手旁观”。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就要充实一些新兴项目。在充实新兴项目方面可以从改进原有学校竞赛项目和创造新项目入手。 1.改进原有项目。
学校原有的单项竞赛项目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参与热情高,但许多学生没有参与竞赛的机会。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参加学校的体育运动会,可以将这些项目进行一些“加工”和改进,使他们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如将篮球竞赛改成篮球接力、定点投篮比赛。排球改成1分钟垫球比赛,乒乓球改成9人团体赛。一点改革,一点变通,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参与竞赛的机会,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使学校运动会真正成为愉悦学生身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参与意识。 2.创造新项目。
创造项目是运动会发展的动力。每届运动会都要增加新项目,这些新项目的产生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师生依据生活实践,结合地域文化创编的学校特色的运动会项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动员全体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创造活动项目。利用众人的智慧,多组织讨论研究,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容易碰撞出创新性的思维火花来。经过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讨论和选择,再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运动内容,形成有本区域、本校特色的体育活动。如:“集体跳绳”、“对踢毽子”、“滚铁环障碍跑接力”、“投球得分”、“击中目标”、“打活动靶”等运动项目。能培养学生自我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既增加了运动兴趣,又获得了新的知识与技能。另外,地方手艺、杂艺等也是潜在的体育运动竞赛资源。如走高跷、舞狮子、玩龙灯、雕刻、打磨、捕捞、编织等。引导学生研究训练这些民俗项目,并把这些项目引进体育竞赛场,可以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他们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和开发地方特色活动也是拓展运动竞赛项目的一个渠道。如山地自行车、旱冰、垂钓、攀岩、抽陀螺、踢毽、跳皮筋、放风筝、杂技、象棋等项目。将这些项目的难度和规则稍作改变,使其成为参与性强、健康、文明、安全的运动竞技资源。有些新兴运动项目也是少年儿童喜爱的,学校可以从实际出发,适当选用。
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充分地有选择性地利用和借鉴媒体、广播、电视、网络,获取体育信息资料以及其他学校运动会中适合本校学生活动开展的项目,不断充实和更新竞技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化的体育资源,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运动。如把《中国学校体育》资料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体育节“搭桥过河”、“家庭跳绳”等项目,运用到运动会中,让家长走进学校竞赛活动,与子女共同参与比赛,能有效地促进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使更多的人都能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不断加强全民体育意识,从而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 二、构建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模式
突破以往竞赛组织模式,让学生成为运动会的组织者、参与者,真正成为运动会的主人,让运动会带动影响学校其他各项体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意识。 1.竞赛日程安排。
在每学期初制定竞赛计划,发放通知规程,将竞赛活动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整个过程持续两个月左右,预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各项目的人才选拔,计划用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决赛以学校组织按年级进行分组,一般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每天竞赛时间正常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季节的变换,分别在下午、中午等课余时间或活动课时间、大课间进行体育竞赛活动,每班两三天进行一项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竞赛来促进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这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起着直关重要的作用。 2.学校体育竞赛组织模式的改革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竞赛组织人员的改革。对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运动会组织与裁判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走进运动会,成为运动会的组织策划、裁判、工作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体育的意识,从小培养多方面体育工作人才。在对学生的组织与培训中,坚持以老带新,梯队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坚持理论学习联系实践操作的培训;坚持项目规则组织判罚贴近小学生的能力实际与组织判罚规范化相结合;坚持业务素质提高与业务道德提高相结合。他们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公正无私。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有令人惊讶的表现,实践证明,学生的执著、创新、智慧在某些方面超出我们教师。
竞赛组织形式的创新。学生体育运动会组织形式决定竞赛的目标。传统组织形式以个体参加单项比赛为主,取得名次后,积分记入班级团体总分,强调的是个体技术、技能的发挥。体育运动会在继承传统运动会竞赛组织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在预赛阶段以学生个体参加竞赛,以取得代表班级参加校内决赛资格,在此阶段,大会组委会派学生裁判到各班进行组织;在决赛阶段,各班均以团队形式参赛,这种形式既让更多的学生走进了运动会,又可以对各班的综合运动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加强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结论与建议
1.改革后的学校体育运动会范畴、内涵与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运动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次体育竞赛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借助竞赛这一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全方位锻炼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运动会前后达3个月的时间,内容丰富多彩,项目设置贴近学生,使全校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能极大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进程。
2.在长达3个月的体育运动会的组织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日常竞赛时间与学校某些突击工作相冲突,部分教师、家长的思想认识不够。在处理这两个问题中,可以采取加强思想意识引导与教育,严密运动会组织,注意机动调整,加强体育氛围的熏陶等措施。另外,全学年的体育竞赛活动机制在酝酿、筹划研究工作的同时应致力于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并举,让体育竞赛活动机制组织更科学,更贴近学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