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音乐课堂教学立德树人途径探究

2020-03-20 来源:易榕旅网
音乐课堂教学立德树人途径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特长教育等理论的提出,历年来,音乐课程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和重视,已然在中国教育的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优秀的音乐不仅饱含创作者满腔的情感,更因为这个情感使得听众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已经被提出几年了,重视学生德育也并非一时的论点。因此,运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和完善品格,将音乐艺术的培养和德育结合起来,这是探索教育有机融合的正确方向。由此,对初中生展开音乐教育也可以是对初中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立德树人的含义

“立德树人”就是指要给后辈们做好榜样,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立德和树人,是将德育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相联系的。从古至今,中国的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要求就是注重内外兼修。无论是古代的“六艺”,还是现在的德智体美劳,教育一直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在这其中,针对“德”而提出的“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可以说是时代和历史的共同要求。现代社会中,国家对初中教育的指示一直都或明确或关联的提到“立德树人”,不管是理科还是文科的教师,都开始逐渐重视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把德育作为自己课程的隐性教育目标。在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时,坚持教育为先,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生的未来做出根本的保障。

二、将音乐教育与德育相关联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艺术特长类教育在非特长班级和学校中虽然也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但是在技能发展和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兴趣课程,授课的目的并非是要做到让学生精通这一项能力,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提高艺术欣赏能力,进而获得精神上的充实感。初中生的音乐课程教学的进行,教师在传授基本的音律、节拍等知识性的内容以外,更加注重的是通过音乐传达的热爱祖国、团结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等符合中国国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为什么在初中的音乐教材中,主要的乐曲模块是民族音乐、积极向上的音乐和宣扬爱与和平的音乐这三种。音乐教师通过对不同歌曲、乐曲的分析、研究,将这些音乐中的深刻情感、伟大精神加以解析,以独特的教学活动

形式传达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这是音乐的感染力,是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联系。

东汉时期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把各种知识传授给学生,也需要教导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做好引导和教育。音乐是可以跨越民族、国家甚至是种族的魅力课程,它将人类的所有情感和理想都蕴含其中,并且传达给其他人。教师在进行学生的教学时,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音乐,用音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将音乐中积极向上的精神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完善,以此达到教育中“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音乐教学探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初中生的品德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之中,必然产生出理想的火花。作为一名在教育工作一线不断奋斗着的初中学校音乐教师,笔者认为,教师在这种德育与音乐教育的相碰撞的教学过程之中应该向三个方向不断发展:首先是针对初中学生个体的,要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即许多教师所认为的开发初中生的“音乐智能”。其次是针对音乐教师的,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开展合格的初中音乐教学。最后是针对学校的,要认同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地位,以多种方式发展音乐素养教育。

1.堅持学生主体地位,开发学生音乐智能

第一步,从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来分析,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进一步的开发初中生的音乐智能,同时将“立德树人”的内涵加入到音乐课堂中。我们要知道,音乐课程与其它科目的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存在不小的差异。音乐课的课堂教学其主要教学目标并非是要求初中生学会很多的理论知识,或者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的事件,而是为了通过音乐聆听、赏析去培养初中生的乐曲感知力和鉴赏能力。因此,促进初中生关于音乐的艺术素养是音乐教学的重点,而这一切的期许又要求初中生必须发展自己的音乐智能。例如:《黄河大合唱》这首乐曲,学生在第一次聆听时,通过激昂的旋律就能马上知道这首歌应该用高亢的声音去歌唱,这是初中生在过去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已经初步产生了懵懂的音乐感知能力,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乐曲背景介绍、乐谱内容分析、多首乐曲比较等方式让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更加明晰,做到知其

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将不同风格的乐曲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从乐曲的题材类别、乐曲风格、情感等方面,逐次分析以达到促进初中生对乐曲的辨析能力的教学目的。

2.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积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据古代野史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从古至今,“乐”在人的受教育过程中应当占据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升学压力、工作需求等问题,音乐在教育中越来越向课程边缘靠拢,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进行引导,但是很多学生和教师从意识形态上就将音乐课作为“课间的休闲时间”来对待。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自己对音乐教育的观念。

从课程的性质上来讲,音乐课不是让学生进行玩乐的课,更不是所谓的努力学习中途的休息站。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通过音乐引导初中生去感悟自己的成长,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从教学方式上来讲,教师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的创新,针对不同类型的音乐课程使用多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例如:在教授《歌唱美丽的家乡》时,由于这是一首独居民族特色的苗族民歌,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苗族故事,播放“三月三”节日中苗语歌唱的片段等,让初中生融入音乐的世界中,深刻的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而在教授《大海啊,故乡》时,为了体味歌曲中蕴含的作者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可以以集体的诵唱为主,通过齐声的朗诵和歌唱,让初中生从歌曲和乐谱中去感悟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深沉的情感。从教学内容来讲,教师应该深入探究音乐教材中的内涵性内容,通过多手段让学生明晰乐曲含义。例如:在教授管弦乐组曲《日出》时,这种没有歌词的乐曲很考验初中生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与美术结合,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绘出印象中的日出,在结合教师的解析再次绘制,观察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辨析音乐的情感。

3.推动学校辅助作用,为培养初中生的音乐素养提供沃土

由于中国教育的现实环境,学校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但这并不表示没有其他的方法去促进学生的音乐发展。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处地区的特色与优势,创新性地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音乐教学安排,在不影响整体教学的情况下,为初中生创造出合适的音乐素养培养环境。

针对大部分的学校来说,学校不需要额外挤占其他课程的时间,可以將音乐与特殊节日、特定活动结合起来,以课外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例如:在“一二·九”纪念活动时举办红歌比赛,让初中生在学习红歌的过程中去了解曾经的红军意志,去看看那翻越雪山、横渡大江大河、穿越无人危险的沼泽等等的红军勇士。在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积极配合,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间学会对红色精神的重视。同时,可以进行学生组的比赛和教师组的比赛,让教师和学生在比赛中加深情感,建设和谐校园。除了立意高的活动,也可以举办与学生更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在“六一儿童节”时举办“记忆青春”歌词创作大赛,特别是初一学生,进入初中后学校的主流活动都是和党、团挂钩的,儿童节已经离他们远去了,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从教学上来说激励了学生学习语文、音乐知识;从情感上来说,温暖了学生的心;从校园环境创设来说,提升了学校的软文化环境建设。无论是哪种活动,都是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让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了实践和提高。

针对有地区特色的学校,根据具体的特色内容,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推出学校可传承性的音乐艺术类特色活动。例如:在某县城的元宵佳节时,会有一次全县形式的游城活动,学校可以根据这一特定的城市活动,联系活动的主办单位,推荐合适的学生团体成为活动历年的开场表演者。针对这一资格,学校要求学生自行组成团体,安排指导教师进行练习排练,在年前进行校内比赛,获胜队伍获得表演资格。

“书以载道,乐以寄情”,音乐作为承载着人类丰富情感的重要载体,寄托了人的精神情感。因此,由音乐引发初中生的情感迸发,引导他们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师对初中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将音乐相较于其他课程的独特之处充分利用起来,以音乐来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进行积极的引导,带领学生解析乐曲背后的丰富知识和乐曲中的深刻情感,让学生能从音乐中获得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感悟,让他们能够在音乐的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