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美家庭教育的异同

2021-09-20 来源:易榕旅网


中美家庭教育的异同

www.chinaqking.com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6-15来源:《新科教》2009年03-04月供稿文/高扬(抚顺市卫生学校英语教研室, 辽宁抚顺 , 11300

[导读]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母,祖父母等,对孩子的熏染、影响和教导,是各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摘要: 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美两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各有千秋。因此认识并借鉴先进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口素质具有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 中美; 传统; 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母,祖父母等,对孩子的熏染、影响和教导,是各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拥有着巨大的意义。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美国家庭教育思想也逐渐传入我国,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的异同。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共同之处

1、重视道德品质的教育。自古以来,我国就流传着“孟母三迁”、“岳母刺骨”、“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家长从小就很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和培养孩子怎样做人。在美国家庭道德教育中,宗教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做任何事时,要从心中的上帝的标准去评判,就餐前要感谢上帝,周末家庭的全体成员要去教堂做弥撒,以永远保持心灵的净土,这些也都体现了美国家庭对道德教育的重视。

2、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不同。这是由性别特点所决定的。在原始社会,男性就负责外出狩猎,抵御外来侵袭,而女性则负责承担哺育喂养、料理家中事务的责任。直至今天,在中美两国,母亲仍旧在家庭中扮演着主要抚养者的角色,她们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及情感教育。而父亲是孩子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并为家庭生活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在孩子眼中也较威严。

3、 注重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阅读习惯。在中国的古代,父母从孩子很小时就引导他们阅读四书五经等书。到了现代,很多父母会为孩子选择《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等书籍来阅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美国,幼儿一定要听一段故事才能入睡。此外,中美的准父母们还会在孩子出生之前给胎儿朗读小故事作为胎教的一部分。这都体现了家长对于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视。

4、 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榜样和模仿对象。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要比上万句命令性的灌输有效得多。

二、 中美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

1、 目的不同。家庭教育目的就是通过家庭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它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中美家庭教育目的的区别在于“成才”与“成人”,或者说“望子成龙”和“望子成人”是中美家庭教育目的的本质区别。

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着眼于孩子读书有个好成绩,考入好的高等学府,将来有个稳定的好职业,在顺境中度过一生。为了这个目标,中国父母会倾其所有满足孩子,几乎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家务劳动或者是社会实践,而对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用功读书,甚至在孩子很小时便带他们参加各种辅导班。结果父母忽视了孩子内心的兴趣爱好,扼杀了他们的天分和创造力,同时也导致了孩子的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萎缩,反而无法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

美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有很大不同。父母的培养在于使孩子具有独立生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遇到问题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在这样的活动中挖掘他们的潜能磨练意志,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形成劳动意识,掌握生存技能。有很多孩子从小就在家或外出做些力所能及的有偿服务,如做清洁、帮人看小孩、送报纸,到了高中或大学后勤工俭学,换取生活费,自己支付日常开销。

2、 内容不同。中国的家庭教育也遵循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原则,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入学之后,智育会上升为首位,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的倾向。这主要是受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影响的。为了达到前面提到的家庭教育的目的,父母们督促孩子学习,检查作业,买各种习题集,实施题海战术,应付无休止的考试……然而培养的这种能力仅仅能应试,和实际能力水平并无太大关系;在德育上,我国自古以来就是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民族,到了现代,尽管道德教育仍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却由于教育重心的偏离以及部分家庭自身的原因,德育不再被列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在体育上,孩子们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一小时,在学校的时间几乎都被占用上课,回家以后

还要做练习巩固白天所学内容,家庭体育教育仅能保证为孩子提供成长需要的营养,确保人身安全,预防和治疗疾病,体能锻炼和户外运动少之又少;在美育方面,许多家长无视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盲目“培养”艺术才能,比如绘画、歌舞、小提琴、钢琴等等,耗费了时间金钱,增加了孩子的负担,却未必达到了美育的目的;劳动方面,家长一律大包大揽,什么都不让孩子干。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更显丰富、轻松,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在体育上,从幼儿时期便重视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几乎每个家庭在院子里都有秋千或者是篮板,孩子们有轮滑鞋、滑板、自行车,周末和全家人一起到野外远足、爬山、到海边游泳等等;在智育上,父母不一定非要让孩子学会什么知识,而是着力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扩大文化视野;美育方面,父母和孩子一同欣赏音乐、美术,共同参加一些艺术创作活动;劳动方面,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此外,父母鼓励孩子多结识伙伴,遇事学会与同伴合作、互助。

3、 教育方式不同。

① 生活方面。由于中国的孩子多属独生子女,许多家长代替孩子完成一切日常生活起居的安排,使孩子成为依赖的个人,独立性极差,孩子在风浪面前变得束手无策,一旦失去帮助就会怨天尤人。美国的家长则从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出发,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父母除了照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都让孩子自主选择,比如个人卫生,衣物的清洗存放,房间的整理甚至是布置。

② 社交方面。中国的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或者在社会上学坏,于是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他们告诫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时刻提高警惕。而美国的父母则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们多接触和沟通。孩子们到同学伙伴家里做客或住在同学家是经常的事。父母尽量让小孩子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过让其接触周围的环境,认识真实世界,建立认知基础。

③ 学习方面。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高,他们把学习成绩和考入高等学府看作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及成才与否的标准。为了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每天完成作业后,孩子又要继续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中国家长问孩子最多的话是“学习成绩好不好?”殊不知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孩子们的好奇心在流失,自信心在减退,创造力没有得到培养。相反,美国的家长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太多压力,因为美国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所以父母注重的是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包括劳动、意志、忍耐力和吃苦精神。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采取鼓励和表扬的态度,使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心和独立性。

④ 经济方面。

在中国,挣钱和理财是父母的事,孩子的零用钱来自父母。即使成家立业后依然可以,父母们无偿向子女提供钱财。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美国家庭经济条件多数优于中国国民的家庭,但是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父母一般会定期发给孩子固定的钱,让他们自己理财自己支配,来养成良好的习惯。绝大多数孩子都外出打工,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他们把伸手向父母要钱看得很不光彩。

4、 教育结果不同。由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不同,其结果也表现出明显不同。中国的孩子学业上的基础打得很稳固,知识把握得扎实,但做事缺少创新精神,且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被动,胆怯。由于长期成长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不懂与人交往的技巧,怕苦怕累,对家人、社会缺乏责任感。

美国父母多尊重孩子的想法、个性,鼓励引导孩子大胆设想,因此美国孩子更敢于怀疑和想象,有很强的创新精神。此外,他们从小便参与“当家理财”,靠打工补助自身消

费,所以从小锻炼了极强的自理能力,并且能吃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很强。但是过分强调自由,也导致了青少年放纵、迷失,他们中存在着暴力、色情、吸毒、赌博等问题。

综上所述,中美的家庭教育各有千秋,他们受历史的影响,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汲取美国家庭教育的精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的改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