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套袋栽培技术
2023-09-25
来源:易榕旅网
园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0期 苹果套袋栽培技术 台耀芳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皂郊林业站,甘肃天水741002) 摘要介绍苹果套袋关键技术及配套措施,包括套袋技术、脱袋后管理以及配套措施,以供果农参考。 关键词苹果:套袋技术;配套措施 中图分类号¥6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0—0098一O1 近年来,部分果农套袋技术掌握不理想,如选择的果袋 质量差、套袋和除袋时间太晚等,给套袋果园的经济效益 造成一定的影响。现总结苹果套袋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套袋技术 1.1早疏花 从冬剪开始,剪掉多余的花芽。从花芽能辨认时开始, 剪去或用刀片割去要疏花芽前边的113,使花不能开放而长 叶,称之以花换肥技术。开花后,每个花絮留中心的3朵花 把边花疏除。节约的营养回流到其他花,以生产优质果。 1.2定果 在前期疏花的基础上进行严格定果。首先根据树龄、树 势、肥力等因素确定目标产量。一般盛果期红富士产量以 1 8.75~22.50 t/hm 为宜。 1.3选袋 目前常用的有日本产的小林袋、北京的爱民袋、天水市 秦安的富民袋、甘谷的华达袋。适合当地的是新山阳,质量 较好的是日本产的小林袋。 1.4套袋方法 套袋前.严禁喷施乳油类和硫制剂农药。套袋时,先将 袋口弄潮湿。埋在湿土中或脸盆倒一点水蘸一会,易扎严袋 口。套袋时,先将一只手插入袋内,另一只手托起袋底(打一 下),使袋体膨胀,底部通气孔完全打开【】1,并选好果实,分开 叶果,袋底朝上,果柄置于纸袋中部纵向开口基部,将果实 置于袋子中央.折叠袋口,用袋口铁丝扎紧袋口,忌伤果柄。 套袋前若遇高温天气要先浇水再套袋闭。红富士苹果果实迅 速膨大期忌施氮肥。否则果面易产生纹裂,影响套袋效果。 1.5适时套袋 一般在花后3O~50 d开始套袋。运城市苹果套袋适期是 5月上旬至6月上旬。过早,果实幼嫩,影响生长,日灼严重; 过晚,果面粗糙,病虫害易侵染。选择8:00—12:00、15:00~ l8:00套袋,应避开晨露天气。套袋时间偏晚的果实应选用 遮光性好的内黑双层袋p_卅。套袋前要喷施杀菌剂,药液干后 立即套袋。对较大果园最好分片打药、套袋。打药后超过5 d 未套的,或中途降雨的,要重新喷药,以防病虫侵染。 1.6巧脱袋 套纸袋的红富士苹果在袋内停留时间不少于110 ̄120 d,否则影响褪绿。脱袋还要根据果实的成熟期和上市的迟 早进行,在采摘前l0~20 d脱袋,但最迟不超过1O月17日。 脱袋前必须浇水1次,分2次脱袋:先于晴天9:00后至17:00 前,不粘连的双层袋去掉外袋,粘连的双层袋或单层袋撕开 收稿日期2013—04—17 98 底部,也可把袋口解开,锻炼3~5 d后,在于阴天和多云天气 或晴天l0:o0前、16:o0后彻底去除,以防日灼。脱袋后至采 摘前若不下雨可不喷杀菌剂。搞袋后若遇较大降雨,需喷1 次甲基托布津(日本产)800倍液。 2脱袋后管理 2.1摘叶 摘袋前,疏除不合理枝,如徒长枝、密生枝;摘袋后,摘 除果实周围的贴果叶、遮光叶,确保果实充分浴光。 2.2转果 摘袋后7~10 d转果。方法是用右手托住果实.左手捏住 果柄基部,果实背阴面转向阳光照射的方向,必要时用透明 胶带固定果实 。 2.3铺反光膜 采收前15~20 d铺反光膜。铺膜前,先除掉覆膜带内杂 草,将地面平整成弓形,摘除树冠下部的部分叶片,沿树行 覆膜,在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覆盖1幅膜㈣。要求膜面平展 伸直,与地面紧贴,并用土压实反光膜两侧和接头处。果实 采收前撤去反光膜,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卷好保存。 3配套措施 3.1增肥补钙 套袋易影响果面叶绿素合成及光合作用,使糖度较低, 味道变淡,所以要增加施肥量,特别是农家肥的施用和果园 生草,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和树体抗性。 3.2合理供水 做到休眠期大水保浇,生长季供水均衡,特别是套袋前 及解袋前必须浇1次水,以防果实微裂及脱袋后失水皱缩。 3.3通风透光 通风透光,增大果个,促进着色,减少病虫,提高抗性。 注意强拉枝,大改形,疏除遮光枝、密生枝、交叉枝、徒长枝。 3.4严格杀菌 在春季清园的基础上,从落花到套袋前必须结合补钙 喷3~4次药,以防早期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套袋果红 点、黑点病及卷叶蛾、潜叶蛾、红蜘蛛、蚜虫等。从落花后7~ 12 d开始喷药,连喷2~3次,最后一次喷药在套袋前1~2 d, 药干后立即套袋。 4参考文献 【l】台红霞.苹果套袋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4):186,188. 【21马慧.套袋对嘎拉苹果贮藏期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研究【D】.杨凌:两 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3J魏树伟.套袋苹果贮藏生理及香气变化研究[DJ.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08. f4】高文胜.有袋栽培体系下苹果果实品质发育及其相关因子研究[D].沈 阳:沈阳农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