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尿沉渣68例检验结果分析

2023-07-17 来源:易榕旅网
18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年第14卷第27期 尿沉渣68例检验结果分析 朱琳 (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唐河473400) ・医学检验・ 摘要:目的分析尿沉渣的检验结果,为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做出有效的判断,并且对肾脏病理损伤的判断提供临床应 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做尿常规检查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取晨尿进行样检, 根据尿沉渣分析病理。结果尿沉渣中检测出精子的有2例,肉眼血尿1例,尿糖阳性的13例,尿糖阴性的尿液真菌 检出1例。结论尿沉渣的检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泌尿系统的疾病具有诊断的重要意义,由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 应用。 关键词:尿沉渣;检验;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8.issn.1671.3141.2014.27.133 0 引言 尿沉渣的检验是在显微镜下对离心的尿液进行有形成分 检查,与常规的尿液比较可以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的病变原 因。人体正常的尿液中不含有形成分,或者含有极少量的 白细胞、红细胞、管型细胞,由此对尿沉渣的检测是预防 疾病和诊断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检测中发现某些具有 诊断价值的细胞和结晶等,为检测者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 预防提供有利的依据。随着当前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大 多数的医院采用尿液自动化分析仪检测尿液,但是自动分 析仪不能度尿沉渣的成分进行检查,从而导致检查结果的 不完整性,可能导致疾病漏诊的现象。本文对68例患者进 行尿沉渣检验,对检验结果详细分析与探讨,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做尿常规检查 的68例患者,男性患者38例,平均年龄(37.5±5.8岁;女 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45.7±7.3)岁。68例患者均接受常 规尿液检查。 1.2检验方法 将68例检验者的新鲜尿液导入离心管内,然后用尿 带侵入尿液中后再取出来,弃去尿带上多余的尿液,1rain 之后比较标准同色卡。其次将离心管内的尿液进行离心 5rain(1500r/min),然后取清夜进行蛋白定性检测;剩余的 0.2ml沉渣混匀后取一小滴(约20 m)加18 mm×18 mm的 盖玻片后镜检。通常情况下我们对细胞检查lO个高倍视野 (HP),管型检查2O个低倍视野(LP)。 2结果 68例患者通过尿常规检验,其中尿沉渣中检查出精子 的有2(2.94%)例;肉眼尿血的患者1(1.47%)例,并且 尿液脱落细胞有异常表现;尿糖阳性的患者尿液检测出真 菌有13(19.1l%)例,这些患者患有糖尿病;而尿糖阴性 的患者尿液检测出真菌的有1(1.47%)例。对尿液离心液 进行加热醋酸法检测出,5(7.3%)例患者红细胞试液的血 尿上清液蛋白定性的阳性度增高,并且红细胞的形态发生 异常,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具体的结果如表1。 表1 68例患者尿沉渣检测结果 3讨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通过对尿沉渣包含物的检测,可 以根据细胞存在的形式、数量、形态,判断机体的病变。 通常情况下检查主要是包括白细胞、管型、红细胞、晶体、 脓细胞以及尿沉渣中管型计数等内容。正常成人红细胞<50 万/12 h;白细胞<100万/12 h;管型<5000/12 hl2J。由此表 明肾炎患者尿中细胞和管型会明显的增高,或者泌尿系统 感染和前列腺炎时尿中的细胞也显著增高。通过与正常人 尿液的对比,可以确诊患者的病变,对于患者的治疗有重 要的意义。 在显微镜下尿液中的红细胞数如果大于3个或者为持续 的1~2个,则患为镜下血尿,呈赭红色的颜色即为肉眼血尿, 这表明检测者的泌尿系统有严重的疾患,应该立即进行进一 步的检查,并接受治疗。同时白细胞的量如果在镜下大于5 个,即为镜下脓尿,表明检测者的泌尿道有发现的症状(尿 道炎、膀胱炎等)。如果尿液中出现小圆上皮细胞,可见肾 小管发生病变。对于管型尿的出现,是由于肾小球、肾小 管出现病变,但是在临床上的意义较小。由于身体如果剧 烈运动或者发热、心功能不全时,晨尿中也会出现管型尿, 所以对于临床的判断依据不明显,没有较大的临床意义【3j。 肾发生病变时,通常会出现管型尿(颗粒管型)时,是 。肾实质发生病变(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硬化)主要是由 于炎症或变形引起的。脂肪管型主要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红细胞管型是血尿的主要是因素;白细胞型是肾炎的有力 依据。如果出现尿内结晶,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诊断意义。 但是对于结石起到一定的诊断作用,针对性结石治疗,可 以减少尿液中的晶体。 总之,尿沉渣的检验对于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尿 路疾病都有重要的诊断、鉴别、药物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4 J。 通过我们不断的总结临床经验并结合尿沉渣的检验,进一步 具体的诊断肾脏病变的具体位置和部位有重要的意义。尿 沉渣检验方法简单、经济、方便,并且对于临床疾病的治 疗可以提供准确的治疗信息,防止出现漏诊现象。避免了 一起的检测缺点,因此在对尿沉渣检测过程中,我们一定 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由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检测者的身体状况应该良好,身体没有不适感,同时 无服药现象。(2)必须是晨尿,要确保尿液的新鲜性,并 且整个检测过程最好在2个小时内完成,防止尿液放置时 间过长引起的检测结果的干扰因素。对于红细胞和管型检 测一定要用显微镜进行鉴定,防止出现假阳性引起的误判 现象。所以一名合格的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检验知 识,而且要哟足够的耐心和责任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避免自动化仪器检测所忽视的方面,实现高效率的、高准 确率的检验结果,为病患的确诊提供有力的判断依据。同 时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检验人员一定要高度集中,重视检 (下转第1 82页) 182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年第14卷第27期 细胞的检测上存在一定的影响。 郭瑞英 在研究中为证实此项结论,实施了两项试验: 利用常见的泌尿系感染细菌进行不同浓度的配制,并在放置 15分钟后采用AX一4280型尿液分析仪对红细胞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细菌种类与尿红细胞的检测存在不同程度的影 响,其中假单胞菌属的影响程度最大。而通过将过氧化酶 进行不同浓度的配制,并采用干化学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 显示在酶浓度为2IU/ml的情况下,干化学法显示阳性。可见, 菌尿是导致干化学法产生尿红细胞假阳性的重要因素。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一1000i是检测尿液的常见仪 器,然而细胞染色过程中,尿液中细菌水平在超过一定量后, 会导致仪器将大细菌或者成双细菌误诊为尿红细胞,影响 检测结果。此次研究显示,菌尿组和非菌尿组的UF一1000i 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可见细菌对全自动尿 沉渣分析仪的尿红细胞检测存在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菌尿会导致尿细胞干化学法检测以及全自 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临床上需要加强对尿液的质量控制, 减少误诊。 后的尿隐血检测水平进行比较,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人工菌尿的AX一42806细胞检测结果分析(个/ L) 可见,加菌前后的AX一4280红细胞检测结果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尸<0.05)。 3讨论 在临床上,血尿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郑玉珍… 在研究中指出,显微镜血尿,是泌尿系病理变化的一个初 始信号,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 干化学法检测的操作简便,然而尿中维生素C会导致红细 胞检测显示假阴性,泌尿系感染时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 菌会释放氢过氧化酶活性物质或者繁殖过程合成的酶,导 致红细胞检测显示假阳性。此次研究显示,AX一4280型尿 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 菌尿组的尿隐血假阳性率明显比非 菌尿组高,而在利用培养细菌制成菌尿后,尿液分析仪检 测红细胞水平,结果与上次结果相仿。可见,菌尿在尿红 参考文献 [11郑玉珍.浅谈菌尿对尿液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的影响fJ】.吉林医 学,2009,30(6):198—199. [2]郭瑞莹.菌尿对尿液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的影响lJI_中国卫生产 业,2013,10(35):114一l15. (上接第1 80页) 验项目,认真对待每一个的检验。争取到尿常规检查结准 确而细致,真正起到其作用,改变原有的观念,一味的运用 自动化一起检验获取结果,这样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同 时还会使检验人员的检验技能慢慢的生疏,影响今后的临 床检验技能发展。 [1】俞善丁.临床基础检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6. 【2】齐子芳.两种检验方法监测尿沉渣245例结果分析.实用医技杂 志,2010,8:1425. [3】李影林.中华医学检验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85. 『4]钱家麒.急性肾衰竭//王吉耀.内科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11:618. 参考文献 医学资讯 中国血脂异常管理之路 今天,我们对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 中的关键作用再熟悉不过。1913年,来自圣彼得堡的一位 年轻的实验病理学家Nikolai N.Anitschkow报道,只给兔 子饲喂高胆固醇饮食就能够使兔动脉产生与人类AS类似的 病变。不过在当时,虽然医学文献中对于人类AS的描述屡 见不鲜,但人们仍普遍认为As是衰老的自然表现。 在Anitschkow的研究结果报道之后,伴随着全球学者 报告I(ATP I)的发布奠定了坚实基础。再往后,ATP 1I、ATP llI相继发表。这些纲领性的指南丰富了临床医师 对血脂异常的认识,推动了临床血腊管理实践的规范化开 展,在世界范围内,对血脂异常和冠心痛的防治产生了广 泛和深远的影响。步入新世纪之后,大量大规模临床研究 的发表让裁们不断获得对血脂和调脂治疗的新认识,降脂 治疗靶标、危险分层及降脂治疗目标、特殊人群的降脂治疗、 研究的脚步,As的病理变化逐渐被清晰描绘出来。不过, 距离高胆固醇血症在人类A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观念被牢 固确立,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直到1984年,这一观念 才被广泛接受,其标志是美国国立心脏研究院完成了证实降 低血胆固醇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风险的首个大样本、随 机、双盲临床试验一一LRc—CPPT试验。此后相关研究层 出不穷,也为1988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 治疗专家委员会关于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检出、评估及治疗 非药物干预、人群防治和公共卫生策略等领域均有所涉及。 1997年,我国公布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随着国内 研究资料和科学证据逐渐丰富,相关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 取得了随访10年、20年的结果,并证明血脂异常的确是 中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糖尿病学分会、内 分泌学分会、检验分会和原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血脂 异常防治委员会共同起草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