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借径“动作”,培养中年级学生“写清楚”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1-09-13 来源:易榕旅网
余杭区第24届专题论文评选小学语文学科 培养中年级学生“写清楚”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 要】中年级处于习作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在习作时常常很难把事情(事物)内容写清楚。教学中,笔者借径“动作”,在赏析动作、描写动作、修评动作的过程中,培养中年级学生把内容“写清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关键词】 借径动作 写清楚 提升素养

缘 起

中年级处于习作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常常很难把事情(事物)内容写清楚。于是笔者开始思考:能否通过某种路径,提升中年级学生把内容“写清楚”的能力?

解读习作目标,笔者发现:第二学段的习作注重叙述清楚,注重片段描写,注重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指导其写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写出真情实感。然而,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离不开必要的动作描写。因为适切的动作描写能使情节更清楚,过程更具体,如:

记事类文章——正确的动作描写,能写清楚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 写人类文章——恰当的动作描写,能写清楚人物的性格特点。 状物类文章——精准的动作描写,能写清楚事物的样貌特征。 写景类文章——贴切的动作描写,能写清楚景物的。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进行了借径“动作”,培养中年级学生把内容“写清楚”的能力实践研究,现将经验分享与大家。

一、以赏析精彩语段中的动作为“径”,培养“写清楚”能力

教材中的很多语段,不乏精彩的动作描写。这些描写,是学生认识、关注、理解把内容“写清楚”,体会把内容“写清楚”好处妙处的语言范本。教学时,我们不妨从动作入手,从中寻得把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1.触类:如何通过关键动作把内容“写清楚”?

要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清楚,需先找到其中的关键动作,再对关键动作进行

“扩充”描写,这样才能把动作写清楚。

如《白公鹅》的这段动作描写: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 师:想一想这段话写了什么? 生: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 师:谁能说得更简洁些? 生:白公鹅走起路来慢条斯理。

师:你抓住了它的特点,能用一个词来说说白公鹅在干什么吗? 生:走路。

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明白了作者是通过扩充“走路”这一关键动作,把白公鹅的活动写清楚的。了解到这点后,学生们明白了自己在“写清楚”方面的不足,也找到了修改的方向。

旁通:扩充“关键词”把内容“写清楚”。 紧紧--拧成--希望 【演练】扩充关键词“拧” 写清楚“紧张”。 用力--越大--不敢 【初稿】老师宣读入围名单了。我站在队伍里,竖着耳朵一直听,可“费佳妮”三个字一直没从老师口里传出。我用手拧着衣角——老师这是漏写我的名字了吗? 【二稿】老师宣读入围名单了。我站在队伍里,用手紧紧拧着衣角,衣角都快被我拧成海螺状了,我多么希望这是一只“幸运海螺”,它能让我听到“费佳妮”三个字啊。可这三个字一直没从老师口里传出。手,更加用力地拧衣角,“海螺”越来越大,身体被衣服裹得越来越紧,但我不敢大声喘气,生怕喘气声盖过老师的宣读声,我会听不见自己的名字——老师这是漏写我的名字了吗? 2.触类:如何通过相关动作把内容“写清楚”? 有了关键动作,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学习如何用一连串的相关动作把内容“写清楚”。

续上述《白公鹅》教学:

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白公鹅走路的呢?请大家默读这段话,圈出白公鹅走路的相关动作。

生:有“掂量”、“抬”、“合上”、“摆”、“放”。

师;那就让我们用手代替脚掌来做做白鹅的这些动作吧,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发现作者观察好仔细,就像放慢镜头一样,写得很具体。

通过圈画动作,学生真切体会到:用上几个相关的动作,就能把白公鹅走路的内容写得更清楚、更精彩。

旁通:借助“相关词”把内容“写清楚” 轻轻悠悠 盘算 迈腿 【演练】借助 写清楚“优雅” 伸伸 点 摆 不紧不慢 【初稿】它走起路来很优雅,腿一【二稿】它走起路来轻轻悠悠,仔抬一抬的,走了很久,才走了一点点路,细盘算着每一步。迈腿之前,它总要先像娇公主似的。 把腿往前伸伸,再把脚尖点到地上,就像蜻蜓点水一样;然后保持着这个姿势,再不紧不慢地把脚后跟放到地上。 3.触类:如何通过承接动作把内容“写清楚”?

每个动作都有承接性,如果把承接的动作串起来,就能把内容“写清楚”了。延上述《白公鹅》教学:

师:再仔细读读,课文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动作串起来的呢? 生:作者用上了“先”、“再”、“然后”、“再”。

师:有了这些连接词,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动作的先后顺序,那你还会怎么串呢?

生:起先它把脚掌往上抬抬,然后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接着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

师:真能干,用上一组不同的连接词,同样能把先后顺序说清楚。 通过赏析,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用上承接词,可以把内容“写清楚”。

旁通:串联“承接词”把内容“写清楚” 【演练】串联 起初--随即--接着--最后 写清楚“捣乱被抓”。 【初稿】章杰与老师对视着。他微【二稿】起初,章杰与老师对视着。微低下头,像只被抓的小老鼠,迈着细随即,他微微低下头,像只被抓的小老碎的步子,走到位置上,拉开椅子坐下,鼠,接着,迈着细碎的步子,走到位置怕影响到其他人。 上,最后,轻轻拉开椅子坐下,怕影响到其他人。 教材中可借鉴的动作描写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挖掘,去探究,时时渗透“写清楚”的意识,学生便能在学习“动作描写”的过程中掌握把其他事物的“写清楚”的方法。

二、以描写不同状态下的动作为“径”,培养“写清楚”的能力 把内容“写清楚”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捕捉与把握,而丰富有趣的动作其实就是构成生活的重要要素之一。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描写不同状态的动作为“径”,培养学生“写清楚”的能力。

1.触类:如何把动态动作“写清楚”?

微视频能燃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日常的活动拍摄下来,作为写作素材搬进课堂,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视频中的动作,为学生被内容“写清楚”提供帮助。

在一次习作中,笔者曾将学生走进“科技田园”的活动视频在课堂上作为微课资源进行播放,让学生观看视频,回顾过程,捕捉动作。学生们通过观察,明晰了种葵花苗的大致动作有“挖坑、取苗、放苗、填土、浇水”等。这样的画面再现,支起了把内容“写清楚”的框架,也帮助学生迈开了把内容“写清楚”的第一步。

寻点 成面 挖坑 取苗 植树 写清楚 挖坑 取苗 填土 放苗 填土 浇水

…… 旁通:轴上寻点,聚点成面,把内容“写清楚”。

点1 点1 点2 主题 写清楚 点4 点3 点…… …… 3 寻点 成面

2.触类:如何把静态动作“写清楚”?

动作转瞬即逝,所以很多动作留在脑海的只是瞬间的静态画面。学生描写时往往只能笼统地用一两个动词写出动作,诸如“走”、“跳”等。如何才能把动作写清楚呢?“先拆分,后描写”(拆分,就是把动作分解成若干个步骤),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学生们写种葵花苗时,动作描写得像流水账,一词带过,很不清楚。交流时,笔者引导学生对重要的动作进行“切割”。学生们把挖坑切割成“铲”、“撬”等步骤;把放苗切割成“扶”、“托”、“支”等步骤;把填土切割成“盖”、“踩”、“压”等步骤。有了这些“步骤”后,学生们就把种葵花面写清楚了。

旁通:切割拆分,逐级分层,把内容“写清楚”。

3.触类:如何把断层动作“写清楚”?

断层动作,指的是两种不相连的行为在瞬间切换,如,前一秒钟在玩拍手游戏,后一秒钟又马上提笔写字,就像电影里的“蒙太奇”。“断层”动作常常出现在学生的习作中。虽然很写实,但读来让人感觉云里雾里,很不清楚。如何才能把“断层”动作写清楚呢?笔者指导学生运用“区块排列,整体拼接”的策略去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师:老师把种葵花面的所有画面都一起投在大屏幕上了,你们能连起来说说种葵花苗的过程吗?

生:我拿起小铲先松土,再挖坑,接着把盆里的葵花苗小心翼翼地取出来,轻轻地放进挖好的小坑里,一手扶小苗,一手铲来土,把土盖在上面,又用手把土压实,最后给葵花苗浇上水。

学生把区块画面整体拼接在了一起,把握了种葵花的全部动作,为“写清楚”种葵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旁通:区块排列,整体拼接,把内容“写清楚”。

三、以修改习作中的动作为“径”,培养“写清楚”的能力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引导学生借鉴教材中的动作描写、练写生活中的动作,只是培养学生“写清楚”能力的第一步。除此之外,老师还需引导学生在学会修改习作的过程中提升“写清楚”的能力。

1.触类:怎样通过修改“撞词”把动作“写清楚”?

生活中,两人穿同款式的衣服叫“撞衫”,习作时,重复使用相同的动词,叫“撞词”。如写“打乒乓球”,学生用的最多一词便是“打”,其实在“打”背后有不少专业术语,老师可让学生先听听评论员对球赛的现场解说,再从解说中提取相关的动作术语,来取代自己的单一词汇,进行修改。

我先发球,准备来个发球抢攻,我将球拍稍稍倾斜,轻轻一削,给他来了个旋转球。他顺势来了个挑接,球又过来了,我马上挥拍而下,来了个猛力扣杀,还没等对方反应过来,球就已经从他身边飞过了。

该生已将“打”、“发”等动作变成了更具专业的“削”、“挑接”、“扣杀”等,让打乒乓球这一过程更具画面感。

旁通:词不复沓,多样表达,把内容“写清楚”。

2.触类:怎样通过协调感官把动作“写清楚”?

连串的动作都是在各部位、各感官相互协调配合下完成的,描写时我们也不

能忽视各感官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调用不同感官,把内容“写清楚”。

有学生在写溜冰片段时就做了如下补充:

我慢慢地爬到墙边,扶着栏杆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深深地吸了口气),决定重新开始。我松开扶手,(身子向前倾),(眼睛注视着前方),脚先成八字步,然后摆起手臂,将脚微微弯曲。我先抬一只脚,慢慢滑出去,这时脚直打颤,我又小心地迈出另一只脚,滑了出去,又是一小步!(“啊,我成功啦!”我顿时欢呼起来。)

该学生在修改过程中,除了抓住溜冰时手、脚的主要动作外,还加上了身子、眼睛、嘴等相关部位的动作,多感官协调统一,把溜冰“写清楚”了。

旁通:感官协调,遐迩一体,把内容“写清楚”。

3.触类:怎样通过体现差异把动作“写清楚”?

同一动作发生在不同年龄的人身上,就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如:同样是“走”,老人可能是“慢慢地”走,小孩可能是“欢蹦乱跳”,而年轻人可能是“大步流星地”走。修改时,教师还需指导学生根据人物的年龄特点,选取恰当的动作进行修饰润色,使动作描写更形象。有学生在修改学打羽毛球片段时做了如下修改:

我(屏息凝神),仰起头挥起球拍,球如飞燕般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直向爸爸飞去。只见爸爸立马跳起来,甩起球拍来了个猛力扣杀。球如闪电之势向我袭来,我(顿时不知所措),还没反应过来,球已安然无恙地躺在我脚边。我顿时泄了气,(傻傻地)盯着球,而老爸却兴高采烈。

可见,加上了这些表示神情的词,便能更清楚地写出小作者在打球过程中的神态变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人物动作更具个性。

旁通:同工异曲,同德协力,把内容“写清楚”。

结 语

当然,借径“动作”,培养学生“写清楚”能力,并非一节课、一篇习作就能指导成功的,它需教师不断地循循普诱,涓涓引流;需要教师细心启迪、润物无声。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定能提高学生把事情(事物)写清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