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与和谐社会 ——关于“闲”的文化思考 一、引言 编辑《广州日报》的《每日闲情》八年,对“闲”的东西 接触较多.渐渐地积累了一些关于“闲”的文化思考。 《每日闲情》受到读者广泛的欢迎,想起来真是有点 不可思议。《每日闲情》里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闲”文,也 没有刻意与“忙”捣乱。我们知道,在南方这块市场竞争 激烈、经济高速发展的热土,生活、工作都是快节奏.想 不忙都不可能。 可是广州人再忙,也要读《每日闲情》,为什么,因为 广卅1人害怕“闷’。《每日闲情》确实有点与“闷”过不去: 一点小资,一点雅皮,一点玩笑,使我们枯燥的生活横生 一点趣味,如此而已。 真正谈论“闲”,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斗争”年代的 人,仍然有着复杂的感情—— 一方面,我们向往闲,古往今来,人们对闲情逸致的追 求可谓魂牵梦萦;一方面我们害怕闲,一说到“闲”,就有“闲 则生非”,“游手好闲”,“玩物丧志”等俗语,令人不寒而栗。 毕竟我国遭受过两干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的浸泡,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里,“闲”跟“忙”,“休闲”跟“工作”是 对立的。“闲”对更多人来说。简直是不幸的同义语。近代 以来,人们更是谈“闲”色变,“闲”是贬义词,有钱和有 闲,是剥削阶级的专利,人们长期以来,不仅对“闲”有着 偏见,而且对休闲满怀敌意。 鲁迅先生曾经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三闲集》。为什 么叫做《三闲集》呢?因为三十年代的“左”派文人批评鲁 迅是“有闲”、“有闲”。第三个还是“有闲”,认为鲁迅的东 西是颓废的、落后的、封建残余的。因此,鲁迅为了嘲弄 他们,给自己的集子取名为《三闲集》。可见,当时人们对 “闲”的陈见之深。 随着改革开放,随着观念的改变,有钱和有闲再也 不是剥削阶级的专利。于光远先生说:“闲”是同“社会生 产力”这个大字眼密切相关的事物。生产力是人类社会 进步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休闲生活的增加。 “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 ・64・ 口张雪 与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①。 二、休闲时代 美国《未来学家》杂志(1999年第12期)曾撰文说:随 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 生变化。也许1O至15年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 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据美国学者预测,新技术和其他 一些趋势可以让人们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 在发达国家.进入普遍的有闲社会要比我们早许多 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入 “后工业社会”,瑞典哲学家约瑟夫・皮普尔《休闲:文化 的基础》一书中指出:休闲是工作的目的,而不是相反。 人们也普遍地把休闲看作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于199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曾 列出了未来1O年最重要的社会地位象征,其中包括:(1) 自我支配的自由时间;(2)51作与玩乐的统一;(3)对个人创 造力的认可;(4)非金钱的回报;(5)对社会的回报。这五个 因素已成为当代中国人衡量个人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它们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小康社会将出现的休闲价值观 的总体发展趋势,即:休闲将成为更有价值的一部分生活 内容,也将成为人们更应该珍视的一种生活品质②。 何谓休闲?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的先哲们,就对休闲就进行了 精辟的解说:“休”倚木而歇。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闲” (JjlI)娴静与安详,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老子说:“多闻 数穷,不若守于中。”意思是说,人的心灵要保持清净,而 不要旁鹜太多,否则,就没了章法和智慧。(参见《老子》) 古代先贤常常将休闲与自然哲学、人格修养、审美情趣、 文学艺术、养生益寿连在一起。中国人的价值观很推崇: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③.以此维护个人的修养,促进社会的和谐 与互助。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典籍中,有关休闲的内容 十分丰富。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 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脑,逍遥杖履可 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如此境界。将自我心境与 uf孛 南 探 索 昌 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天地自然有机地交融到一起。在民间传统文化中,许多 化,一方面继承了既有的东方休闲观,以东方独特的休 精华的品类也是休闲的产物,比如,琴棋书画、诗词歌 赋。楹联、诗社、书院、园林……表达着我们民族的聪明 与智慧、道德与伦理、勤劳与善良。与此同时,也创造了 我们民族最辉煌的科学技术、文化经济的历史篇章④。 由此可见,休闲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 休闲中的“闲”,是‘‘休”的必要条件,如果根本没有 “闲”,何谈“休”! “闲暇”。是社会富裕的产物,人们在工作之余,有着 丰富的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人们不仅 可以休息和娱乐,也可以发展智力,调动自己的兴趣。从 事自己喜欢做的事,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获得思想的自由。 休闲的核心在于‘ ”,能否正确地使用“闲”,关键在于 我们能否树立科学的休闲观。使我们在“休”中学会沉思、学 会欣赏、学会判断与选择、学会承担、学会摆脱诱惑与浮躁。 因此。罗素说,能否聪明地使用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 在对休闲的诸多定义中,美国休闲研究专家杰弗 瑞・戈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 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 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 动下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从这个定义可以看 出,休闲不是简单的休息,休闲是对人的生命意义和人 生快乐的探索。因此,树立科学的休闲价值观是在当代 社会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⑤。 西方学者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开始关注人的休闲 生活。探讨“劳”与“闲”的关系,认识“休闲”的价值,普遍 地进行休闲教育。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对“休闲”做出了许 多新探索,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捐助活 动、慈善活动、扶贫济困、社会救助、简单生活、环保、食 素、爱动物、爱植物、反战求和平等等形式,鼓励人们把自 我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用这样的行为方式 营造充满温馨的、友善的、互助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的 凝聚力、亲和力,达到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⑥。 十多年前,伴随着“休闲装”的风行,“休闲”一词开 始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1995年中国开 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以及春节、五一、国庆长假制, 休闲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如今“休闲”是最时尚的词之 一:休闲购物、休闲度假、娱乐休闲、休闲经济、休闲文化 等等不胜枚举。显而易见,休闲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 济中越来越居于重要的地位。 最近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变迁 显现出多元化趋势,而中国人的休闲价值观也随之演 闲保健养生方式为代表,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西方休闲 观的影响。加入娱乐、游戏、运动、竞技、慈善、公益活动 等方式。这些不同内容的活动共同丰富了中国的休闲内 涵。也塑造了中国当代的多元休闲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公民闲暇时间的增多, 正确理解休闲的内涵,有助于人们科学、积极、合理、有 益地分配生命中的闲暇时间。对个体的人来说,休闲不 仅仅是一个如何增加生活的“量”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 生活的“质”的问题。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而言,人的休 闲本质的变化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一把标尺,据此建立 相应的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人们体验更 富有意义的休闲方式,比如:作为志愿者参与环境保护、 义务教育、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人际交流、敬老爱幼、扶 危济困等社会活动。不管休闲方式和休闲价值观的多元 化趋势如何演绎,人们追求休闲的目的总是殊途同 归——拒绝“人类动物园”,让精神家园永驻于世⑦。 无疑,休闲已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我 们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进步不会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只要科学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普遍有 闲的社会就会快速地向我们走来。 三、社会进步与休闲 休闲在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 值,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一种境界,亚里士多德说,“休闲 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 基本条件之一”⑧,休闲是人类自省与沉思的产物,是探 索人的本质、生活目的的一把“钥匙”。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休闲难有真正的艺术、哲学、文 学、科学与宗教,也就没有经济的发展。人类离开了休闲就 是一架周而复始的劳动机器!休闲对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提供保障,对增强人的创造能力提供社会支持条件。 因此。正确地认识“闲”、体会“闲”对当前和谐社会 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革命导师马克思关于“闲”与人的全面发展,有许多 精彩论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每个人的自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如何才能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如果人的一生都是忙碌的“必要劳动时 间”,人是无法获得全面发展的,人类都成了劳动的奴 隶,所以必须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有获得了足够多的 “自由劳动时间”,人类才能真正获得全面的自由的发展。 列宁也说过:不懂得休息的人是不懂得工作的。休闲 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20世纪90年代 ・ 6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在重大体育赛事中 网络报道竞争力小议 ——以四大网站2006年世界杯报道为例 口沈赞昀徐敬宏 对2006年世界杯国内各网络媒体纷纷使出浑身解 这是新浪在体育新闻报道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 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它们重拳出击,提前准备,充分 同时,各网站都把关于世界杯的新闻和专题放在首 发挥网络媒体的各种优势,进行了多种创新。本文拟以 页的重要位置。 新华网、人民网、搜狐和新浪在这次世界杯期间的报道 为例进行解读,分析各网站与传统媒体竞争的长短得 网络媒体形成独特优势 失,以探求网络媒体竞争力以及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此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的优势在此次世界杯报道中 类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 来了个“集体阅兵”: (1)充分运用“读图” 网络媒体竞争激烈 四大网站都推出了图片、文字和视频直播,充分满 为了打好本次世界杯网络新闻报道战,四大网站都 足了“读图时代”网民的需求。网民可以随时点播观看这 早早地做好迎战准备。比如。5月22日,新华网就正式推 些网站的视频直播。这一点不仅仅是报纸甚至也是电视 出了世界杯专题,表明其网站早已全副武装,可以随时 直播所不能企及的。 待命。另外.新华网拥有新华社派往德国前线的25名文 (2)立体报道优势尽显 字、摄影记者①。搜狐的动作最大出手最重,不仅一举垒 网络媒体这次的世界杯报道。已经形成了一种集图 下2006年世界杯的文字和视频的网络和无线报道权, 片和文字、新闻和论坛、音频和视频、IP电视和博客等 还与国外的音乐公司和新闻媒体合作,提供与世界杯相 多种报道形式的立体报道。受众可以随时根据爱好和心 关的音乐和新闻服务②。新浪则垒到了世界杯场外的视 情选择不同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频权,并宣布投入5000万到今年的世界杯赛事报道上, 另外。新华网、新浪和搜狐还推出了“手机”版的世 欧洲工人阶级提出了生活和劳动平衡的问题。这实际上 祥和的休闲生活。也就成为一个新任务、新课题。写到这 就是人的自由解放。如果只是鼓励大家劳动而不留下大 里,我忽然明白了《每日闲情》受到读者追捧的原因,也 量的时间来发展自己,就失去了平衡。西方所提出的生活 明确了《每日闲情》今后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与劳动平衡的问题触及到了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欧洲的 参考资料: 工会不但保障工人们的生活。还保障他们的休闲。 ①参见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 如何实践休闲。如何享受休闲。会越来越成为全社 ②、⑤、⑦参见张晓《多元化社会中的休闲价值现》 会所关心的问题。政府、企业、社会各界都要为人民大众 ③参见诸葛亮《戒子书》) 的休闲生活服务。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积极向上的休 ④参见2005年10月16日《解放日报》:《解读文 闲实践项目,让人民大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新知识、新 化、文化资本与休闲》 事物、新观念。享受美好的新生活。 ⑥参见2006年第1期《小康》:马惠娣《我们为什么 对于大众传媒来说。如何为营造和谐的社会做一点 要学会休闲》 切实可行的工作。如伺加强公民的休闲生活教育。充分 ( 参见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 认识“闲暇时间”的价值。引导广大读者学会过-IS安乐 (作者单位:《广州日报》) ・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