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梗概】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这篇中篇小说以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展开了一个悲剧故事。
湘西边境有一个名叫茶峒的小山城,那里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有一只方头渡船,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老人惟一的朋友是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是小孙女翠翠。他的女儿——翠翠的妈,老船夫的独生女,15年前和一个屯戍军人相恋,怀了孕;两人既然无法同生而聚首,便选择了同死。军人首先服了毒。翠翠的妈生下女儿后也有意喝冷水死去。遗孤已长大成人,一转眼便13岁了。翠翠为人天真活泼,人又乖。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她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小孙女翠翠帮他在渡口撑渡。
茶峒临水处设了一个码头,掌管码头的叫顺顺。他大方洒脱,事业十分顺手,喜欢结交朋友,慷慨而能济人之急;他有大小四只船,一个妻子,两个儿子。两个年轻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大儿子叫天保,18岁,像爸爸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小儿子叫傩送,16岁,像妈妈一样眉清目秀,聪明而又富于感情。两个年轻人在父母的养育之下,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切,不矫情,不浮华,不倚势凌人,故父子三人在茶峒边境上为人所提及时,人人对这个名姓无不加以一种尊敬。
茶峒风光秀美,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在端午这一天,赛龙舟和泅水捉鸭子是两个传统节目。天保和傩送两人皆是当地泅水划船的好选手。端午又快来了,“蓬蓬”的鼓声就越山
1
掠水传到渡头,老船夫家的黄狗最先注意到这声音,接着翠翠也发现了,这鼓声把她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两年前,翠翠随祖父进城看赛龙舟,祖父被人拉去喝酒,天晚了还没来接她。二老傩送要她到他家里去等她爷爷来找她。
翠翠误会了他的好意,出口骂了他。傩送派人连夜送翠翠回家,这件小事搅动了翠翠的心湖,使她沉默了一个晚上。去年的端午节,翠翠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看了半天船。忽然下起雨来,为了避雨,避在顺倾家的吊脚楼上,却没有碰上傩送,翠翠有点儿失望。但这次不见傩送却认识了大老天保,且见着了那个一地出名的顺顺。顺顺叫天保把泅水捉来的鸭子送给翠翠。水上名人向祖父询问翠翠的年纪和是否有人家。祖父拿翠翠和天保开玩笑,翠翠心里不高兴,因为翠翠心里一直记挂着傩送。
翠翠一天一天长大了,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祖父的心事也越来越重了。无论如何,得让翠翠有个着落,才对得起他可怜的女儿。端午又来了。祖父叫翠翠同黄狗过顺顺吊脚楼去看热闹。前几天顺顺家天保大老过溪时,这心直口快的年轻人向祖父道出了心声。但祖父不知道翠翠愿不愿意。后来二老也来过渡,对祖父说:“伯伯,你家翠翠像个大人了,长得很好看。”并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看船。这时乡绅中寨王团总要把女儿嫁给二老,并愿以一座碾坊作陪嫁。可傩送偏偏不爱碾坊爱渡船,他心上早有了美丽的翠翠。后来顺顺当真请了媒人到渡口来给大老说亲了。但祖父以要看翠翠的意思为由,而没有给正面答复。这里有个规矩,求亲有两条路,车路和马路。走车路,应当由爹爹做生,请了媒人来正正经经说。走马路,应当自己做生,站在渡口对高崖上,唱三年六个月的歌。祖父询问翠翠的主张时,翠翠把头低下不作理会。回头又同翠翠谈了一次,也依然不得结果。老船夫猜不透这事情在什么方面有个疙瘩,解除不去,夜里躺在床上便常常陷入沉思里去,隐隐约约体会到一件事情——翠翠爱二老不爱大老。他有点忧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一切全像她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觉到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
船总顺顺家中,大老天保的事已让二老知道了,傩送二老同时也让哥哥知道了弟弟的心事。这一对兄弟原来同时爱上了那个撑渡船的外孙女。问
题是两兄弟不会按照茶峒人的规矩,来一次流血的挣扎。但也不会如大都市怯懦男子来个“情人奉让”。两人决定月夜里同到碧溪去唱歌,不让人知道是弟兄两个,两人轮流唱下去,谁得到回答,谁便继续用那张唱歌胜利的嘴唇,服侍那划渡船的外孙女。大老不善于唱歌,轮到大老时也仍然由二老代替。大老把弟弟的提议想想,决定由自己来唱。两人把事情说妥后,便决定从当夜开始,来作这种为当地习惯所认可的竞争。翠翠在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各处飘着。原来是对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祖父以为是天保大老走马路的第一着。其实昨晚上,哥哥因为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哥哥却因为明知不是敌手,更不能开口了。大老决定离开茶峒,驾家中那只新油船下驶,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
大老走后,二老有机会唱歌却从此不再到碧溪唱歌。老船夫忍不住了,进城往河街去找寻那个年轻小伙子。路上,遇到为大老提亲的杨老兵,得知大老坐下水船到茨滩出了事,掉到滩下漩水里淹死了。老船夫来到顺顺家,顺顺因为大老的死而样子沉沉,船总忘不掉大老死亡的原因。二老出北河下辰州走了六百里,沿河找寻那个可怜哥哥的尸骸,毫无结果,又为哥哥悲伤。老船夫皆碰过了钉子。老船夫又误估了傩送决定娶王团总女儿的谣传。回到家,就生起病来。后来又来到顺顺家探询,得知二者坐船下桃源好些日子了,顺顺又婉转地拒绝了老船夫的意思。夜里下起了大雨,老人在雷雨将息时死去了。顺顺帮着翠翠料理了爷爷的后事。船总来商量接翠翠过家里住,翠翠却想看守祖父的坟山。翠翠后来明白了祖父活时所没提到的许多事。二老的唱歌,顺顺大儿子的死,顺顺父子对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做陪嫁妆诱惑傩送二老,二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又得不到翠翠的理会,又被家中逼着接受那座碾坊,因此,赌气下行,祖父的死因,又如何与翠翠有关……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如今可全明白了。
此后,翠翠仍住在碧溪,等待二老驾船回来。到了冬天,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人物形象】
2
1、翠翠: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健康美丽。“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她心地善良,“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世,她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傩送归来,充分表现她性格坚强的一面,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她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命运作持久的抗争。
2.爷爷
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善良纯朴、热心好客、甘守清贫、尽职尽责。对孙女无比疼爱。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最后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成人之美。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后来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
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也正是他孤独的归宿。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飘泊到什么地方。
边城的社会中还洋溢着人性美。民风古朴而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物质条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单纯寂寞,如同梦一般宁静美好。
【主题思想】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1、《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2.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城人民淳良的心灵。
【作品欣赏】 《边城》作为一部中国的乡土抒情的经典之作,也就是作为一部“牧歌”的经典之作,集中表现了湘西的人性之善、人性之美,这是它最集中地表现的一个方面。在这部小说里面,人性之善展示的是非常充分的,比如说表现渡船老人,表现顺顺以及他的大佬、二佬,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渡船老人来说,他的职责就是管理那个渡船,他勤劳、善良、本分、敦厚,凡是一切的传统的美德,他都不缺少。
3
他管理渡船不论风吹雨淋、寒暑春秋,都非常的忠
实于自己的职责。他因为是食公家的粮禄,所以过渡人看他忠实于自己的职责,有时候给他一些钱物,而他一概极力退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所接受来一些好处,他总是想方设法的超量的去报答。翠翠乖巧、心善、勤劳,是爷爷的好帮手。而顺顺这个人,是当地地方上有头脸、有身份的人物,他的美德也不缺少。但是他跟渡船老人的美德不一样,渡船老人是忠于职守,而顺顺却要来得大气豪迈得多。他仗义疏财、扶强济困、正直、公平,深受当地人的尊重。两个儿子也是道德的楷模——豪爽、直率,与人搏斗时敢于挺身而出,吃苦、出力的时候从不退缩。这些传统的美德在这些人物身上,都有非常好的体现,所以这种美德在《边城》里边表现得是非常的充分的。
《边城》的结局是一个悲剧,在这里边有很多构成悲剧的因素。
悲剧的发生,实际上最显见的一个原因是一连串的误会造成的。这个误会首先在爷爷和大佬之间,大佬唱歌败北了,而爷爷却以为那个优美的歌声是大佬唱的,去恭维他,结果恭维不对头碰了一鼻子灰;其次是爷爷和二佬之间的误会,大佬死了以后,爷爷在街上碰到二佬,故意把谈话往婚事上引,结果二佬又误会了,他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在二佬和爷爷的交往中充满了误会,老人的善心、老人的良苦用心都被误会了,结果失去了好几次很重要的和解的机会。再一个误会就是爷爷和顺顺之间发生的,爷爷眼看翠翠的婚事不成,就厚着老脸去找顺顺去想撮合。本来顺顺对二佬爱翠翠并不准备过分反对的,但是他不知道为什么老船夫对这件事这样过分的热心,这让顺顺又误会了。顺顺就有一种成见,认为大佬之死是这个好事的老人造成的。那么这个误会是不得了的一个误会,所以他在老人去找他的时候,他有意识的疏远老人。实际上这次疏远对老人的打击是极其大的,老人在跌跌撞撞回到家里面,路上又碰到了中寨的一个人,这个人显然是在团总的女儿和二佬的婚姻之间起牵线的这么一个人物,他又打击了一次老人。这两次打击对老人是致命的,老人在狂风暴雨的当夜死去了。就实际上他们的爱情没有成功,这些误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命运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种具象的形式。这些误会是没有原因的,是天意,所以也是命运感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形式。
《边城》艺术特点:
第一,小说充满了意境美和诗意美。作家以青山绿水为背景,使故事在清新、柔和的色调中进行,形成一种优美的古典田园诗般的意境,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二,小说具有风俗美和风景美。元宵节的烟火、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及男女月下对歌、走马路走车路的定情方式、巫师唱的迎神歌等,都表现出湘西古朴纯真的风俗美。另外,作家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幽美的令人神往的湘西风景画。
第三,心理描写细致入微、逼真传神。例如对翠翠刚刚萌发爱情时的娇羞、腼腆、遐想的心理描写,可谓细致入微而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第四,小说语言古朴清丽、澄净流畅。行文中“的”字使用率较低,比喻新奇,简古有力度,很耐咀嚼。
《边城》之美 1.风光美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蛆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小说中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无不给人美的享受。
2.风俗美
从文在《边城》描绘了一幅他童年记忆中、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风俗画。这幅风俗画是优美的、精致的、奇丽的,它蕴涵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边城》中就有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一个近乎“世外桃源”式
4
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他笔下的湘西是这样的: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意;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角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这种氛围里生活的人们质朴而又善良,任何剑拔弩张在这里都显得格格不入。
在划船比赛中,胜利的队伍可以得到一枚小银牌,在边城之外,总会有人计较谁会得到它,但是在边城人看来,银牌不拘缠到船上哪一个人的头上,都显出一船人合作努力的光荣。在边城,没有争名夺利。“从文出生于苗汉杂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非但熟悉,而且是热爱。”施蛰存如是说。
3、人性美
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这里有贫富区分和社会地位高低的差别,但他们都互相亲善着、扶持着;这里也有矛盾,但那决不是善与恶的冲突;小说结局是悲剧性的,但也绝非是奸邪之徒所致。
正如批评家刘西渭所说:“这些可爱的人物,各自有一个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生息在田野晨阳的空气。他们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他们是壮实的,冲动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挣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成人之美。” 《边城》在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中,为人类的爱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在这样一篇美丽的文字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因此,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
疗补。
【模拟测试】
1、“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哪一部小说的开头?作者是谁?“这个女孩”又是谁?这个开头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这是小说《边城》的开头。作者是沈从文。这个女孩叫翠翠。开头采取了讲故事的方式。语言朴素,平易亲切(用了顶真修辞格),一下子带起了全文牧歌一样的意境。交代了故事发生地环境和故事的主要人物,为翠翠的出场作铺垫。
2、“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小说《边城》的结尾,它有着丰富的意味,请作简要评述。
【参考答案】①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着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②二老和翠翠的未来难以预料,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的“理想人生形式”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隐忧。也可能终结,也可能新生。结尾预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翠翠与傩送的情感之间碰上了太多的人事和人情,悲剧也就成为必然。但凄凉、哀愁与牵挂、期盼并存,傩送的回与不回虽然难以预料,但这对年青人纯纯的情爱已成为永恒。读者也从心底里祝福这对有情人能早日喜结良缘。
3.下面对《边城》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边城》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
B.翠翠故意遐想着离家出走了,祖父到处寻她不着的情景,主要表现了翠翠年少无知,天真烂漫的少女情怀。
C.祖父决意多做点事,等他把人渡完再回家吃晚饭。这反映了翠翠和祖父相依为命,家境贫寒,
5
祖父想多挣点钱来维持生计的客观现实。
D.天保大老决定离开故乡,主要是因为和弟弟之间的情爱争斗,他想忘记以往的一切,以成全弟弟傩送的婚姻。
E.祖父把他到城里的事情,不告诉翠翠一个字,是因为他不想让这些事使翠翠徒增烦恼。
答案:B、C 。B表现翠翠青春萌动,受不了“太平凡”的生活,想攀住新的人和事。C表现祖父忠厚纯朴,恪尽职守。
4、下面对有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表现其天真纯洁性格。
B.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这是环境描写,为祖孙俩夜晚讲故事渲染安宁静谧的气氛。
C.“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她的纯洁天真,对美好爱情的朦胧的憧憬。
D.“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 这是爷爷的语言描写,表现祖父对孙女的爱情的关心。
E.翠翠曾三次请求祖父不要再渡船。回来陪她,祖父都没有答应,这体现老船夫一心想着赚钱,根本没时间理会他的孙女。
答案:CE。C项是翠翠的语言描写。E项老船夫是一个忠厚纯朴的老人,他了解过渡人急切回家的心情,是竭尽其职的一种表现。
5、《边城》中,翠翠、祖父、二老、大老……这样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作者对这样的悲剧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
参考答案】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理想人生的集中代表,也体现了他的文学理想。②小
说描写的理想生活不仅是一个浪漫温馨的爱情故事,而且是一个爱情悲剧。但作者对这一切似乎并不怎么悲伤。在作者看来,翠翠、祖父、大老、二老的命运是自然的安排,是人生常态。当地民风如此,生活如此。作者用诗化的抒情手法表现了这一生活。
③作者一方面在思索“湘西世界”“常态”的同时,另一方面已预测到“湘西世界”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6.《边城》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展示了作品中美好的人性所处的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7.请用三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边城》中翠翠、傩送、爷爷、顺顺的性格特征。
答:翠翠,美丽纯洁、天真无邪、乖巧活泼。傩送,勤劳勇敢、热情大方、忠于爱情。
爷爷,忠于职守、慷慨豪爽、忠厚善良。顺顺,豁达洒脱、公正廉洁、慷慨好义。
8.《边城》写天保溺死,傩送远行,老船夫与世长辞之后,翠翠是怎么选择自己的人生的?
答:翠翠怀着对祖父的伤悼和对情人的系念的双重感情继续守着渡口,摆渡过往行人。夏去冬来,坍了的白塔重建了,而傩送仍未有归期。
9.《边城》让我们了解丁许多湘西民俗,请说说“爷爷”向翠翠所说的求婚的两种方式。
答:一种是走车路,就是婚姻由家长做主,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一种是走马路,就是婚姻由小伙子自己做主,那就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
10.沈从文《边城》中的老船夫待人接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举出一两个细节加以具体说明。
答:重义轻利。①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老船工必一一捡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认真告诉那人,他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如果不管怎样还是有人给钱,老船夫就拿这些钱托人买茶叶和草烟供过渡人享用。②老船夫去买肉,人家不要他的钱,但他也不想占屠户的便宜,他会预先把钱算好,猛地把钱掷到钱筒里,提了就走。
6
11.举例分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答:《边城》中的人物勤劳善良,纯朴可爱。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实在难却的则买了烟茶再招待乡亲。船总顺顺为人和气、大方、能济人之急。虽是富人,但常常体恤穷苦人,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料理丧事。杨总兵还一直陪着孤苦的翠翠。商客等各式人均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民俗、乡风。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人情之美。
12.请概括《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的共同特点。
答:两人都是船主,又都是船手。哥俩都忠诚地爱着翠翠,对待爱情又都具有自我牺牲的谦让美德。当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13.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述环境对人物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影响?翠翠为什么心里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答:环境特征:忙碌一天的安静下来了,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的白天的热闹气息,万物生机勃勃,雀子、杜鹃、泥土、甲虫都热烈勃发。翠翠心理:面对热闹环境的寂寞惆怅,觉得自己太平凡,好像缺少了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情愫通过景物对比和环境对心理的烘托,不由心生薄薄凄凉。
14.简述《边城》中翠翠母亲的故事及其作用。 答:《边城》通过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在小说的第一章,作者就交待了翠翠母亲的故事:她和一个军人唱歌相熟后有了私情,军人服毒自杀,她在生下孩子之后也追随赴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