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1、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
1
学习,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教材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每只和一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材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综合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由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飞着的贼鸥、冰面上的企鹅、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
6、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旨在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
5、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 100以内数的认识; (2)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
(1) 方位的认识;
(2)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中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五、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一册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3
六、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把生活与数学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中。
3、重视培养能力。学生获得知识是必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就第二册数学教学来说,要着重培养学生100以内不进位加、不借位减的口算能力和100以内进位加、借位减的计算能力、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学习教参,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用。 5、重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带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得到训练。
七、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 南极小客人
——100以内数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积极。而且学生的数数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是他们的求知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发展学生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使认数范
4
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
1、 2、 3、
理解数的意义。 理解数位及计数单位 数的比较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 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
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 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前能进行简单的
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材知识结构:
一、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 1、 2、
课时划分:
一、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
5
来到南极——100以内数的组成,计数单位和数位。 观察贼鸥——读写100以内的数,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1、来到南极——100以内数的组成,计数单位和数位。(2课时) 2、观察贼鸥——读写100以内的数,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课时)
3、我学会了吗?(1课时) 教学教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等。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仪、小黑板等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来到南极 教学目标:
1、 认识100以内的数,能用不同的方法数到100。
2、 认识数位百,知道从右边起,第二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 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 4、 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位及计数单位
教学教具准备:
投影仪、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出示课本信息窗1)
6
师:认识上面的动物吗?企鹅生活在哪儿?你了解南极吗?在我们南极考察站长城站来了两位小客人,他们都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 二、活动二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有多少只企鹅的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先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学到了与他们相关的知识时我们再来解决。
师:请你先估一估,有多少只? 学生答:(90、98、89、95……)
师:谁估计得正确?要想知道准不准,要怎么办?
师:同学们打开书第二页,拿起铅笔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学生活动,自由数数,老师巡视,对学生的数法进行帮助。 师:谁来说你是怎么数的?数了多少只?还有不同的数法吗? 〔一只一只,两只两只,五只五只,十只十只〕
师:你觉得哪种数法能数得又对又快?同桌说一说,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三
师:数桌子上的小棒,用你喜欢的方法数 板书10根10根地数
师:100里面有几个十?(10个十),所以10个10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老师着重强调“百”。
师: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数位——百位;指着数位表说: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四、活动四
7
用自己的方法数贼鸥和海豹,用学具表示数出来的数。
交流,说明数了多少只?用什么方法数的?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摆最清楚? 让摆的好的同学到前面来摆一摆。
最后老师摆数,让学生说所摆的数,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在计数器上拨出23或者24,说说是怎么拨的,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 五、活动五
1、数学游戏:师说数,生用不同的方法数。 如90,89,88,87,86,85,…… 90,80,70,60,50,40,…… 90,85,80,75,70,65,…… 90,91,92,93,94,95,……
2、根据圈出来的10个苹果,估一估一共有多少个? 板书设计:
来到南极
一只一只,两只两只,五只五只,十只十只
10根10根地数
百位 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90,89,88,87,86,85,…… 90,80,70,60,50,40,…… 90,85,80,75,70,65,…… 90,91,92,93,94,95,……
教学反思:
8
第二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理解数的组成。 2、复习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及其计数单位。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计数单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1
师: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苹果图,先估一估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看谁估计的最接近准确的数?
师:跟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再数完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数法,看哪种数法更好,选出自己喜欢的数法。 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全班交流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先估一估其他三种物体的数量,然后再数一数。
9
集体交流。 二、自主练习2
师:老师说一个数,小朋友们接着往下数,你想怎么数就怎么数。
师:说得真好,可以往前数,也可以往后数,可以一个一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也可以10个10个数。
师:你说一个数,让小组的同学接着数。 三、自主练习3
师:请看第一幅图,每个盒子里有几枝?我们可以说是一个十,2盒就是2个十,外面有3枝,就是3个一,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枝? 师:谁能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 师:说得真好,你能把第二幅图填出来吗? 四、自主练习4。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道题要求我们干什么? 师:自己连一连。
师:跟同位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教师巡视,然后 集体订正。 五、自主练习5
师:请小朋友们看图,先估一估,再说一说 学生自已试做,然后小组交流, 最后集体订正。 六、自主练习6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先看书上的图,谁能看懂图中说了什么意思?你会玩吗?
10
跟同位的小朋友玩这个游戏。 板书设计: 数法:
一个一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也可以10个10个数。
练习3教学图 练习5教学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100以内数的写法及比较 教学目标:
1、 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数的比较 教具准备:
投影、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在南极,小朋友们发现了许多动物,想不想数出它们的数量,并记录下来,让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好吗?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自主观察,然后提问:
11
小朋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观察教材第12主题图) 先让学生数一数三种动物的数量,并把你数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然后合作写法,注意小组说时,要把你的数法在小组里跟小朋友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后,让学生汇报。
学生交流,充分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写?
根据学生的汇报,和实际情况小结: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二、活动二
师:谁还能提出问题?
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并作记录,把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放到问题口袋里。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怎样才能知道呢? 比一比47和32的大小就可以了。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4个十比3个十大,所以47比32大。或47比40大,32比40小,所以47比32大。……] 抽生答。
师:我们可以用“>”“<”来表示。你能在本上写出来吗?
47>32 32<47
师:根据你数出来的数,你还可以写出其他的比较式吗? 生自己写。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最后集体交流 三、活动三
1、同学们请看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读一读。注意读数时要从它的最高位读起。
12
师:同学们把这三个数比较一下他们的大小,能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连结起来吗? 2、师:自主练习2,想一想,填一填。 师:认真观察填好的表,你能发现什么? 让学生先小组讨论, 再集体交流。 四、活动四
师:小朋友,今天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我们在读数和写数时,都从高位起。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写法及比较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
才能知道呢?
比一比47和32的大小就可以了。
47>32 32<47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
13
教学目标:
1、 巩固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熟练、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 巩固100以内数的比较。 3、 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教学重、难点:
会熟练、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投影,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3
师:请小朋友们先认真观察计数器,再填一填,比一比。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二、自主练习4
师:你会算吗?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然后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最后集体交流。 三、自主练习5
让学生看练习5,激励学生我们现在来一个小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好不好? 让学生独立做。
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四、自主练习6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小玲拍了40下,小亮拍的比小玲多得多,小芳拍的比小玲少一些,小
14
亮可能拍多少下?小芳可能拍多少下?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画“√” 让学生独立探索,对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多人合作。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到前面来跟大家说说他的想法?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 五、聪明小屋
教师先读题:一个数在70和90之间,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差2。这个数是多少?让学生理解提题意后独立思考。
师:自己想一想,写一写。把结果写下来。 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以辅导。 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六、小结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让学生理解:我们在读数和写数时,都从高位起。 板书设计:
我们在读数和写数时,都从高位起。 自主练习3 自主练习4 自主练习5 自主练习6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15
课题: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复习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会数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会比较数的大小。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3、会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出示教学挂图
师:同学们请看挂图或课本第10页教学图,图中都有哪些数?同位一起读一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做相应辅导。 然后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数?自己数一数。 学生活动。
师:按数的顺序连一连,看看连成以后像什么? 学生活动,
师:同位两个同学任意圈出一个数,比一比,谁的大? 学生活动
师: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圈出一个数,比一比,四个数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起来。
16
活动二
师:想一想,这个单元我们都学过哪些内容?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收获?
师: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的合作怎样? 师: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全班交流。
家庭作业:(小调查)
1、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多少岁?谁的年龄最大? 2、校园里有多少棵树?
3、用100以内的数的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 板书设计:
教学挂图 图中一共有几个数?
教学反思:
单元测试题
一、 顺序填数 38 39
42 97 96 92 17
二、看图写算式
□○□=□ □○□=□
三、填空
1、 2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 10个十是( )。
3、 8个一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
4、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9,第二位是6,这个数是( )
5、 65的十位上是( ),表示( )个( ),个位上是( ),表示( )个( )。 四、计算
40+5= 4+60= 75-5= 86-5= 0+20= 60-50= 90-30= 50+40= 四、小调查
1、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多少岁?谁的年龄最大?
2、我们学校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个班的人数最多?哪个班的人数最少?
3、校园里有多少棵树?
4、用100以内的数的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
18
第二单元 下雨了 ——学看钟表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看钟表是一年级学生所要接触的新知识,不过大部分学生对钟表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学看钟表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比较高。有着对时间学习的渴望。因此,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接受会相对较快。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题:借助下雨了,学生何时到家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呈现的是以一个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故事——“下雨了”为背景,以老师打电话询问学生到家的时间为素材,通过老师分别给四个小朋友打电话询问到家的时间为话题引起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体会认识时刻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小朋友和老师的对话引出“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巧妙的串在一起,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弘扬浓浓的师生情和亲情,渗透人文思想,下雨了,学生何时到家牵动着老师的心,这对我们的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4、体会到老师的关爱,渗透人文思想。 教学重、难点:
19
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学方法: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讨论、合作等多种方式。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钟表、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 题: 下雨了——学看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4、体会到老师的关爱,渗透人文思想。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钟表、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教学挂图,(教师解说)放学后,老师冒雨把学生护送到校门口,看到同学们远去的背影,放心不下。
20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记录:
1:老师什么时间给小朋友打电话的? 2: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3: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4:小青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5:小林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6:谁到家最早呢?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就要学看钟表。(板书课题:学看钟表) 活动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把实物钟表调出小力到家的时间出示,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以相应辅导。 师:哪个小组介绍一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1:小力是5点到家的。
组2:小力是5点到家的。因为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点。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
组3:我们还知道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6就是6点。
师小结:同学们想的很对,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几就是几点。在钟面上(指着实物)这个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小力到家的时候是分针指12,时针指着5,所以是5点,在数学上通常叫5时。
师:(出示钟表)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1
组1:小云是5点半到家的。
组2: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在5和6中间,就是5点半。 组3:时针转过5,又不到6就是5点半。 组4:是6点半。
师:刚才有的组说是5点半,有的组说是6点半,到底哪个组说的对?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表拨一拨,研究一下,到底是5点半还是6点半。(师指导学生按钟表正常的转动方向拨)
(学生分组研究)
生1:是5点半,因为这时的时针还没有到6呢。 生2:分针不到12,时针不到6,是5点半。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认为是5点半。对,在数学上读作5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师:出示小青到家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发现时针不到6,分针接近12,这是几时? 生:老师快到6点了。
师:对,快到6时了。继续拨钟表,出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这是几时? 生:这是6时。
师:又拨钟表,出现小林到家的时间,这是几时呢? 生:这刚刚过6点又不到6点半,不好说。 师:可以说6时刚过。
师:同学们,这样我们不难看出4位同学谁最先到家的? 生1:小力最先到家的。 生2:小林最后到家的。
活动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
22
1、投影出示自主练习1。
2、拨钟表生答时间(每天起床、上学、放学、睡觉) 同时进行养成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 活动四:实践应用
生拨出自己每天放学到家的时间。
活动五:小结:在钟面上(指着实物)这个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板书设计:
下雨了——学看钟表
在钟面上(指着实物)这个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农夫与牧童
_____方位与图形
23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左右、上下等方位的基础上来学习本单元的。因此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故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根更高。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学习会较容易掌握。并且为进一步学习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他方向打好了基础。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有关方向知识的起始单元,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掌握,所以本单元教材内容只是借助具体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为进一步学习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他方向打好了基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的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重、难点:
1、
本单元的重点是初步认识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和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
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在日常生活中,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语言
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能借助参照物正确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4、 建立初步的空间感和方向感,发展形象思维。
24
5、 在图形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图形美。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发展合作意识。 教材知识结构:
三 农夫与牧童 _____方位与图形
1、 农夫的一天——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 牧童与牛——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课时划分:
1、 夫的一天——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2课时)
2、 牧童与牛——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2课时) 3、 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1课时) 教学教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图形,教学挂图、投影仪、小黑板等 知识达成:
见县单元测试题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农夫的一天(辨认方向) 教学目的、要求
1、 具体情景中,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 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5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建立初步的空间感和方向感。 3、经历探究辨别方位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参照物,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2、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建立初步的空间感和方向感。 教 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你知道太阳早上从什么方向升起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老师教你们一个儿歌:早晨上学校,面向太阳走,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学生学读儿歌,指导学习。 二、师生共同学习
1、 同学们看这有几幅有趣的图画,你能把他们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
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自己根据要求,把每幅图说完整。(注意要讲清楚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 指导学生根据图及学生的叙述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 2、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提出有关方向的问题吗?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提出各种相关方向的问题,教师选择有关问题提取本节课的知识点。)3、活动
(1) 谁能指一指咱们教室的东、西、南、北?学生先同位互想说一说,指名指一指。
26
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由学生独立辨别方向引起认知冲突,由此引起想个好办法记
住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需要。
师:怎样判断哪边是东、哪边是西、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选择熟悉的参照物认识四个方向。)
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
(2) 哪个小组想出了好办法,你能到前面来指一指哪边是东,哪边是西、哪边是南,
哪边是北吗?你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方式。
(3)下面我们再找一找个小组的同学分别站到教室的四个不同方向,使学生逐步掌握
判断方向的策略
4、游戏
接下来我们举行一个找位置的比赛好吗?要求:请按照头饰的方向,是东的就坐在桌子的东面,是西的就坐在桌子的西面,是南的就坐在桌子的南面…… 三、总结: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对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给以解释,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暂时放入问题口袋。 四、布置作业:
回家指一指自己家的东南西北。 板书设计:
农夫的一天(辨认方向) 东 南 西 北
教学反思:
27
第二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 教学目的、要求
1、 在具体情景中,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 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建立初步的空间感和方向感。 3、经历探究辨别方位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建立初步的空间感和方向感。 教 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1、出示自主练习一:说说学校的大门朝哪里,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订正。
2、出示自主练习二:通过学生说出自己家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加深方向的认识的题目,练习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动,让学生先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附近情况,巩固所学。
3、出示自主练习三调查本班学生各住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进一步练习运用有关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对前面学过的统计知识进行复习,练习是要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学生按家住在学校的不同方向分组,指名数数,统计。
4、出示自主练习四:通过两个学生对话的形式进行用语言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练习,同时也巩固了第二单元认识钟表的知识。 指导学生说一说,用上所学的方位以及时间的知识。 5、第六题是一道按规律写数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交流该题的规律,特别要让学生说一说是
28
怎样发现规律的。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的观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再写数。 板书设计:
自主练习
出示自主练习一: 出示自主练习二:出示自主练习三:出示自主练习四: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绿色行动
——100以内的加减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对新知识的较高的学习兴趣,并且本单元的学习又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29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3、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
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经历提出问题、探究、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推
理能力。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材知识结构: 本单元包括三个信息窗:
一共要挂多少个牌?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 信息窗一:校园护绿 一共有多少棵花? 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
挂牌的比浇华的多 比多、比少的问题解决 多少人?
你俩共捡了多少
个塑料袋? 两位数加一位数
30
信息窗二:保护环境 一共捡了多少 的口算(进位)
节电池? 二班收的电池
比一班多几节? 两位数减一位数
信息窗三:绿色回收 二班收的一易拉 的口算(退位)
罐比三班少多少 个?
信息窗四:绿色家园 综合应用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措施:
1、 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2、 重视直观操作,充分利用学具进行学习。 3、 提倡算法多样化。
4、 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5、 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课时划分:
信息窗一:校园护绿 ( )课时 信息窗二:保护环境 ( )课时 信息窗三:绿色回收 ( )课时 信息窗四:绿色家园 ( )课时
教学教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
31
教学挂图、投影仪、小黑板、小棒等 单元测试题:
见县过关试题
授课时数:
(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校园护绿 教学目的 :
1、 结合具体情景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学重 、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教学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小立方体、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春天到了,你发现校园里有哪些变化了吗? 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 师:春天的校园真美,我们小同学应该怎样做?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师:要让学校更美,应该爱护花草树木。这不,同学们正在校园护绿呢,你想去看看吗? 引导学生仔细、有序地观察图。
32
出示教学挂图。 二、提出问题。
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在班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解决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提问题,教师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逐个解决 1、问题一: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用加法算计算,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 列算式:26+3=
你想怎样算?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充分讨论自己的算法,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然后小组选代表说说是怎样算的。 最后集体订正:
26 + 3 =29
20 6 9
用学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算式:45+4 65+3 74+2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巩固口算方法。
2、问题二、 一共有多少棵花?
师: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 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注意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以帮助。 让小组代表说讨论结果,并说出算法:
33
列式为: 23 + 20 =43
20 3 40
试一试 ,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54 77+2 87+10 66+3 四、问题三: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启发学生你怎样才能知道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 让学生先以小组合作的方法交流讨论,学生小组合作时老师要注意巡视指导。待学生讨论结束后,让小组选代表来说说他们讨论的结果?学生说,同时老师板书: 15人 10人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或学具。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15人中包含了与浇花的同样多的不和比浇花的多部分。
再次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出“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就是用挂牌的人数减去浇花的人数。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方法说清楚。
15 - 10 =5(人)
五、这节课,你有进步吗,你有哪些进步?
学生分小组合作,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最后小结。 板书设计:
26 + 3 =29 23 + 20 =43 15-10=5
20 6 9 20 3 40
教学反思:
34
第二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 教学目的 :
4、 结合具体情景 ,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理解。
5、 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6、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学重 、难点
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教学教具准备:
小棒、小立方体、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主练习1
教师先在计数器上举例示范21+3=()让学生掌握在计数器上计算的步骤 。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计数器上计算:
42+5= 46-5= 20+30= 70-30= 58-20= 63+10= 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帮助。 二、出示自主练习2
让学生独立思考,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可进行指导,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明白在用小棒计算的时候,要把成捆的小棒和单根的分开对齐,为以后列式计算作铺垫。
35
三、出示自主练习3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5+30= 72+6= 65-2= 69-7= 45+3= 87+10= 58-30= 85-50= 53+40= 66+3= 46-4= 38-6= 4+54= 40+50= 36-5= 88-80= 四、出示自主练习4
安要求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用学具摆学具,然后思考: (1)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 (2)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 五、出示自主练习6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白只要算出大龟算式上的得数,再和小龟上相同的数用线连起来就可以了。 七、出示自主练习7
解读题意,本次“护绿行动”学校还组织了“爱护家园图画展”来了解一下各年级的展出情况吧。你能将看到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一些信息。 使学生认真观察,能选择有用的信息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关于这些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独立解决吗 ?
说一说你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八、小结:你对这节课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表现有 什么评价?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对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你想对谁说什么?
36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九、布置家庭作业
然学生在家和家长一起做自主练习5,让学生体验多少的比较。 板书设计:
出示自主练习1、出示自主练习2、出示自主练习3、 出示自主练习4、出示自主练习6、出示自主练习7、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保护环境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景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初步体验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2、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具,学具,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37
出示口算卡片:
8+6= 4+6= 25+10= 4+9= 20+14= 13+20= 2+8= 5+8= 17+30=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讲授新课。
1. 出示信息窗2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看图中小朋友在做什么然后,提出
我们应该怎么?
让大家一起讨论环保的问题,再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引导并提问: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你会列式吗?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寻找信息,能根据有效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答老师板书:
你俩共拣了多少个塑料袋?25+7= 一共拣了多好个易拉罐? 你会算哪一道?你是怎样算的? 独立想办法。 2.计算 22+8。
(1)22+8先算什么呢?得多少?(2+8=10)
(2)先算2+8=10,接下去该怎样算呢?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用摆小棒的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的情况。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3)学生汇报摆小棒的过程。(把2根和8要合在一起是10根,10根捆成一捆,把2捆合起
38
来是3捆,所以22+8=30。)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 (4)谁能说一说22+8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2+8=10,再算20+10=30 生答老师板书:22+8=30
合作交流。同桌互相说说25+7你是怎么想的?再指名说说。 2. 计算25+7
让学生合作交流或同桌互相说说要计算25+7=你是怎么想的?再指名说说。 (1)25+7得多少呢?也请小朋友摆摆小棒来想一想。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 (2)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想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把7分成5和2 (一)
(二)
(三)
25+ 7 =32 25+ 7 =32 25+ 7 =32 5 2
2 3 10
3、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你是怎样算24+9的?(同桌互说) 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方法不是唯一的,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8+42= 5+39=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8+42和5+39的? 全课小结:
39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该怎样计算?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你俩共拣了多少个塑料袋?25+7= 一共拣了多好个易拉罐? 22+8=
(一)
(二)
(三)
25+ 7 =32 25+ 7 =32 25+ 7 =32 5 2
教学反思:
2 3 10
第四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及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具,学具,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40
一 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2+89= 53+7= 64+9= 57+4= 6+29= 73+8= 29+7= 92+8= 54+20=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 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1。
讲解题意,让学生独立口算,看谁先到达山顶。对表现好的学生适时表扬。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探索。 2、出示自主练习2。
教师引导学生先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几次,交流算法,掌握计算方法。 老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出示自主练习3。
(1)老师说明题意:得数大于45的涂红色,得数小于45的涂绿色。使学生明白要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然后才能图色。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涂的是否正确?另一个得数错在哪里?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示自主练习4
你看到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对学生提出的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外的知识可放入问题口袋。
41
a) 一共吃了几只虫子?(6+27= ) b) 一共吃了几只蚊子?(38+7= ) 怎样解决这些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全班订正。 最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计算6+27= 38+7=
六、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可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在班内说。 板书设计:
(1)一共吃了几只虫子?(6+27= ) (2)一共吃了几只蚊子?(38+7= )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绿色回收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42
一、复习。 (一)口算:
1.14—6 = 10一8= 13一5= 15—7= 12— 7= 14—5= 2.40+7= 23+2= 35+2= 20+2= 20+8= 46+3=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信息窗3。
(1)出示信息窗3仔细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仔细、有序地观察图。
根据这写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三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30一8=)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的少几个?(23一9=) 一班收的易拉罐比二班多几个? (21一9=) 在这三个问题中你会算哪一个?怎样算?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2)计算30一8。
43
①30一8算的是什么?30一8怎样算呢?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摆小棒的方法解决。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情况,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②集体交流操作方法,提问: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把3捆小棒分成了3捆和10根?通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巩固口算方法
③想一想“把3捆小棒分成2捆和10根”也就是把“30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谁能说说30一8我们是怎样算的? 生答师板书:30 一 8 =22 20 10 2
④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30一8你是怎样算的?再指名说一说。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巩固口算方法 (3)计算33一8。
①33一8算的是什么?33一8怎样算呢,也请大家先摆一摆小棒算一算。学生分小
组合作,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摆法。 ②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样计算。
③集体交流,各小组汇报你们是怎样计算的?生答师板书:
33一 8 =25 33—8=25 3 5 2013 5 30 25 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方法说清楚。
(4)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33一8你是怎样算的?再指名说一说。引导学生说算理和算法。
44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老师小结。
计算33一8的方法不止一种,同学们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50一6= 46一9=
(2)学生独立计算这两题,老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个位不够减,计算时方法不止一种,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78-9= 58-9= 41-2= 27-9= 82-6= 63-7= 39-9= 86-9= 60-3= 25-8= 70-6= 55-7= 板书设计
绿色回收
30 一 8 =22 33一 8 =25 33—8=25
20 10 2 3 5 2013 5 30 25
78-9= 58-9= 41-2= 27-9= 82-6= 63-7= 39-9= 86-9= 60-3= 25-8= 70-6= 55-7=
教学反思:
45
第六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6一8= 83一2= 37+40= 32+4 = 25一7= 36一8= 67一9= 62一9= 51一5= 84一6= 80一6=60一2=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一说36一8、67一9的计算过程。 2.导人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巩固。 1、出示自主练习1。 (1)学生独立口算。
46
(2)集体交流时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出示自主练习2。
(1)出示第2题,老师说明题意:用图中的物品原来的价钱分别减去现在的价钱。 (2)独立练习填写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好。 3、出示自主练习3。
(1)出示第3题图,仔细观察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这些问题? 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解答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出示自主练习4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信息,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根据自己编的故事,从中提出数学问题,自行解决,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5、出示自主练习5。
出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根据以有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自己解决。
6、聪明小屋。
出示题目,让学生发现规律,想一想该填什么数。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三、课堂小测试:
1、写出卡片上每个数减8得多少?
23 43 94 75 57 16 34 83 25 42 2、直接写出得数。
36+3= 47-20= 58-6= 73-8= 27-9= 64+4= 80-7= 25+9=
47
四、师生共同谈收获。 板书设计:
36一8= 83一2= 37+40= 32+4 = 25一7= 36一8=
67一9= 62一9= 51一5= 84一6= 80一6= 60一2=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绿色家园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景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画面,引导学生仔细、有序地观察图。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
48
式自由交流。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在班里提出问题。
二、提出问题。
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那些信息?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解决问题。
1、问题一:一共有多少只鸭子?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用加法算,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列算式:你想怎样算?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选代表说说是怎样算的。 用学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2、问题二、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师: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
3、问题三、一共有多少只蚂蚁?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4、问题四、一共有多少只海龟?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5、问题五:河里的鸭子比岸上的多几只?(或岸上的鸭子比河里的少几只?) 6、问题六:屋里的小鸟比草地上的多几只?(或草地上的小鸟比屋里的少几) 7、问题七:上面的蚂蚁比下面的蚂蚁少几只?(或下面的比上面读哟几只?) 8、问题八:河里的乌龟比岸上的多几?只?(或岸上的比河里的少几只?) 四、探求口算方法。
1、你会列算式,能算出得数吗? 2、小组讨论:你能解决每一组的问题吗?
49
3、列算式计算。
4、你喜欢用那种方法口算? 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五、自主练习。
1、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你愿意来试一试吗? 2、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3、哪些叶子生病了?
让学生判断树叶上的算式,如果得数计算错了就是生病了,找出生病的原因,并给它治好病。 课堂练习
52+3= 52+30= 52-3= 52-30= 8+6= 83+7= 54+3= 30+26= 73+9= 9+27= 74+8= 34+30=
六、小结:你对这节课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表现有什么评价?你想对自己说什么?这节课,你有进步吗,你有哪些进步?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也可以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等。 板书设计:
校园护绿
26+3 42+5 46-5 20+30 70-30 63+10
教学反思:
50
第八课时
课题:综合练习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78-9= 58-9= 41-2= 27-9= 82-6= 63-7= 39-9= 86-9= 60-3= 25-8= 70-6= 55-7=
二、练习巩固。 1、出示自主练习4。
(1)让学生自主观察图;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2)根据图中所给的两组条件,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 先说给同桌听,然后在讲给全班的同学听。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想,集体交流说说解决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
51
样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2、出示自主练习5。
(1)出示第5题题图,观察图提问,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去年栽了30棵树,今年栽了45棵树;湖里有23只天鹅,岸上有2只天鹅,天上有6只天鹅;有8棵红花,25棵黄花;)
(2)“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3)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3、找规律:
先让学生根据已经有的两组数找规律。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根据已有的两组数的规律完成后面的题。让学生明白算法。 四、练习总结:师生共同谈收获。 板书设计:
自主练习4 自主练习5 自主练习6
教学反思:
我学会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让学生巩固“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2
3、使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探究、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4、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熊要到小白兔家中做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书中35页图)(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二、说一说。
1、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在这幅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先在小组间交流,合作。
2、让学生思考,小熊要到小白兔家有4条路,猜猜看,小熊可能走哪条路?哪条路用的时间少? 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使学生明白走的路越短用的时间就越少,所以要想知道答案要先算出那条路最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52+9=61(米) 40+7=47(米) 8+48=56(米) 60+33=93(米) 3、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
53
4、你能编成一个数学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 5、让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在全班讲。 三、丰收园里 看收获。
1、让学生想一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自己有哪些收获?
(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情感方面。) 2、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 3、最后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评,用彩色笔涂一涂。 四、师生共同谈收获。 板书设计:
52+9=61(米) 40+7=47(米) 8+48=56(米) 60+33=93(米)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小小存钱罐
——人民币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的、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系统地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并且,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的货币,爱护人民币、保持人民币的整洁、维护人民币的尊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数学中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是在学生已有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币
54
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通过“你存了多少钱?”的问题及“数一数就知道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借助自主练习中“认一认,填一填”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第二个信息窗是去文体商店购买问题用品的情境图,通过解决“买一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应付多少钱?”“拿5元钱买一块橡皮英找回多少钱?”等一系列问题,学习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通过自主练习提高学生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够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在 简单的购物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够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在简单的购物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材知识结构:
五、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1、 小小存钱罐——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之间的关系 2、 购买文体用品——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课时划分:
五、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55
1、小小存钱罐——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之间的关系(2课时) 2、购买文体用品——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2课时)
教学教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仪、小黑板、第五套人民币等 单元测试题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小小存钱罐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及兑换人民币。使用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
模拟人民币、模拟购物操作材料,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存钱罐吗?谁来说说
56
自己的存钱罐是什么样的?存钱罐里的钱是怎么来的?让学生根据问题说说自己的情况。
师: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我们
从小应养成节约用钱、不乱花钱,爱护钱的好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吧!板书课题——小小存钱罐。 二、新授:
1、出示情境图:
大家看,小华也有一个存钱罐,看看 她的存钱罐是什么样的?她现在正在干什么? 看到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回答问题。并 引导学生提出小华一共存了多少钱的问题。 怎么能知道小华存了多少钱呢 学生同位讨论,寻找对策。 那我们先帮她整理整理吧!
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打乱的人民币
学具,小组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按大小、质地、颜色、版别来分)
3、认识人民币:
刚才我们已经把人民币进行了分类
了,你能拿出一种你最熟悉的人民币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师先做例子,学生仿照介绍,说清正面、反面各是什么样。4、人民币的兑换: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就像一家人,你知道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师取出一张一元的纸币,问:你能拿出与我拿的一样多的人民币吗?学生操作,从学具中
57
拿出相应面额的人民币。 小结:1元=10角
一张一角能换几张1分的?1角=10分
一张5元的能换几张一元的?如果你有20元钱,你想怎么换?50元呢? 学生回答,说明换法和理由。
认识了人民币,你能帮小华数出一共存 了多少钱了吗?填书:P 37 5、应用实践:
师出示几件商品,学生购买,预先设好收银员和售货员。
刚才同学们帮小华数出了零花钱的数目,能不能帮她用零花钱为妈妈挑一样生日礼物呢? 三、总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是不是任何东 西都能用钱买到呢? 板书设计:
小小存钱罐 元
人民币 角
分
教学反思:
58
第二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对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得以巩固;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出示自主练习一:认一认,填一填。
让学生认识现在流通的不同版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同位一组,说说都是多少钱。注意补充新版5元的认识。学生填空,引导学生提问其他人民币之间的兑换。进一步熟练它们之间的兑换。
2、出示自主练习二:看图算钱。
先让学生自己独做,再集体订正。在学生独做的同时,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以帮助,并让学生说说想法。
3、出示自主练习三:元、角、分间的换算。
让学生在掌握了1元=10角,1角=10分的关系后,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注意让学生说说想法。
4、出示自主练习四:算邮资。
出示练习题图,先让学生分别说说有多少分或几元多少分,再进一步换算。指名说一说算法。
59
5、购物游戏。
游戏开始前,老师对学生讲解游戏方法,然后先让学生进行买一样的游戏,再进行买两样、三样的游戏。学生从学具中准备好相应的人民币,进行游戏。选好售货员与收银员。最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说一说通过游戏学到了什么? 6、认识不同的人民币表示法。
联系实际学生认识不同的表示法。让学生把相同价钱的东西进行连线。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的不同表示方法,可以准确连线。 7、小结。
让学生先以小组的形式说一说通过自主练习学到了什么?然后指名在全班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时评价。 板书设计:
出示自主练习一、出示自主练习二、 出示自主练习三、出示自主练习四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购买文体用品 教学目的
1、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2、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60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人民币样品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学校旁边新开了一家文体用品商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里都有些什么好吗? 出示课题:购买文体用品。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打开书,看P40上的图, 你看到了什么?
让 学生观察信息窗的内容,看看都有什么?
2、从图上你会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寻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找图中的对话及所能看到的数学信息。
3、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数学问题。师进行筛选。
4、出示图片:
乒乓球拍 7元6角; 乒乓球 8角。
学生提出问题,师帮助筛选出加法问题:买一直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应付多少元? 谁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学生口述算式。
这道题怎样计算?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多找几位说,引出不同想法。
教师板书:7元6角+8角=8元4角
61
5、出示图片:
小明用5元钱买一块橡皮,应找回多少 钱?
谁来列式?
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让学生列式,并说说想法。 板书:5元-7角=4元3角
6、小结:我们在上面计算中我们发现, 只有转换成相同单位的时候才可以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找几个进行解决,并追问用手中的学具可以怎样付钱,使学生灵活使用钱进行付账。学生用学具实际操作,体会不同的组合。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民币的加减法,生活中我们可以帮爸爸妈妈买生活用品等进行练习。教育学生不乱花钱。 板书设计:
购买文体用品 7元6角+8角=8元4角 5元-7角=4元3角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62
课题:自主练习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练习使学生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2、让学生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人民币样品,相应教学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主练习一:表格题。
先引导学生看懂表格的意思,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待学生自己填写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想法。
二、出示自主练习二:复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说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圣火传递的过程。指名说说每幅图是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在连起来说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前面学习的有关钟表的知识得以巩固,进一步对“几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几时”认识,理解,掌握。
三、出示自主练习三: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2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然后集体订正。
四、出示自主练习四:十二生肖玩具店开业了,小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选玩具。 先让学生观察题图,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数学信息,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信息, 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题图,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数学信
63
息,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信息,指名回答问题。
“小红说什么?”
“小红想买什么玩具?10元钱够吗?你怎么想的?”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总结。
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自主练习一:表格题。自主练习二:复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自主练习三: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练习四:十二生肖玩具店开业了。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学情分析: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64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笔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本单元设有五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在大海边礁石上捉小虾、小蟹的情境。这个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引发学生提出“一共捉了多少只虾?”等问题,从而产生主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欲望。第二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海边用贝壳过去轮船、帆船、海鸥等情境,引发学生提出“多用几个贝壳”“少用几个贝壳”等问题的讨论,进而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第三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水族馆内的场景,由鱼缸里鱼的颜色及数量,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第四个信息窗,围绕着解决参观标本馆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第五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妈妈带孩子去买纪念品的情境,引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认识小括号,学习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2、经历小括号的创造过程,体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经历小括号的创造过程,体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5、培养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材知识结构:
65
六、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1、 赶海——学习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 2、 摆贝壳——学习10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 3、 参观水族馆——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4、 参观标本馆——学习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5、 买纪念品——认识小括号,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6、 赶庙会——回顾整理 7、 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
教学教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仪、小黑板、小棒等学具。 单元测试题
见县单元测试题 课时安排: (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赶海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培养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66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口算卡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喜欢到海边去玩吗?海边还有可爱的小虾和小螃蟹呢,想不想去看看它们?
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一:赶海。 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
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沙滩上有多少只螃蟹?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教师可根据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 二、讲授新课
解决问题:
(一)捉了多少只虾?
你能解决“一共捉了多少只虾?”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以帮助。 然后在全班内交流。26+12=
67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2 6
+1 2
对学生的正确算法给予评价。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二)捉了多少只螃蟹?
你能用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小朋友们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吗?(11+23=)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算法,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不会写呢? 学生独立解答并将课本上的竖式填完整。 1 1 +( )
(三)帮小壁虎找尾巴
1、小朋友们在海边玩够了,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几只断尾巴的小壁虎,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吗?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看图编数学故事
1、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两幅漂亮的画呢?想不想看看?(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的第5题图)
68
2、看看这幅图你能讲一个数学故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赶海
26+12= 11+23= 2 6 1 1 + 1 2 +( )
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摆贝壳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原由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69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1、出示情景图,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海边吗?
大海里都有什么呢?你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谁能说一说遇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的问题并板书: (1)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2)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3)摆海鸥比轮船少用几个贝壳? (4)摆轮船和帆船一共用了几个贝壳? (5)摆帆船和海鸥一共用了几个贝壳?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并引导学生解决。 二、讲授新课 (一)解决问题
1、 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47—32= 提问:47—32怎样计算呢?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知道。
70
集体交流合作学习的结果。
40-30=10 4 7 7-2=5 -3 2 10+5=45
刚才同学们研究出这么多算法,真了不起! 你们喜欢用那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适时鼓励。 2、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引导学生思考,要求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只要求出摆帆船比海鸥多用多少个贝壳就可以了。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生列算式,自主完成,自由解决此算式。( )+( )=( )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二)观察、比较,找出不同。
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今天学到的减法和前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师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法则。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4:小明做了5道竖式题,可是有些数字被淘气妹妹用小贝壳盖住了,你能把被盖住的数算出来吗?让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老师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设计:
摆贝壳
71
47—32=
40-30=10 4 7 7-2=5 -3 2 10+5=45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参观水族馆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 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72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海边通过摆贝壳学了那些知识?(学生回答,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参观水族馆,愿意去吗?(愿意!)走,咱们比一比,看谁在水族馆学的本领多。
二、新课
(一)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信息窗3,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信息窗里的画面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左边鱼缸有多少条鱼? 右边鱼缸有多少条鱼? 2、解决“左边鱼缸有多少条鱼?”
(1)师:怎样知道左边鱼缸有多少条鱼?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利用图中相关信息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14+28=
(2)师:怎样计算呢?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合作探究。学生的想法有多种,有的可能用估算;有的可能用口算;有的可能用笔算,师此时鼓励算法多样化,有的从个位加,也有从十位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简便。
让学生板演计算过程: 1 4
+ 2 8
(3)通过探究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感受“满10进1”的道理。并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学生在班内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4)师生总结笔算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在进行笔算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并且计算出结果后,要把最后的结果写在横式等号的后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73
1、师:刚才同学们的相法很精彩,继续努力!接下来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右边鱼缸有多少条鱼?”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最后集体交流,说出算法。
3、师生总结算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从个位加起”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1:看图写算式
先给学生讲解题意,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完成问题,最后集体交流。
2、出示自主练习3:夺红旗比赛
让学生独立做自主练习3,先讲规则,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最先做完的同学是冠军得到一面红旗。
3、出示自主练习4:火眼金睛辨对错。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找出错误,说出原因。最后全班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总结本节课内容。让学生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参观水族馆
1 4 + 2 8 =
1 4 + 2 8
教学反思:
74
第四课时
课题:参观标本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小黑板、口算卡片,相应学具等。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做过标本吗?做过什么标本?(蝴蝶、树叶……)这节课我们到标本馆里参观一下,那里有许多漂亮的标本,想看吗?来,一起去!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信息窗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4,让学生在信息窗中获得数学信息,并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试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许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挑选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问题进行板书:
鱼类标本陛下类标本多几种? 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几种?
75
贝类标本比鱼类标本多几种?
把学生提出的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问题或未学到的问题先放入问题口袋,待以后逐个解决。
2、解决“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1)师:图中那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得出算式并板书:
72—56=
(2)、教师发出疑问怎样算这道算式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可以用估算,可以用口算,可以用笔算,学生交流时,重点解决“个位上2减6不够减,怎么办?”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3)、借助学具动手摆一摆,体会个位上2减6不够,从十位上借一个变成12减6。在小组内选出一名同学进行算法板演。
7 2
-5 6
(4)师总结笔算退位减法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3、解决“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几种?” (1)生找出相关信息,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重点讨论“个位上0减6不够,怎么办?”生可以动手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来理解“退1加10”的道理
(3)师生总结并板书: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1:比寿命。
自主练习1,看信息写出不同的算式并计算,分小组比赛,看那组写的算式有多又快。
76
2、小画家。
自主练习3,把得数是48的星星涂成红颜色,得数是35的涂成绿颜色。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上台展示结果,同学互评。
3、比速度。
自主练习6,看谁算得有对又快,师限时,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板书设计:
参观标本馆
鱼类标本陛下类标本多几种? 72—56=
7 2 - 5 6
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几种? 贝类标本比鱼类标本多几种?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买纪念品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77
2、经历小括号的创造过程,体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培养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口算卡片、日历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神奇的大海深深地吸引了丁丁,赶海捉螃蟹、在海边摆贝壳、参观水族馆、标本馆,丁丁别提玩的有多开心了,就要回去了,丁丁想给奶奶买个纪念品,于是,今天丁丁就和妈妈来到了海边,(课件出示信息窗,不出现问题)妈妈想考考丁丁,给了丁丁50元钱,让丁丁买两种纪念品,丁丁在海边犹豫不决,不知该买什么好?请小朋友们帮丁丁选一下,他买哪两种纪念品好?还剩多少元钱? 二、参与交流、探究新知
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丁丁选购纪念品,并写出每种选法,还剩多少元钱?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随着学生的交流师随机贴上相应的纪念品图片,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
我们先来看看一组帮丁丁选的“海豚玩具和珊瑚标本”吧!比如列出:50-23-17,这个问题请一组代表说说你列式的理由(如果有的小组列的是50-23=27
可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你能不能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50-23-17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商量一下。 集体交流合作学习的结果:哪个小组愿意说出你们的算法?
78
刚才同学们研究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了不起!你们喜欢哪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刚才一组同学是怎样帮丁丁算出还剩多少钱?你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 引导学生先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算剩下多少钱?列出算式 23+17=40 50-40=10
引导生列出综合算式: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先算出珊瑚和海豚标本的价钱,再算剩下的钱,我们就得想一个办法,比如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大家想想看,可以怎样表示?
(不管学生创造出什么符号来表示,只要有道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总结归一: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方法,要想先算23+17,需要加上小括号“( )”,板书:50-(23+17) 小组讨论50-(23+17)的算法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其他小组的结果进行判断吗?指生进行判断
播放丁丁录音:感谢同学们帮我选出了送给奶奶的纪念品,你们都很聪明,也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我决定和大家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看着海边这么多标本,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由交流 三、实践巩固、拓展思维、礼物相赠(自主练习1)
(1)师:小朋友帮丁丁这么大的忙,丁丁非常感谢大家,托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请看(出示月历图)这是2004年2、3、4月份的月历图,别看这小小的月历,它里面可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呢?你发现了吗?
(2)小组讨论
79
(3)集体交流提出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着重解决“这三个月一共多少天?”(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可以引导其直接口答,较难的放入问题口袋里)
(4)说一说月历的作用,让学生要爱惜时间 (5)课后搜集感兴趣的月历,进行有关的加法计算 2、算数游戏(自主练习2)
(1)我们的朋友丁丁现在正和他的小伙伴们玩算数的游戏呢!想不想去看看!(课件出示小伙伴手中都有一张卡片)谁算对了可以从丁丁那儿得到一个小纪念品图片,如果你们能算出来也可以得到丁丁的图片,想不想试一试?
(2)让六排同学分别算这六题,并指六人板演,算对即可得到黑板上的纪念品图片。 3、火眼金睛辨对错(自主练习3)
(课件出示孙悟空)你们认识他吗?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领吗?你有火眼金睛吗?试一试完成第3题。
4、编故事
(1)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和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编故事,并讲给小组同学听,评出最优秀的故事。 (3)开展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5、租车旅游
(1)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感受到丁丁在海边的快乐,美丽的大海是我们向往的地方,你们想到海边玩吗?我想带着咱们一年级的同学到威海的海边旅游,(课件出示6画面),怎样租车呢?
(2)小组讨论方案。
(3)全班交流,得出最佳租车方案。
80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学的怎么样?把你觉得最有意义的说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买纪念品
50-23-17=10(元) 50-(23+17)=10(元)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赶庙会 教学目标:
1、根据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及对本单元所学的计算方法和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进行系统整理。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复习巩固。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口算卡片、学具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昨天晚上老师让大家提前看了“赶庙会”的情景,并且自己看图说一句话,现在咱们
81
来交流一下。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
3、一年一次的庙会可真热闹,有踩高跷的、打腰鼓的、扭秧歌的、卖糖葫芦和卖气球的,这些活动吸引了小朋友前来观看,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在庙会里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干庙会的收获,说出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
二、回顾整理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中相关部分的信息。 教师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对没有学过的内容可放入问题口袋。
2、小组合作交流并加以整理,教师注意到各小组倾听并启发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进行评价。
4、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三、巩固拓展 1、发“安全小黄帽”
(1)教师提问:今天发安全帽,各班带队去领(出示73第2题)帽子够吗? (2)思考:要想知道帽子够不够,就得知道什么? (3)小组合作交流,想办法解决。
(4)在小组交流中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小华的邮票
(1)小华是个集邮爱好者,他收集了许多邮票,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示73第3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讨论解决,并说出理由。
(3)让本班喜爱集邮的同学说说自己集邮的情况,并利用其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3、看小华想去看电影,他和同学来到了电影院(出示74第5题)
82
(1)估计一下,这个看台能坐多少人?(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观察看台上各排座位的排列特点:这个看台的座位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和你的同桌找一找。
(4)明确每排最后一个座位号就是该排的座位数。 (6)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7)集体交流,评选最佳小组。 四、我学会了吗?
1、出示信息窗,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 2、出示(1)(2)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4、自由提问题,找好朋友或同桌回答。 五、丰收园
学生自由说学会了什么?以后怎样做?...... 教学设计:
赶庙会
出示综合练习1、出示综合练习2、出示综合练习3、出示综合练习4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及人民币的认识等有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活
83
动,初步培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搜集数学信息的活动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及人民币的认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搜集
1、让学生分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1)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内容:到哪里去收集信息,怎样分工,怎样合作? (2)启发学生参照76页信息窗,提供活动场所(如:商店、图书馆、冷饮厂、小菜市场等)。
(3)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注意礼貌用语。 二、交流信息
1、课前我让大家收集数学信息,你们都调查了什么?让学生把调查的信息进行小组交流。 2、归类:把到同一地点收集的小组信息归在一起,每组指派代表交流(比如:调查到商店的书包28元、文具盒7元)
3、针对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全班交流,针对提出问题,交流并解决。 三、评比
84
全班进行评比,评出“最佳小信息员”,颁发证书。 四、课堂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希望大家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小小信息员 书包28元、文具盒7元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课题:数学广场(机智的小山羊)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重叠现象,经历探索重叠规律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简单重叠问题的策略,发展思维能力。
2、通过解决重叠问题,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中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形成解决简单重叠问题的策略,发展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卡片、小黑板、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85
一、故事引入(机智的小山羊)
小兔的房子被大水淹了,小山羊兄弟两个得到了这个消息,就想去看看小兔,当它们走到河边时遇到了大灰狼,河很宽,过不去。坏心肠的大灰狼想出了一个鬼点子:这儿有两块木板。你们如果能让我搭这块木板过河,我就放了你们,不然的话,我就要吃了你们。小山羊想:板长6米,河宽10米,怎样搭起这座桥呢?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小朋友想想办法,可以用学具中2个小棒动手摆一摆。
2、集体交流,各组展示不同办法,师用红绿两根胶带代替木板,把各组不同的办法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山羊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电脑分别演示A(把两块 木板接在一起)大灰狼不满意:你想淹死我啊!
B(两块木板有一部分重叠)大灰狼比较满意,不过有些担心:两块木板有多长呢?我们先来估计一下。
5、算一算:根据小山羊提供的信息,两块木板重叠部分是1米,两块木板搭在一起有多长呢?小组交流交流
6、汇报交流:师随生回答板书:6+6=12 12-1=11,并让学生说理由,为什么减1呢?
7、讨论:11米的木板搭在10米的河上,够吗? 三、拓展思维
1、吃树叶
(1)师:小山羊走到大树下,看到骆驼正在吃树叶,他们也很想吃,可是小山羊个子矮,够不着,你能帮小山羊想办法,让它们吃到树叶吗?
86
(2)集体交流办法
(3)电脑出示77第二幅图:山羊身高50厘米,树离地面80厘米,山羊兄弟重叠部分是10厘米,请小朋友算一算小山羊兄弟搭在一起有多高?
(4)生讨论并列出算式。 2、搬砖块
(1)出示小兔家修房子,小动物帮着运砖块。
(2)录音播放小兔的话:从前面数,我排第三,从后面数,我排第九, 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在运砖块?
(3)估计一下
(4)组织学生现场模拟表演,体会小兔数了两次,需要减1。 3、种花
(1)房子盖好了,可院子里空空的,小兔就想种上花,小山羊给它设计了一个方案见78第2题。
(2)小组讨论并在每条边上摆上花。 (3)展示交流。 四、感受体验
小山羊兄弟帮助了小兔,心里非常高兴,听完故事你高兴吗?能说出为什么吗?在数学方面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总结并揭示课题:
重叠问题在生活中像这样的重叠问题很多,我们继续研究它。 板书设计:
数学广场(机智的小山羊) 板长6米、河宽10米。
87
6+6=12 12-1=11
教学反思:
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