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反思性学习,让数学学习走向深度

2020-01-12 来源:易榕旅网
实践探索

反思性学习,让数学学习走向深度

江苏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225400)胡

[摘

要]数学若没有反思性学习,就难以向深度推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性学习,并通过规

范反思流程、把握反思时机、架设反思支点,使学生在自我反思中让数学学习走向深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性学习;深度学习[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9)08-0090-02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

程,而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不断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是否有效,学习成果是否显著,并基于反思结果及时调整学习行为、思维等,从而让数学学习走向深度。

一、规范反思流程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教师在强化学生反思性学习意识的同时,规范学生的反思流程,让学生不仅乐于反思,而且能够进行有效的反思性学习,从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检查验证等出发,让思维走向深度。

确定问题是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来确定问题类型,再对问题进行条件分析,从而有目的性地调动知识积累,为提出假设进行有效的铺垫。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即学生根据已知的

条件与知识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并通过实践,包括推理、计算、建模与画图等,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可行、有效。反思性学习的三个基本流程不是分裂的,而是反复循环的有机环节,也是促使学生的学习不断走向深度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周长”一课后,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设计了一道题目:“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它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大多给出了一种情况,只有少部分学生提出多种可能性。针对学生解决此类题目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我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性学习:“周长为20厘米的长方形是不是只有一种?如果不是,可能有几种?作图验证你的猜想,并写出你的结论。”

24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4份,1份是多少?和7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反方):0.6,它和7合起来是7.6,和我们的结6学生(正方):以30.4÷5为例,按照反方的理解,这7

的练习,而是让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开展调查活动,然后制作成统计图,在班级进行展览。这样的实践活动没有限制固定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个性化的设计。有的学生发现班里近视的学生比较多,所以对班级和年级近视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然后计算出全班近视人数占年级近视总人数的百分比,制作成了扇形统计图。有学生将班级女生50米跑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然后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还有学生对白天各整点数的温度进行了统计,然后制作成了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统计图的认识。

上述案例,教师在教学完相应的内容后,没有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认知,而是为学生设计了实践活动,将课堂自然地从课内引向课外,延伸了学生学习的宽度,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总之,活动是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融入学习,增强学生获取新知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应从不同的层次、角度设计多元化的活动,激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浪花”,荡起思维的“涟漪”,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考和表达,让课堂绽放活力和精彩。

(责编

覃小慧)

论是一致的。

道算式的商应该是一位小数,但它的商却是两位小数,因此反方的做法是不对的。

……

经过辩论,学生充分肯定了在算的过程中就点上小数点的做法,强化了学生的理解。

上述案例,面对学生的认知困惑点,教师没有急于讲解,而是为学生设计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对知识的模糊认知逐步走向清晰,做到对知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四、设计实践活动,提升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拓展思维、实现活学活用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后,应以数学知识为起点,以生活为背景,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将学生的眼光引向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以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还应提炼数学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统计图”后,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机械单一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9·390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实践探索

这个环节的引导,正是基于反思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假设猜想。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我又提供了验证的方法,学生在作图过程中,较为直观地经历了知识构建的过程,最终形成结论。我引领学生进行反思的过程,正是帮助学生架设反思性学习思维的过程,学生在反思中使数学学习走向深度。

二、把握反思时机

要使反思性学习达到运用的预期效应,需要教师把握好反思性学习的时机,在课内、课外有机地渗透反思性学习,拓展数学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促进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

课外反思性学习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课前与课后。课外反思性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及时回顾,并为课内学习进行有效的情绪渲染,包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还存在哪些不足,学习主动性如何等,从而通过反思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查漏补缺,养成反思习惯。

例如,在四年级“可能性大小”一课教学中,设计该课的课内反思性教学时,我结合“你知道吗”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材料,紧扣主题展开设计:“通过本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事件按照发生与否可分为几类?如何判断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本课知识对你们有什么启发?”课内反思性学习的深入需要教师化抽象为具体,将反思内容有机渗透在具体的问题中。为此,我设计了如下题目:

(1)一个袋子里有10颗红色玻璃球,随机摸一次,摸到红色玻璃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如果袋子里有5颗红色玻璃球、5颗白色玻璃球,那么摸到红色玻璃球的可能性还与第一种情况一样吗?为什么?

(2)袋子里有5颗红色玻璃球、5颗白色玻璃球,分别摸1~10次,根据课内学习的知识,猜想摸到红色玻璃球的可能性大小。

(3)用本课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俗语:“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课后反思环节主要围绕课内知识展开,实现对课内反思性学习的延展,对此,我又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1)列举生活中确定性事件与不确定性事件各一例。

(2)袋子里有5颗红色玻璃球、5颗白色玻璃球,分别摸1~10次并记录结果,最后按照可能性大小排列,写出你的发现。

(3)可能性大小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试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课内三道反思题,既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考查,又是学习与反思的有机融合。题(1)帮助学生建立起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事件的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可能性与事件的性质有关;题(2)需要学生调动学习积累,在知识支持下进行猜想,明确可能性大小与频率有关。题(3)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构建起生活与

数学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课后反思性问题,紧扣课堂,又高于课内,着力于将课内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实现教学时空的延展。

三、架设反思支点

反思性学习如何转化为实践,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反思架设支点,除了传统的由反思引发问题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架设支点,帮助学生养成反思习惯,从技能培养向学习品质发展,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写反思性日记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写反思性日记的习惯,将课堂学习中的收获与困惑及时记录下来,包括公式、定律、法则等,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链,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为激发学生写反思性日记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反思性日记评展活动,营造反思性学习的良好氛围。

2.培养学生写学习提纲的习惯

课后写学习提纲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又一条有效路径,学生可以根据数学课堂笔记、收获的知识、技能发展点,以知识树的形式,再现数学课堂学习成果,从而在反思中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清晰的认识,并搭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链接点。

3.培养学生自我发问的习惯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在数学反思性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发问的习惯,多让学生问一问自己怎么想的,应该怎样做,依据是什么,有哪些方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等,从而使学生通过自我发问,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式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惯性,让学生在反思中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反思性学习引导,让学生掌握反思性学习的基本流程,学会对数学思考过程、问题解决方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思和自我调整,促进学生反思性学习品质的发展,让反思推动数学学习走向深度。

[参

献]

[1]王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9.

[2]董直.持浅谈小学数学反思性学习实施途径和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7.

[3]钱一仙.浅议小学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

教学通讯,2017.5.

(责编覃小慧)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91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