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小学科学的X号考生。下面开始说课: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的第一课《声音的产生》。(板书)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对后续学习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个要素,乐音与噪音等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想各种办法使物体发出声音,从而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二.说学情
本单元是学生首次接触声音世界,他们很好奇,兴趣很高。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已经有了一定的前认知,他们知道声音能传播,知道声音有不同,而且四年级的学生照比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声音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2) 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概括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用发散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方法;
(2) 通过亲身感受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感受并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利用引导发现法和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采用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鼓、音钹、ppt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
2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塑料袋、钢尺、橡皮筋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真正达成课时目标,体现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 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我利用先播放不同的声音,例如国歌声、手机铃声、笑声等。提问:小朋友们,通过刚才听见的声音,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感受到声音向我们传递很多信息,进而设疑“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创设问题,导入新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也为下一步设疑——“声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做了铺垫。
(二) 亲身实践,探求新知
我先指定学生使用塑料袋制造声音,着重强调使用不同的方法。展示的时候请同学代表上前面来,既有生生互动,又有师生互动。学生演示之后,教师表扬方法不同的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对于同一种物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使其发出声音 。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活动,体现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在这个环节我将
引导学生进行3组探究实验。
实验一: 鼓面、钢尺、橡皮筋实验
提问: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够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让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猜测,并通过课前准备的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填写记录。然后小组汇报,在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二:音钹实验
引导学生猜测声音和振动之间还有有什么关系。同样的让生将自己的猜测以小组为单位写在实验上,并按实验记录中实验二的提示进行音钹发声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音钹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停止发声时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与振动的关系。即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设计意图: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先自行猜测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测,交流得出结论,培养了小组合作意识,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实验三:喉咙发生实验
引导学生用自身器官喉咙发声,用手同时触摸喉咙说一句话“你好,我爱科学”感受发声的同时,手的感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设计意图:第三组实验处于验证结论环节,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认识到科学是有趣的。感受并体验科学就在身边。
四) 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明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肯定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培养了学生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与声音有关的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生验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八、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我采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让学生直观看到本课的学习的内容,凸显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说课完毕,谢谢老师!
板书设计
3.1 声音的产生
1、 振动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