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片段阅读解题技巧

2021-10-29 来源:易榕旅网


片段阅读有关技巧

(一)答案要选积极向上的选项

【1】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份额,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又在于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各级政府应下大决心,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B.要大力提高民族地区农业科技含量

C.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增加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份额

【答案】A。【解析】全文主题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第一句指出要依靠科技进步,第二句提出要加强民族教育。A项涵盖了这两句的内容,B项和D项只概括了第一句的内容,C项是第二句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

【2】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机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根据这段文字我们知道( )。 A.提倡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B.以一种消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C.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D.不能患得患失而停止前进

【答案】D。【解析】 该段文字的中心句是“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即万事万物都是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在变化中得到永恒。故人应当踏实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不能常为人生的悲哀、得意而惑,而患得患失不能前进。

(二)选项是文中原话的一定慎选。

【3】在出版市场活动中,出版资源的配置最终要通过出版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

1

成果--出版物表现出来。所以,出版物与出版资源的关系是出版物市场与出版资源市场之间关系形成的基础。没有出版物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就无所谓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出版物市场,出版资源市场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与价值。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出版资源的配置取决于出版物

B.出版物商品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决定着出版资源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C.出版物市场与出版资源市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D.出版物与出版资源的关系是出版物市场与出版资源市场之间关系形成的基础 【答案】B【解析】全文第一句说明出版物表现出版资源的配置,第二句指出出版物市场与出版资源市场之间的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三句讲出版物与出版资源,出版物市场与出版资源市场各自的关系。A项不符合第一句原意,C项只是第三句的内容,D项为文中原话,但只是第二句的内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三)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心路历程的标志。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如众人熟知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一言以蔽之,当心灵发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家只有在寂寞时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歌 B.要表现你的天赋必须能够忍受寂寞 C.寂寞的好处大于坏处

D.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它就不是坏事

【答案】D【解析】本段话通过“寂寞可以使诗人写出不朽的诗篇”这一例子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寂寞,寂寞不一定就是什么坏事,同时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到一个境界。因此选项D正确。

【5】“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者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

2

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我很确信,既得利益之势力,未免被人过分夸大,实在远不如思想之逐渐侵蚀力之大。”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政治家是思想家的奴隶 B.狂人执政受学理的影响较小 C.既得利益的势力易被夸大 D.思想的影响力非常大

【答案】D【解析】本题答案选D。A项不合常规,排除。文段首句即提出论点——思想力量之大,出人意料。然后以许多实行者和狂人的例子,进一步验证了思想的影响力。最后以“我很确信”点题,说明思想之侵蚀力远大于既得利益之势力。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思想的影响力大,即D项。

(四)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我与音乐的关系极之亲密,在所有的艺术里,音乐是最有感觉的,而感觉又是一个无形的东西,它最容易以最快的速度,闪电般地进入你心灵最中间的那个地方。音乐是充满着灵性的,和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而且它和任何艺术之间都有着“通感”。冯骥才这段文字给人的重要启示是( )。 A. 音乐在所有的艺术里是最有感觉的

B. 音乐是充满着灵性的,和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一样 C. 人必须有欣赏音乐的耳朵,培养自己的灵性和感觉 D. 音乐和任何艺术之间都有着“通感”

【答案】C【 解析】A、B、D项都是对文字的复叙,只有C项才是文字给人的启示。

【7】翻开许多城市的晚报,许多航空公司都在刊登如下广告:“飞机远比汽车安全!你不要被空难的夸张报道吓破了胆,根据航空业协会的统计,飞机每飞行1亿千米死1人,而汽车每走5000万千米死1人。”汽车工业协会对这个广告大为恼火,他们通过电视公布了另外一个数字:“飞机每20万飞行小时死1人,而汽车每200万行驶小时死1人。”这段话告诉我们( )。

A.通过距离与时间上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汽车远比飞机安全

3

B.面对媒体宣传我们不能单方面相信某些信息,了解事实真相还需要作全方位的分析

C.媒体只关心能否提高收视率和发行量,不尊重事实 D.为抢夺客源,新旧交通巨头之间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

【答案】B。【技巧点拨】A就事论事,C、D是现象,而非本质,答案是B。 【8】如果一直往上看的话,就会觉得一直在下面;如果一直往下看的话,就会觉得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在后面,肯定是一直在向前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因为目光而存在。关键是,即使我们处于一个确定的位置,目光却仍然可以投往任何一个方向。符合这段文字的寓意的是 ( )。 A.即便现在处于逆境,我们也应当积极面对未来 B.我们应当树立远大目标来鼓励自己并为之努力 C.我们应当切实地认识自己,不要为虚无的幻想所牵绊

D.不论是何时、何地、何种情况,我们都应当独立地进行思考正确认识自己,不被虚幻迷惑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这道题属于寓意启发式题目。文段的关键是在最后两句“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轩为目光而存在。关键是,即使我们处于一个确定的位置,目光却仍然可以投往任何一个方向”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目光对于我们的位置有着影响作用。答案应该是由这句话推断出来的,四个选项中可以由这句话推断出来的只有选项A,因此正确答案是A。

(五)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9】僧人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人听了,就得意地说:“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也更让别人看到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寻觅我佛,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人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佛也会看到我自己的。”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推出的是( )。 A.为别人着想,实际上就会惠及自己

B.盲者安然的心态是他对佛的透彻的参悟和理解的表现

4

C.苦苦追寻的理想、信念往往寓于我们身边的平凡小事之中 D.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

【答案】B。【解析】 该段文字从一个平常简单的生活故事中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而盲者的看法与“佛的透悟”并不沾边,只是盲者的个人看法,故B项错误。

【10】体育是适应人类生产、军事和健康等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活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使体育精神进一步国际化,但同时由于商业运作和利益驱使成份的增多,在某些方面,体育也开始背离初衷。不可否认,体育很难脱离开社会背景而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是人类社会追求进步的一种象征,一旦违背了这一意愿,体育对人类的作用会减弱,最终将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A.体育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因而发展体育不能违背这一重要初衷 B.现代体育的发展有可能导致体育自身的消亡 C.体育的发展要为人类自身的进步做贡献 D.体育对人类的作用因现代体育的发展而减弱

【答案】C。解析:短文大意是体育在国际化的同时也因为某些原因而背离初衷,一旦背离,那么体育也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所以C体育的发展要为人类进步做贡献是支持观点。A认为发展体育的初衷是“体育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是细节性误导。C、D段落未提到。

【11】尽管“负面新闻”关注的是体现冲突、对抗、不和谐的负面题材,报道者对题材的使用角度的表现方式却可能不尽相同,优秀的报道者往往在负面题材中发现积极的因素,即使发现不了积极的因素,也会以建设性的态度处理消极因素,给人以警醒、反思;而蹩脚的报道者面对某些负面题材,会以猎奇把玩的心态进行报道,使人徘徊于感官的刺激当中,难以获得精神的震撼,洗礼与反思,反而会扩大人们对社会的恐惧与不安全感,造成极坏的影响。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即使负面题材也包含着可供挖掘的积极因素 B 报道者是否优秀主要体现在对负面题材的挖掘深度 C 对负面题材的处理方式是影响新闻效果的关键因素 D 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该以更为积极的视角处理负面题材

5

【答案】D【解析】此题为意图推断题。文段的主旨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就该采用积极的视角处理负面新闻从而取得好的效果。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六)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12】一个人离开你的视线,只消失几秒钟,你便会给他一个评语,正视的时候却不行。聪明的人,一定把后背比前脸看得更加重要。这后背就是自己的一个雕像。雕塑是由别人操作的,材料和尺度则完全由自己提供。我们并不奢望把每个人都塑造成完人,但至少自己“走过去”别让人戳脊梁骨。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 看好你的背影 B. 背影比前脸更重要

C.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D. 背影是一个人的德行和名声

【解析】本题属于非典型标题填入题,为抒情散文型标题填入题。注意问题都以“你”这一第二人称的口吻进行阐述,则应选择统一口吻的标题类型;此外,这段文字说明了背影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塑造好自己的背影。用“看好你的背影”做标题,新颖、独特、具有吸引力,而同时能给人以警戒和忠告。故选A. 【13】成语中的数字运用很多,如一鼓作气、百废俱兴。非整数也进入了成语,如半途而废、半壁江山。还有两个成语: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两”和“双”是数字“2”的不同表示法。多数成语都是由四个文字组成的,数目字有时还被“连用”,如五光十色、三头六臂。也有成语纯粹由数目字组成,如三三两两、一五一十。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成语与数字的关系 B成语数字趣谈 C数字成语与成语数字 D成语用遍数目字 【解析】本题属于非典型标题填入题,为杂文类标题填入题。这段文字第一句话即表述了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成语中的数字运用。后面文字分别举例介绍了非整数成语、“2”的变形成语、数字连用成语、纯粹数字成语等。因此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成语数字趣谈”,B选项正确。文段主要讲述成语而非数字,A选项不正确。C项和D项不是文段所涉及的。

(七)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14】人有一种记忆叫免疫记忆。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的时间极短,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消灭人体的敌人。淋巴细胞对侵

6

入血液中的细菌或者简单有毒物质做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他器官。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头上,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力地区别外来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对上面文段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主要职能是消灭侵入人体的外来细胞

B淋巴细胞生成的抗体能够把侵入血液中的有毒物质粘住,并阻止它们进入其他器官

C人的血液中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 D人具有免疫记忆,若得过麻疹和猩红热后,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解析】D项将原文“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中的“或”偷换成了“和”,混淆了选择关系和并列关系。

【15】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和枝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下面对文段中“关键性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菌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释放了二氧化碳,维持了地球上的物质循环 B.细菌把有可能被锁定的植物体内的碳素分解出来并释放到大气中去 C.细菌在分解树干与枝叶的过程中将它吸收的二氧化碳又释放到大气中去 D.如果没有细菌做分解枯枝败叶的工作,地球将无法维持盎然的绿意

【解析】本题要求理解短语的含义。细菌的作用是“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和枝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而不是“分解并释放碳素”,B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16】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它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

7

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对“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社会提升了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并使信息的传播更快捷、更广泛 B.网络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方便更快捷,但也使人类普遍丧失了有强大凝聚力量的精神信仰

C.网络社会的经济活动和人际交往速度更快、更方便;人们更加独立自由,个人能力得到更大发挥

D.网络社会使人丧失了历史的深度和地区认同,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日益淡薄 【答案】D【解析】 D项原文未涉及。

【17】晚清时期,封闭的清政府开始设立“同文馆”,聘请外国人教授英语等外语,其目的主要是在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尽可能少受蒙骗。但这种最严格限定在技术层面的语言修习,却突进到科技、文化、思想及至意识形态领域,最终引致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语言的交流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期待。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天真的初衷,意外的结果 B.坏事有时也会变成好事 C.语言交流能促进社会进步 D.掌握一门外语如同打开一扇窗户

【答案】B 【解析】文段根据晚清设立同文馆引致社会大变局,说明语言交流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A、C、D三项均可从原文段中推出。设立同文馆,教授英语的目的是少受列强蒙骗,在这段话中主要是好意的,是件好事,因此,B项所述错误,故选B。

【18】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方注重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则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8

B.中西方的“差异”是对立的,不相互调和,二者都难以为继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

D.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的目的

【解析】B项颠倒黑白。由原文“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可知,中西方的“差异”并非对立的、不可调和的,而是可以“互补”并达到和谐的,且“难以为继”的说法无法从文中推知。

(八) 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19】在环境保护的宣传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提醒了人们注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下列四句话中,与这句口号的提出者想法最相近的一句是( )。 A.宇宙中其他的星球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B.宇宙中即使有其他的星球适宜人类居住,人类也无法迁往那个星球 C.如果地球被污染了,人类将束手无策

D.人类不可能找到比地球更适宜自己居住的星球了

【答案】D【解析】 这是一道细节判断题型,C项与国家环保政策不符,排除“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表明了人类居住的只有这么一个——地球,而且根据常识,我们目前的生存空间也只能在地球,根本不可能找到另外一个可以与地球相同的星球供人类生存。根据口号的意思,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