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社区护理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方法观

2021-05-21 来源:易榕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北医学教育2008年6月第16卷第3期 师负责具体的考勤和考核工作。 实验仪器设备的开放式管理。为了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 正常运行,保证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我们实行了研究生 具体负责制度,具体来讲,就是由研究生具体负责每台实验仪器 的使用、日常维护以及对新的实验人员的培训,培训合格才能发 给使用证书。另外,对仪器设备使用实行登记制度,包括使用时 间、目的、工作状态等。 图书资料的管理。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完成实验和查阅资 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 Jun.2008 vo1.16№.3 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身 的带教水平,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林,张宇辉,李云峰.构建新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模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630— 631. [2]林慧敏,李大东.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医 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1234—1235. 料,我们实验中心还建立了图书杂志柜,购买了一批关于生物化 [3]宋志宏,高国全,鲁坚,等.生物化学网络课程设计的一些技巧[J]. 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专业的理论和技术书籍,并建 立借用制度。 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82—1083. 教学活动资料的管理。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 [4]周天戟,张雪怡,冯保庆,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级式课程教 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30—32. 中,我们安排专门人员详细记录各种教学活动,包括纸质文件、 [5]杨清玲,陈昌杰,连超群,等.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 电子文档、多媒体资料等。对于在本室参加科研训练的本科生 践和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1): 也要求详细记录其实验进展情况,在实验结束后留档保存。 44—46.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实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取 [6]莫蓓莘.规范教学实验中心管理,追求卓越实验教学效果[J].实验 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明显提高,通过 技术与管理,2007,24(11):96—98. 全面的实践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区护理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方法观 何瑛,何国平,冯辉 (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13) 摘要:运用系统科学理论,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的相互作用探讨社区护理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给出一个课程 体系构建的系统工程程序,以此完成对社区护理课程体系的设计,构建出优化的系统结构模型。 关键词:社区护理;课程体系;系统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08)03—0515—03 On Optimization Outloo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Curriculum HE Ying,HE Guo-ping,FENG Hui (Nursing College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China) Abstract:The theory of system science guides U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mal structure and external circumstance.A systematic program for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for curriculum construction,which will accomplish design of community nursign curriculum and construct fl model fo 0p— itmized system. Key Words:community nursing;curriculum;systematic structure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护理是适应广大人 区护理教育、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民群众保健需求,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门护理应用学科,是 本文旨在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着力对我国社区护理专业课程体 2l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人才队伍远远满足 系结构进行探讨,力图构建出与科技社会发展相适应,整体功能 不了社区人群的需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因此发展社 优化,体系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课程体系系统。 1整体优化理念 收稿日期:2008—01—29 社区护理课程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开放性的知识技 作者简介:何瑛(1984一),女,湖南岳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 能概念组合系统。其体系构成包括对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两个 究方向为社区护理。 方面的考虑【1J。只有通过内外优化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建立起 通讯作者:何国平,中南大学护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符合时代需求、体系结构合理、内容完备的课程体系。因此,对 ・51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北医学教育2008年6月第16卷第3期 社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是一个内部结构重构与外部环境 改善同步进行、互为支持的整体优化过程。 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是优化课程体系的内部结构。课 NORTHWESTMEDICALEDUCATION JLⅡ1.2008 Vo1.16 No.3 社区护理课程体系主要依托课程设置来实现。传统的课程设置 模式过于死板,某些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专业基础课尤为突出, 程体系内各门具体课程及课程群的相互联系,称为课程体系的 教材内容滞后,同时专业教材较陈旧,跟不上社会实践发展。我 们期望建立一个弹性的,能及时进行充实和改革,又能保持相对 内部结构。从系统论角度看,我们将社区护理课程体系划分为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 “专业基础课程”由人体形态学、人体功能学、病原生物学、 病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社区护理学、流行病学、健康教 育、人际沟通学等课程构成,涵盖了本专业知识体系稳定的思想 方法和基本原理,强调以实用和必需为度,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 习掌握;“专业方向课程”以培养不同服务领域人员为目的,包括 公共卫生服务与监督、社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残疾人护理, 社区儿童保健与护理,社区妇女保健与护理,社区传染病管理, 社区精神与心理卫生护理,社区急救与意外预防,社区护理管理 等课程,根据社区实际工作需要使传统的专科护理内容之问横 向渗透与合理整合,同时体现不同专业层次的护理人员在知识 和能力上各自的侧重;“专业拓展课程”包括护理社会学、护理 学术研讨、社区卫生研究方法、卫生经济学、医疗纠纷防范与处 理、社区护理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疼痛控制、行为科学、逻辑思 维与推理等课程,反映本专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认 识与理解护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序列、多层次,担负特定功能,具 有特定结构,开放性的动态多维系统,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 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同时受到环境的制约【 。其结构不仅包 含上述内部结构,还要受到培养目标、专业规格、社会经济发展 的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学制和学时等外部环境的制 约。环境制约着系统,系统要适应环境,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要 靠结构优化来实现。 首先课程体系必须正确地反应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社区 护理培养的是能综合应用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与技术,融 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提供连续性的、动 态性的和综合的护理专业服务人才_3 J,这是社会分工和国家计 划对于社区护理教育的要求,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应 按此目标来实施。其次,应考虑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显著上升、 人们健康价值观的转变等形势给社区护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 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紧密围绕社区护士在“促进健康、预防疾 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中的角色要求来设置教学与实践内容。 三是反映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社区护理的学科定位于疾病护理、 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组织与管理、合作、专业学习与发展六大方 面,可见社区护理的覆盖面大,工作范围广,不再只是进行家庭 护理或执行医嘱、负责注射技术等简单程序操作,而是对病人、 家庭、社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所以在课程体系规划中应增设 相关的其他学科课程,如社区护理逻辑思维、关怀照护、健康教 育与健康促进、社会学、营养学、流行病学等。 2动态平衡性原则 系统不是~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演化中,处于不断的 生成、发展变化与消亡qa E 。即现实系统都是变化、发展的,应 当在动态中协调系统各方面的关系,使系统达到最优化。根据 系统论的动态性原理,系统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使得系 统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任何系统都具有动态性。课程体系 也应根据外部刺激的变化而调整和做出反应。目前我国现行的 ・516・ 结构稳定的动态平衡体系。在具体运用中,可以采用“厚基础、 宽口径”原则。首先明确社区护理人员的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 任务,在课程体系的底部设置一个最大化的“基础课”平台,强调 变化不大的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理论、专业基本技能;在课 程体系的顶部构建一个能及时吐故纳新的专业选修课模块,设 置不同的专业课如社区护理、公共卫生服务、社区保健等,保持 课程体系的动态平衡_4 J。 3构建课程体系的系统工程方法 课程体系的改革及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钱学森教 授倡导的系统工程_5 J和P.Checkland创立的系统方法_6 J适合这 类系统的研制。图1是我们在进行“社区护理课程体系改革及 优化”研制过程中所使用的系统工程程序。该程序将课程体系 改革及优化划分为5个阶段:①分析面临形势及存在的问题;② 确定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方向;③确定新的课程体系,划分课程 群;④科学评价、整体优化;⑤实践检验、修改、完善。 图1建设社区护理课程体系的系统工序 分析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的形势和不足, 是建设课程体系的首要步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调查:① 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目前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和发 展趋势;②选取我国不同的社区,通过问卷调查、座谈采访了解 我国社区护理开展的现状以及社区人群对社区护理的需求;③ 通过专家访谈,了解现阶段我国各级护理院校社区护理人才培 养的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确定目标、原则和方向。根据收集的资料,确定研究目标为 形成适应我国社区护理人才培养需求、科学合理的社区护理课 程体系,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应突出能力培养, 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二是专业特色鲜明,增设与 社区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课程。三是厚基础、宽口径原则,培养 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能适应不同工作领域的社区护士。 确立新的课程体系。我们将课程横向划分设计为“专业核 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种课程体系模 块,纵向则考虑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不同层次的不同课程组 成,确定课程内容安排和学时分配,确定预选方案。 评价、决策、组织实施。运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内部结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北医学教育2008年6月第16卷第3期 构、层次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做出抉择,确定课程体系的最 优方案。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应:①遵循“自编与选用相结合” 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 Jun.2008 v01.16№3 .改革[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1):114—118. [2]贺达仁.医学科技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76—177. 的教材建设原则,建成与课程体系配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材 体系。②注重教学环节和方法的改革,探索适合社区护理专业 特点的教学方法。③加强社区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创 新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3]尚少梅,侯淑肖,巩玉秀,等.社区护理的内涵与外延[J].中国护理 管理杂志,2005,6(5):28—30. [4]陈亚琴.从系统论角度看高校课程体系的优化[J].系统辩证学学 报,2002,10(3):92—94. [5]钱学森.论系统工程(增订本)[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1]孙根年,黄春长,马耀峰,等.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 [6]P.切克兰德.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浅谈航天生理学实验模型的选择 谢满江,程九华,马 进,余志斌 (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航天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特而新兴的学科是航空航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航天生理学的内容和实验模型的选择 标准对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航天生理学;实验模型;选择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08)03—0517—03 骨和人体脊柱等)的骨矿质含量明显下降。骨骼质量减少引起 一个世纪以来,人类探索太空的努力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 就。美、俄等16个国家合作进行的国际空间站计划正在展开, 载人火星航行计划也在酝酿之中;而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系 列”宇宙飞船与“嫦娥”探月卫星也取得了飞跃性的成功。在未 的骨质大量脱钙,导致高血钙症,而长期的高血钙症又可能引起 肾结石。另外,骨质长期脱钙,不仅能使软组织发生钙化,而且 还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人体骨骼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 来几十年,世界各空间大国均对载人探月和火星飞行表现出极 明显弱化,如果肌肉突然用力,在肌肉和附着于骨骼上的结缔组 织之间还容易产生撕裂伤。骨骼肌肉的这些变化,严重影响了 航天员返回地球后的站立和行走。 大的热情,表明21世纪载人航天将超越近地空间,进军太阳系。 但随着航天科学的迅猛发展,由失重、超重、低压、缺氧、低温、粒 子辐射等航天飞行所带来的一系列医学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 的重视,因而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开展航天医学的 研究。航天生理学就是研究人在大气层和外层空问飞行时,外 目前对于骨骼脱失矿质和肌肉萎缩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 楚,载人航天的实践和地面实验表明,为了有效地对抗肌肉萎 缩,应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特别是用力大、频率低的阻力 性运动,同时相应结合药物和激素治疗,但以上措施能否有效预 防空间肌肉萎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界环境因素(低压、缺氧、宇宙辐射等)及飞行因素(超重、失重 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寻求有效的对抗与防护措施的 医学学科。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生理学这门特殊 而新兴的学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长期航天飞行中人体系统的生理再适应过程 心血管系统。航天飞行中,失重环境可使人体流体静压消 失,从而使全身动脉血管系统的跨壁压与血液分布均发生重大 改变:上半身血压较地面1G时相对升高,脑血管处于持续的” 地球上的生物是在1G重力环境下生活进化的,他们已形 成适应1G重力的组织结构。在长期载人航天中,人体在航天 飞行中对微重力环境的适应以及返回地球后对重力环境的再适 应是航天医学和生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由于人体是一个完整 高血压”状态;下半身血管则处于较地面1G时相对较低的”低 血压”状态。如在地面1G直立体位时,人体头、心与足水平的 平均动脉压分别约为70,100与200mmHg;但在失重环境下,人 体不同部位的平均血压均为100 mmHg。当航天员返回地面后 的系统,需用系统论方法的原则很好地研究解决骨骼肌肉系统、 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生理适应和再 适应问题。 就会发生心血管功能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立位耐力不良和 运动能力的降低。目前,对抗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的措施主要 有:使用抗重力服,饮用生理盐水和进行体育锻炼等。但在长期 航天中,这些措施均不能产生理想的对抗效果。 骨骼肌肉系统。载人航天的实践表明,微重力环境可以影 响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作用 下,人体可出现进行性的负钙平衡,承重骨(例如下肢的股骨、跟 血液系统。在航天中,人体血液系统的变化主要是血浆容 量、红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质量减少。红细胞质量减少主要是 红细胞生成受到抑制,而后者又是由于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和红 细胞前体在骨髓内受到破坏,但其病理发生机制以及对航天员 收稿日期:2008—0l一2l 作者简介:谢满江(1975一),男,讲师,主要从事航空航天生理学的 教学与科研工作。 健康和工效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在未来的月球和火星飞行中, 红细胞生成与释放机制是否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 ・5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