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北 2005

2022-12-10 来源:易榕旅网


2005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抓住机遇,实现更快更好发展”主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冀、两环开放带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主体战略和“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突出结构调整主线,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两大支撑,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全年及“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0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为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3.9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5324.2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3338.5亿元,增长13.4%。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0.9%,房地产业增长4.0%,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其它服务业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1360.8亿元,增长14.7%,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人均生产总值14814元,比上年增长12.7%,增速是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

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涨幅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明显。在统计的八大类价格中,呈现“三升五降”。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2.4%、5.0%和5.5%,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类价格分别下降0.1%、1.2%、1.6%、0.8%和1.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0%,涨幅分别回落7.2和11.4个百分点。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5%。

表1 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指标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食品 全 省 .8 21

城 村 1.4 3.0 农2.2 1.市 1

.4 粮食 肉禽及其制品 蛋类 水产品 鲜菜 烟酒及用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住 服务项目 3.1 2.5 2.8 4.0 0.4 -0.1 -1.2 -1.6 -0.8 -1.0 5.0 5.5 4.1 2.3 7 1.3 6.8 9 -1.1 -0.6 -2.2 -1.3.2 1.9 2.6 6.3 4.3 -0.6 3.0 3.0 3.3 -0.7 -8.3 -0.1 -0.4 -0.6 -0.6 -0.2 8.3 4.5 5.6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567.7万人,比上年末增

加51.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875.3万人,增加27.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比上年末减少0.07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活力和协调性增强。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8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实缴税金462.9亿元,增长39.1%,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4.7%。深入推进“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了一线领跑、两翼齐飞的局面。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增长方式转变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矛盾突出,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粮食产量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360.4万亩,

比上年增长3.9%;总产量2598.6万吨,是6年来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4.8%。棉花播种面积860.2万亩,比上年减少143.5万亩;总产量57.7万吨,下降13.3%;油料播种面积838.5万亩,减少36.9万亩;总产量152.7万吨,下降1.0%。蔬菜播种面积1657.5万亩,增长2.1%;总产量6467.6万吨,增长4.5%。畜牧业较快增长。肉类、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达到577.6万吨、459.0万吨和340.3万吨,分别增长7.0%、6.0%和27.7%。林业生产平稳发展。渔业发展较快,水产品产量98.9万吨,增长6.6%。

表2 200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指 标 粮食 油料 其中:花生 棉花 蔬菜 3

产 量 2598.6 152.7 140.3 57.7 6467.比上年增长(%) 4.8 -1.0 1.8 -13.3 4.5

6 鲜果 其中:园林水果 肉类 其中:猪牛羊肉 禽蛋 牛奶 水产品产量 1397.9 918.5 577.6 462.6 459.0 340.3 98.9 3.8 4.7 7.0 7.3 6.0 27.7 6.6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农

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对农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88.8%。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9.4%,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54.8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3万公顷,有效灌溉率达75.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5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848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3%;农村用电量337.1亿千瓦,增长26.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47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

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19.0亿元,增长22.9%。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为98.1%。

4

表3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 工业增加值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其中: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其中:轻工业 重工业 其中:大中型企业 绝对值 长(%) 3219.0 1419.0 170.0 1691.2 516.2 682.7 2536.3 2228.1 比上年增22.9 10.3 20.5 22.3 30.1 20.2 23.5 7.9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692.1亿元,比上年增长

28.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231.5亿元,增长15.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265.8亿元,增长29.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62.1亿元,增长19.1%;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84.9亿元,增长44.7%。多数行业盈利水平提高。在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利润增长。

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带动作用增强。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七个主导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78.4%,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86.0%。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2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2%。主要能源、原材料及部分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增长较快,焦炭增长40.1%,铁矿石原矿量增长32.3%,生铁增长24.6%,钢增长25.3%,成品钢材增长29.5%,汽车产量增速为36.4%,变压器增长19.2%,自动化仪表及系统增长18.1%。

表4 2005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纱 布 软饮料 单位 万吨 亿米 万吨 5

产量 68.6 23.4 208.5 比上年增长% 18.8 18.6 26.5

乳制品 原煤 发电量 生铁 钢 成品钢材 水泥 平板玻璃 化肥(折纯) 汽车 变压器 彩色照像胶卷 化学原料药 万吨 万吨 亿千瓦小时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重量箱 万吨 万辆 万千伏安 万平方米 万吨 193.5 7956.4 1338.6 6765.6 7386.4 6465.1 8850.0 4964.3 208.9 19.4 5971.5 138.8 39.2 39.6 6.5 6.6 24.6 25.3 29.5 -1.4 10.4 -13.6 36.4 19.2 -35.3 17.3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12662.1万平方米,增长13.0%;房屋竣工面积4814.7万平方米,下降1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93.5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城镇投资3361.6亿元,增长37.8%;农村投资831.9亿元,增长7.1%。

表5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名称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绝对值 4193.5 6

比上年增长% 30.4

# 城镇投资 # 建设与改造投资 房地产投资 农村投资 3361.6 2900.6 390.5 831.9 37.8 40.5 23.6 7.1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一、二产业投资增长加快。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0.1

亿元,增长34.0%,增速同比加快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90.8亿元,增长50.5%,同比加快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和制造业分别完成投资1611.2亿元和1175.1亿元,分别增长51.5%和42.4%。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增速为26.7%。其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环境管理业等行业投资增速均在40%以上。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增强。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2328.5亿元,增长42.8%;利用外资76.3亿元,增长31.5%。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011个,比上年增加220个;投资1565.6亿元,比上年增长48.3%。特别是我省一号工程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强力推进,完成投资43.1亿元。加速实施高速公路建设计划,青银高速公路河北段等5条(段)竣工通车。积极推进电源点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北段按计划推进。唐山曹妃甸钢铁围海造地工程、唐钢130万吨冷轧工程、河北首钢200万吨钢搬迁工程、秦皇岛港煤五期工程、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至三期工程、华北技术(廊坊)有限公司华为技术工程、中煤旭阳公司200万吨煤化工项目、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52.9亿元,增长14.6%。其中,城市零售额1382.5亿元,增长14.6%;农村零售额1570.4亿元,增长14.7%。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541.3亿元,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49.6亿元,增长19.0%。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3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2倍,汽车类增长80.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1.8%,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器材类增长31.1%。

7

各类商品市场较快发展。年末全省各类商品市场达4107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240个;实现市场成交额2322.9亿元,增长10.0%。新型流通业态以及现代经营方式较快发展。

六、对外经济

出口规模实现突破。全年进出口总值1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进口总值1.4亿美元,增长22.9%;出口总值突破100亿美元,达109.3亿美元,增长17.0%。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89.9亿美元,增长20.1%,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82.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1.3%和70.1%。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对世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表6 2005年全省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名 称 进出口总值 # 进口总值 出口总值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一般贸易

绝对值 160.7 51.4 109.3 19.4 89.9 93.5 8

比上年增长% 18.8 22.9 17.0 4.4 20.1 14.8

加工贸易 #亚洲 日本 韩国 非洲 拉丁美洲 欧洲 欧盟 北美洲 美国 大洋洲 14.5 50.2 12.1 11.6 4.2 2.7 35.5 17.3 15.4 13.4 1.3 29.1 16.0 8.5 18.2 14.1 9.5 11.7 29.1 38.8 35.0 16.1 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2.8亿美元,增长15.2%,其

中外商直接投资19.1亿美元,增长17.8%。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项目到位外资增长23.5%,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达83.8%。新批合同项目577个,合同外资额25.3亿美元,增长17.9%。

表7 2005年全省利用外资情况 名 称 实际利用外资 其中:对外借款 外商直接投资 新批三资企业合同 项目数 合同总金额 合同外资额 期末实有三资企业 历年累计投产企业 其中:当年投产

单位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个 亿美元 亿美元 个 绝对值 22.8 1.8 19.1 577 54.5 25.3 3789 1819 99 9

比上年增长% 15.2 101.9 17.8 -2.9 32.8 17.9 1.0 -0.5 26.7 个 个

企业 对内开放成效明显。全年引进省外技术4802项,比上年增长0.5%;引进

资金543.7亿元,增长29.4%;引进人才4.5万人,增长8.7%。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全省签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152份,合同总金额11.1亿美元,增长1.1倍;完成营业额5.7亿美元,增长1.2倍;外派人数8571人次,增长3.0%。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邮电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8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4750.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3%;旅客周转量989.8亿人公里,增长4.7%。港口吞吐量27341.4万吨,增长23.6%。全省公路通车里程758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35公里,新建成高速公路429.6公里。村道达到 65686公里。

表8 2005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指标 货物周转量 公里 其中:铁路 公里 公路 公里 旅客周转量 公里 其中:铁路 公里 公路 公里 港口吞吐量 单位 亿吨亿吨亿吨亿人亿人亿人万吨 10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4750.6 29.3 2121.0 691.5 989.9 504.4 485.3 8.5 5.0 4.7 5.3 4.1 23.6 27341.4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不变价)529.8亿元,

比上年增长21.6%。其中,邮政业务量25.1亿元,增长12.3%;电信业务量504.7亿元,增长22.1%。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172.7万门,比上年末增加105.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627.2万户,新增49.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947.0万户,乡村电话用户680.2万户,分别增加41万户和8.2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52.6万户,年末达到1965.5万户。全省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3592.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01.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52.8部/百人。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际游客6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9%,旅游外汇收入2.1亿美元,增长10.4%;接待国内游客8067.9万人次,增长11.6%,创收406.7亿元,增长21.5%。旅游业总收入424.1亿元,增长21.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部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达1035.2亿元,比上年增长3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5.7亿元,增长26.5%。财政支出962.2亿元,增长22.5%。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76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95.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415.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82.4亿元。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456.1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保费收入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6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47.3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6.4亿元,分别增长7.6%、4.1%和16.8%。各项赔款和给付40.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25.9亿元,增长11.5%;寿险赔付8.2亿元,下降5.9%;健康和意外伤害险赔付6.3亿元,增长31.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研究生招生6600人,增长1.7%,在学研究生15786人,增长5.7%。普通高等学校86所,招生25.0万人,比上年增长4.9%,在校学生77.4万人,增长11.0%。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41.9万人,职业中学在校生40.4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09.5

11

万人,小学在校学生500.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3.8%,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幼儿园在园幼儿120.4万人。

表9 2005年各类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指标 普通高等学校 中等专业学校 普通中学 职业中学 技工学校 小学 学招在校毕业校数(个) 生数(万人) 生数(万人) 生数(万人) 86 25.77.4 18.0 0 397 17.41.9 12.1 3 473164509.5 178.0 4 .7 313 18.40.4 9.9 5 164 4.5 10.6 2.6 20883 0 72.500.4 117.5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科技投入增加。全省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

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50.0亿元,增长1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9%。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2.5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8.5万人,比上年增长1.3%。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182家。全年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93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84项,其中在建国家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34项,新增国家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19项。科技成果显著。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750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专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专利申请量6401件,授权量358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5.2%。技术市场活跃。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338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3%和42.8%。

表10 2000-2005年科技成果情况

单位:项 指标 000 省级登记的科技研究成果 其中:国际领先 2

2001 42 4 12

002 009 3 003 011 5 004 155 4 005 1750 36 223

国际先进 24 国内领先 83 国内先进 78 65 50 43 31 69 14 19 54 33 50 92 06 41 70 09 492 综合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共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3个,

累计完成对1100个企业的产品认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50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75万台件。全省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8个。有地震台站28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测绘部门审核地图15件。全省省级地质环境监测站12个,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起。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6个,文化馆174个,公共图书馆153个,博物馆46个,档案馆204个。广播电台1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电视台1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4座。有线电视用户470.3万户。启动广播电视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6%。电视剧产量18部。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9.4亿份,各类杂志4333万册,图书1.9亿册。

表11 2000-2005年广播电视及出版物情况 指标 位 000 广播人口覆盖率 电视人口覆盖率 杂志出版量 图书出版量 报纸出版量 份 .0 .2 0.6 .7 .2 .4 册 .1 .8 .0 .5 .9 .9 册 200 000 900 600 540 333 7.4 8.1 8.1 8.3 8.4 8.6 7.9 8.4 8.4 8.4 8.4 8.6 001 002 003 004 005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三大体系建设,142个疾控建设项

目和106个医疗救治项目基本完成。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328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83

13

个;卫生技术人员19.1万人,其中医生8.4万人,护师、护士5.0万人;床位16.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5.4万张。拥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0个,卫生技术人员1.0万人;妇幼卫生机构184个,卫生技术人员1.0万人;乡镇卫生院1966个,床位3.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8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3%,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7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向深入,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获金牌56枚,银牌39枚,铜牌42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全省总人口达到685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7.7万人,出生率为12.84‰;死亡人口46.1万人,死亡率为6.75‰;净增人口42.0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1‰,比上年提高0.3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9000元,达9107.1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3481.6元,增长9.8%。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消费保持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99.7元,增长1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65.7元,增长18.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6%,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0%,下降1.5个百分点。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5平方米,增长11.4%;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8.4平方米,增长8.7%。

表12 2005年城乡居民生活情况 指标 位 城镇居民家庭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消费性支出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方米 农村居民家庭 农民人均纯收单 元 元 平 元 绝对量 9107.1 6699.7 21.5 3481.6 比上年增长(%) 14.5 15.1 11.4 9.8 入 14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人均居住面积 方米 元 平2165.7 28.4 18.0 8.7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62.1万人,比上年增加

89.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22.5万人,参保退休139.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461.2万人,减少17.8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07.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达523.7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达184.2万人。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全省116.4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农村34.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达6.7万张,收养各类人员4.2万人。城镇建立社区服务设施达6602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31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2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0.3亿元。

十二、资源和环境

耕地总资源继续减少。年末实有耕地总资源639.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5万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598.9万公顷,减少1.8万公顷。建设占用耕地7022公顷,生态退耕45422

15

公顷,分别增加241公顷和942公顷。

环境保护工作有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2.0千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为23.25%。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注:1、本公报2005年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