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陆冬梅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07期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提倡学生大胆设想,允许学生相互争辩,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创新;探究;思维;引导;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0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人类特有的一项创造性活动。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必须从头做起,从学校做起,从课堂教学的点滴实践着手。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的传授和继承为目的,往往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改革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就我在实践中的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更应重视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超出自身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我出示了一道根据图式中摆放餐桌和椅子的规律,求n张桌子可坐人数的题。
我先让学生根据图式填出1张餐桌和2张餐桌可坐的人数,然后以同伴交流的形式思考3张、4张、5张、6张、以至n 张餐桌可坐的人数。通过交流,很多同学很快发现了规律。有的同学说:第一张餐桌坐6人,每增加1张餐桌增加4人,那么n张餐桌就要坐[6+4(n-1)]人,有的同学说:把每一张餐桌都看成是能坐6人,然后再减去多算的人数,那么n张餐桌就坐[6n-2(n-1)]人。这时,又有同学说:把每一张餐桌都看成是能坐4人,然后再加上第一张餐桌少算的人数,那么n张餐桌就坐(4n+2)人,这样表示更简单明了。课堂上一下子沸腾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又举了一些不同的表示方法。于是,我乘胜追击进一步启发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最终以说到它们都能化简为代数式4n+2。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死抠教材,而是因势利导,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动机,更新认知结构,使学生掌握了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提倡学生大胆设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设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创新的前奏,解决教学问题时,教师要提倡学生勤于设想、敢于设想、善于设想。
例如,在教学“能追上小明吗”时,分析完例题后,我出示了一道开放性的题型,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⑴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⑵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时。前队出发1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答,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设想出了多种问题。问题1:后队追上前队时用了多长时间?问题2:后队追上前队时两队各行了多少千米?问题3: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问题4:联络员第一次与前队联络时,用了多长时间?问题5:后队出发几小时后,再次与联络员相遇?……尽管有的问题提得不切实际,不尽合理,但通过这些设想,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三、允许学生相互争辩
互相争辩,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寻求真理的能力,而且为学生积极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许多创新的火花往往从互相争辩中迸发出来,为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互相争辩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近似数”时,作业中出现了一道题,把7498近似到千位数结果是多少?有的同学认为结果是7000,有的同学认为结果也可以是8000,双方由此引发了一场辩论,甲方认为把7498近似到千位数,就会得到7000,乙方认为也可以先将7498近似到百位,得到7500,接着再把7500近似到千位就得到8000,这时,甲方提出抗议,题目要求是将7498近似到千位数,应看该数的百位,百位上的数字是4,舍去4及它后面的数字,结果应是7000,如果将7498先近似到百位,得到7500,再把7500近似到千位得到8000,其结果就比实际结果大。通过这样的争论、辩解,让学生在辩论中真正明白了求近似数的方法,这样不仅解疑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力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于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用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圆片、铁丝圈、直尺、彩带等材料,测量圆周长。当学生探讨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后,我演示(拿着一个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手执另一端甩动形成圆的轨迹),然后提问,你们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很快,学习小组开始寻找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探索,他们发现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显然,学生借助学具自主操作亲自去经历、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践,获得的圆的周长公式,比教师直接灌输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同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五、重视学生实际应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应用于实际生活,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他们必然要全力以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了“生活中的统计图”之后,我留给学生一个课下作业,内容是自己收集一组数据,并将这组数据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出来,这个作业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学们搜集到的内容新颖独到,画出的统计图富有创意。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设想、互相争辩、动手操作、实际应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爱好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最终一定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