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论文

2020-04-01 来源:易榕旅网
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论文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是小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力”。实践证明,兴趣是智慧之门,激发学习兴趣就会打开智慧和创新之门,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学习兴趣是个体认识世界,探究事物获得知识的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非智力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教师教学的关键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气氛。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点燃“兴趣”的火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奉献一片爱心;风趣的讲解、丰富的情感色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等都是行之有效地方法。这里我要谈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

一、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巧妙的导课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维,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导课的方法很多,采用什么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而定。如教学《长城》时,运用得导语导课;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你了解长城吗?飞往月球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能清楚地看到的唯一的建筑物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长城是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是中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学习《长征》,先唱一首《长征长》,于是,文艺委起头,师生共同唱这支歌。从而使学生升腾起热爱祖国的豪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探求新知识。

课堂导课方法多样,丰富多彩,设计导语要因材而导,适合学生特点和不同类型课文的需求,勿求千篇一律。

二、教法灵活,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引导,却难以保持和进入较高状态。如教法单一,会削减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兴趣引起之后,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创造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教学实践。如教学《将相和》时,把学生分组,演绎其中的故事。课前教师加以指示说明;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表演,看谁演的真实感人。这样,根据学生天真活泼、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在活动中能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升华,真正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设疑导思,培养兴趣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欲望,撞击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设计问题,启发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提问:“安徒生爷爷对小女孩表现出的真实愿望,为什么用幻想来表现?是谁把小女孩推向了悲剧的深渊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又使他们积极思维,寻找答案。通过对造成小女孩悲惨命运缘由的理解、分析,

认识到剥削制度的罪恶。

精巧合理的设疑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智力,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但设疑要讲究科学,要找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适时适度。

四、精设板书,提高兴趣

精美的板书能启迪思维,提高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

教师构思新颖的板书要突出重点内容,少而精。抓住关键段、句、词,突出重点,显示出文章的思路与结构,注重词句的对应。总之,新颖、直观、美观的板书设计能提高学生兴趣,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引导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了解学生对哪门功课感兴趣,对哪门功课不感兴趣。平时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道:“我们的孩子学数学没有灵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对某一门功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数学,平时都是毫不费力地解答数学题,并且成绩比较好,与此相联系的是经常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夸奖,也相应地巩固了他对这门功课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需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上的生动、有趣,充分吸引学生,使学生学懂弄通,逐步培养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起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引导思维升华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后,教学便进入了中间阶段,即讲读课文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未必不可,但如果一味拘守,也会湮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是必要的,它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优化课堂组织过程。

所谓“引导思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维。教师首先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学、文体常识,引导学生读课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去思考,然后在文章难点处设疑,组织讨论,对段意、层意、中心思想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作出概括;最后对课文做归纳,使学生明确全文知识点,体会文章的风格和特色。在课堂教学中,为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分析,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我采用了提问的形式,对每个问题都作了精心的设计。比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我设置的问题是:“同学们在预习中是否看到有两个过渡句对分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请大家据此分段。”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做了三件事:一是用心读课;二是思

考段与段之间的意义关系;三是找过渡句。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上活动了起来。学生经过思考、议论,在老师的点拨下,很快就得以明确:文章围绕中国石拱桥说明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1—8段);二是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9段);三是中国石拱桥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10段)。这样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分析课文内容之中。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是小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力”。实践证明,兴趣是智慧之门,激发学习兴趣就会打开智慧和创新之门,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