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学设计与评析-文档资料

2020-11-30 来源:易榕旅网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主动经历算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对详尽问题、详尽计算的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探讨算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丰盛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建构过程,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呈现情境

谈话:学校买来一些毽子和羽毛球,准备平衡分给三(1)和三(2)班两个班。 课件呈现:48个毽子(4整盒和8个) 52个羽毛球(5整筒和2个) 2.提出问题

估计一下,每个班分到的毽子多一些,还是羽毛球多一些?你能帮助这两个班分一分吗? (评析:结合实际情境,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想办法去分一分,能激起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既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52÷2的商比48÷2的商大。)

1 / 5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分毽子

提问: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毽子,你打算怎样分? 班内交流自己的分法,以及分得的结果。 提问:怎样通过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呢?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列式的,又是怎样计算的。 班内交流算法:可能用口算,也可能用竖式计算。 结合学生的回答追问:怎样用竖式计算48÷2?

(评析:通过分毽子,力求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为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52÷2的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能力上的迁移和方法上的渗透,同时也为学生进行算法对比提供优良素材。)

2.分羽毛球

⑴提问: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羽毛球,你打算怎样去分?班内交流自己的分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在分羽毛球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能结合小棒的实际操作,讲讲应该怎样解决的吗?让学生操作好后同桌相互交流。 ⑵怎样用竖式计算52÷2呢?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板书展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竖式计算方法:

让学生自己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评价,小组内交流自己选择哪种算法,并说说理由。 让学生打开课本,共同完成竖式,师生共同回顾计算过程。

2 / 5

组织验算。

(评析:提供充塞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尝试解决问题,分一分、算一算、说一说,引发了他们的认知冲突。例外分法、例外的计算方法的出现,使他们意识到解决问题时的关键所在。解释、交流、评价,使得他们对算法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和理解。)

3.探讨比较

分羽毛球和分毽子有什么例外?为什么?

组织班内讨论,使学生明白分毽子时4盒凑巧分完,而分羽毛球时分掉4筒以后还剩一个整筒的,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说说该怎么办。

两次计算有何例外?怎么办?

再次组织探讨,让学生结合操作来理解,十位上的5除以2余下的1代表一个十,因为剩下的一筒要和单个的合起来再分,所以十位上余下的数1要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用12再除。

(评析:结合两次操作、两次计算进行充分比较、探讨交流,丰盛了学生表象,为他们理解算法提供了算理上的支持,加深了他们对计算中重点问题的认识,从而帮助他们实现算法的有用建构。)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试做前两题,相互说说计算过程,再去完成后两题,小组内学生相互评价。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96÷884÷3 3.对比练习

3 / 5

48÷475÷3 48÷377÷3

学生练习后,组织学生比较,沟通联系,了解区别。 4.想想做做第6题 64÷585÷395÷491÷2

让学生先估一估它们的商各是多少,然后相互交流自己是如何估计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图独立完成,并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评析:练习设计注重发展,兼顾基础,层次分明,基本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除法的计算方法,对比练习帮助学生沟通计算中的联系和区别,清撤其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安排估一估,既能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又能进一步提升其烂熟试商的程度,这样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逐渐加深他们对算法的理解。最后安排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怡悦,增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每个学生在练习中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总评:

第一,重组教材,激活学生已有经验。本节课对教材进行了合理重组,在原来情境图分52个羽毛球的基础上添加分48个毽子,一方面是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操作经验和计算经验,为学生能有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另一方面为学生进行比较,沟通与旧知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优良的素材。

第二,提供时空,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算法。本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多个角度提供“平台”,为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索、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不利的保障,让学

4 / 5

生通过探索――体会算法,通过探讨――比较算法,通过交流――评价算法等,使学生主动经历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动手操作中探求解决方法――广博交流、讨论算法――体会并发现计算方法”的过程,有用实现了算法的自主建构,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计算,掌握一些基本地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三,沟通联系,发展学生的计算素养。本节课有用沟通了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先去分一分,再结合自己在操作中的体验去探索算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评价和选择算法,从而实现了算理与算法的有用链接,帮助学生有用建构算法。而且本节课还注重沟通估算和计算的联系,先结合实际情境“分毽子和羽毛球”,让学生估一估,再结合详尽计算让他们再去估一估,使学生充分感受估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和发展了他们的估计意识,而且估算和计算做到了有机融合,先“估”再“算”,“估”是为了“算”,学会了“算”又是为了更好地“估”,这样相互促进,共同作用,有用发展了学生的计算素养,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