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2024-06-16 来源:易榕旅网
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摘要】 儿科用药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领域。作为儿科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儿科用药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本文笔者分析了儿科药物的特点,总结了儿科用药的原则,以及提出了儿科用药的注意事项,对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儿科药物 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024-02

1、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

1.1 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异:如巴比妥类、吗啡、四环素在幼儿脑浓度明显高于年长儿。

1.2 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异:吗啡对新生儿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年长儿,麻黄素使血压升高的作用在未成熟儿却低得多。

1.3 肝脏解毒功能不足:特别是新生和早产儿,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增加了药物的血浓度和毒性作用。

1.4 肾脏排泄功能不足: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的肾功能不成熟,药物及其分解产物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延长,增加了药物的不良作用。

1.5 先天遗传因素:要考虑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患儿对某些药物的先天性异常反应,对家族中有药物过敏史者要慎用某些药物。 2、儿科用药的原则

2.1 选择合理药物 治疗小儿疾病时,首先要对患儿进行正确的诊断,明确患儿所患疾病,然后对症下药,这是最基本的儿科用药原则,只有遵循原则才能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第一步是确定患儿是由于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致病,如果患者症状表现为水痘、麻疹、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或者是呼吸道感染,则可认定为病毒感染。不管患者是因为什么原因致病,我们都要详细掌握患者的适应症以及对什么药物过敏,同时开药时要注意所用药物的剂量。不要多种药物混合治疗,尽量使用一种药物治疗。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有效避免因为滥用药物而增高ADR发生率,甚至有可能产生耐药株,给后期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2.2 选择合适剂量 药物剂量选择不当是导致ADR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实际中,很多药物并没有将成人剂量与小儿剂量区分开来。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根据小儿的年龄或者是其他方面为参考条件以决定小儿剂量,这种方法有时候会适用,但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们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可以根据药物的浓度和是否混合用药灵活调整。

2.3 选择给药途径 一般我们在治疗小儿疾病时选择的给药途径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所给药物本身性质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的。只用正确地用药才能达到良好治疗的效果,保证药物良好地被吸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给药方式:(1)经过胃肠给药的方式更安全,还有一些药物口服比肌肉注射更容易吸收,比如说高辛,这些特别的例子值得我们注意。(2)采用皮下注射给药吸收不是很好并且容易损害周围组织神经,从这一点来说,该方法不适用新生儿。(3)控制小儿惊觉,我们会采用地西泮溶液直肠灌注,这种方法比起肌肉注射吸收更快。(4)因为儿童的皮肤和成人不同,皮肤黏膜很容易吸收药性,也因此更容易造成小儿用药中毒,这一点也是在体外用药时要注意的。

2.4 选择合适剂型 目前我国儿科用药的类型正在改革,主要从如下方面体现:(1)研制更多的口服制剂来代替一些注射剂,遵循“能够口服给药的就不需要进行注射治疗”。(2)开发多种口服制剂并改善口感,方便患儿服用。(3)研制缓释制剂,减少服药次数和服药天数,提高小儿用药依从性。 3、小儿用药注意事项

3.1 熟悉小儿特点,防止滥用药物: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小儿不同时期的解剖生理特点、药物的特殊反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坚持合理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疗效,而又不致产生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在农村及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滥用抗生素、维生素,滥用解热镇痛药及滥用丙种球蛋白的 现象比较普遍,药物切不可滥用。

3.2 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所用药物剂量应随小儿成熟度及病情不同而不同。由于小儿的年龄、体重逐年增加,体质 强弱各不同,用药的适宜剂量也就有较大的差异。在小儿用药方面,还要注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切不可给药次数过多、过频,故监 测婴幼儿体内药物浓度很重要,尤其在疗效不好或怀疑过量时,应测血药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3.3 根据小儿特点,选好给药途径:一般来说,能吃奶的或耐受经鼻饲给药的婴幼儿,经胃肠给药较安全,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新生儿皮下注射容量很小,药物可损害 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故不适用于新生儿。早产儿皮肤很薄,多次肌内注射可发生神经损伤,最好不用。较大的婴幼儿,循环较好,可用肌内注射。婴幼儿静脉给药,一定要按规定速度滴注,切不可过快、过急,要防止药物渗出引起组织坏死。不断变换注射部位,防止反复应用同一血管引起血栓静脉炎。另外,还要注意婴幼 儿皮肤角化层薄,药物很易透皮吸收,甚至中毒。因此外用药的用药时间不要太长。

3.4 小儿慎用的化学药物: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氯丙嗪、奋乃静、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利血平、亚甲蓝、苯甲酸咖啡因、山梗菜碱、毛花苷丙、地高辛、甲磺丁脲、呋塞米等。 四、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4.1 解热镇痛类药物 近年来,各种品种及其剂型的解热镇痛药物应用于儿童,虽然退热药物的成分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的药理大相径庭。阿司匹林易诱发儿童哮喘,诱Reye综合征、胃肠道黏膜损害,过大剂量的话容易使儿童体温不升甚至是虚脱的症状,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慎用。扑热息痛、布洛芬制剂其治疗效果很好、副作用比较小、口服吸收迅速完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 4.2 抗生素类药物 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并合理应用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关键。其实还应该注意药物的浓度及其与抗菌效果及其毒副作用。经过病原学诊断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然后选用窄谱、低毒的药物来完成治疗,是使用抗生素的正确的做法。如果对于需要联合用药的儿童,我们应该以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为基本原则,为了防止药物的累积毒性作用,应该严禁对某一器官都有毒性的抗生素的联合用药。例如丁胺卡那霉素与头孢唑啉都具有较重的肾毒作用,所以用药时应尽量避免联合使用。另外用药时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全身真菌感染。

4.3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类药物 有部分的医生和家长认为可以长期以及是无条件的给小儿使用微量元素及其维生素类的药物,例如,给儿童服用钙制剂、锌制剂、氨基酸制剂以及多种维生素制剂等药物。然而实际情况是要根据身体的需要

服用此类的药物治疗相应的症状,如果过量或者是滥用甚至是长期的使用微量元素及其维生素类药物就会导致很多不良反应发生。诸如,过量服用维生素D就会导致儿童体内的维生素A、维生素D浓度过高,导致高钙血症。同时对于新生儿童来讲,不宜长期使用维生素K,否则会导致起高胆红素血症。

参考文献

[1]黄志华.重视儿科合理用药.中国临床医生,2006,34(2):12-14.

[2]Behrman RE,Klegman RM, Nelson WE.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Phtladophia:WB Saunder Company,1996,252-258.

[3]徐小薇,王跃明,李大魁.儿科合理用药探索.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0(2):125-1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