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散文化电影的美学品格
2021-07-04
来源:易榕旅网
社乖斗纵横 青年与社会 浅析中国散文化电影的美学品格 郑(陕西师范大学琳 710062) 文学院,陕西 西安【摘要】对于散文化电影,一直以来都没有确切的定义。但通常来说,当我们谈到这一类型的电影,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考量:首先,从叙述方式上来讲,散文化电影通常采用与戏剧化电影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它弱化戏剧化的情节冲 突,力求冲淡故事情节,削弱戏剧冲突的力度,着力于内在的情感张力;其次,在影响的表达上,散文化电影的镜头偏重细 节的记录,多用长镜头及空镜头进行表达;再次,在感情表达方面,重视自然而然地情感流露,情绪的表达内敛而含蓄,在 影片中往往重抒情多于叙事;从影片风格上来看,又讲究韵味和意境的营造。中国电影,一直以戏剧化为电影抒写表迭的主 流,可是散文化电影却一直得不到重视,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审美追求以及特有的美学价值取向又决定了中国散文化电 影独树一帜的影像风格,这一类影片也因此形成了独特且鲜明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散文化电影;意境;内化情绪;美学品格 一、中国散文化电影的特征 现在我们就其艺术特征作以简单的概括和梳理。 本文拟从中国传统文化对类型电影的影响人手,分析散 1.淡化情节、弱化冲突 文化电影的艺术特征,并对散文化电影的源流发展作以简单 戏剧化电影最主要的特征是把戏剧冲突作为电影结构 的论述。 的基础,因此此类电影总是以一个主要的冲突迅速发生、 (一)中国散文化电影的概念 发展和解决来完成,在整体结构上表现为又一条首尾贯穿 纵观世界电影史的发展,电影艺术的发展一直有两大主 的完整情节线索,在情节进展过程中,影片会按照因果关系, 线,一是纪实主义,一是戏剧主义。而在中国电影的视野内, 不断地加强冲突的紧张感,靠这种紧张感牢牢地抓住观众 中国电影一方面受到世界电影发展潮流的浸染,另一方面又 的注意力。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有的个性,从而演生出中国 而散文化电影则与戏剧化电影呈现了完全相反的表现追 电影所独有的艺术表达形式——散文化的抒写。 求,它借鉴和发展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手法,注重接近 我们谈到中国散文化电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 生活本身的形态,力图打破人为集中生活矛盾,提炼为冲突 量:首先,从叙述方式上来讲,散文化电影通常采用与戏剧 的结构形式,摒弃封闭的线性模式。从情节上来看,它最大 化电影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它弱化戏剧化的情节冲突,力 程度地淡化了情节冲突在影片行进过程中的作用,整体结构 求冲淡故事情节,削弱戏剧冲突的力度,着力于内在的情感 松散,并不追求所谓的戏剧高潮,把表现的重心放在情绪的 张力;其次,在影响的表达上,散文化电影的镜头偏重细节 抒发和和意境的营造上。虽然从外在的情节结构上。它不具 的记录,多用长镜头及空镜头进行表达;再次,在感情表达 备戏剧冲突在激变中不断变化,形成逐步推进、层层加深的 方面,重视自然而然地情感流露,情绪的表达内敛而含蓄, 结构形式,但它作为一种渐变的艺术,在情感的抒发上,仍 在影片中往往重抒情多于叙事;从影片风格上来看,又讲究 是可以形成高潮的。 韵味和意境的营造。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中国散文化电影的结构整体上似 展开来说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乎有些“松散”,但其每段戏内部的结构却是紧凑和严谨的, 首先,中国散文化电影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和东 正如苏联电影艺术家罗姆所言:“一般来说,有这样一条规 方美学的影响,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民族品性,即重视意境的 律:总的情节线索越不紧凑,每场戏的剧作结构就必须越严 营造,追求“气韵生动”的韵律感及东方美学意识等;其次, 谨,越富于冲突。”这正是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 中国散文化电影虽然深受外国电影思潮的影响,但它却并不 要求的体现。 是一概效仿,比如对西方先锋派电影的学习,主要借鉴其电 2.以情感、情绪为线索 影现代性的表现手法,而摒弃了其否定传统的内容实质。对 中国散文化电影依靠充满生活内涵的人物心灵和诗意情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学习,主要是对其表现小人物、关 趣的渲染来结构,因此散文化电影一般以情感、情绪的表达 注大众生活表现手法的借鉴,而放弃了那种黑暗的指控,为 为主线,通过再现人物的心灵镜像来完成。它将“故事本身 大众展现了生活的心希望;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散文 尽可能淡化,使它们像生活原型一样自然和朴实,只是再故 化电影与俄国的“诗电影”是有所区别的,中国散文化电影 事情节的铺展过程中,追求一种意蕴的酝酿和创造,在这里, 注重的是诗情画意的营造,注重生成诗歌的美,而俄国的“诗 情节的冲突形式被情节的心理容量所代替,使观众感受到的 电影”则主要单纯运用快速剪辑的蒙太奇手法来渲染强烈的 不是故事的惊心动魄,而是生活流动中的情绪化力量。”抒 情绪。 情性是散文化电影的重要特征,抒发牲灵,以情感怀,因情 综上,中国散文化电影是再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借鉴 动人。“情”是散文化电影的灵魂,大量的抒情景观、画面、 外国的电影手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极其独特的民族格调。 音乐、情节的绵延给予观众的是一种透彻心灵的安慰与深刻 (二)中国散文化电影的特征 领悟。散文化电影将细节诗意化、抒情化,反复加强抒情的 回首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散文化电影独具隽永婉约之 表现,在情感表达上渲染出氤氲的氛围,铺叙出浓浓的诗情。 风,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国电影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3.重视纳入生活细节的积累 2013.V0L.538.N0.10・339・ 青年与社会 著名导演吴贻弓谈到他对他影片的设想时曾说过:“我 设想未来的影片应该是一条缓缓地小溪,潺潺细流,怨而不 怒。有一片叶子飘零到水面上,随着流水慢慢地往下淌,碰 到突出的树桩或堆积的水草,叶子被挡住了,但水流又把它 带向前去,又碰到一个小小的漩涡,叶子在水面打起转转来, 终于又淌了下来,顺水淌了下去……”。散文化电影就像吴 贻弓导演所说的那样,注重对生活真实而又自然地表现,通 过几个生活横断面的有效积累,委婉、细致地表现出任务思 想感情演变过程,整个情节便可以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可信。 戏剧化电影中的抒情镜头和表意段落大多数是为渲染剧 情、推动情节而服务的,是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散文 化电影中会反复表现某个情节活场景,使流畅的叙事产生停 顿感,造成情节上的延宕与阻塞,此时影片的中心不是在情 节和故事的铺展上,而恰恰是再超出情节流程之外的情感与 情思上。影片持久地在某一个意象上渲染铺排,形成一种一 步三叹的旋律感,蕴积与升华出情感的厚重,这正是散文化 电影重视生活细节的原因所在。 4.化外在的叙事张力为内在的情感张力 在淡化情节、弱化冲突的散文风格前提下,影片外在故 事的叙述张力更多地让位于人物内在的心理张力,于是戏剧 化的外部动作也是最大可能被内化的情感情绪所替代。因此 散文化电影中的人物性格虽不如戏剧化电影中的集中、强烈, 但却要丰满、细腻得多。 二、散文化电影独特的影像表现方式 中国的文学艺术是在儒道两家美学的熏染之下发展的, 从总体上讲,戏剧化电影受儒家的影响较为深远,它通过故 事承载者“诗言志”的重任;而散文化电影则深受道家思想 的影响。它更关心的是个体生命心性的抒发。 (一)意境的营造 “意境”这一概念,起源于先秦道家、魏晋玄学,在明 清使其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同时也是最具民 族特色的审美范畴。近代梁启超的“新意境说”、王国维的 “境界说”,随后到宗白华、李泽厚和朱光潜等人的意境研究, 再到当代的“意境热”,意境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王国维先生对意境理论有较全面的研究,他用“境界” 的概念代替了“意境”。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对“境界” 强调了两点:一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二是强调“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的韵味。即强调要“情景 交融”和“韵外之味”。那么,所谓意境,是司空图的“不 着一字,尽得风流”,是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 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灵玄远的境界。正如林纾所说 “意境中有海阔天空气象,有明月清风胸襟。” 在我国影史上,电影《小城之春》可以作为意境营造的 典范,它的编剧李天济曾说过:“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追求, 我在这个剧本中想营造一种苏东坡的词中的那种‘多情反被 无情恼’的意境。”导演费穆也说:“我和作者相约不失原 意。作者的主张是:关于此一题材,不愿叫喊,不愿指出路。 我同意了他。”因此,影片对“意境”的追求是有意为之的。 影片开始,瑟瑟冷风,凄凄草木,将小城城头的破败与荒凉 映入我们的眼帘,加上幽怨的少妇和哀怨惆怅的画外音,让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影片中人内心的孤寂、凄凉和灰暗,眼前 所见,正是她心中情绪的外化,影片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40・2013.VOL.538.NO.10 社乖斗纵横 当剧情演进到周玉纹与旧情人约会时,同样的城头,却显示 出了不同的景象,虽然仍是春寒料峭,但一扫破败与荒凉, 处处显露着春天的气息与生机。所有这些都与女主人公喜悦、 激动、期盼的心境相吻合,营造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 术境界。 (二)再现与表现的完美融合 中国散文化电影往往把纪实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社 会的实景投射了极大的关注,与戏剧化电影重视夸张表现的 方式不同,散文化电影往往将“再现”与“表现”结合地严 丝合缝,一方面把再现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能完 美兼顾艺术的表现功能。影片《小城之春》就是将再现与表 现完美融合的典范,影片弱化了故事的时代背景,着力展现 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但作为观者却能对影片与现实的关 联了然于心,这就是再现与表现的极好揉合。 (三)情绪流动蒙太奇 蒙太奇的基础是心理的,因此在表现心理,抒发隋感方 面,蒙太奇具有先天的优势,它使电影的触角伸向了人的心 灵和意识。它可以通过“内心独自…‘回忆…‘梦境…‘幻象” 等多种方式,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世界,并将这个非直观的内 心世界化为直观的视觉形象。中国散文化电影在镜头的运用 上,既偏爱用长镜头,注意保持生活的真实性,同时又吸收 了蒙太奇理论中的一些思想,为抒情表意服务。但它对蒙太 奇的运用,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即根据剧中人物的情绪流 动组织镜头的组接,目的是营造诤隋画意的情绪氛围和更好 的衬托人物的情绪。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散文化电影中的这 种蒙太奇称之为“情绪流动的蒙太奇”。 可以说,散文化电影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类型电 影将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的内敛含蓄发挥到了极致,平和的叙 事方式、柔和细腻的镜头表现、含蓄的意境氛围地营造,无 一不是其突出的艺术表征。也正是由于以上区别于其它类型 电影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它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独树一 帜,特色鲜明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法]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 版社.1982. 【2]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法1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 版社.1998. [41[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 M】.北京:文化艺术出 版社.2008. 【5】陈墨腕莺春梦:费穆电影论稿【M1.北京:中国电影出版 社。2000. f6戴锦华.61雾中风景:中国电影 ̄TAL1978-1998[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焦雄屏.艺术电影与民族经典【M】.北京:远流电影馆, 2000 作者简介:郑琳(1989.04-),女,陕西西安人,陕西 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O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文艺理论及电影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