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马年,以马为主角的短信、微信从世界各国、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铺天盖地汹涌而至,马到成功、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上有钱......数不尽的溢美之词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使我萌生一种说说马、叙叙马的冲动。
其实,在动物世界里,马和狗算得上是人类最重要、最忠实的两位朋友了。旧时的狗凭借自己的忠勇看家护院,凭借善跑与灵敏的嗅觉猎狩搜救,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如今的狗则更多地充当着寂寞都市人的精神陪护,它们被冠之以各种昵称,成为都市人的精神伙伴。
狗和马虽然均属中国十二生肖,但放在历史长河里来看,马比狗却重要得多得多。马深深地参与了人类的社会活动,除了耕田拉车、交通骑乘外,作为重要的战争工具,关键时刻常常左右着历史的进程。
在农耕的汉族区域,马更多见于故事流传。汉民族历史上标名挂号的马有三匹,分别是赤兔、的卢和乌骓。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赤兔马烈焰红鬃、头型如兔,传为三国关羽坐骑。关羽被杀后,此马思念旧主,绝食而亡。赤兔马与关羽的忠义可谓相应相称,演绎一出义马怀主。
的卢马白额生白斑,延及口齿。该马传为三国刘备坐骑,刘备避樊城之难,过檀溪,谓所乘的卢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马达备意,一跃三丈,摆脱后面追兵,救了刘备一命。南宋辛弃疾后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词句而使得的卢声名远播。此马因此演下一出义马救主。
乌骓马身似黑锻,四蹄踏雪,乃西楚霸王项羽坐骑。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垓下之战全军覆没,败退至乌江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霸王乌骓虞姬双无牵挂,便自刎而死。那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后成一市。此马演下一出义马殉主。
战国时期,北方民族在马背上自由驰骋、弯弓搭箭,中原民族身着长袍,持矛步行或立于战车之上抵御北方民族的马上冲击。面对巨大的比较劣势,赵武灵王执意变革,着短衣、穿长裤、弃车上马,自此汉民族穿上了行动灵便的服装,跨上马背,演进历史。汉民族跨步踩马镫,马背扎马步,渐渐地身形不再习惯于席地跪坐,配合马步姿态的椅子于是出现了,人们的居家生活自此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马的故乡在辽阔的草原,输入汉民族农耕地域的良马主要源于西域伊犁、青海河曲与蒙古高原三处,相应的马种分别是伊犁马、河曲马与蒙古马。
《后汉书.马援传》言: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又有言:汉唐之所以能张者,皆唯
畜牧之盛也。汉唐时期,拓土开疆,破匈奴,定西域,逐突厥,武功臣服四方,西域良马自然需大充军用并引进中原。
为得大宛名马,汉武帝两次兵伐大宛,后得其善马数十匹,建豪华厩舍,举行盛大迎接礼仪予以接纳。大宛名马即赤汗血宝马,武帝称其天马,今天的伊犁马便沾染延续着大宛名马血统。
汉武帝至魏晋时期的出土马文物皆具备天马特质:躯干粗重、腰围宽厚、小头长颈、四肢修长、外形俊美。现在惯常所见的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唐太宗的昭陵六骏马图皆可窥见天马的神俊姿态。
汉武帝得良马并能以谷物喂之,战马可随时担当重任,长途奔袭,相应地匈奴战马则需待秋高马肥之时才能发起远袭,汉民族的农耕成果此厢也助力了武帝马上胜绩的取得。
隋唐时期,骑兵的发展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高峰。唐代引进大批西域良马,除供宫廷选用,多被用来改良中原马种,既杂胡马,马乃亦壮,唐王李世民组建的特种部队玄甲军借助精锐骑兵立下赫赫战功,奠定李唐基业。
随着汉民族农耕文化的发展及儒学作为国学地位的确立,两汉之后,汉民族逐渐失去了对游牧民族的马上优势。
元代的成吉思汗,跨蒙古马征服天下。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头大颈短、体型矮小,生命力极其顽强,具有非凡的耐久力与适应性,它们在战场上不惊不乍,勇猛无惧。蒙古大军远程时,一名军士往往配备数匹战马跟随轮换,行军途中军士将生肉置于马鞍下,骑行之间,生肉渐熟,即可食用。元蒙骑兵行军、议事、饮食、宿眠皆可完成于马背,他们凭借超强的机动性、顽强的品性与忍耐力纵横欧亚,所向披靡。
进入热兵器时代,马的战争功能大为减弱,但依然辅助着战争。东洋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前夕处心积虑,精心准备,其中包括引进盎格鲁---阿拉伯马培育繁殖出自己的东洋大马。1942年5月日军组织的一只特别挺进杀人队着八路军军装潜入抗日根据地企图袭击八路军总部,当时八路军所骑乘马匹一般为体型较小的蒙古马,行军途中,日军特务人员所骑乘的高头大马也曾引起过怀疑,但并未被识破。日军的偷袭行动虽然没有直接成功,但也给八路军造成重大损失,突围战斗中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不幸阵亡殉国。
自汉武帝始,官方就着手改良中原骑兵用马,但因汉民族农耕文化的稳定性与蒙古马系的遗传稳定性,外来马种对本土马匹并未产生实质性影响,蒙古马依然是汉民族地区的主要马种。
千百年来,马多是作为一个驯服的、依附于人类的工具被世人所认识,人们熟知马与人的关系,传诵马与人的故事,假马以作,以马寄托。
解下马的缰绳,卸下马的鞍鞯,让马回归草原故乡,在马的族群、马的世界里人们将会看到另外一番景象。
在辽阔的草原上,马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一个马的家庭由十几匹到几十匹马组成,种公马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和马群里的伟丈夫,它能很好地看顾自己的家庭,在草原的大迁徙中,马的家庭从来不会走散。一个家庭中的小母马到了两岁时候就会被爸爸赶到其它马的家庭中去,这就算是出嫁。马的这种家庭伦理避免了马群在直系亲属内的繁殖。
在草原这种无边无沿、四面通达的地方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做老马识途。当草原刮起白毛风时,牛羊极易走丢,而马则不会。马具有逆风行走的天然习性,遇上这种天地莫辨的草原大风时,它不惊不慌,原地站立,静等风过。
在草原故乡上,马享有极高的尊严,牧民从来不打马头,也不会辱骂马匹。被牧民卖出去的马如果跑回来三次就一辈子也不会再被卖出,有功劳的马还会被牧民养老送终,死时在马头上系上哈达,葬于山顶,享受隆重待遇。
马儿在在草原上生长,草原上行走,遇水却能游泳泅渡,这种与生俱来的本领使得人类也都自叹弗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马性烈,惯于自由驰骋,拉车耕田非其所愿,也非其所长。人们将马和驴杂交培育出了骡子,骡子体型介于马和驴之间,结合了马的体力和驴的耐力,成为拉车运货最好的畜力。而牛的体力更大,行动、速度与人一致,在田地里循规蹈矩,沿着沟垅行走,配合农人将田地翻耕匀称。因了这些原因,马逐渐返回了草原故乡,在中原及江南地带已经比较少见。
时代的车轮驱使马儿退出了战场,并逐步退出了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生活在南方的人们不见马儿跑,但知马儿跑,马继续给予着人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
鸿雁翔云迎旭日,青骝夺路起桃烟。马年轮回,春绿大地,桃李如烟,马上呈祥!
适逢马年,购得宝马坐骑,搏个彩头,图个吉利,期盼祖国宏图大展、公司事业兴盛、个人工作顺利,全国各族人民汇聚改革发展正能量,跃马扬鞭一起奔向小康社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