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8186A*
(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68186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9
(12)发明专利申请
(21)申请号 201180048584.4(22)申请日 2011.09.13(30)优先权数据
2010-229030 2010.10.08 JP(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4.08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1/005137 2011.09.13(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046387 JA 2012.04.12(71)申请人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东京(72)发明人横山进二 荒木秀一郎
(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王诣然(51)Int.Cl.
F16H 25/20(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7页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7页
(54)发明名称
滑块装置(57)摘要
本发明的滑块装置具备滚珠丝杠、第一及第二支承构件、滑块、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和连结构件;该第一及第二支承构件支承上述滚珠丝杠的两端部;该滑块具备旋转自如地保持与上述滚珠丝杠螺合的滚珠螺母并且使上述滚珠螺母旋转的驱动部件,并且在上述滚珠丝杠的轴向能移动地设置;该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具有被上述滚珠丝杠插通的支承孔,在上述滚珠丝杠的轴向能移动并且夹着上述滑块地设置;该连结构件与上述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卡合,在其全长的范围内容许上述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的自由移动。
CN 103168186 ACN 103168186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滑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滚珠丝杠、第一及第二支承构件、滑块、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和连结构件;
该第一及第二支承构件支承上述滚珠丝杠的两端部;该滑块具备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旋转自如地保持与上述滚珠丝杠螺合的滚珠螺母并且使上述滚珠螺母旋转,该滑块在上述滚珠丝杠的轴向能移动地设置;
该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具有被上述滚珠丝杠插通的支承孔,在上述滚珠丝杠的轴向能移动并且夹着上述滑块地设置;
该连结构件与上述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卡合,在其全长的范围内容许上述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的自由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构件是在其两端部具有止动部,与上述滚珠丝杠平行地延伸的杆构件;
上述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具有对上述杆构件的轴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与上述止动部卡合的引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至少一个滑动导向件,该滑动导向件与上述滚珠丝杠平行地延伸设置,对上述滑块、上述第一中间支承构件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的移动进行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杆构件是筒体,具备插通上述筒体内的线材和与上述滚珠丝杠平行地铺设上述线材的张紧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块具有对上述杆构件的轴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滑块侧引导部,
在上述滑块与各个上述中间支承构件之间的各自的位置,具有间隙地插入上述杆构件地设置弹簧构件。
6.一种滑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滚珠丝杠、第一及第二支承构件、第一及第二滑块、第一至第三中间支承构件、第一连结构件和第二连结构件;
该第一及第二支承构件支承上述滚珠丝杠的两端部;该第一及第二滑块具备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旋转自如地保持与上述滚珠丝杠螺合的滚珠螺母并且使上述滚珠螺母旋转,该第一及第二滑块在上述滚珠丝杠的轴向能移动地设置;
该第一至第三中间支承构件具有被上述滚珠丝杠插通的支承孔,在上述滚珠丝杠的轴向能移动;
该第一连结构件与上述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卡合,在其全长的范围内容许上述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的自由移动;
该第二连结构件与上述第二及第三中间支承构件卡合,在其全长的范围内容许上述第二及第三中间支承构件的自由移动;
上述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夹着上述第一滑块地设置,上述第二及第三中间支承构件夹着上述第二滑块地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及第二连结构件是在其两端部具有止动部,与上述滚珠丝杠平行地延伸的杆构件;
2
CN 103168186 A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上述第一连结构件和上述第二连结构件平行于上述滚珠丝杠地配置在相互不同的线上;
上述第一中间支承构件具备对上述第一连结构件的上述杆构件的轴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与上述止动部卡合的第一引导部;
上述第三中间支承构件具有对上述第二连结构件的上述杆构件的轴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与上述止动部卡合的第二引导部;
上述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具有第三引导部和第四引导部;
该第三引导部对上述第一连结构件的上述杆构件的轴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与上述止动部卡合;
该第四引导部对上述第二连结构件的上述杆构件的轴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与上述止动部卡合。
3
CN 103168186 A
说 明 书滑块装置
1/8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了滚珠丝杠机构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做成了由滚珠丝杠机构沿滚珠丝杠使滑块移动的结构的装置中,滑块的移动范
围取决于滚珠丝杠的长度。如为了使滑块的移动范围变长而使滚珠丝杠长尺寸化,则滚珠丝杠的固有振动频率变低,存在因滑块的行走导致滚珠丝杠振动而产生共振这一问题。因此,提出有除了在滚珠丝杠的两端部外还在中途的部位对滚珠丝杠进行支承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装置,在该装置中,在滑块的两侧设置对滚珠丝杠进行支承的中间支承机构,由利用丝绳和滑轮的传动机构使中间支承机构的移动与滑块的移动进行连动。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装置,在该装置中,在滑块(被驱动体)的两侧配置支承构件,另一方面,在滚珠丝杠上形成2种螺纹槽,在其一方螺旋安装滑块,在另一方螺旋安装支承构件。
[0003] 现有技术文献[0004] 专利文献[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28688号公报[000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79638号公报
[000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0008]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滑块的移动范围以与中间支承机构之间的距离的关系产生制约,特别是需要与滑块的移动范围成比例地使中间支承机构之间的距离变长。因此,存在滑块的移动范围变得越长则滑块近旁的滚珠丝杠的支承效果下降越多的危险。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难以做成由共用的滚珠丝杠使多个滑块移动的结构。在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在滚珠丝杠需要2种螺纹槽。[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滑块的近旁对滚珠丝杠进行支承,并使滑块的移动范围更长。
[0010]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0011]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块装置,该滑块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滚珠丝杠、第一及第二支承构件、滑块、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和连结构件;该第一及第二支承构件,对上述滚珠丝杠的两端部进行支承;该滑块,具备旋转自如地保持与上述滚珠丝杠螺合的滚珠螺母并且使上述滚珠螺母旋转的驱动部件,并且在上述滚珠丝杠的轴向能移动地设置;该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具有被上述滚珠丝杠插通的支承孔,以在上述滚珠丝杠的轴向能移动而且夹着上述滑块的方式被设置;该连结构件,与上述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卡合,在其全长的范围内容许上述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的自由移动。[0012]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块装置,该滑块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滚珠丝杠、第
[0007]
4
CN 103168186 A
说 明 书
2/8页
一及第二支承构件、第一及第二滑块、第一至第三中间支承构件、第一连结构件和第二连结构件;该第一及第二支承构件,对上述滚珠丝杠的两端部进行支承;该第一及第二滑块,具备旋转自如地保持与上述滚珠丝杠螺合的滚珠螺母并且使上述滚珠螺母旋转的驱动部件,在上述滚珠丝杠的轴向能移动地设置;该第一至第三中间支承构件,具备被上述滚珠丝杠插通的支承孔,在上述滚珠丝杠的轴向能移动;该第一连结构件,与上述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卡合,在其全长的范围内容许上述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的自由移动;该第二连结构件,与上述第二及第三中间支承构件卡合,在其全长的范围内容许上述第二及第三中间支承构件的自由移动;上述第一及第二中间支承构件以夹着上述第一滑块的方式被设置,上述第二及第三中间支承构件以夹着上述第二滑块的方式被设置。[0013] 发明的效果[0014] 根据本发明,能在滑块的近旁对滚珠丝杠进行支承,并使滑块的移动范围更长。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滑块装置1的俯视图。[0016] 图1B是滑块装置1的控制部100的框图。[0017] 图2A是图1A的I-I线剖视图。[0018] 图2B是图1A的II-II线剖视图。[0019] 图2C是图1A的III-III线剖视图。
[0020] 图2D是表示连结构件40的端部的立体图。[0021] 图3是滑块装置1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0022] 图4是示意地表示与滑块20的位置对应的滚珠丝杠10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的变化的说明图。
[0023] 图5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滑块装置2的俯视图。[0024] 图5B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滑块装置3的俯视图。[0025] 图6是限制机构70的说明图。
[00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第1实施方式>[0027] <滑块装置的结构>
[0028] 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滑块装置1的俯视图,图2A是图1A的I-I线剖视图,图2B是图1A的II-II线剖视图,图2C是图1A的III-III线剖视图。参照这些图对滑块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
[0029] 滑块装置1具备滚珠丝杠10和支承滚珠丝杠10的两端部的一对支承构件11、11。滚珠丝杠10的各端部被固定在支承构件11上。一对支承构件11、11还具备与滚珠丝杠10的轴向平行地配置的、轨状的一对滑动导向件12、12。在各支承构件11上设置铺设部51,在铺设部51、51之间与滚珠丝杠10的轴向平行地铺设线材50。线材50例如是金属丝。[0030] 滑块20是在适用滑块装置1的各种装置中用于对移动对象的构件进行安装并使该构件移动的结构。滑块20如图2A所示具备主体部21,该主体部21具有供滚珠丝杠10贯通的开口部21b(在图2A中,开口部21b隐藏在滚珠螺母23的背后。)。在主体部21的
5
CN 103168186 A
说 明 书
3/8页
底部设置与滑动导向件12卡合并在滑动导向件12上滑动的滑动构件22。因滑动构件22,主体部21不能绕滚珠丝杠10的轴旋转,另外,滑块20整体被滑动导向件12引导,在滚珠丝杠10的轴向能移动。
[0031] 在主体部21的一方端部(在图1A中是右端部)形成凹部(切口部)21a,主体部21在俯视时呈U字状。在此凹部21a内旋转自如地配置与滚珠丝杠10螺合的滚珠螺母23。马达支承构件24对马达25进行支承,并且覆盖凹部21a的上部地配置。[0032] 马达25的输出轴向马达支承构件24的包围空间内突出,在该输出轴上设置着带轮26。在带轮26和滚珠螺母23上卷绕着正时皮带27,通过马达25的旋转,滚珠螺母23旋转。通过此滚珠螺母23的旋转,滑块20向滚珠丝杠10的轴向移动。滑块20相应于马达25的正反旋转而沿轴向前进、后退。传感器25a是对马达25的输出轴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编码器,根据其检测结果能对滑块20的位置、速度进行检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做成了对马达25的输出轴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结构,但可以采用能对滑块20的位置、速度进行检测的各种传感器。
[0033] 正时皮带27例如是带齿传动带,在带轮26、滚珠螺母23的外周面上形成与带齿传动带的齿啮合的齿(槽)。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列举了由带传递机构使马达25的旋转向滚珠螺母23传递、使其旋转的驱动机构作为例子,但例如也可采用使空心马达的旋转直接向滚珠螺母23传递、使其旋转等其它种类的驱动机构。[0034] 中间支承构件30、30是用于对滚珠丝杠10在其中途部位进行支承的构件,夹着滑块20地设有两个。中间支承构件30如图2B所示,具备主体部31和支承部33,该支承部33安装于主体部31的开口部31a,支承滚珠丝杠10。支承部33例如是橡胶或树脂制的衬套,具备使滚珠丝杠10插通的支承孔33a。为了在不阻碍中间支承构件30相对于滚珠丝杠10的圆滑的移动的范围支承滚珠丝杠10,支承孔33a的直径优选比滚珠丝杠10的外径做得稍大。
[0035] 在主体部31的底部设有与滑动导向件12卡合并在滑动导向件12上滑动的滑动构件32。由此,中间支承构件30整体被滑动导向件12引导,能在滚珠丝杠10的轴向移动。[0036]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滑块20和中间支承构件30、30做成了由共用的滑动导向件12对它们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结构,但也可分别设置滑块20用的滑动导向件和中间支承构件30、30用的滑动导向件。然而,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共用滑动导向件,在部件个数的削减这一方面是有益的,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滑动导向件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优选共用至少一个。
滑块装置1还具备连结构件40,该连结构件40分别与中间支承构件30、30卡合,
在其全长的范围容许中间支承构件30、30的自由移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连结构件40是具有在与滚珠丝杠10的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杆部41和设在杆部41的两端部的止动部42、42的杆构件。
[0038] 中间支承构件30具有对连结构件40的杆部41的轴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34。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引导部34具有在与滚珠丝杠10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穿设的引导孔34a,通过在这里使杆部41插通,杆部41的轴向的移动被引导。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做成了在截面呈圆形的引导孔34a中插通杆部41的结构,但也可不是此引导孔34a,而是将例如截面呈C字型的引导槽形成在引导部34上来进行杆部41的引导。止动部42、42
[0037]
6
CN 103168186 A
说 明 书
4/8页
比引导孔34a大,并位于引导部34、34的外侧。[0039] 因此,如后述那样若杆部41在轴向被移动,止动部42到达引导部34,则止动部42与引导部34卡合(挂住),杆部41的轴向的移动被止动。更具体地说,使滑块20向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移动,使滑块20与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抵接。通过该抵接,其后,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与滑块20一体地向从另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离开的方向在轴向上移动。然后,若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的引导部34到达一方的止动部42,则引导部34与止动部42卡合(挂住)。通过该卡合,其后,中间支承构件30与止动部42(即连结构件40)成一体地在轴向开始移动。若中间支承构件30、30的离开距离变成与连结构件40的全长相等(或大致相等),则止动部42、42分别与引导部34、34成为卡合状态,阻碍中间支承构件30、30的进一步的离开。其后,连结构件40追随滑块20及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的移动,另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以被连结构件40牵拉(推出)的方式连动而被移动。[0040] 另一方面,在中间支承构件30、30的离开距离不到连结构件40的全长的情况下,止动部42、42分别与引导部34、34成为非卡合状态,变得中间支承构件30、30能相互自由移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这样的简易的结构的连结构件40,在连结构件40的全长的范围内能容许中间支承构件30、30的自由移动。[004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滑块20还具有对连结构件40的杆部41的轴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28。通过在滑块20也设置引导部28,能支承连结构件40的中途部位,防止其挠曲。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引导部28是与引导部34同样的结构,具有在与滚珠丝杠10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穿设的引导孔28a,通过在这里使杆部41插通,杆部41的轴向的移动被引导。引导孔28a、34a、34a当然位于与滚珠丝杠10的轴向平行的同一直线上。[004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做成将连结构件40作为筒体在其内部插通线材50的结构。图2D是表示连结构件40的端部的立体图,表示线材50在连结构件40中的插通形态。连结构件40的杆部41是圆筒体,止动部42具有孔42a并且呈与杆部41相比直径更大的凸缘状。线材50从一方端部的止动部42的孔42a插入连结构件40的内部,从另一方端部的止动部42的孔42a向外部伸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将连结构件40做成筒体,实现轻量化,另一方面,通过线材50防止其挠曲。[004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虽然将连结构件40做成了杆构件,但连结构件40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作为连结构件还可以采用绳,其在两端部具有与止动部42相当的止动部。
[0044] 返回到图1A,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有间隙地插入连结构件40的杆部41的弹簧构件60、61。弹簧构件60、61都是卷簧,弹簧构件60被配置在滑块20与中间支承构件30、30的各个之间,弹簧构件61被配置在中间支承构件30、30与止动部42、42的各个之间。由于弹簧构件61的存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止动部42与引导部34的上述卡合成为隔着弹簧构件61的卡合。
[0045] 这些弹簧构件60、61,在如后述那样滑块20移动时,发挥滑块20与中间支承构件30之间、中间支承构件30与止动部42之间的冲击缓冲效果。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虽然做成了杆部41间隙插入弹簧构件60的结构,但只要是夹设在滑块20与中间支承构件30之间,则怎样设置都可以,例如,也可以安装在主体部21或主体部31的任一个上。可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将杆部41用作弹簧构件61的支承构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
7
CN 103168186 A
说 明 书
5/8页
虽然列举弹簧构件6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能伸缩的弹性构件即可。
[0046] 下面对滑块装置1的控制部进行说明。图1B是滑块装置1的控制部100的框图。控制部100具备CPU等处理部101,RAM、ROM、硬盘等存储部102,和对外部设备与处理部101进行连接的连接部103。
[0047] 输入部104是接受作业者的指示的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或接收来自主机的指示的通信连接。
[0048] 处理部101,例如按照从输入部104输入的指示,执行被存储在存储部102中的程序,根据传感器25a的检测结果进行马达25的驱动控制。[0049] <动作例>
[0050] 下面对滑块装置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在滑块装置1中,夹着滑块20地配置中间支承构件30、30。虽然若滑块20向一方向移动则与任一个中间支承构件30相干涉,但由于中间支承构件30、30基本上能自由移动,因此滑块20一面推正在进行干涉的中间支承构件30,一面进行移动。[0051] 另一方面,中间支承构件30、30之间的离开距离由连结构件40限制在连结构件40的全长的范围内。因此,滑块20一面推正在进行干涉的中间支承构件30,而且经该中间支承构件30及连结构件40牵拉(推出)另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一面进行移动。因此,在滑块20的两侧,在连结构件40的全长的范围内离开了的中间支承构件30、30总是存在,在滑块20的近旁由中间支承构件30、30支承滚珠丝杠20。另外,因为中间支承构件30、30能移动,所以滑块20的移动范围不会受中间支承构件30、30之间的初期离开距离制约,能使滑块20的移动范围更长。
[0052] 图3是滑块装置1的动作例的说明图,表示滑块20从滚珠丝杠10的一方端部向另一方端部移动的情况的例子。在状态ST1下,一方(在图3中是左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位于最左端,滑块20与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抵接而位于其移动范围的左端。另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在本例的情况下处在从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离开了与连结构件40的全长相比稍短的距离的位置。[0053] 在状态ST2下,虽然滑块20朝右方向开始移动,但与在同一图中右侧的支承构件11不干涉,因此中间支承构件30、30都停止。在状态ST3下,滑块20的移动前进,滑块20经弹簧构件60与在同一图中的右侧的中间支承构件30干涉,一面推该中间支承构件30一面移动。另外,通过右侧的中间支承构件30的移动,同一图的左侧的中间支承构件30经连结构件40被推出而移动。[0054] 在状态ST4下,滑块20的移动结束,另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位于最右端,滑块20与另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抵接而位于其移动范围的右端。另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在连结构件40的全长的范围内处于从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离开了的位置。[0055] <共振的抑制>
[0056] 公知在滚珠丝杠机构中,若滚珠丝杠的固有振动频率与滚珠螺母的振动频率(转速)一致,则产生共振,有在滑块装置1上施加大的振动的可能性。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中间支承构件30而支承滚珠丝杠10的中途部位,从而能提高滚珠丝杠10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防止滚珠丝杠10与滚珠螺母23的共振。下面参照图4对这一点进行说明。图4是示意地表示与滑块20的位置对应的滚珠丝杠10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的变化的说明图。
8
CN 103168186 A[0057]
说 明 书
6/8页
滚珠丝杠10的固有振动频率取决于其自由部分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
滚珠丝杠10的两端由支承构件11支承,并且中途部位由滑块20(滚珠螺母23)、中间支承构件30、30支承。因此,自由部分如图4所示那样,被划分成支承构件11与中间支承构件30之间的区间SC-A及SC-D、滑块20与中间支承构件30之间的区间SC-B及SC-C这4个区间,而且,这些的各区间的长度相应于滑块20、中间支承构件30的位置而变化。另外,作为参考,图4所示区间SC-E及SC-F表示未设置中间支承构件30、30的情况下的自由部分,表示支承构件11与滑块20之间的区间。这些区间作为参考在图3中也一并标注。[0058] 另外,各区间的长度,更正确地说若是支承构件11与中间支承构件30之间的区间,则是从支承构件11的滚珠丝杠10的支承端至中间支承构件30的滚珠丝杠10的支承端(支承孔33a的支承构件11侧的端),若是滑块20与中间支承构件30之间的区间,则是从滚珠螺母23的中间支承构件30侧的端至中间支承构件30的滚珠丝杠10的支承端(支承孔33a的滑块20侧的端)。然而,为了使说明简便,在图3及图4中,将滑块20、中间支承构件30的各中央部分作为基准标明各区间。
[0059] 图4表示在滑块20在其移动范围的左端(位置PL:图3的ST1)与右端(位置PR:图3的ST4)之间移动的情况下基于各区间中的滑块20的位置的滚珠丝杠10的各区间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的变化。例如,区间SC-A在从滑块20位于左端(位置PL)的状态至滑块20与右侧的中间支承构件30干涉的位置的期间,其区间长度最大,一次固有振动频率也最低。若滑块20进一步向右侧移动,则区间SC-A的区间长度逐渐变短下去,另一方面,一次固有振动频率逐渐变高。其后,若右侧的中间支承构件30到达右侧的支承构件11,则一次固有振动频率成为最大值(其后一定)。另外,例如,区间SC-D成为与区间SC-A相反的关系。即,区间SC-D的区间长度在从滑块20位于左端(位置PL)的状态至滑块20与右侧的中间支承构件30干涉的位置的期间最小,一次固有振动频率也最高。若滑块20进一步向右侧移动,左侧的中间支承构件30向右侧开始移动,则区间SC-D的区间长度逐渐变长下去,另一方面,一次固有振动频率逐渐变低。其后,若右侧的中间支承构件30到达右侧的支承构件11,则一次固有振动频率成为最小值(其后一定)。区间SC-B及区间SC-C也可以同样地考虑。[0061] 于是,如图4所示,通过进行马达25的驱动控制,以使滚珠螺母23的最高振动频率(最高转速)未到各区间SC-A至D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能防止共振。反过来说,通过设计各区间SC-A至D的长度以使它们的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超过滚珠螺母23的最高振动频率(最高转速),能防止共振。
[0062] 在未设置中间支承构件30、30的情况下,如在图4中作为区间SC-E及SC-F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表示的那样,一次固有振动频率的最低值下降,在采用了同一图所示的滚珠螺母23的振动频率的转变的情况下,在两者的交叉点产生了共振。因此,得知中间支承构件30对避免共振有效。[0063] 另外,成为滑块装置1的共振的主要原因的振动,除了如上述那样由滚珠螺母23的旋转所产生的振动以外,还有由于中间支承构件30的移动导致支承部33越过滚珠丝杠10的螺纹槽所产生的振动。于是,若滑块20和中间支承构件30以等速进行移动,则有时发生相同频带的振动,产生共振。若滑块20和中间支承构件30在相互接触了的状态下移动,则虽然担心由上述共振使振幅变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弹簧构件60设置在滑块20与中
[0060]
9
CN 103168186 A
说 明 书
7/8页
间支承构件30之间,所以,两者之间的振动传递由弹簧构件60进行缓冲。特别是通过弹簧构件60的长度或弹簧常数的设定,在滑块20一面推中间支承构件30一面移动的移动中途使得两者不接触,所以可以预计到振动的距离衰减。因此,弹簧构件60也有对振动的振幅进行抑制的效果。
[0064] 作为避免共振的发生的对策,还具有以下的对策。在滑块20的开口部21b的内周壁和中间支承构件30的支承孔33a的内周壁的一方在整个其长度方向的范围内地设置凹凸,或在它们双方设置不同的凹凸。具体地说,例如在支承孔33a的内周壁设置槽,另一方面,在开口部21b的内周壁不设置这样的槽。槽可以是在整个支承孔33a的长度方向的范围内地设置成螺旋状,也可以是以规定节距在整个支承孔33a的长度方向的范围内地设置环状的槽。若是这样的结构,则即使滑块20和中间支承构件30以等速进行移动,也因为开口部21b的内周壁越过滚珠丝杠10的螺纹槽而发生的振动的振动频率与支承孔33a的内周壁越过滚珠丝杠10的螺纹槽而发生的振动的振动频率不同,所以能防止共振。[0065] <第2实施方式>
[0066]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滑块20做成了一个,但也可相对于一个滚珠丝杠10设置多个滑块20。图5A的滑块装置2表示设置了两个滑块20的例子。同一图的例子是使滚珠丝杠10及滑动导向件12共用,设置两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滑块20及中间支承构件30、30。[0067] 但是,就各组的连结构件30而言,为了防止相互的干涉,与滚珠丝杠10平行地配置在相互不同的线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各组的连结构件30相互地相对于滚珠丝杠10的轴线配置在相反侧。因此,铺设部51与线材50的组也成为与各连结构件30相应的配置。
[0068] 在本例中,能独立地控制各滑块20的移动,所以在适用滑块装置1的各种装置中,使滚珠丝杠10等共用,能分别独立地移动多个移动对象的构件。另外,虽然图5A的例子是将滑块20及中间支承构件30、30做成了两组,但也可以是三组以上。[0069] <第3实施方式>[0070] 如图5A的例的那样,在相对于一个滚珠丝杠10设置了多个滑块20的情况下,也能在多个滑块20共用邻接的中间支承构件30。[0071] 图5B的滑块装置3,表示在图5A的滑块装置2中,将相互邻接的中间支承构件30、30置换成一个中间支承构件30′,在两个滑块20共用了中间支承构件30′的例子。中间支承构件30′是设置两个引导部34的结构,分别对应于与各滑块20对应的连结构件30。在本例中,与图5A的例子相比较能将中间支承构件30减少一个,所以能削减部件个数,并且,通过将中间支承构件30减少一个,能扩大滑块20的移动范围。但是,因为共用了中间支承构件30',所以对两个滑块20之间的离开距离产生制约。[0073] <第4实施方式>
[0074] 在上述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在滑块20处于从各中间支承构件30离开了的位置的情况下(例如,图3的状态ST2),弹簧构件60成为自由长度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滑块20处于与任一个中间支承构件30接近了的位置的情况下(例如,图3的状态ST1、ST4),弹簧构件60最大程度地被压缩,其全长变得最小。这样,弹簧构件60以其自然长度(自由长度)的状态与最小长度的状态反复伸缩。
[0072]
10
CN 103168186 A[0075]
说 明 书
8/8页
若考虑弹簧构件60的寿命,则优选弹簧构件60的伸缩幅度小的弹簧构件。因此,
最好设置对弹簧构件60恢复到自然长度的状态这一情况进行限制、总是维持一定的压缩状态(即,总是施加规定的压缩应力)的限制机构。图6是限制机构70的说明图。[0076] 限制机构70设置于每一弹簧构件60,并且具备经支承部72固定在滑块20的主体部21上的棒状的杆部71。杆部71与连结构件40的杆部41平行地被支承。在杆构件71的端部设有止动部73。
[0077] 限制机构70还具备在连结构件40的杆部41的外周沿长度方向滑动的止动部74。止动部74具有未图示的贯通孔,杆部41插通此贯通孔。卡定部75与止动部74连接。卡定部75具有未图示的贯通孔,杆部71插通此贯通孔。卡定部75处在支承部72与止动部73之间,在杆部71的外周沿长度方向能滑动,限制机构70容许止动部74从状态ST11的位置向引导部28侧位移。
[0078] 状态ST11表示滑块20处于从中间支承构件30、30的双方离开了的位置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在上述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弹簧构件60处于自然长度的状态,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处于被压缩了的状态。即,弹簧构件60、60在引导部28与止动部74、74之间被压缩,处于与自然长相比全长短的状态。虽然通过弹簧构件60、60的弹性恢复力对止动部74、74进行推压,但止动部74、74分别经卡定部75被止动部73限制移动。这样,弹簧构件60、60被维持成在引导部28与止动部74、74之间被压缩了的状态。状态ST12表示滑块20处于与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接近了的位置的情况。通过滑块20接近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首先,止动部74与引导部34抵接。在止动部74与引导部34抵接了的时候,止动部74的移动停止,其位置变成固定。[0080] 其后,若滑块20继续与一方的中间支承构件30接近下去,则(图6中左侧的)弹簧构件60在止动部74与引导部28之间开始被压缩。止动部74的位置虽然是固定的,但随着滑块20的移动,被固定在滑块20上的杆部71相对于卡定部75滑动。由此,引导部28接近止动部74侧,弹簧构件60进一步被压缩,成为最小长度的状态。[008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弹簧构件60恢复成自然长这一情况进行限制,从而能进一步减小其伸缩幅度,能延长弹簧构件60的寿命。[0082]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将限制机构70的支承部72固定在滑块20的主体部2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支承部72分别固定在中间支承构件30上。在此情况下,在卡定部75与支承部72之间的杆部71周围分别卷装压缩弹簧构件即可。
[0079]
11
CN 103168186 A
说 明 书 附 图
1/7页
图1A
图1B
12
CN 103168186 A
说 明 书 附 图
2/7页
图2A
图2B
13
CN 103168186 A
说 明 书 附 图
3/7页
图2C
图2D
14
CN 103168186 A
说 明 书 附 图
4/7页
图3
15
CN 103168186 A
说 明 书 附 图
5/7页
图4
16
CN 103168186 A
说 明 书 附 图
6/7页
图5A
图5B
17
CN 103168186 A
说 明 书 附 图
7/7页
图6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