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承德市小学数学课堂转型活动心得体会
黄土梁子中心小学 侯文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归根结底还是要在课堂中去落实,离开了课堂,在美的理论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也一直在思索:怎样的学方式能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5月24日至5月26日,有幸参加了承德市小学数学课堂转型活动,聆听了16位老师精彩的数学课,聆听了双桥小学李主任的报告,聆听了承德市教研室王主任的讲座,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心中豁然开朗。
什么是数学素养?纵观学者们对数学素养的论述可以看出,学者们在阐释数学核心素养时都关注了五个方面,一是数学知识与技能,二是数学能力,三是数学的应用,四是数学地思维的信心和能力,五是科学语言。这些看似看不透、摸不着的东西在这16节数学课堂都得以体现。谈谈我的思考。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为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话真的去落实了吗,我想,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型的关键,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教必教、不教而教”凸显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备课上课,教师考虑的不是我怎么教会学生,而是采取哪种方式学生能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得到发
展。每一堂课教师都退到了幕后,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孩子。正是因为转变,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精彩。
2.课堂小研究,在解决问题中培育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以培养。我们不妨来回忆几个课堂小研究。
王淑芳老师执教的《三人照相》中,王老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小研究:
课堂小研究 聪聪、爸爸、妈妈3人一起照相,他们横着站成一排,变换位置,能照出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把你的想法在下面表示出来。 李翠琴老师执教的《比赛场次》中,李老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小研究:
课堂小研究1 中国,韩国、澳大利亚和越南,每两支球队之间都要进一场比赛。 整个小组共赛多少场? 用合适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在下面: 课堂小研究2 一列往返于石家庄于北京的“城际”快速列车沿途只停保定一站。这列快速列车需要准备多少种车票? 请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在下面:
宋春枝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性质》中,宋老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小研究:
课堂小研究 比较0.5米、0.50米和0.500米的大小: 我的方法是: 从这些小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小研究基于学科本质,有思维空间,能够促进学生丰富生成,小而具体,却统领全课。体现了
教者“教什么”,体现了三维目标。这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并鼓励其创造性思维。
3.独学、对学、群学,在合作学习中培育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纵观16堂课,各有各的精彩,但也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课中都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经历独学、对学、群学的基础上再展开交流讨论和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照顾了全体学生,在学生独学的基础上,学生对知识已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对学和群学中可以使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再由同学们去质疑、争论、探究,这是学生思维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到发展。
4.多元的评价方式培育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课堂评价要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要充分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多方面的体会和感受,使评价成为学生和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这16堂课可以说是多元评价的模板,有学生之间评价,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对结果的评价,有对过程的评价,有对书写的评价,有对语言的评价,有对思维的评价,评价中即肯定鼓励,同时也提出建议。这样的评价无疑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三天的活动让人意犹未尽,收获满满。众多的想法等待着去实践去落实,相信在数学教学这条路上我会走的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