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在农村民居立面改造中的应用_以重庆地区新农村立面改造为例

2024-03-07 来源:易榕旅网
2012 年第 01 期 总第 163 期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No01·2012Vol·163浅谈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在农村民居立面改造中的应用

——以重庆地区新农村立面改造为例

刘春智 邓蜀阳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 400044)

摘 要:新农村住宅社区的造型设计和风格取向,应与当地自然、天际轮廓线及周围环境的景色相协调,还要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心理与社会生活等地域文化和文脉,以传统文化要素为切入点来探求农村民居立面改造手法。关键词:农村民居 立面造型 传统符号

中图分类号:TU2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35(2012)01-0016-03 

Traditional symbols in the rural residential facade transformation application

—— Take Chongqing city new rural facade re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Liu Chunzhi Deng Shuy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new rural residential community, should be harmony with the their local nature, skyline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 and also should reflect the local history, cultur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life.So we take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as the cut point to explore the rural residential design practices.

Keywords:Rural residence Design Traditional symbols引 言

在当代农村住宅建设中,“千街一面”、“千村一面”成为最频繁出现的词语,现在农村建设中大量使用预制板、瓷砖等构件,缺乏地域特征,进而丢弃了本地的地域特色,造成南北农村建筑趋同的现象。建筑风格的“趋同化”不但会给人们带来审美疲劳,还会造成新旧文化之间缺乏过渡,造成文化脱节,缺失新旧文化之间的协调感。马斯洛在人的需求理论中提出人具有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作为人所居住的环境应成为情感和归属最重要的物质条件。但在当今这种“趋同化”的农村建设环境中,割裂了文脉和历史,这样往往会给人们心理上带来失落感。民居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载体,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人类自己的行为习惯。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地域化的设计手法,避免“趋同化”的

作者简介:刘春智,男,1986年出

生,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1-10-18

现象。

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包含多种因素建筑的本质是多元的无论从哪个角度阐述都只是一个部分,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部分应当反映了时代特征,它的构成形式与作用可以通过所用材料造型特征和使用功能反映出来。应“按照逻辑推断既然建筑实体具有客观的物质形象性实用功能和表意条件故而可以把建筑视为一种符号或由符号组成的系统。[1]”于是在新农村立面改造中运用传统建筑文化要素符号的方式就有了理论及实际意义。

化要素的运用已经脱离了简单的模仿和拼凑,对于传统建筑文化要素的归纳总结已经有了“质”的提升。我国传统民居根植于流传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情味和地方特色。这些形式各异、瑰丽多姿的民居建筑,也是丰富、独特的建筑文化要素遗产。体现了传统建筑体系的许多重要特征与审美意义。以至于适合地域特征的设计手法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这些传统建筑文化要素中。

2 传统符号在农村自建房立面改

造中的作用

2.1 农村住宅现状

农村自建住宅,作为一种最为普通的居住形式,几千年来不断发生衍变,反应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同区域、不同时区都有各自特点。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农村新建住宅越建越多。由于农村住宅的放任和无序,加之部分农民的攀比心理,一些农村自建住宅越建越高,越建越乱。造成土地和金钱的极大浪费。农村住宅大多为自建自搭,

1 关于传统建筑文化要素的意义

传统建筑凝结着民族文化精神,涵盖传统文化元素、建筑地标、风土人情等等。把传统建筑文化要素作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把现代生活与地域特征紧密结合。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知建筑。对探求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地域建筑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建筑创作中对于建筑文化的研究运用空前活跃。对于传统建筑文

2012 年第 01 期 总第 163 期刘春智等·浅谈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在农村民居立面改造中的应用·17·

缺乏整体规划,这就造成建筑色彩、格局、样式区域大体雷同,却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而且在建设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农民建房利用落后建材的现象很普遍,如使用粘土站、预制板等。2.2 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在立面改造中的承托载体

建筑材料:长期来建筑及室内的装饰讲究就地取材,使地方性材料得以大量使用。如:我国西北地区的夯土结构建筑,福建沿海地区和西藏地区的石结构建筑,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竹结构建筑等等,这些地域材料的广泛应用体现了各地区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居住环境。

建筑色彩:色彩富于表现力的特点使得色彩在空间造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种色彩的艺术表现力,根据建筑的位置、功能、形象来选择色调, 同时考虑自然环境的各种因素以及民族习惯等的影响。如:天子脚下、皇城之中则为大红、明黄为主色,小桥流水之于江南则为粉墙黛瓦。

建筑构件:所谓建筑构件是指构成建筑物各个要素。如果把建筑物看成是一个产品,那建筑构件就是指这个产品当中的零件。许多平面相同的住宅,由于立面造型设计、细部处理手法不同,比如不通的开窗方法,不同的入口甚至小到不同的窗扇划分,都会影响到住宅的立面造型。所以要使住宅的立面造型具有独特风格就必须在立面造型元素及细部处理这些方面多下功夫,充分利用屋顶型式、底层、项层、尽端转角、楼梯间、阳台露台、外廊和出入口以及门窗洞口等特殊部位的特点,对建筑造型的组成元素进行精心组织,在经济、实用的原则下,丰富新农村社区住宅的立面造型。

图1 当地农村现状

图2 传统渝东民居

活力;私自搭建房屋较多,整体形式过于凌乱;缺乏必备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垃圾桶。3.2 改造原则

(1)整体风貌的确立:建筑风格——渝东民居特色

渝东民居突出的地理特征是依山就势,顺应地形条件。对于复杂地形有较高的适应性,形成空间上灵活多变,形式上丰富多样的聚落形态。“由于地势多样交通不便,材料上多为本地所长。灰瓦、青石、白墙,穿斗式的木构架,结合千人流传下来的智慧及经验,造成了丰富多彩的乡土建筑。”

(2)传统建筑文化要素的提取:建筑采结合传统的建筑风格,提取建筑符号,组织建筑元素,符合渝东民居和当地本土化建筑形式特色要求,避免出现非本地区建筑形式,如马头墙等。传统渝东民居是由远古的干栏式建筑演变而成,坡屋顶的组织错落有序,丰富了建筑的立面和轮廓线。穿斗式建筑将木结构暴露于外面,显得十分具有历史感。提取渝东民居的艺术与技术精华,结合环境特征,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新农村民居。于是改造建筑以平屋面改坡屋面为主,屋面铺盖小青瓦,白色砂浆压顶,设瓦头。在墙面上加入穿斗式结构形式做法,提取建筑符号,加入栗色或灰色色带。门窗做法提取传统不知花格门窗样式,并设置窗套,形成统一色调、

[2]

丰富变化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形式。

结合从传统渝东民居(图2)提取的传统符号,对传统符号在立面改造中的承托载体做出要求:材质——“选用青瓦白墙为主要装饰材料.满足了造型要求的同时还具有造价低、易采购、好施工等优点,最重要的是体现建筑的地。色彩——确定主色调为黑白域性[3]”

灰,调和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生活方式。又能给人以亲切感。此外,对应材质的不同还会辅以木色,在统一中需求变化。建筑构件——将坡屋顶传统符号作为建筑构件运用于建筑立面,根据功能的不同演变出多种形式,丰富立面造型,体现地域特色。3.3 具体措施

屋顶:遵循当地民居对屋脊的处理方式,采用100mm厚水泥砂浆压顶;原有坡屋顶的建筑,如已有封檐板且质量较好,则对其进行清理并涂刷板栗色油漆;平屋面改坡屋面时,加150mm宽封檐板并涂刷栗色油漆,增加屋顶的美观效果;屋面铺小青瓦加瓦头,增强屋面的立体感;砖混建筑结合现状雨蓬板宽度做坡檐,加150mm宽封檐板并涂刷板栗色;油漆,檐口底部抹灰刷白(图3)。

墙身:对于土坯建筑的外墙部分,首先进行挂网抹灰找平,然后涂刷白色外墙涂料,最后根据具体施工图纸进行装饰线条的绘制; 对于砖石建筑可直接对外墙进行清理后抹灰,刮腻子

3 实例建设

为了说明传统建筑符号在农村民居立面改造中的可行性及更深入的研究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在实践中根据重庆地区江北区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具体情况,运用符号学观点进行合理改造,进而积累经验,用于更深入的研究。3.1 项目概况(图1)

立面形式不统一,形式单一,缺乏

2012 年第 01 期 总第 163 期刘春智等·浅谈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在农村民居立面改造中的应用·18·

状为卷帘门的,则在其外侧安装木质花格门,协调街道风貌;③窗套:所有改造砖混建筑窗套,根据具体施工图纸采用150mm宽木板制作窗套,涂刷板栗色油漆;土坯建筑则采用150mm宽栗色油漆按施工图纸做色带;④窗扇:所有改造建筑,一律根据施工图纸采用实木制作花格窗扇,涂刷板栗色油漆(图5)。

细部及环境设施部分:统一协调装饰物,如门匾、沿街商业店面广告以及墙面装饰物等;房前屋后加强绿化,尽可能保护当地原有植物,并根据环境特征及景观效果,结合村民生活需求,选取适当树种进行栽种(包括果树、花卉等)。院坝围墙:做好院坝平整改造,结合使用需求,配置绿化,打造整洁完美的环境空间,对围墙进行修葺装饰,统一风格与风貌,美化环境(图6)。3.4 最终效果对比:

改造措施:①屋顶部分:加盖坡屋顶,铺设小青瓦设瓦头,屋脊白色砂浆压顶。②墙身部分:涂刷白色涂料,加栗色或灰色色带;墙身阳角处,涂刷青灰色涂料砖柱并勾白缝。③门窗部分:门涂刷栗色色带作门套;原有木门扇保留,并刷板栗色油漆。窗用150mm宽木板制作窗套,刷板栗色油漆;④墙基部分:砖石建筑在墙基处做高900mm青灰色外墙涂料勾白缝(图7)。

4 结语

农村民居最为中国最大规模的建筑群体,理应受到关注。将传统符号学思想运用到立面创作,是一种新的尝试,希望在民居改造中寻求一种新的方式和可能。同时能将所学在实践中以验证,将为今后更加深入地研究建筑创作打好

图3  屋顶改造措施示意

图4  墙身改造措施示意

基础。

注:本项目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邓蜀阳教授的实际工程项目,本人参与部分工作,图片均为设计成果引用。

图5 门窗改造措施示意

图6  环境改造措施示意

图7 改造前后对比图

2~3道,然后刷一道底漆,并涂刷白色外墙涂料2遍,局部应进行补刷。抹灰水泥砂浆配比1∶3,其厚度分别为:砖墙20mm,石墙先整治平整后抹灰约30~40mm,然后根据施工图纸进行装饰线条的绘制;改造建筑墙身阳角处,涂刷360×360mm宽青灰色涂料砖柱并勾白缝(尺寸为240×60mm);改造建筑

在墙裙基座处做900mm高青砖勾缝做法(勾缝尺寸为300×150mm)(图4)。

门窗:①门套:对于临街门面现状为卷帘门的,根据施工图纸采用150mm宽木板制作门套,涂刷板栗色油漆(或用150mm宽栗色油漆做色带门套);②门扇:现状完好的入户木质门保留原有门扇,刷板栗色油漆;对于临街门面现

参考文献

[1]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吴樱.巴蜀传统建筑地域特色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建筑系, 2007.

[3]缪同强.地方建筑材料的文化体现与应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