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经济地理学研究——体育设施网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2022-04-09 来源:易榕旅网
第39卷 2013年第11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Sp0rt University Vo1.39 No.11.2013 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经济地理学研究 ——体育设施网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宋智梁 ,毕红星 (1.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2.东北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5)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点一轴一网”理论在体育设施建设布局中的运用。探讨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新思维,为公共 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主要结论:提出体育设施网的概念:增长极理论、“点一轴系统”理论及网络开发理论是构建 体育设施网的理论基础;gt育设施网的类型与城市体育设施配置体系类型一致;体育设施网具有阶段性等特征。 关键词:体育设施网;概念;类型;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13)11—0016—06 Economic Geography of the Layout of Sports Facility Construction ——research on the concept-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facilities network SONG Zhi—liang ,BI Hong—Xing (1.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Heilongjiang 161006; 2.Northea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Liaoning 1 16025)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SO on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oint—ax— is—network theory to the layout of sports facilities.It further discusses the new idea about the layout of sports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fenc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The con— cept of sports facility network is suggested herein:growth pole theory,”point—axis—net”theory and network develop— ment theory constitute the theoretic basis of sports facility network;the types of sports facility network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layout of urban sports facilities:sports facility network demonstrates the phased feature. Key words:sports facilities network;concept;type;characteristics CLC number:G80—05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3)11—0O16—06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的协调互动成为 区域发展的方向。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 程中,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体育资源不足间的 会经济空间结构,而且是一种体育设施建设布局、国土 开发和区域发展的较为科学的理论模式。它的范围涉 及到其功能扩散和影响所及的区域,其性质类似于经 济网、工业网、农业网等,其界限是由区域内核心区位 向四周扩散力的强弱来决定。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特 别是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布局可以借鉴经济地理学有关 产业布局的结点(增长极)、轴线和网络(域面)三种发 展模式-1],在市场、政府和社会的作用与支持下,形成 体育设施网。 矛盾日渐明显,构建与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当务 之急,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是体育场地设施科学 的建设布局无疑是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布局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和区域 地理属性来进行。 体育设施网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包括城 市、城乡、城市群),依据“点一轴一网”理论,运用“集 聚一扩散效应”原理,利用地理资源条件优势,将体育 1体育设施网的理论基础 体育设施网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支撑是经济地理学 场地设施建设布局成为具有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的 网络状空间结构。体育设施网的形成不仅仅是一种社 “增长极理论”、“点一轴系统”理论以及“网络开发” 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类)(11BTY025)。 第一作者简介:宋智梁(1979一),男,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和管理研究。 收稿13期:2013—09—04 ・l6・ 第11期 宋智梁,毕红星: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经济地理 ± 理论,这三个理论统称为“点一轴一网”理论。体育设 施网是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目的与归宿,是体育设施 建设布局的最高目标。也就是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体育设施点集聚逐渐形成,体育设施点与 点之间相互联系发展成轴线,轴线经纬交织进而形成 网络。可以说,“点一轴一网”理论的运用致使体育设 施网形成。 “增长极理论”最早是20世纪50年代由法国经 济学家佩鲁(F・Perroux)提出的。当时该理论侧重经 济空间范畴,即一个主导产业通过向周边的关联效应 来带动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后来,以法国经济学家 布代维尔(J.R・Boudeville)为代表将“增长极理论” 转换到地理空间范畴。由此,佩鲁的经济空间演变为 布代维尔的地理空间,某一经济部门或产业的经济增 长,转化为某一地区或城市的经济增长 J。地理涵义 的增长极理论把地区或城市看作增长极。可以说,在 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领域中,该理论被广泛用作 为区域发展的指导理论。 “点一轴系统”理论是1984年我国著名经济地理 和区域发展研究专家陆大道先生提出来的。“点一轴 系统”理论是关于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组织)的理论之 一,是生产力布局、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理论模 式_3 J。空间集聚和空间扩散作用的结果形成了“点一 轴系统”理论。 “网络开发”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网络”概 念的出现和网络经济学的形成的背景下产生的。1998 年我国学者魏后凯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 过程,在发展中呈现出增长极点开发、点轴开发和网络 开发三个不同阶段。这也是“网络开发”理论首次被 提出。 任何经济客体的积聚过程都是发生在经济活动较 为敏感的地点,这一地点相当于磁场磁力效应最强的 磁极,“增长极”理论就是借喻磁极发生极化现象命名 的。按照佩鲁“增长极”理论的指导,在体育设施网建 设布局过程中,增长极就是最富有活力的、具有很强的 连锁效应和推动效应的体育设施单元,本研究将作为 “增长极”发展及作用基础的体育设施单元称为关键 单元,也被称为体育设施点;“增长极”理论就是体育 设施点的建设布局,首先从一些关键单元开始,利用这 些关键单元所具有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动力,继而 通过空间扩散,最终影响城市或区域体育设施建设布 局的整体发展。 “点一轴系统”理论中的“点”是指体育设施的关 键单元,社区中的健身路径或是不同类型的体育中心; “轴”是指主要由不同行政级和不同类型的交通线路、 城市设施、商业及信息设施、能源和水源供应等形成的 基础设施束。随着体育设施的开发和商品经济的发 展,两个体育设施点周围居住人口和城市基础设施等 都不断增加,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两点之间被 新修建的交通线连接起来。受空间集聚作用的影响, 人口和城市设施等继续集聚在这两个点上,单一功能 的交通线逐渐变成多种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束。这种 基础设施束被称为“发展轴”Ⅲ4 J。此时的发展轴在“点 一轴系统”中属于一级发展轴。以此类推,一级发展 轴附近出现新的体育设施点,连接这些点之间的交通 线随之出现,人口和社会经济单位也随之在此集聚,从 而形成了二级发展轴。如此发展下去,三级发展轴、四 级发展轴等相应产生。 遵循“点一轴系统”模式的理论思维,在城市或地 区范围内,在具有发展条件的体育设施点之间确定线 状基础设施轴线,对轴线上及其附近的体育设施点重 点发展,对于轴线上及轴线所吸纳的经济资源优先开 发。随着体育设施发挥的效用不断增强,体育设施建 设布局的关注点已经转向较低级别的发展轴和发展中 心,由此次一级的发展轴和发展中心便产生,不同级别 体育设施中心的职能在建设布局上表现为建设规模、 功能特点、辐射范围、利用价值等方面的不同。这样, 不同级别的体育设施中心和发展轴组成了城市或区域 的体育设施空间网络。 在此很有必要说明一下“中心地理论”。“中心地 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瓦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创立的,并于1933年在《德国南部的中心 地》中一书中详细阐述。“中心地理论”是关于城市等 级规模结构和地域空间结构规律的学说 1 3。“中心地 理论”是空间集聚和空间扩散的作用产生。“中心地 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点一轴系统”理论和“网络 开发”理论的核心理论基础,一方面体现在理论产生 的时间顺序,即“中心地理论”在先,“点轴网”理论在 后;另一方面体现在理论形成的机理,即空间集聚和空 间扩散的作用,而且,空间集聚发生在空间扩散之前。 基于相同的生成机理,“增长极”、“点一轴系统”、 “网络开发”三个理论表现出非常清晰的逻辑递进关 系,这种关系就是魏后凯提出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的三 个不同阶段(详见图1)。“增长极理论”阐释的是各 级中心在一定范围内作用的模式,更侧重空间结构形 成的变化过程与相互联系;“点一轴系统”理论阐明的 ・17・ 第39卷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血 是经济客体在一定范围内发展的总体模式,更强调空 间变化过程;“网络开发”理论是“点一轴系统”理论发 展必然,是其更高阶段的表现形式。二者没有本质的 区别。 图1“点一轴一网”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 来源:区域网络开发战略模式研究综述(张建军,2007) 2体育设施网的类型 世界发达国家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布局较为成熟, 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目前,发达国家体育设施配置 体系主要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两种模式:美国形 成了以俱乐部为标志的职业体育和以社区为依托的公 民体育的市级、社区级二级体育设施配置体系;日本则 是构筑了政府主导、行政区划管理的都道府县一村镇 市一区(相当于我国行政区划的市级一区级一社区 级)三级体育设施配置体系。体育设施配置体系应当 既能与国家规范相适应,便于制定各级体育设施的建 设标准,又与行政区划相一致,便于实施管理 J。1986 年11月29日原城乡建设部、国家体委关于颁发《城市 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简称《规 定》)的通知(体计基字559号)将体育设施用地的分 级为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和小区级。学者蒋蓉等 (2007)认为:“参照1986年颁布的《规定》,对比国内 其他城市建设标准,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规划将成 都市中心城内的公共体育设施分4级布置,即市级体 育设施、区级体育设施、片区级体育设施、社区级体育 设施” 2j。可见,我国体育设施配置体系是依据国家 和所在城市建设规划的规范(例如:城市公共体育运 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 设用地指标、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国家体育事业 “十二五”规划、城市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城市居 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要求并按照所在城市的行政区 划编制建立的。配置体系大体包括三、四、五级3种类 型,具体为:市一区一社区、市一片区一区一社区、市一 区一居住区一社区一镇。 体育设施的配置体系是不同类型体育设施在城市 范围内布局规划的类别要求。由此推理得出:体育设 施类型的划分也应该遵循国家规范和城市行政区划的 规定与要求。本研究认为体育设施网是城市体育设施 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的模式,体育设施网类型划分的特 ・1 8・ 征应该具有体育设施类型划分的国家规范性与行政区 划性。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体育设施网应该与城市 规划建设标准相符合;不同类型的体育设施网也应该 归属于不同级别政府部门管理。因此,体育设施网的 类型必须与城市体育设施配置体系类型一致。 在此,让我们回顾一下体育设施网(“点一轴一 网”)形成过程,发现体育设施网类型与城市体育设施 配置体系类型相一致的现象决不是巧合,而是体育设 施网应用于现实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必然体现。 以市一区一社区的城市体育设施配置体系为例,运用 “增长极”理论建设或规划形成市级体育设施点,再通 过“点一轴”理论确定以交通线为主的一级(或称为市 级)基础设施轴(或称为发展轴)将两个市级体育设施 点联结起来,在网络开发理论的作用下,继续延伸拓展 的市级发展轴将其它市级体育设施点联结起来,最终 发展成为市级体育设施网络(简称体育设施网)。依 此类推,随着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进程的不断 推进,在增长极理论、“点一轴”理论、网络开发理论的 作用下,市级发展轴线地带特别是若干个点予以重点 发展,对位于轴线上和轴线的直接吸引范围内的体育 经济资源予以优先开发。这样,此一级的发展轴和发 展中心得到开发,二级(区级)、三级(社区级)的体育 设施网逐渐形成。所以说,体育设施网类型的划分与 体育设施网形成机理是相互吻合的。 3体育设施网的特征 3.1阶段性特征 体育设施网形成是构筑在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基 础之上的,体育设施网形成的整个过程表现为增长极 开发、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三个递进的阶段。在“中 心地理论”的基础上,“增长极”理论、“点一轴系统”理 论以及网络开发理论模式的形成是空间集聚和空间扩 散作用的结果。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空间运动 的基本原理,经济客体具有空间集聚和空间扩散的两 种运动特征。在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发展过程 中,体育设施的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集聚,“点”是 指区域内部的增长极,也就是各级体育设施中心。各 级体育设施中心融汇诸多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素,通过 空间集聚作用发展成为各级增长极,这些增长极在通 过空间扩散作用辐射到周边区域,最终形成本区域体 育设施的“增长极”布局模式。随着城市公共体育服 务体系的完善,不同体育设施的“增长极”通过交通基 础设施线连接起来,通过集中在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发 第ll期 宋智梁,毕红星: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经济地理学研究 2013年 展轴(主要指交通线路)线上的服务、技术、人员、信 息、金融等要素,对发展轴附近区域产生空间扩散作 用,进一步形成体育设施“点一轴”布局模式。当体育 事业高度发达时,“点”通过发展轴联结,发展轴经纬 交错,体育设施“点一轴”模式就会发展成为网络模 式。可见,渐进性的空间集聚和空间扩散作用机理是 推进体育设施网三个阶段递进式形成的动力机制,阶 段性是体育设施网形成过程中的显著特征。体育设施 网具有的阶段性特征是体育设施产业布局演变一般规 律(即,增长极布局——点一轴布局——网络布局)的 外在表现。体育设施网这种特征是强化网络并对已有 点一轴系统的延伸,提高区域各节点、各域面之间,特 别是节点与域面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促 进地区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发展。针对这 一特征,落后地区应采取增长极开发,发展中地区应采 取点轴开发,而发达地区应采取网络开发 。需要注 意的是体育设施网阶段性特征强调体育设施布局网络 模式的终极性,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最终归宿是体育 设施网的建构,增长极模式和“点一轴”模式仅是体育 设施建设布局的阶段模式。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任何制度的落后地区都是向发 达层面发展的。因而,落后地区或是旧城区改造体育 设施建设布局采取增长极开发模式最为合适,中等发 达程度城区或是新开发地区体育设施建设布局则是采 用“点一轴”模式,发达地区或是城市群体育设施建设 布局的最佳选择就是网络开发模式。 3.2等级性特征 通过“增长极”理论、“点一轴系统”理论以及网络 开发理论阶段性、渐进性作用形成的第一级体育设施 网,随着社会经济和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城市体育设 施建设布局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低级别的发展轴和发展 中心上。发展轴逐步向群众体育发展较差的区域延 伸,以前未被列为发展中心的新建或改(扩)建体育设 施被规划为次一级的发展中心,以此作为新的“增长 极”。这样,以次一级的发展中心和发展轴形成的第 二级体育设施网为基础,同样原理,随着体育社会化进 程的推进,进而会形成第三级、第四级体育设施网。不 同级别的体育设施中心在其功能上表现出来的利用规 模、技术水平、设施辐射范围等方面是不同的。因此, 不同等级的体育设施增长中心和发展轴组成了不同等 级的体育设施网。城市或区域体育设施网是由不同等 级的体育设施网组成的综合空间网络。这种由不同等 级体育设施增长中心和发展轴组成的不同等级体育设 施网所表现出来的等级性就是体育设施网另一个非常 鲜明的特征。体育设施网等级性特征是体育设施网类 型生成的依据,体育设施网类型划分是以体育设施配 置体系为标准的,按照城市行政区划分为市级、区级、 社区级、居住区级。所以说,上述体育设施网等级性表 现形式(第一级体育设施网、第二级体育设施网、第三 级体育设施网、第四级体育设施网)是与市级、区级、 社区级、居住区级体育设施网一一对应的。值得一提 的是每一级体育设施网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附着 彼此间内在的行政隶属关系互为一体的。“管理与被 管理”是他们之间关系的写实。以大型体育设施中心 作为“点”,以交通设施线作为发展轴是体育设施网等 级性的显著标志。不同等级的体育设施网对应的体育 设施中心和交通设施线是不同的。因而,体育设施网 等级的划分关键在于确定“点”和发展轴。 3.3空间可达性特征 可达性的概念由Haasen首次提出,之后在城市规 划、交通地理、区域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 空 间可达性是指一个区域(国家、地区、城市、线状和点 状基础设施)与其他相关区域(同样包括国家、地区、 城市、线状和点状基础设施)进行物质、能量、人员交 流的方便程度、便捷程度。" 在点一轴一网的体育设 施网空间模式发展过程中,体育设施通过多个扩散点, 以线状基础设施束(交通设施束)作为扩散通道,渐进 式的向周边区域扩散体育设施“流”(主要指影响体育 设施建设布局的要素),随着扩散距离的延伸,渐次形 成强度和规模递减的新体育设施集聚点,同时,多个扩 散渠道渐次延伸,相互联结构成新的发展轴。随着社 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轴线不断 延伸,新的体育设施聚集点和发展渐次产生。由此可 见,点轴渐进式扩散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体育设施网 向次一等级渐进式形成的过程中,上一等级体育设施 网对次一等级体育设施网的影响是通过渐进式空间扩 散作用产生的,这种影响正是体育设施网发展过程良 性延续的机制,其影响作用是通过空间可达性等体现 的。因而,空间可达性是体育设施网重要的特征。空 间可达性是影响体育设施网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空 间可达性是城市或是区域体育设施网发展的最佳目 标,也是体育设施网后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渐进式空 间扩散是空间可达性体现的关键动因,同时,空间可达 性要求点轴空间结构依赖渐进式空间扩散。体育设施 点的空间可达性不是体现在周边若干交通线的相互联 接,而是在点轴空间结构模式的作用下,通过能够输送 ・19. 第39卷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篮 体育设施“流”的特定交通线通道的合理衔接,从而反 映整体区域的空间可达性。因此,体育设施网空间结 构具有显著的空间可达性特征。对于体育设施网的构 建而言,一方面空间可达性明确了发展轴确定的具体 要求,即发展轴是体育设施“流”的特定通道;另一方 面发展轴对于体育设施网空间结构的有效“联接”作 用将直接关系到体育设施网空间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影响区域体育设施网空间结构的格局和发展方向。 3.4位置级差地租特征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于等面积的不同等级的 土地上所产生的利润不相同,因而所支付地租也就不 同,这样的差别地租就是级差地租。位置不同而产生 的级差地租就是位置级差地租。 城市土地使用是依 据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地价,能够支付最高地价的产业 部门就可以使用地价最高的土地。地价最高的区域位 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对于北京、上海、广州一类的特大 城市呈现出城市多中心的区域特征,在城市中心集聚 着政治文化、商业、金融中心以及大型城市交通设施等 社会经济客体,高级住宅及知名中外企业也围绕在其 周边。地租随着距离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而呈现递减 变化。不同类别的体育设施作为城市存在与发展的经 济客体同样受制于位置级差地租特征,体育设施网的 第一级发展中心往往具备很强的集聚扩散能力,对周 边区域大众体育的开展能够起到发展源泉与对外扩展 的作用,第一级发展中心通常为市级体育场馆,如北京 的“鸟巢”、“水立方”等。这样来看,第一级发展中心 从位置级差地租的特征取向来看,区位选择应该位于 城市的中心区域,第二级发展中心、第三级发展中心区 位的选择就会形成距离城市中心区域渐远的布局模 式。因为位置级差地租和交通费都与空间摩擦相关 联,两者合计的费用即距离摩擦费用最小点是所有经 济活动追求的最佳区位点 J。 当前城市市级体育设施区位的选择大多表现为两 种现象: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市级大型体育场馆的区 位选择在城市中心区域;二是市场经济时代的新建市 级大型体育场馆区位选择在城市近郊区。这两种现象 同时也带来体育场馆利用和管理经营的困惑,前者是 由于管理经营不善体育场自身的利润低于体育场馆所 占土地的地租,使得体育场馆难以进行后续的发展;后 者是违背了体育设施网本身固有的位置级差地租特 征,使得不同级别的发展中心不能发挥渐进式扩散的 联动作用,从而影响着体育设施网的构建。因此,体育 设施网的位置级差地租特征决定着体育设施发展中心 .20. 区位的选择,换言之,利用位置级差地租是体育设施建 设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3.5地理信息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经济地理学最为重要 的研究工具。体育设施网是基于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 提出的,因而GIS也可以作为体育设施网的研究工具。 GIS是地图应用借助于计算机科学发展形成的技术系 统,其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研究方法。该系 统通过对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 示完成地图浏览、信息查询、图表统计等功能。在国土 管理、城市管理、公共设施管理等领域,GIS能够及时、 准确地提供经济客体的空间和动态地理信息,为管理、 规划以及决策工作奠定科学信息基础。城市各级体育 设施发展中心与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轴通过GIS可以充 分表现出体育设施网的地理信息特征。 地理信息特征有利于体育设施网的构建与管理。 2009年学者胡卫红利用体育设施网的地理信息特征, 对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比赛场馆出现的危机进行管 理,使得比赛场馆的空间可达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保证赛事顺利地完成。以体育设施网地理信息特征为 依据,对当前大连市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状况进行分析 得出:大连市级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空间结构与体育 设施网的理论模式不相符 。具体表现为:沿渤海第 一级发展轴和“哈大”第一级发展轴上没有规划建设 市级体育设施;黄海第一级发展轴上市级体育设施数 量不足;大外环第一级发展轴上市级体育设施数量严 重缺乏;城市第一级发展轴与第二级发展轴缺失渐进 式扩散效应的空间结构本质属性。因此,体育设施网 通过GIS表现出的地理信息特征是带有经济地理学属 性的特征,这种特征不仅可以为体育设施网构建提供 科学依据,而且可以为体育设施网后续的管理与完善 提供动态反馈。 4结束语 体育设施网的理论与实践是一种新思维式的研 究。体育设施网的构建实际上是对体育设施的区位选 择与空间结构布局,使其在各自的区域发挥最大的效 益,提高城市(城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完善城乡体 育设施建设布局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区域 体育资源协调互动发展。因此,对体育设施网的理论 与实践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我国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理 论,而且可以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 据。 (下转第25页) 第l1期 杨韵:健全社会的体育诉求:基于弗洛姆社会哲学的体育社会功能探究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013年 于人的社会生存与发展进程之中,成为人类社会发展 所不可或缺的本质诉求。 参考文献 [4]黄颂杰.人性・社会・拯救——弗洛姆社会哲学述评[J]. 学术月刊,1988(4). [5]古特曼著,花勇民等编译.从仪式到纪录:现代体育的本质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6]弗洛姆著,孙恺祥译.健全的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2011. [1]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为理,王守昌.论弗洛姆人本主义的意义及其理论局限 [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 [3]王元明.论弗洛姆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批判[J].天津师范大 -[7]都本伟.论弗洛姆的社会哲学思想[J].国外社会科学,1995 (7).  ̄e 电女 女 电电 七 电 女女电七电电 七电七 七 电女电电 (上接第2O页) 参考文献 2007(1):146—147. [6]姜招彩,徐建刚,王振波,等.基于空间可达性的城市经济发 展研究——以扬中市为例[J].河南科学,2008(12):1559— 1563. [1]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7]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 [2]蒋蓉,陈果,杨伦.成都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实践及策略研 究[J].规划师,2007(1O):26—28. [3]陆大道.关于“点一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 地理科学,2002(1):1—6. [8]夏季爸.级差地租概念产生形成过程特点分类经济生活 ——级差地租知识大全[EB/OL].http://www.qqyWf.eom/ _view/b6417326.htm1.201 1.10.17. [9]张文忠.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 究,1999(3):273—281. [4]毕红星.我国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布局研究[J].成都体 育学院学报,2012(4):34—38. [5]张建军.区域网络开发战略模式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 [10]毕红星.“点一轴系统”理论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 局[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6):29—32,38.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