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联例话(38)对联中的镶嵌与串组

2020-03-17 来源:易榕旅网
对联例话(38)对联中的镶嵌与串组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1期)

在对联创作中,镶嵌(嵌名)与串组(串名)也是制作趣联的常见技巧,“镶嵌”重在嵌入与穿插,“串组”重在组合与编排,都是借助于汉字修辞的绝妙技巧。

一、对联中的“镶嵌”

镶嵌又叫嵌名,就是将一些特定的字词故意嵌进联语中,可以镶嵌人名、地名、专用事物名等,镶嵌手法多用于名胜联、题赠联、贺婚联、谐趣联诸类对联之中。镶嵌的手法也相当灵活,从表现内容和对仗用字需要出发,可以把要嵌的字词连续或间隔置于联中任何地方,因此镶嵌大致可以分为整嵌与分嵌两类情形,下面分别加以例释:

1、整嵌的镶嵌联

所谓“整嵌”就是将想要嵌入的词语一次性地整体嵌入联语之中,例如:

(1)小有天饭馆联: 道道非常道, 天天小有天。

此联将“小有天”这一店名整体嵌在联内,这样的镶嵌即为整嵌。 (2)相如无忌联对: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据说,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曾在江西作提学副使,有一天他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儒生竟然跟他同名,就出了这个含有四个“相如”的出句以试其才。这是一副极难对的上联(实则应为下联),而那个贫寒的儒生用含有四个“无忌”的对句应对,竟然对得如此绝妙。上下联共整体嵌入四个人名,不但单姓复姓的历史名人对得恰好,而且联末又将名字运用转类的手法表达出你说不“相如”(相同)我却也

“无忌”(不忌讳)的意思,竟然还能够也针锋相对。

(3)郭沫若题济南李清照纪念堂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上联嵌入济南的大明湖与趵突泉两个地名,下联嵌入李清照的《漱玉集》与《金石录》两部著作名,切情切境。

2、分嵌的镶嵌联

所谓“分嵌”就是将想要嵌入的词语分拆开来嵌在上下联的对应位置,例如:

(1)郭沫若题四川新都桂湖联: 桂蕊飘香,美哉乐土; 湖光增色,换了人间。

此联将“桂湖”二字分嵌于上下联之首。 (2)王闿运题赠袁世凯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

上联分嵌“民国”二字,下联分嵌“总统”二字,合起来称袁世凯为“民国总统”,其联意,有人说是恭维,有人说是讽刺。后来王闿运又在这副对联后面分别添上“无分南北”和“不是东西”八个字,对袁世凯挂民国之名而行清朝之实的鞭挞就十分明显了。

(3)黄宾虹赠盖叫天联: 英名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人十字坡。

这是画家黄宾虹题赠给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张英杰)的对联,将艺术家的名字和杰作融入联中。分嵌于上下联的《三岔口》、《十字坡》是盖叫天的拿手好戏,最巧妙之处在于,“英名”对“杰作”又分嵌了张英杰的“英杰”二字。

3、分嵌的诸多样式

分嵌的样式颇多,简单地区分有首嵌(嵌于联首)、腹嵌(嵌于联中)和尾嵌(嵌于联尾)三种。复杂些的区分,还可以根据所镶嵌

字在上下联中的位置情况,细分为七个常用的格式,并借助动物形体部位将其予以形象地命名为鹤顶格(嵌在首字)、燕颔格(嵌在第二字)、鸢肩格(嵌在第三字)、蜂腰格(嵌在第四字)、鹤膝格(嵌在第五字)、凫胫格(嵌在第六字)、雁足格(嵌在末字)。其中鹤顶格也称藏头或者丹顶,是为首嵌;雁足格也称藏尾或者脱靴,是为尾嵌,其余的均为腹嵌。诸如:

(1)清代初年反清复明联(鹤顶格分嵌“明清”二字): 明月有情常照我, 清风无事乱翻书。

(2)安徽九华山华严祠联(燕颔格分嵌“华严”二字): 清华真佛地, 庄严古洞天。

(3)浙江秋瑾墓联(鸢肩格分嵌“秋瑾”二字):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4)蔡锷赠小凤仙联(蜂腰格分嵌“凤仙”二字): 此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5)郭沫若赠张重肩联(鹤膝格分嵌“重肩”二字): 道义能担肩似铁, 精神不动重如山。

(6)成都杜甫草堂联(凫胫格分嵌“秦蜀”二字): 十年幕府悲秦日, 一卷唐诗补蜀风。

秦指陕西,蜀指四川,杜甫的诗篇多于秦、蜀写成。 (7)云南石屏秀山联(雁足格分嵌“秀山”二字): 西南诸峰此独秀, 东北一览小众山。

以上凫胫格也叫雁翎格,雁足格也叫凤尾格,之所以分为七类,这是根据七言联的字数加以区分命名的。除了上面的七个常用格之外,

还有魁斗格、蝉联格、云泥格、鼎峙格、碎锦格、晦明格等六种更为复杂的样式,加起来一共就有13个格式了。篇幅所限,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4、嵌名与其他手法相结合的镶嵌联

有时候,镶嵌联还可能与其他手法相结合,进而完美表现联意,例如:

(1)康有为挽谭嗣同联 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号复生,此联将镶嵌与双关两种手法结合运用,前边的“复生”与“有为”是嵌名,后边的“复生”与“有为”是双关。全联的意思是说:“谭复生呀,你如何能再生呀!”“康有为呀,你哪里还能有所作为呢!”

(2)斯诺与姚莘农合挽鲁迅联: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呐喊》、《彷徨》是鲁迅著名的两部小说集,此联将其嵌于上下联末,同时又十分自然地引出双关之意,既表现了沉痛哀悼的情感,又突现了逝者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重要地位。

(3)“石”与“山”复辞嵌名对:

齐白石傅抱石,老石少石,两石画坛同凸兀; 许地山欧阳山,前山后山,双山文苑互峥嵘。

这是抗战时期有人用画家与作家的名字写成的一副对联,此联先用镶嵌手法嵌入四位名人,再用复辞手法(多次出现“石”与“山”二字)歌颂四人的艺术贡献。

(4)先拆后嵌的镶嵌联: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据说乾隆年间,直隶学政吴省钦受贿,有位穷秀才在试场门口题了此联,并配上“口大欺天”(拼成“吴”字)的横额,嵌入吴省钦

三字,绝妙的是,先用拆字手法将“省”离析为“少目”,将“钦”离析为“欠金”,然后再分别嵌于联首,把吴省钦营私舞弊的丑行揭露无遗。

二、对联中的“串组”

串组又叫串名,就是把两个以上本来没有联系的同类事物名称,按对联创作规律组串成为表达一定意思的对联。这些事物名称可以是人名、地名、国名、戏剧名、影视名、中药名、词牌名等等。串组有两类,一类是事物名称之间不加其他词语,彼此直接连接;另一类是在事物间的适当位置上加进少数词语进行连接。

1、事物名称之间不加其他词语的串组 (1)串组人名的对联: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这是在1982年由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春节征联活动中择优选出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各由三位文艺家连缀成句,碧野是散文作家,田间是诗人,牛得草是豫剧演员;白杨是电影演员,林里、马识途都是作家,一经串组之后意义连贯,毫无生硬之感。

(2)串组戏剧名的对联: 拜金顶烧香甘露寺,

赏中秋醉酒杏花村。

联中所串的拜金顶、烧香、甘露寺、赏中秋、醉酒、杏花村分别为六个京剧剧目。

(3)串组电影名的对联: 巴山夜雨花枝俏, 幽谷恋歌乳燕飞。

联中串出巴山夜雨、花枝俏、幽谷恋歌、乳燕飞四部影片,描绘出了一幅巴山夜雨之后百花绽放、百鸟争鸣、乳燕翻飞的美丽画卷。

(4)串组国名和地名的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1945年8月,熬过八年抗日战争苦难生活的中国人民,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特大喜讯,都欣喜若狂,这是当时的一副串组国家名和城市名的巧对。这副对联在达意方面还结合使用了词性转换与双关的修辞手法:捷克在联中变成动词词组,意谓捷报传来战胜了日本;重庆的“庆”是“喜庆”之意,意谓重新庆祝;成都的“成”也转换为“成为”的意思,意谓成为首都。

2、在适当位置上添加少量串连字词的串组

所串组的各“名称”之间,有时候也允许加入少量的串连字词,例如:

(1)串组词牌名或曲牌名的对联: 水仙子持碧玉箫,风前吹出声声慢;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行来步步娇。

联中串出水仙子、碧玉箫、声声慢、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六个词牌名或曲牌名,描绘出了一幅美人轻移莲步,观月赏景的画图。

(2)串组中药名的对联: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这副对联由一些中药名连缀而成:上联使用了持、跨、与、战、回朝、不愧等串连词语,将白头翁、大戟、海马、木贼、草寇、百合、旋复、将军、国老等九味中药串联成为武功卓著的出句;下联使用了插、戴、比、胜、出阁、宛若等串连词语,将红娘子、金簪、银花、牡丹、芍药、五倍、从容(苁蓉)、云母、天仙等九味中药串联成为婀娜多姿的对句。

这类串组的特点是:连接的名称,必须多于加进的其他词语,否则就不是串组而是镶嵌了。总之,修辞技巧的运用贵在自然,不生硬牵强,无论是镶嵌还是串组,都要切人切事切情切景,既要突显所要表达的意图又要尽量不露刻意加工的痕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