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9祝静以问题引导处理教学重点

2023-06-19 来源:易榕旅网


以“问题引导”处理教学重点之我见

上海市上南中学南校 祝 静

【摘要】教学重点的处理方式因人而异,多种多样。本文拟从问题教学法的角度思索教学重点的处理方式。主要思路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层层推进的系列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以达到落实教学重点的目的。在操作中,教师对问题的合理设计和巧妙发问,对学生作答的顺势引导和恰当处理,都是关键工作。同时,操作时还要关注处理好学生的提问和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重点 设问 引问

课堂教学中,教学重点处理得是否合理、恰当、有效,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效度,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对于如何处理教学重点,教师的习惯认识更多的是关注突出重点。突出重点的方式多种多样,亦各有其效。针对重点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思考,通过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不失为处理教学重点的一个较好的办法。本文探讨的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以“问题引导”处理教学重点的操作方法。

一、确定重点,设计问题

用“问题引导”处理教学重点的“问题”,必须是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和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一般不应是偶然或随性提出的,即是严谨陈述于学生而非随口而出的。因此,“问题”的生成一定经历过教师的推敲和打磨,“问题”的设计也一定有其特别的要求和方式。

1、确定教学重点,把准问题方向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切入点很多,教学重点则是其中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切入点。以“问题引导”解决教学重点的操作是否有效,第一个关键点就是教学重点的确定。重点确定具有准确性、科学性,依此设计的问题才有针对性、递进性,操作才能到位、有效,才能更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历史教学中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很多专家学者都做了一定的阐述。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也曾专门撰文论述,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1)某一史事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2)某一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3)某一内容在学生认识上的作用。

对于历史和教材来说,其教学重点是相对固定的。而对于学生来说,面对不同的学情,教学重点则会有所变化。因此,教学重点如何确定,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抄袭他人,否则教学重点的确定只能是一种摆设。

2、围绕教学重点,设计系列问题

教学重点是体现教学目标要求的最本质的部分,因其集中反映了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据此,重点处理的效果直接决定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重点,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理解,有助于重点内容的落实。因此,设计问题是以“问题引导”处理教学重点的第二个关键点。

在实践操作中,首先针对所确定的教学重点,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大问题,然后对此大问题进行分解,将其分解成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小问题。比如七年级《商周文化的瑰宝》一课,教学重点是甲骨文。可设计一大问题:“晚清时甲骨文的发现是史学界的重大发现,这一历史

1

发现有什么意义?”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甲骨文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然后才能分析其历史意义。因此,可在这一问题之前再设计两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可设为“甲骨文作为一种文字,它具有哪些特点?”然后出示几个卜辞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卜辞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个小问题:“这些卜辞内容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这两个问题解决后,学生再讨论分析:“晚清时甲骨文的发现是史学界的重大发现,这一历史发现有什么意义?”前两个小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既有了必须的知识也有了可思考的余地。这样由浅入深地层层推进,学生对于甲骨文这一重点的认识和理解也基本到位了。再如,八年级《繁荣与危机》一课,教学重点是“繁荣——危机——摆脱危机的整体概况”,可设计的大问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繁荣与危机这对矛盾在资本主义世界是如何转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危机的解决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小问题:(1)1919—1929年十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出现了柯立芝繁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1929年从美国开始,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3)从繁荣到危机的转化状况分析危机的实质,并思考解决危机的可行性做法。(4)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危机的方法是否相同?各国解决危机又带来了什么的影响?

当然,问题的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首先,问题不易过大、过多。问题过大,学生没有相应的历史知识做支撑,也缺乏必备的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问题过多,容易造成满堂问,致使问题本身的质量和学生思考回答的质量都难以保证。其次,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指向要明确,使学生一看就明了在问什么。第三,针对教学重点的系列问题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且要把握好由浅入深的梯度,切不可太松散乃至毫无关联。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疑难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或对史实进行整合运用,或进行前因后果的分析,或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出自己的评定等等。第五,问题的难易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经过努力,大部分学生能够解决,切不可以问学生很难理解或根本不知道的问题来为难学生。

二、巧妙发问,引导回答

针对教学重点,先在备课中设计系列问题,无论问题设计得多么好,仍属于纸上谈兵的方案谋划。而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才是最为关键之处。在这一环节,教师的发问和学生的回答是两个必须关注的要点。

1、巧妙发问

问题设计得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发问得好,则更能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发问是以问题引导处理教学重点的第三个关键点。

教师发问的态度、语气、语调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发问时应利用自己的语气和语调来挑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沉浸于问题中,并萌发想要快速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便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思考状态。

同时,教师在发问时应考虑问题的难易度与所请学生层次的相宜性。较容易的问题请层次较低的学生,而较难的问题请层次较好的学生。

当然,教师在发问前还要演好序幕。通常,教师设计的问题有知识型、理解型、运用型、分析型、评价型五种。而初中历史教学中,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的问题,以理解型、分析型为多,也有一些是运用型和评价型的问题。初中学生对历史线索的了解和历史知识的掌握还比较欠缺,在教学重点处理环节中,新知识所涉及的知识型问题势必超出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范畴,因此,知识型问题只适合对学生旧知识的检测。而无论是理解型和分析型问题,还是运

1

用型和评价型问题,都属于认识性问题,即开放性问题,学生解答这类问题的先决条件是要具有一定的相关历史知识,在此条件之下,才可能思考并产生认识或进行知识的运用。鉴于初中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已了解的历史线索都比较贫乏的现状,以“问题引导”处理教学重点时,应以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和基本线索为序幕,在学生掌握必备的准备知识的前提下,再进入问题的探讨与解决环节,如此才能使问题解决更贴切、更有效。在新课传授中,使学生了解基本史实和基本线索的方法当数教师的有意义讲授最直接、最便捷。因而,在发问前,教师对基本史实和基本线索的讲述,是必要的序幕。这个序幕也可用补充相关史料的方式来演。目的都是为了给予学生必须的基本史实。

2、引导回答

问题的设计不是为了教师的发问,而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是以“问题引导”处理教学重点的第四个关键点,也是最重要的关键点。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教师发问后都能立即做出反应的,因此,着眼于所有学生,教师在发问后应等待3-5秒钟,让那些对题意不是特别明白的学生有一个深化、感知、消化题意的过程,让那些不能迅速做出反应的学生有一个思考、顿悟的过程,让那些有所感觉但不善于表述的人有一个组织语言的过程,确保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不是被问题砸倒。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听清学生要表述的内容。有的学生已经理解题意,但表述不清,教师应帮助他理清思路,有序表达。有的学生回答得根本不在题意要求的点上,应确认他是否正确理解了题意,如未正确理解题意,教师应立即改变问题的表述方式,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已正确理解题意,说明他思考的方向有问题,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或者给予一些关键线索,帮助他进入准确思维的轨道,探寻正确的答案。学生如回答不准确,说明他需要帮助,切不可在学生答错的情况下立即换人回答;要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也要让全班同学参与诊断,更要让他们明白问题的正确思考方向。

当然,也会出现一些学生完全不知如何作答的现象,对此,教师应判断是问题本身的问题,还是问题难易度与学生认知层次的相宜性出了问题,如果是前者,教师应立即对问题的表述作调整;如果是后者,教师则应对问题进行简化以降低难度,适宜被问学生回答。

有些问题是要经过小组讨论解决的,当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时,教师最好要关注一下小组答案产生的过程,让代表说一说他们观点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归理一下小组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整个思维过程中,明白哪些环节是有效的、正确的,哪些环节偏离了主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开放课堂,学生提问

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教师,来自学生的问题较少,甚至根本没有。以“问题引导”处理教学重点的操作,必须关注学生的提问,因为学生形成问题的过程就是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相联系的过程,也是对新知识理解、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培养、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专家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一般出于两种原因:一是他们感到困惑而需要帮助,二是他们感到好奇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遇到困惑时都愿意提出问题,相当多的学生选择放弃提问。选择放弃的原因有几种可能:一是课堂节奏快,教师未能留出余地让学生提问;二是学生胆怯、犹豫而错过机会,等下课或有机会时,又没有了那份心情;三是困惑在脑中一闪而过,并没有要解决的欲望。鉴于以上情况,教师应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具体做法如下:

1

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开放的课堂,使置身其中的学生感觉比较放松而敢于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担忧说错或说得不好而产生不良的评价。这需要教师多鼓励学生提问,并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放开心态各抒己见乃至讲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神态和表情,与学生要进行眼神的交流,看到学生露出困惑的神情时,要给予关注,鼓励他主动提问。

第三,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寻找学生可能存在疑问的点,并预设一些激发学生质疑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机智地激发学生提问。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有意识地教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善思会问。

以“问题引导”为主线的问题教学法是当前教学法中最常用也最管用的一种,而处理教学重点的方法则是多种多样,将两者有效、合理地相接轨契合,必能演绎了精采课堂、有效教学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叶小兵:“重点的选定──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一 ”,历史教学,2005.9 2、[美]Jackie Acree Walsh,Beth Dankert Sattes 著,刘彦文译。《优质提问教学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存,1979

建议每一部分都像“2、围绕教学重点,设计系列问题”部分一样,适当增加一些有效的案例。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