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9期(总第151期) 中小学课堂评价的观察与分析 王艳玲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系,安徽阜阳236032) [摘要]课堂评价是改善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几位中小学教师 的课堂评价进行观察,并从评价主客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维度进行分析,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强调多元评 价主体互动参与、评价内容和角度的多元化、加强激励性评价以及应加强教师评价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评价;多元化;激励性评价;评价能力 [中图分类号]C,40—058.1[文献标识码]A 课堂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师与学生在 一[文章编号]1002—1477(2006)09—0071—03 导致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目前中小学课堂评价 节课中进行的教与学活动进行的价值判断…。因此, 的现状究竟如何呢?影响课堂评价功能发挥的因素究竟 有哪些,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价值判断的标准在课堂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 用,而这一价值判断的标准是教师建立在一定的课堂教 学观和评价观的基础之上的。一般来说,持有不同的课 堂教学观和评价观,就会产生不同的课堂评价结果。教 一、课堂评价的观察和分析 师的课堂评价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化 和现实化。 对课堂评价现状的把握,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门 的实证研究,走人中小学课堂,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共观 察了6位教师,其中教师1和教师2为小学教师,其余为 初中教师,观察每位教师4节课,分别将6位教师的课堂 课堂评价是改善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对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课堂评价可以促使教师 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教 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正确的课堂教学 观念,养成正确的教学行为。其次,课堂评价有利于及时 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 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课堂评价在教学中具有 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早在30 多年前,布卢姆在其“掌握学习”中就强调实际教学活动 中应积极利用课堂评价,并且提出了一些简洁、高效的具 体策略。 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评价都能达到预期目标,不良 的课堂评价会使教师意识不到努力的方向,有时反而会 【作者简介]王艳玲(1974一),女,安徽阜阳人,硕士,讲师。 评价情况进行记录、分类、整理,并根据评价主客体、评价 内容、评价方式等维度的观察框架,填入登记表(见表1), 然后进行分析。 (一)评价主客体方面 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师评生、 生评生的形式都有,但以师评生为主,约占全部课堂评价 的85%。传统课堂评价模式还有一定的影响,过于注重评 价信息的单向传递,课堂评价的主客体单一,忽视了评价 的多向互动性,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还不够充分,学生自 评、学生互评的形式较少,普遍缺乏学生评价教师的形 式。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堂评价主客体单一的情况 现’’ 中.J、孝拳节 .一 ‘7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9期(总第151期) 越普遍。 (二)评价内容方面 程度上可能正是受课堂活动的单一、传统所限。 (四)评价类型方面 从表1来看,教师对学生陈述性知识的评价约占 50%,对程序性知识的评价约占30%,对其他方面的评价 约占20%,其他方面主要包括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 方法及学习纪律等,但从实际观察来看则主要是对学习 我们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分为判断型评价和解释型 评价。判断型评价指教师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对与错的判 断;解释型评价指教师对学生的反应不仅做出对与错的 判断,而且指明为什么是对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 纪律方面的评价。可见,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不 仅停留在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回忆和再认,而且包括了 对知识的理解和加工,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方 法方面,重视程度仍不够。 (三)评价方式方面 何改进等。“判断型评价简洁明了,但它简化了评价的过 程,把评价过程中的事实、价值标准等关键因素推至幕 后,只是把结果呈现在前台,显然,对于被评价者来说,特 别是对于学生,他们可能并不知晓事实本身如何,价值标 准是什么。其实,让被评价者知晓事实本身和价值标准 本身就具有教学意义。试想,学生并不知道现在做的如 何,而且也不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朝什么方向努 力,只给他们一个简短的判断结果,这样做是否能充分地 发挥评价的矫正、激发、教学的功能?” J从观察的结果来 看,课堂评价多属于判断型评价,而缺乏更深层次的解释 型评价。 在这些课上课堂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让学生或集体 或个别回答完成以及让学生在黑板上做题进行评价。在 小学阶段,教师也经常采用象征性刺激物进行评价,如笑 脸、小红旗、代币等,同时也能较有意识地去调动体态性 语言。但在初中阶段基本上就只有通过语言进行评价这 一种方式了,之所以课堂评价方式如此单一、传统,一部 分是因为初中生具有和小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但更大 表l 中小学课堂评价观察表 (五)评价性质方面 快改变。 我们将评价按其性质划分成激励性评价和批评性评 价。从课堂观察的结果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基本上能 以表扬激励为主,但教师的表扬激励形式较少,不丰富。 对于知识性问题,不论学生回答正确还是错误,教师基本 上能够恰当地进行引导、表扬和激励。但当学生不守纪律 二、课堂评价观察给予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对现行中小学课堂评价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 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时,如注意力不集中,与同学讲话,坐姿不端正等,教师的 评价则以批评为主。可见教师过于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激 励评价,忽视了对学生课堂组织管理、学习习惯、态度、情 感和价值观的激励评价,其主要焦点仍集中于学生学习成 绩上,没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多角度地去激励学生、评 (一)多元评价主体互动参与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 质是交往。” 』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 程。在传统教学观下形成的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价值取 向的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交往和沟通,它否定了教 价学生,这种忽视非智力因素方面激励评价的现象必须尽 ・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72・ 。t、、 .J’ 挚杀、孪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9期(总第151期) 的地位和权利。因而,在传统教学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 必然是评价主客体比较单一,一般是教师评学生,教师是 评价的主宰者、权力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义务者,缺 乏学生自身、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边互动,无助于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评价认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是平等的 评价主体,双方是平等、互惠、协作的民主关系,评价过程 是主体闻的自愿选择、相互沟通和心理协商的互动过 程。”[ ]因此,应确立评价主体与客体的多向互动性,还学 生以评价的机会、评价的权利及通过评价反思和发展的权 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 作用,注重评价主客体的多元化,既要有教师对学生个人、 小组、群体的评价,也要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小组 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形式。 (二)评价内容和角度多元化 (四)加强教师评价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能够准 确知觉、判断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特征并进行合理反馈的 能力,是教师调控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的评价能力是教 师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基 础,是反映教师职业水平的一个标志。而当前教师的评价 能力不容乐观,从上述课堂观察可以看出,存在评价方式 和方法单一、课堂评价语言单一、以偏概全、对智力特征方 面评价好于对非智力方面的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提 高教师的评价能力是改善当前课堂评价现状的一项重要 内容,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决定其 评价能力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教师知识结构存在以下特 点:本体性知识不够深入、条件性知识掌握不足、实践性知 识缺乏系统化、文化知识单一、知识更新落后于时代要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 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 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可有 可无的。同时,由于认知性目标的评价操作性较强,使得 课堂评价中主要为认知性评价所垄断,不利于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求E6J。所谓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 识;而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因此,要 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应该深化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补充 其条件性知识,丰富其文化知识。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堂评价实质上就是教师深 层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正确的教学观是实现课 堂评价功能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 必须摆脱传统教学观的束缚,实现如下转变:由重视教师 的单向培养向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过程的转变;由重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具有多元潜能和多种需 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 课堂教学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为 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 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而在课堂评价中不 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而且应重视对情感、态度、价 视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由重视结果向重 视过程、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转变。 3.加强教师评价方法、策略上的培训。现代教学评价 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内容和角度的多元性、丰 富性、灵活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三)营造和谐情境,加强激励性评价 课堂评价强调师生的多向互动参与。是一种沟通的艺 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在和谐自然的课堂情境 已经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方法和策略,但多 数一线教师对现代教学评价理论却知之甚少,师范类院校 的课程设置或继续教育均未有相应的内容。因此,应通过 改革教师的课程设置来加强对教师在评价方法和策略上 的培训。 中,师生亲密无闻、循循善诱、相互熏陶、教学相长,这样的 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的 发挥,是实现评价主客体多元互动的重要前提。 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 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能受到充分的激 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致更多 5 J。《中小学 [参考文献] [1]刘志军.课堂评价论[M].桂林:广两师范大学出版社, 2oo2:73 [2]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 (2), [3]9t,J ̄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韩立福.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3), 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明确指出,“对行为 表现应采用激励性评语的方式”,这是对基础教育课程评 价方式和方法具有导向性的指导和建议。课堂评价的动 机和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发展,所以在实施课堂评价时,要 [5]吴怀林,吴淑珍.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J],江西教育, 2002(6), 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用激励性的方式去评价学 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让 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经常得到满足、快乐、积极、稳 [6]林崇德,申继亮,教师素质论纲[M],北京:华艺出版社, 2001. 定的情绪,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进取的动力。 [责任编辑:何宏俭] lL 1 中~、孝 役唷 ’・ 7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