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王臧茶,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於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余月,上日:“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国。 .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曰武侯。 .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臣子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国,古代指诸侯的封地,后泛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就国”是指回到京城。 C.尚,有匹配之意,多指仰攀婚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D.谥,是对死去的皇帝、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给予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人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的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D.周勃木讷老实,不善辞令。他被诬人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仪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2)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5.周勃被诬谋反,最终被赦免。请简要说明他被赦免的原因。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琴 王昌龄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琴用特生的梧桐制作而成,虽然它外表质朴无华,琴声却分外幽远、清雅。 B.听者的思绪被带到遥远的古代,以此衬托出演奏技艺赋予琴声的特殊魅力。 C.诗人善于将无形的琴声具体化,以风雪、江山等景象绘出琴声情调的变化。 D.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本来谈论国家大事的人们早已忘记说话而沉醉其中。 2.诗人在听琴的体验中,寄寓着自己的心志,请结合诗句分析。 3、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A.①赛龙舟 ②赏月 ③祭土神 ④观花灯 B.①祭土神 ②观花灯 ③赛龙舟 ④赏月 C.①祭土神 ②赏月 ③赛龙舟 ④观花灯 D.①赛龙舟 ②观花灯 ③祭土神 ④赏月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浒传》和《红楼梦》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即壮美与优美。(甲)对应于文章肌理,也就一个写意,线条粗放而有劲道;一个工笔细软。(乙)顾随说《红楼梦》“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而《水浒传》“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大观园里的宝黛们锦衣玉食,席丰履厚,文笔不能不作静态刻画,自然精密繁缛。水泊里的生活却是粗......线条,好汉们不能处社会,也不能处家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行文也要言不烦。
这种差异正如荷马史诗与圣经旧约的区别。奥德修斯的故事具体完整,面面俱到,正是应有尽有。亚伯拉罕的故事则只突出行动本身,其他都不交代,真叫能无即无。荷马的世界是静止不动的,旧约的人物却处于动荡不安中。(丙).史诗可大量使用连词、副词、小品词、和其他句法的修辞手段,一层层叙述下来;旧约却尽是短兵相接的句子,陡峭....得很。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席丰履厚
B.精密
C.则
D.短兵相接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5、阅读下面这诗,完成各题 渊明携酒图① [宋]梁栋
渊明无心云,才出便归岫。东皋半顷秫,所种不常有。苦恨无酒钱,闲却持杯手。今朝有一壶,携之访亲友。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区区谋一醉,岂望名不朽!闲吟篱下菊,自传门前柳。试问刘寄奴②,还识此人不? 注:①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梁栋(1242—1305),湘州(今湖南长沙)人。咸淳四年(1268)进士。宋亡,不愿为新朝效力,先归武林(杭州别称,以武林山得名)闲居,后又隐居在大茅山中。②寄奴:南朝宋高祖刘裕的乳名。陶潜曾与刘裕同官晋朝。刘裕代晋称帝后,陶潜耻事二姓,作品只称甲子,不用刘宋年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绘画只能表现一刹那的景象和意态,而本诗从“今朝有一壶,携之访亲友”这一颇富想象的片段生发开来,不是工笔,而是写意,意在传神。
B.“闲吟篱下菊,自传门前柳”两句,写出了陶渊明“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高洁志趣。
C.“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两句中,一个“惜”字,既写陶渊明无共酌之人,也写诗人自己的的孤寂感。
B.乙
C.丙
D.此诗基调闲适恬淡,诗人借赞美陶渊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 2.这首诗最后两句诗以诘问句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按要求选择。
(1)学校迎来校庆,为欢迎返校的校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 B.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 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D.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2)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下列各项中存在逻辑错误且错误类型相同的两项是 A.《风景谈》是茅盾的小说。 B.坐在主席台上的是校长和校领导。 C.东方明珠和南京路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 D.《红烛》这首诗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序诗。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子柒,“现象级”网红。这位美食博主,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用时间跨度极大的镜头记录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三时三餐、四季流转的农家生活,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令人惊叹的是,她的视频在Youtube上备受追捧,收获735万粉丝,影响力堪比CNN,无数外国粉丝留言“她让我爱上中国文化”“求英文字幕跟进”。
不过,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网友则质疑颇多,很多人觉得她的视频总在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上打转转,是展示中国的“落后”,迎合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是负面文化输出。
落后还是先进,很多时候只是相对概念。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将叙事背景设定为超现代的工业社会,选择的参照系大概也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礼赞工业成果无可厚非,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至于有人质疑李子柒镜头下的农家生活不真实,其实更无必要。艺术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园牧歌不一定要唯浑身污泥才是真实,美学大家朱光潜早就说过,完全依葫芦画瓢把现实复制到艺术作品里,难有美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做纸……李子柒的故事何以无障碍地跨越地理,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与其说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是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类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返璞归真,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
当然,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在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他们以这位网红
博主的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子柒至少是丰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一个剪影。崛起中的东方古国,不仅有高楼大厦、大国重器,还有“一箪食一瓢饮”的田园诗意。
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任何一种文化,要想被理解,首先得动人。记得在李子柒做“古法长安纸”的视频下,很多外国人惊诧不已,然后有中国人用英语给他们科普这是中国古老的造纸术。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仅凭一人之力肯定无法传递全部,还期待更多“李子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
(取材于《北京日报》2019年12月11日) 材料二
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琵琶熟,她摘来制成琵琶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
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带有不同文明竞逐高下的“文明冲突论”意味。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抓住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一个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向,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取材于《经济日报》2019年12月10日) 材料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化输出”是文创领域高大上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一种行为,需要很强大的包装能力。所以当《功夫熊猫》这部充满中国元素但却是由外国人制作的电影火爆市场时,很多人为之遗憾——中国有许多很好的文化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开始感叹,做文化输出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
套用上面这种逻辑,李子柒显然不算文化输出,她只是误打误撞,让很多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乡村生活和美食文化。而且,客观地说,外国网友关注她可能有着复杂的动机,文化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带着某种治愈
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强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需要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寻找慰藉。对于他们而言,李子柒来自哪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她的视频能获得愉悦,得到放松,仅此而已。
那些认为李子柒不算文化输出的观点中,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即李子柒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不是这样生活”,李子柒这样做其实是中国人的罪人。准确地说,这种观点并非否定李子柒是文化输出,而是认为李子柒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那么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文化输出?
呈现中国真实甚至落后的一面到底对不对,这个问题几十年前就有过讨论。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曾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大型纪录片。但因为认为《中国》并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国内并不欢迎此片。而按照安东尼奥尼的说法,“其实《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电影”。并表示“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我觉得是做对了”。这部电影后来获得了很多大奖,一直被视为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即便到今天,它仍然是那个年代重要的影像资料,极具历史价值。
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敏感,它成了怀旧的珍贵素材,很多人因此感激安东尼奥尼的工作。从对有关《中国》评价的变迁不难看出,一些陈旧过时的观点正逐渐被抛弃,只是时不时还会冒出来吓唬人。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动人感染人,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
李子柒用唯美的风格讲述乡村故事,她的拍摄讲究商业技巧,但这只是提升了消费体验,她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其“剧本”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这才是很多人喜欢她的一个主要原因。澄清争议,走出误区,李子柒呈现给国外网友的东西,这种小而美的中国故事所获得的共鸣,相信会激励更多的李子柒,因为这是文化输出,而且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
(取材于新媒网2019年12月07日)
1.根据三则材料,以下对李子柒的作品能够火爆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具有浓浓的中国风。 B.满足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之好奇。 C.能够给那些在都市强大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带来慰藉。 D.激发了爱国热情,引发了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认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创业者,她的作品虽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但算不上真正的文化输出。
B.《功夫熊猫》的例子证明,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便可以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贡献中国智慧。
C.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最初并不受欢迎,但是因为它的真实性,最终获得了广泛认同,这种经历与李子柒的作品很相似。
D.材料三认为,李子柒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的人主动承担文化输出的责任,真实记录日常生活,以小而美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
3.纵观三则材料,李子柒的故事对中国文化输出有怎样的启示?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蕨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气一直有争论。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他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也有借鉴和吸收。
B.《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审美习惯来看待它。
C.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 D.“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允地评价科幻文学等文学样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B.“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 C.“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臆测。” D.“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会展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展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为国民经济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会展业的发展能够为城市的其它一些相关联的产业产生更多的影响,其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城市会因为会展行业的影响而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由于会展经济的发展而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大量游客以及一些经济机构。
(摘编自何建东《会展经济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价值探讨》《科技经济导刊》) 材料二:
由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制定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次正式将会展业纳入服务贸易业态范畴。在此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相继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精简审批程序等政策法规,从而扶持、引导和规范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会展产业融合成为我国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目前,我国会展业融合发展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内部融合和外部融合。所谓内部融合,就是会展业通过服务、技术、业务等方式突破单一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会展业与其它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会展旅游、文创会展等;而会展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融合发展,如农业会展、工会展;则为外部融合。
我国会展业起步晚,并且一直被视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促进手段,这导致了我国会展品牌塑造意识不强、国际影响力低。尽管2017年我国会展业室内展览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会展在服务供给质量方面仍然严重落后于会展强国。
在推动会展强国建设中,会展品牌建设尤为重要。首先要培育会展国家品牌。一般来说,大型会展活动和国际性政治经济会议影响力最大,其主要由政府主导,最终对外展现国家综合实力,如北京奥运会、G20杭州峰会、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等,其次要培育会展企业品牌。
在会展企业品牌方面,要鼓励其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另外,要培育会展城市品牌。会展城市应立足发
展实际,依据城市产业、人文、自然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机整合,使之形成独具特色的会展品牌。
(摘编自姚陈敏等《新时代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新机遇>,《商业经济研究》) 材料三;
在信息快速迭代的时代,会展业需要掌握精准的品牌营销技巧来加深大众印象,但追本溯源,首先需要酿“一壶好酒”。换言之,就是把好产品这一关。关于品牌营销,我们常常看到的概念有“营销为王”“流量为王”等,但无论营销方式多么出其不意,归根结底,若没有过硬的产品作为支撑,短暂的流量涌入也只是刹那的狂欢,而无法带来细水长流的价值。
会展要以产品为核心打追品牌,需以产业为核心进行产品延伸。越来越多的会展活动不再是单一的展会形式或会议形式,主办方围绕产业主题将会展活动不断向外延伸。除了核心的展会项目,很多会展主办方都围绕产业、展商以及观众,精心设计了更多衍生场景。如做深做精垂直领域,在展览会的基础上打造顶级产业论坛;免费提供场地,为品牌展商设计盛大的品牌推广项目,促进主办方与展商的密切合作交。
(摘编自《青岛日报》2019年8月27日)
1.下列对“会展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展业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服务贸易业态。 B.会展业之所以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是因为会展业能以多种形式促进城市其它一些相关联产业的发展。 C.会展产业融合是我国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内部融合指会展业与其它第三产业的融合,需突破单一产业发展方式。
D.我国会展业起步晚,一直被视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手段,因此会展品牌塑造意识不强,会展业整体落后于会展强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奥运会、G20杭州峰会、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是为了对外展现中国综合实力,主要由政府精心策划、组织的会展国家品牌。
B.培育会展城市品牌需要立足城市实际,将城市多方面特色资源有机地整合,并使之形成与其它会展城市不同的会展品牌。
C.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片面强调“营销为王”,运用出其不意的营销方式,而没有质量过硬的产品,将无法长远发展。
D.很多会展主办方以产品为核心,精心设计衍生场景,避免会展形式单一,将会展活动不断向外延伸,有利于更好地打造品牌。
3.中国会展业有哪些方面的发展机遇,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怀,合肥人。袭父职为真定副千户。永乐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从平安南,进都指挥使,莅山西都司事。再...
从张辅擒安南贼简定,从都督费瓛征凉州叛人虎保,皆有功。仁宗立,进都督同知。
宣德元年,代梁铭为总兵官,镇宁夏。时官军征交阯者屡败,诏发松潘军援之,将士惮行。千户钱宏与众谋,诈言番叛,帅兵掠麦匝诸族。番人震恐,遂反。杀指挥陈杰等,陷松潘、叠溪,围威、茂诸州。指挥吴玉、韩整、高隆相继败绩,西鄙骚然。诏遣鸿胪丞何敏、指挥吴玮往招之,而命怀统刘昭、赵安、蒋贵帅师数万随其后。玮等至,贼不顺命。玮与龙州知州薛继贤击贼,复松潘。比怀至,仍用玮前锋,遂复叠溪,降二十余寨。招抚复业者万二千二百余户,归所掠军民二千二百余人,事遂定。进左都督,厚赍金币,而绌玮功不录。怀留镇四川。在镇骄纵不法,干预民事,受赇庇罪人,侵夺屯田,笞辱佥事柴震等,数为言官所劾。帝降敕责让,复避御史王礼弹章示之。怀引罪。置..不问。
六年,松潘勒都、北定诸族暨空郎、龙溪诸寨番复叛。怀遣兵战败,指挥安宁等死者三百余人。怀乃亲督兵深入,破革儿骨寨,进攻空郎乞儿洞。贼败,斩首坠崖死者无算。革儿骨贼复聚生苗邀战。击破之,剿戮殆尽。于是任昌、牛心诸寨番闻风乞降,群寇悉平。久之,巡按御史及按察使复奏:“怀僭侈逾分。每旦令三司官分班立有事跪白怀中坐称旨行遣且日荒于酒不饬边备致城寨失陷。”宣宗怒,召怀还,命文武大臣鞫之,罪当斩。下都察院狱,宥死落职。
正统二年以原官镇大同。时北人来贡者日给廪饩,为军民累。怀言于朝,得减省。居二年,以老召还,命理中府..事。九年春,与中官但住出古北口,征兀良哈。还与马亮等同封,而怀得平乡伯。十四年扈驾北征,死土木。赠侯,谥忠毅。
子辅乞袭爵,吏部言非世券,执不许。景帝以怀死事,许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三》,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旦/令三司官分班立/有事跪白怀/中坐/称旨行遣/且日荒于酒/不饬边备/致城寨失陷/ B.每旦/令三司官分班立/有事跪白/怀中坐/称旨行遣且日/荒于酒/不饬边备/致城寨失陷/ C.每旦/令三司官分班立/有事跪白怀/中坐称旨行遣且日/荒于酒/不饬边备/致城寨失陷/ D.每旦/令三司官分班立/有事跪白/怀中坐/称旨行遣/且日荒于酒/不饬边备/致城寨失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父职,是指儿子承袭已死的父亲的爵位或官职。承袭者只能承袭比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世袭罔替即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原有爵位。
B.御史,官名,职掌弹劾百官,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C.廪饩,由官府提供的薪俸,一般按月供给。
D.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外刻其功,中镌其过。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怀战功卓著。他先后参加平定安南、擒拿安南贼人,征伐凉州叛贼的战役,都立有战功,职位一路升迁。
B.钱宏诈称番人反叛并率兵抢掠,导致番人造反,攻陷松潘。陈怀率领吴玮与龙州知州薛继贤收复了松潘。 C.陈怀虽然战功大,但他不够奉公守法,多次被言官弹劾并遭到皇帝的责备,皇帝把弹劾他的奏章给他看,他向皇帝认了错。
D.陈怀镇守地方时,考虑到地方军民的负担沉重,向朝廷汇报,使负担得以减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左都督,厚赍金币,而绌玮功不录。
(2)命文武大臣鞫之,罪当斩。下都察院狱,宥死落职。
11、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及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常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 B.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 C.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 D.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既可以是古代君王的自称,也可以指父亲亡故或父母双亡的孩子。 B.廷对,既可以指在朝廷上回答皇上的咨询,也可以指殿试。
C.榷利,既可以指私人经营某一物资以牟利,也可以指官府对某些物资实行专卖以增加财政收入。
D.生祠,既可能是百姓为有德政的在世官员建立的祠庙,也可能是下级官员阿谀奉承为在世的上级官员建立的祠庙。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曾博学才高。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大臣杨亿看了王曾的文赋,慨叹王曾有“王佐器”。 B.王曾胸怀坦荡。大臣曹利用对王曾有嫌隙,王曾也对曹利用的专横跋扈常感无奈,但是关键时刻王曾并没有对曹利用落井下石。
C.王曾有爱民思想。陕西转运使建议在全国“置醋务,以榷利”,王曾则上奏请求废止这一可能会加重百姓负担的做法。
D.王曾生活节俭。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甚至将用过的纸张中的空白部分裁剪下来,作为礼物送给他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⑵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1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融合是促进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情感可以融合,文化可以融合,经济可以融合,相关领域可以融合……正是有各种各样的融合,社会更加和谐,科技文化发展更快,经济发展更好,世界人民更有信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答案
1、1.B 2.B 3.D
4.(1)周勃不喜爱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 (2)原来降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 5.贿赂了狱卒,求助公主(儿媳妇),公主告诉了薄太后,周勃帮助过(有恩于)薄太后的弟弟;薄太后对皇帝说周勃不可能谋反;皇帝恰好也得到了审查结果,周勃谋反罪名经查验不实。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
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根据语法规则断句:“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勃欲反”作“告”的宾语部分,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C项; “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官”,两个“下”,意思是“交付”,层层下达旨意,两个“廷尉”一个作上一句的宾语,一个是下一句的主语,之间断开;“勃恐/不知置辞”,两个谓语动词,两句话,需要断开。排除D项。 故选B项。
2.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听就头大的语文难点,而且往往也是众多学生考试当中的“丢分大户”。其实,如果平时学习中能积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识,那么试题就会变得简单许多。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是指回到京城”错误。“就国”的“国”应该是指诸侯的封地。 故选B项。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D项,“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错。应该是先贿赂收买狱吏,然后狱吏才提示周勃怎么救自己,那就是求助公主,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项。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 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1)“好”,喜爱;“文学”,文辞学问(古今异义);“每”,每次;“诸生”,各位儒生;“说士”,游说之士;“乡”,通“向”,东乡,面向东坐着;“责”,责令、要求;“促”,催促、赶紧;“为”,对。(2)“绾”,身上带着;“于”,介词,在;“将兵于北军”(状语后置句);“以”,借;“顾”,难道。
5.本题考查筛选整合并理解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题干问“周勃被诬谋反,最终被赦免。请简要说明他被赦免的原因”。这类题术语特定信息考查,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
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阅读的常考题型。怎样答特定信息概括题呢?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第二步:厘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第三步: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根据上文方法解答本题,先提取答题区域,即有关的信息,在最后一段,然后加以筛选,结合译文内容: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才写在木简背后提示他:“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就是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她出来作证。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太后的之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不会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原来降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文帝已经看到绛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进而整合概括即可。 【题目点拨】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绛侯周勃,沛县人。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到的沛县。周勃靠编蚕箔维持生活,还常在人家办丧时事吹箫奏挽歌。高祖当初称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侍从官的身份随从高祖进攻胡陵。周勃跟随汉王进入汉中,被任命为将军。回师平定三秦,到秦地后,汉王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周勃以将军的身份随从高祖征讨反叛汉朝的燕王臧荼,在易县城下把他们打败。周勃被封赐列侯的爵位,赐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做为食邑,号称绛侯。
周勃以将军身份随从高祖在代地征讨反叛汉朝的韩王信,周勃晋升为太尉。周勃为人质朴刚强,老实忠厚,高祖认为可以嘱托大事。周勃不喜爱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他的质朴少文才就像这个样子。周勃平定燕地之后回朝,高祖已经去世,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惠帝六年(前189)设太尉官职,任命周勃为太尉。十年以后,吕后去世。于是周勃与陈平谋划,终于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之后,任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您已诛灭了吕氏家庭,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这样受宠,时间长了将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上。”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险,于是就辞职,请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他的请求。
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让周勃任丞相。过了十几个月,皇帝说:“前些天我下令让列侯都到自己的封地去,有些人还没有走,丞相您是我很器重的人,希望您带头先去吧!”于是免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视各县的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自己害怕被杀害,经常披挂铠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来会见郡守和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要反叛,皇帝把此事交给负责刑狱的长官廷尉处理,廷尉又把此事交付长安负责,长安的刑狱官逮捕周勃进行审问。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才写在木简背后提示他:“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就是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她出来作证。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太后的之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不会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原来降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文帝已经看到绛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绛侯出狱以后说:“我普经率领百万大军,可是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绛侯重新回到封地。在文帝十一年(前169)去世,谥号是武侯。 2、1.D
2.(1)琴材料不凡,外表质朴而声音清雅,诗人亦以雅而不俗、才华拔萃为追求。(2)琴声怀古思远、富于变化,诗人志在体验种种不同的人生经历或精神境界(或:诗人也有追思先贤之志,悲欢离合之情)。(3)琴声高妙却少人理解,诗人也流露出怀才不遇之叹。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本来谈论国家大事的人们早已忘记说话而沉醉其中”错误,这是对尾联的曲解,“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这一联的意思是,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谁又能明白琴声之中寄寓的才华抱负呢?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品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人在听琴的体验中,寄寓着自己的心志,请结合诗句分析”,然后分析听琴的过程,结合琴的形体、材质、声音等特点来分析诗人寄托的心志。
首联“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侧重介绍琴的材料以及外形的特点,“朴素”是说琴的外表质朴,不张扬,不奢华,“幽真”是说琴音的清雅,由此可知诗人在为人上追求高雅不俗;颔联“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是说诗人通过琴音追思觅古,追念先贤,颈联“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无论“风雪苦”还是“江山春”都是琴音所得,苦也罢,春也罢,都是人生的感受,诗人借此表达对不同人生经历的体验;尾联“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后一句“谁能辨
经纶”是说琴音虽然很美妙,却没有人能够欣赏理解,借此表达自己虽然有才却少人识的感叹。 3、D 【解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分析其包含的传统习俗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诗句意思,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分析判断其包含的传统习俗。平时需要注意积累一些关于传统习俗的知识。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抓住“鼓声”“标”“目如瞬”等分析,以“目如瞬”形容龙目的生动,为赛龙舟。
“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为观花灯。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月如钩,一天天变圆,仿佛织成的团扇。借月圆月缺表达了内心无限感慨之情。 故选D。 4、1.B 2.C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A项, 席丰履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文中用来形容宝黛的生活,使用恰当。
B项,精密:精致细密,精确周密,主要用来指技术方面,此处形容“文笔”,使用错误,应该用“细密”。 C项,“则”表转折,表明亚伯拉罕的故事与前文奥德修斯的故事有区别。使用恰当。
D项,短兵相接:意思是车轴相撞,刀剑相碰。指作战时近距离厮杀。后来也比喻双方面对面进行尖锐的斗争。用在此处,和前文的“动荡不安”相吻合,表明旧约中的句子充满变化。使用恰当。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标点符号题,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 C项,丙句应该去掉“小品词”后面的顿号,因为顿号与“和”重复。 故选C。 5、1.D
2.①(不说陶潜不愿臣服新朝,却说刘寄奴“还识此人不”)表达诗人对陶渊明高尚人格美赞美之情(或向往之情)。②表明自己的洁身自好之志(或甘于归隐的淡泊之心)。③表达了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决心(或表现了诗人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D项,“基调闲适恬淡”分析错误,据诗句“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写陶渊明无共酌之人,也表达作者感到世无知音的孤寂;“区区谋一醉,岂望名不朽”在貌似淡泊的情感中有一丝无奈和悲愤;“试问刘寄奴,还识此人不”则带有一点嘲讽还可结合注释“宋亡,不愿为新朝效力”理解。可见本诗的基调并非“闲适恬淡”。 故选D。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最后两句是“试问刘寄奴,还识此人不?”,解答时先概括诗句的意思,再按照表现“陶渊明”什么和表现“作者”什么的顺序由浅入深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试着问问刘裕,还认识这个人吗”根据注释“陶潜曾与刘裕同官晋朝。刘裕代晋称帝后,陶潜耻事二姓,作品只称甲子,不用刘宋年号”,可知作者通过诘问的方式委婉地表达对陶渊明高尚人格美赞美之情。再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陶渊明,表明作者也希望能像陶渊明一样,有甘于归隐的淡泊之心;再联系注释“宋亡,不愿为新朝效力”,可知表达了作者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决心。 【题目点拨】
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6、(1)B(2)AC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需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还需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题干要求选择“不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言”的一项,本题中,
A项,“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意思是:问你为何远行,又何时归来,我孤坐空房痛苦伤悲。诗句意在表现夫妻分离的痛苦,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
B项,“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意思是:让我告诉那罗浮山(在广东南部,即友人所去之地)上的云影吧,请她捎个信儿,叫您早点儿随着明月,引着归舟,从那天外回来吧!是呼唤友人早日归来,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
C项,“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意思是: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诗句抒发诗人仕途蹉跎想要归隐的感情,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
D项,“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意思是: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诗句是苏轼悼念亡妻所作,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逻辑关系的能力。概念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 ①全同关系。如“教师”与“老师”;②包含关系。如:“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资金”与“流动资金”;③交叉关系,如“全体党员”和干部;④矛盾关系。如:“生”和“死”;⑤反对关系。如:“中国人”与“美国人。本题中, A项,“《风景谈》”是散文,不是小说,不属于全同关系; B项,“校长”和“校领导”存在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C项,“东方明珠和南京路”不是建筑,不属于全同关系;
D项,“《红烛》”是“诗”,这首诗是“诗集《红烛》的序诗”。正确。 故选AC。 7、1.D 2.A
3.①文化输出要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华传统中的人文精神;②不一定要宏大叙事,普通人的故事同样感人;③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要敢于展示真实的文化现状;④在输出方式上首先要做到“动人”,要能引发不同国家人们的共鸣;⑤文化输出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更多人加入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军;⑥文化输出不要太过刻意,融合过程要符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三则材料,以下对李子柒的作品能够火爆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对李子柒的作品能够火爆的原因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李子柒的作品能够火爆的原因相,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可以总结为“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对应A项内容。
根据材料一第四五自然段,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在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他们以这位网红博主的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可以概括为“满足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的好奇”。 对应B项内容。
根据材料三第二自然段“外国网友关注她可能有着复杂的动机,文化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带着某种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强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需要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寻找慰藉。”可概括为,能够给那些在都市强大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带来慰藉。对应C项内容。
D项,“激发了爱国热情,引发了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不是原因,是结果。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题干要求“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要求是“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正确的一项”,本题中,
B项,“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便可以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贡献中国智慧”错,根据原文“所以当《功夫熊猫》这部充满中国元素但却是由外国人制作的电影火爆市场时,很多人为之遗憾——中国有许多很好的文化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开始感叹,做文化输出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可知《功夫熊猫》的例子证明文化输出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
C项,“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最初并不受欢迎”曲解文意,原文是“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曾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大型纪录片。但因为认为《中国》并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国内并不欢迎此片”,且与李子柒作品的相似在于真实;
D项,“会激励更多的人主动承担文化输出的责任”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李子柒呈现给国外网友的东西,这种小而美的中国故事所获得的共鸣,相信会激励更多的李子柒,因为这是文化输出,而且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仔细阅读三则材料,针对题目中的“文化输出”找寻相关语句。
根据材料二,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总结为,文化输出要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华传统中的人文精神;不一定是宏大叙事,普通人的故事同样感人。
根据材料三,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动人感染人,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李子柒用唯美的风格讲述乡村故事,她的拍摄讲究商业技巧,但这只是提升了消费体验,她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其“剧本”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可总结为,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要敢于展示真实的文化现状,在输出方式上首先要做到“动人”,要能引发不同国家人们的共鸣;
根据材料三,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可总结为,文化输出不要太过刻意,融合过程要符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
根据材料一,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仅凭一人之力肯定无法传递全部,还期待更多“李子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可概括为,文化输出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更多人加入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军。 【题目点拨】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8、1.C 2.C 3.A
4.运用举例论证。如“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运用比喻论证。把“文学性”比作“杂草”。生动形象论述了“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的,引出后面的需要“变革意识”。
5.不合理。(1)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2)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3)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4)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错误。结合“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
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分析,“无暇”错误。
B项,“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错误。结合“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分析,“较为随意”错误。
D项,“不同于”错误。结合“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等分析,两者有相同之处。 故选C。
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错误。结合“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分析,原文并没有把两者进行比较。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题干问的是“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分析选项内容。结合“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等分析,材料二主要论述“科幻小说是否欠缺文学性”
A项,“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能够佐证观点。 B项,强调科技的作用。不能够佐证观点。 C项,主要讲作家的创作。不能够佐证观点。 D项,现代科幻文学特点。不能够佐证观点。 故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需要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找出论证方法,然后分析效果等。结合“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等分析,运用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形象。结合“文学性其实就像杂
草”分析,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写出了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引出后面“在科幻作品面前,不能把文学性固化”。
5.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此类试题,需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概括。结合“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等分析概括。 【题目点拨】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9、1.D 2.A
3.①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契机;①政策法规扶持、引导并规范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①会展业现有的行业基础,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因此会展品牌塑造意识不强,会展业整体落后于会展强国”错。根据材料二,“我国会展业起步晚,并且一直被视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促进手段”,导致的结果是“我国会展品牌塑造意识不强、国际影响力低”;且我国会展业并非整体严重落后于国际会展强国,只是“我国会展在服务供给质量方面仍然严重落后于国际会展强国”。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A项,由“其主要由政府主导”可知,并非“主要由政府精心策划、组织”。 故选A。
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结合材料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展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为国民经济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概括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契机”;
结合材料二“由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制定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次正式将会展业纳入服务贸易业态范畴。在此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相继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精简审批程序等政策法规,从而扶持、引导和规范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可概括出“政策法规扶持、引导并规范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二“目前,我国会展业融合发展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可概括出“会展业现有的行业基础,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题目点拨】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10、1.D 2.C 3.B
4.(1)(陈怀)进升左都督,朝廷优厚赏赐金银财物,而废弃吴玮的功劳不予记功。
(2)(宣宗)命令文武大臣审问他,论罪应当判处死刑。将他投进都察院监狱,宽免死罪剥夺官职。 【解题分析】
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每旦”是句前的时间状特别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怀”是所在句的主语,语,后面断开;“有事”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白”后面要断开;前面断开;“称旨”“且日荒于酒”“不饬边备”各自省略的主语都是前句的“陈怀”,前面都要断开;“致城寨失陷”省略的主语是陈怀的这种行为,前面断开。因此选D项。
2.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C项,“由官府提供的薪俸”理解有误,应为由官府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
3.试题分析: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整体句意理解有误,应是何敏、吴玮前去招抚,贼人不服从命令不顺命。吴玮与龙州知州薛继贤攻击贼人,收复了松潘。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进,进升;赍,赏赐;金币,金银财物;录,记。第二句中, 鞫,审讯,审问;宥,宽恕,宽免。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题目点拨】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陈怀,是合肥人。承袭父职为真定副千户。永乐初年,累积军功升到都指挥佥事。跟从平定安南,升为都指挥使,掌管山西都司事务。他再次跟从张辅擒拿安南贼简定,又跟从都督费瓛征讨凉州叛贼虎保,都有功。仁宗即位后,他升为都督同知。
宣德元年,他取代梁铭为总兵官,镇守宁夏。当时征伐交阯的官军屡被打败,诏令调发松潘军去增援,将士们都害怕前去。千户钱宏与众人谋划,诈称番人反叛,率兵抢掠麦匝等部落。番人非常害怕,就造反。他们杀死指挥陈杰等人,攻陷松潘、叠溪,包围威、茂等州。指挥吴玉、韩整、高隆相继战败,西部边地扰乱。诏令派鸿胪寺丞何敏、指挥吴玮前往招抚,而命陈怀统领刘昭、赵安、蒋贵率军队数万人跟随他们之后。吴玮等人到达后,贼人不服从命令。
吴玮与龙州知州薛继贤攻击贼寇,收复了松潘。等到陈怀到达后,仍用吴玮为前锋,于是收复了叠溪,降服二十多个寨子,招降安抚并使之恢复生产的有一万二千二百多户人家,让被劫掠的士兵百姓二千二百多人返回家园,事态就平定了。陈怀进升左都督,朝廷优厚赏赐金银财物,而废弃吴玮的功劳不予记功。陈怀留下镇守四川。他在镇所骄横放纵不守法度,干预地方行政事务,接受贿赂庇护罪人,侵占夺取屯田,鞭打折辱佥事柴震等人,多次被言官弹劾。皇帝降下敕令责备他,又将御史王礼弹劾他的奏章拿给他看。陈怀认罪上奏。皇上置而不问。
六年,松潘的勒都、北定等部落以及空都、龙溪等寨的番人又反叛。陈怀派兵作战失败,指挥安宁等有三百余人死难。陈怀于是亲自督率军队深入,攻破革儿骨寨,进军攻打 空郎的乞儿洞。贼人战败,被斩首和坠崖而死的不计其数。革儿骨贼寇又聚集了不开化的苗人迎战。陈怀击败他们,剿杀殆尽。于是任昌、牛心等寨番人闻风请降,群寇全被扫平。很久以后,巡按御史和按察使又上奏说:“陈怀僭越名位奢侈过分。每天早上,他命令三司官员分班而立,有事要跪下禀白。陈怀中间落座,口称按皇上旨意进行调遣。而且每天因酒废事,不整治边境防备,致使城寨失陷。”宣宗大怒,召陈怀返京,命令文武大臣审问他,论罪应当判处死刑。将他投进都察院监狱,宽免死罪剥夺官职。
正统二年,他以原官职镇守大同。当时北方来的贡使天天要供给他们膳食,这成为军民的沉重负担。陈怀向朝廷汇报,得以减轻。两年之后,他因年老被召回,受命管理中府事务。九年春,他与宦官但住出古北口,征讨兀良哈。回来后与马亮等人一同受封,而陈怀得以封为平乡伯。十四年,随从护驾北征,死于土木堡。赠侯爵,谥号忠毅。
儿子陈辅恳请承袭爵位,吏部说没有世袭诰券,坚持不批准。景帝因陈怀死于国事,同意了。 11、1.C 2.C 3.B
4.①先前十分想念爱卿,所以来不及穿戴朝服见你,爱卿不要认为我傲慢。 ②提拔人才,这是宰相的职责。您盛大的恩惠中,唯独缺少这一点罢了! 【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王曾天性端庄仁厚,相貌俊秀。在朝廷上,言谈举止有一定之常规,平日里则不苟言笑,令人都不敢拿个人私事来求他。
“曾资质端厚”,译为“王曾天性端庄仁厚”完整的主谓宾,所以在其后必然断开,而在“曾资质端”处断开,必然错误,据此排除B选项和D选项。
“进止皆有常处”,译为“言谈举止有一定之常规”,是独立的句子,因此在其前后都应断开。“常处”指固定不变的处世之道,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选项。
“在朝廷”,译为“在朝廷上”,做状语,所以其前后都应断开。根据以上分析,C选项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榷利”只指官府的专卖行为,“可以指私人经营某一物资以牟利”错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王曾也对曹利用的专横跋扈常感无奈”表述不当,原文中王曾说“臣故常以理折之”,意思是他曾经以理驳斥回击他,并非感到无奈。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①向:先前;甚:很,十分;朝服:穿上朝服,名词做动词;慢:傲慢。 译文:先前十分想念爱卿,所以来不及穿戴朝服见你,爱卿不要认为我傲慢。 ②明扬:提拔;士类:人才;独:唯独;耳:罢了。
译文:提拔人才,这是宰相的职责。您盛大的恩惠中,唯独缺少这一点罢了! 【题目点拨】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年丧父,从师于本地学者张震,善写文章词赋。宋代咸平年间,以单人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大臣杨亿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宰相寇准认为他是奇才,特地在政事堂考验他的才华,授予他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的职务。皇帝曾经有一次晚上在承明殿处理政务,召见他并跟他对谈很长时间,王曾回到寓所后,皇帝派太监传达口谕跟他说:“因为早些时候十分想念爱卿,所以来不及穿戴朝服见你,爱卿不要以为我是傲慢了。”他受到朝廷的尊重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
(后来)他外任应天府知府。天禧年间,民间传言说有个形状像帽子的妖怪。夜里袭扰百姓,从京师往南的地方,百姓都很惊慌。王曾命令夜里打开城门(以安民心),(发现)那些胆敢散布谣言的人立即逮捕,最终也没有发现什么
妖怪。天圣四年夏天,天降大雨。有人传言说汴河决口,洪水很快就要到京师了,京城的人很惊恐,想往东逃难。皇帝问王曾怎么办,王曾说:“汴河决口,却没有奏书报上来(看来这)只是民间的传言罢了,不值得忧虑。”不久证明果然是这样。
陕西转运使设立管理食醋的部门,通过食醋专卖来谋利,而且请求在全国推行这个办法,王请示朝廷取消了这种做法。
大臣曹利用嫉妒王曾地位在自己之上,曾经流露出不满情绪。等到曹利用因事犯法,太后很生气,王曾却为他开脱。太后说:“爱卿曾经说过曹利用专横跋扈,现在为何却替他开脱?”王曾说:“曹利用向来依仗朝廷恩宠(而专横跋扈),所以我曾经以理驳斥回击他。现在加给他很大的罪名,我就不理解了。”太后的怒气这才稍稍缓解,最后从轻发落曹利用。
(后来)以彰信军节度使的身份又一次掌管天雄军,契丹使者经过此地,(总是)先约束自己的车马随从才敢过境,没有敢喧哗闹事的。当地百姓对他的施政很满意,为他画像而并为他立生祠供奉他。
王曾提拔或贬退官吏,都不让人知道是他的原因。范仲淹曾经质问他说:“宣传提拔人才,这是宰相的职责。您的高尚品德中,唯独缺少这一项啊!“王曾回答:“作为执政的人,对人有恩德的事,想加到自己身上;那些得罪人的事让它给谁呢?”范仲淹对这番话深感佩服。
王曾天性端庄仁厚,相貌俊秀。在朝廷上,言谈举止有一定之常规,平日里则不苟言笑,令人都不敢拿个人私事来求他。年轻时与杨亿都在皇帝侍从之列,杨亿喜欢开玩笑,同僚和朋友没有不被他玩笑戏谑的。等到与王曾交谈时,却说:“我不敢跟他开玩笑啊!”王曾平生生活十分简朴,有个老朋友的孩子叫孙京的来辞别,王曾留下他吃饭,饭后,用盒子送给他几卷信纸。孙京打开一看,都是别人写信后裁剪下来的纸边。
12、【例文】 互融•互容
昔人有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紧密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必将携手,彼此“互容”,才可“互融”。
诚如海纳百川、川纳百湖一样,我们所追求的“包容型”社会,正是如今开放政策下的“互融型”社会。国家之间互融互通,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相互借鉴、吐故纳新,也为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可见,彼此的“包容”“互融”必将助力其发展,行稳致远。
那么在这如今时代,我们该何为?这个几世纪前就被荷尔德林提出的诘问跨越漫漫长河,于时光的洪流中仍有警醒世人的力量。或许在不绝回响的历史长河中可以找到答案。
曾几何时,我们顶着“东亚病夫”的帽子,被列强践踏于马蹄之下,却仍洋洋自得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 肯走出国门,亦不肯纳谏从流,如此阻碍融合发展之路,岂不痛哉?唯愿后人哀之而又鉴之,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再看如今,博物馆的文物鲜活起来,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融后绽放出了更加绚丽的色彩。《上新了,故宫》刷屏,
大胆地启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形式,融合多元素,使故宫活跃于人们的口口相传之间,让人们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600多岁的故宫越活越年轻的气息。传统文物如此,传统诗歌亦如此。诗言志,歌咏言。《经典咏流传》采用了以歌和诗的方式,将歌与诗紧紧相融,在朗诵中,我们能感受到先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经典咏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在这交融的文化形式之中,我们真切地领会到了文化的真正内涵。
所谓“独木难成林,一花难成春”,今天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并深度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也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可谓发展离不开融合,融合将助推发展。
由国至家,由己及人,我们青年一代要学会融合,敢于创新,承担社会责任,相融更要相容。我们要抓住时代机遇,在各领域广泛融合的大势之下,努力争做前5%的时代领跑者。
千年来风雨同舟,万里内鹏程正举。一人行,是茂林修竹轻摇时的绰约;百人行,是惊涛骇浪过后的彩虹;万人行,是千万民族高歌下的灵动。你我互容,以数万人的壮举奏响时代的最强音,互融--势不可当!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写作的时候要结合材料的提示语分析,“融合是促进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情感可以融合,文化可以融合,经济可以融合,相关领域可以融合”,突出的是“融合”的作用;“正是有各种各样的融合,社会更加和谐,科技文化发展更快,经济发展更好,世界人民更有信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的是“融合”的价值。冬日的冰雪化作淙淙流水是“融”,春天的花朵绽放五彩缤纷是“融”;天空飞翔的和平鸽是“融”,远方伸来的橄榄枝是“融’,坚强的你走出昨日的阴霾是“融”,眼前的他露出真诚的笑脸是“融”;海峡那边的岛屿回到祖国的怀抱是“融”,世界各国的健儿相聚北京奥运是“融”……“融合”是一种状态,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胸怀。因为“融”,生命美丽如花,因为“融”,世界和平安定。就文体而言,本题可编故事,可抒情,可议论,但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忌漫无边际的空洞言说。 【立意】
融入世界,美好共生;融合世界万物,共享生命惊奇;融汇万物,繁华与共。 【结构】
题目切题《互融•互容》,第一段引出观点彼此“互容”,才可“互融”。第二段论述互融的作用,彼此的“包容”“互融”必将助力其发展,行稳致远;第三段提出问题,那么在这如今时代,我们该何为;第四段从历史角度分析,唯愿后人哀之而又鉴之,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第五段从当今社会分析,在这交融的文化形式之中,我们真切地领会到了文化的真正内涵;第七段依然分析当下,可谓发展离不开融合,融合将助推发展;第八段青年应该怎么做,我们青年一代要学会融合,敢于创新,承担社会责任,相融更要相容。最后一段强调你我互容,以数万人的壮举奏响时代的
最强音,互融--势不可当! 【素材】
1. 城乡统筹,融合一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农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国家用于“三农”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水、电、路、通讯、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水平。同时,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因此,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城乡文明协调互补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2. 城乡统筹,融合一体。城市文明是乡村文明的物质基础。现阶段乡村发展环境问题突出,老龄化、空心化日益严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相对于城市地区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但近年来以农业面源污染、农村人居环境不佳为代表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农业面源污染来看,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增产高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导致出现耕地板结、土壤酸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从农村人居环境来看,近年来农村“脏乱差”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但由于农村建设投资长期不足,导致农村人居环境依然较差,远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城市的丰厚物质基础——人才、资金、技术,都恰好可以有效弥补乡村物质条件水平较差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发挥好城市的物质条件优势,统筹城乡发展。 3. 城乡统筹,融合一体。乡村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精神支撑。上世纪末中国社会已经迈入老龄化阶段,且速度仍不断加快。在此大背景下具体来看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发现,目前城市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已基本得到保障,但其精神生活缺失问题却日渐突出。这种不平衡现象会降低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进而影响家庭和睦甚至社会稳定。都市性格的心理基础包含在强烈刺激的紧张之中,这种紧张产生于内部和外部刺激快速而持续的变化。人是一种能够有所辨别的生物。瞬间印象和持续印象之间的差异性会刺激他的心理。永久的印象、彼此间只有细微差异的印象,来自于规则与习惯并显现有规则的与习惯性的对照的印象——所有这些与快速转换的影像、瞬间一瞥的中断或突如其来的意外感相比,可以说较难使人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这种闲适的生活模式就是对城市生活的有效补充手段,让生活节奏慢下来,享受自在有为的生活就成为了必然。 【题目点拨】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
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