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路基施工技术指导书

2022-01-15 来源:易榕旅网


路基施工技术指导书

临午线路基施工技术指导书 1基底处理 1.1 清表 1.1.1 新建路段 应对路基填土范围内的原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灌木丛等进行清除清除深度不小于30cm有树根的应全部挖除清表后达到表层无杂物。

1.1.2 拓宽改造路段 旧路堤单侧或双侧与新路堤交界的坡面挖除路肩宽度范围未压实的虚方直至挖到密实坚硬位置。

加宽部分基底处理同新建路段。

1.1.3 直接利用段 应彻底挖补原路面的翻浆、沉陷、拥包、坑槽等病害坑槽、翻浆周边的薄弱部位必须清理干净。

1.1.4清理垃圾 在路基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生活垃圾应全部清理干净。

1.1.5对路基范围内旧路边沟的清理 对边沟范围内的腐植土及软弱层挖除干净单项检查。

1.1.6所有清表完成后由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1.2基底处理 1.2.1路堤填土(或填石)高度小于80cm时及零填路堤下挖至路床80cm采用重夯技术措施。距路床顶面80cm范围内的压实度需≥96%。如CBR值不能

第 1 页 共 19 页

满足要求则采取换填措施。

1.2.2 路堤高度大于80cm小于200cm时直接采用重夯技术措施。

1.2.3路堤高度大于200cm小于800cm时。采用50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度≥93%。

1.2.4 路堤高度大于800cm时按强夯进行处理压实度≥93%。

1.2.5对于“土夹大孤石”情况夯实效果不好建议挖除后回填。

1.2.6 对于原地基为石方的路段应清除干净覆盖层至坚硬的表面。

1.2.7 特殊地段处理 A、周边有房屋及靠近管线地段无法进行振动碾压、重夯、强夯要求大型静压压路机( 21-24t)压实。 B、对原地表坑、洞、穴应先清除沉积物后按设计要求回填回填后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2 路堤施工 2.1 一般土方路堤 2.1.1 准备工作 ⑴ 路基工程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土地规划、环境保护等确定路堤填料;填料首先考虑挖方利用土其次选择借土。对于调查的取土场在清除原地面表土后人工挖坑观察土质分布情况并沿深度方向不同土质分层取土送资质试验室进行土工试验以判定土质能否直接使用。

⑵ 取土场土的性质确定后应按“土场”、“土质”进行编号明确每种土用于哪一段落及压实区位(上下路堤、路床)。在路基正式填筑15天前分别送资质试验室进行标准击

第 2 页 共 19 页

实试验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的标准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作为施工控制标准。

⑶ 当同一土场土层不同且不能分层取用时应先混合均匀再进行土工试验确定施工控制的标准。

2.1.2 填料的技术指标要求 路基填料应均匀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透水性较好的砾石类土、砂类土。

⑴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 ⑵ 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⑶ 以上土质及CBR达不到要求的土质可以采用石灰或其他材料进行处理。石灰适合稳定塑性指数12~20的粘性土;水泥适合稳定塑性指数小于8的粉性土;塑性指数8~12的土质建议采用石灰水泥综合稳定 ; ⑷ 填料检测方法及频度见表2-1填料的CBR强度及最大粒径必须满足表2-2的要求。

路基填料试验检测表 表2-1 材料名称 用途 试验项目 JTJ 051-1993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 检测频度 土 路基填土 细粒土 土壤 颗粒分析 T 0115-1993 T 0116-1993 实测值 每料源试验一次 液限 T 0118-1993 ≤50%(JTG D30-20__) 塑性指数 T 0118-1993 ≤26(JTG D30-20__) 比重 T 0112-1993 实测值 承载比(CBR) T 0134-1993 表2-2要求 重型 击实试验 T 0131-1993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每5000m3或 土质变化时 含水量 T 0103-1993 随时进行试验 粗粒土 最大粒径 T 0115-1993 <150mm(JTG D30-20__) 每料源试验一次 不均匀系数Cu T 0115-1993 ≥5(JTG D30-20__) 曲率系数Cc T 0115-1993 1~

第 3 页 共 19 页

3(JTG D30-20__) 承载比(CBR) T 0134-1993 表2-2要求 重型 击实试验 T 0131-1993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每5000m3或 土质变化时 含水量 T 0103-1993 随时进行试验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 表2-2 项目分类 路床顶面 以下深度 (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 填料最 大粒径 (cm)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路堤 上路床 0~30 8 6 10 下路床 30~80 5 4 上路堤 80~150 4 3 15 下路堤 150以下 3 2 零填及挖方路基 0~30 8 6 10 30~80 5 4

2.1.3 机械配置 路堤施工应配备自卸汽车、平地机、推土机、压路机、洒水车等主要机械;填土路堤压实机械要求静压压路机不得小于18t振动压路机不得小于20t填方作业面超过 60m必需配备平地机。

2.1.4 压实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⑴ 压实质量指标 采用压实度和空隙率双指标控制土质路基压实质量。在路基施工规范中含水量仅仅作为碾压工艺的控制指标并非质量控制指标加之施工中采用30t~50t重型压实机具在较小的含水量下进行碾压也能达到要求的压实度这是导致路基碾压含水量普遍小于最佳含水量、路基稳定性差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采用压实度、空隙率双指标控制土质路基压实质量要求见表2-3。

试验研究证明在较大含水量下压实的土体具有较大的干密度和较小的空隙率浸水后土体稳定。当压实度大于93%且压实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增加2%~3%的范围内空隙率一般均满足要求为便于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采用含水量指标进行控制即含水量控制在较最佳含水量大2%~3%的范围内;阶段检查、交工验收时应检测空隙率指标。

第 4 页 共 19 页

路基压实质量要求 表2-3 项目分类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 (cm) 压实度 (%) 空隙率 (%) 一、二级公路 路堤 上路床 0~30 ≥96 ≥96 ≥94 ≥93 ≥96 ≥96 粉质土≤13 粘质土≤8 黄 土≤10 下路床 30~80 上路堤 80~150 下路堤 150以下 零填及挖方路基 0~30 30~80

施工时实测土壤比重按下式计算土体空隙率V: V=100-ρd(100/GS +ω) 式中ρd:实测土壤干密度(g/cm3); GS:代表性土样比重(g/cm3); ω:实测土壤含水率(%)。

⑵ 压实质量检测方法 施工过程中及检查验收采用灌砂法。

2.1.5 土质路堤填筑

机械检修 测量放样 料场选择 清除表土 基底处理 检 查 分层填筑 碾压、检查 路基整修、中间交工 清除表土 土方挖运 ⑴ 路堤填筑施工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⑵ 施工要求 ① 土质路基的填筑一律采用水平分层全宽填筑严禁倾填。每一压实层必须检验压实度合格后方可填筑上一层; ② 填土宽度每侧必须宽于填层设计宽度30cm以上最后削坡成型严禁边坡不足帮宽贴坡; ③ 每层压实厚度不得超过25cm同时不得小于15cm; ④ 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厚度不宜小于50cm(至少填筑两层); ⑤ 对于粉质土及黄土等路基填料含水量应均匀严格控制在较最佳含水量大2%~3%; ⑥ 路堤在填筑工程中必须留有1%~2%的横坡(透水性小的层位上方为透水性较大

第 5 页 共 19 页

的填筑层时横坡应大于4%)路床顶面的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同时应做好路堤的边沟以利于纵、横向排水通畅、及时; ⑦ 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后振、先低后高的原则最高碾压速度不得超过4km/h。直线段由两侧到中间小半径路段由内侧向外侧;同时必须保证碾压过程中横向重叠。当采用三轮静压压路机时应保证后轮重叠1/3宽度;当采用振动压路机时重叠40cm~50cm前后两相邻区段的纵向接头处重叠100cm~150cm。

8.填土大于8m时按设计图纸要求每填2m时满面进行一次重夯补强。

9.填土高度2-8m填至距路床顶30cm时满面夯一次填挖结合部每2m双排重夯一次。

⑶ 质量检测 路堤填筑至设计标高并整修完成后其施工质量应符合表2-4的规定。

土质路堤质量标准 表2-4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与频度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压实度(%) 符合表2-3要求 灌砂筒:每压实层每200m测4处 弯沉(0.01mm) 不大于设计值 贝克曼梁:每一双车道每1000m测80~100点 纵断高程(mm) +10,-15 +10,-20 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 中线偏位(mm) 50 100 经纬仪: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点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钢尺:每200m测4处 平整度(mm) 15 20 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 横坡(%) ±0.3 ±0.5 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 边坡 不陡于设计坡度 尺量:每200m测4处 2.2 填石路堤 2.2.1 填料的选择 ⑴ 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强风化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均不得用于填筑路堤 ; ⑵ 路堤填料粒径应不大于30c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

第 6 页 共 19 页

不均匀系数宜为15~20;路床底面以下40cm范围内填料粒径应小于15cm; ⑶ 路床填料粒径应小于10cm。

2.2.2 填筑要求 ⑴ 填石路堤一律采用水平分层全宽填筑不得采用倾填的填筑方式。在填筑前必须通过试验路段确定相关的施工参数包括压实功率、压实速度、碾压遍数、填筑厚度、沉降曲线等。压路机的选择参考表2-5建议碾压工艺:松铺厚度50cm首先采用12t静压路机静压1遍;然后采用50t振动压路机振压4~6遍至沉降差满足要求表面无明显轨迹时再用静压路机碾压1遍保证碾压面的平整度。压路机碾压速度在2km/h~3km/h激振频率控制在30Hz左右; 压路机与适宜的碾压厚度对应表 表2-5 压实机具激振力(t) 压实厚度(cm) 30 ≤40 50 ≤50

⑵ 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标准采用定点压实沉降差为控制指标。沉降差的控制标准为:振动压路机振压最后1遍路基沉降值平均小于3mm时即认为合格变异系数CV<10%。检查时采用20t振动压路机(强振碾压速度4km/h以下)碾压两遍后测点高程差平均值不大于3mm。沉降点应坚固牢靠、醒目易找、可随路基共同下沉也可以采用孔隙率为控制指标质量标准见表2-6孔隙率的检测采用水袋法进行; 填石路堤上、下路堤孔隙率标准 表2-6 分区 路床顶面 以下深度 (cm) 硬质石料 (强度≥60MPa) 孔隙率(%) 中硬石料 (强度30MPa~60MPa) 孔隙率(%) 软质石料 (强度5MPa~30MPa) 孔隙率(%) 上路堤 80~150 ≤23 ≤22 ≤20 下路堤 150以下 ≤25 ≤24 ≤22

⑶ 填石路堤的碾压过程一般路段应先两侧后中间在小半径曲线段应由里侧向外侧。最高碾压速度不得超过4km/h横向重叠40cm~50cm前后两相邻区段的纵向接头处重

第 7 页 共 19 页

叠100cm~150cm; ⑷ 岩性相差较大的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严禁将软质石料与硬质石料混合使用; ⑸ 强度大于30MPa的中硬、硬质石料填筑路堤时应进行边坡码砌。填石路堤高度小于或等于6m时码砌厚度应大于1m坡度采用1:1.5码砌困难时仅码砌坡脚高度为1m;填石路堤高度大于6m时码砌厚度应大于2m。边坡码砌与路基填筑宜基本同步进行。

⑹强度小于30MPa大于15MPa的软质石料填筑路堤时设2m的包边土。

2.2.3 填石路基的摊铺压实应采用大功率的推土机和振动压路机推土机的功率不应小于140马力振动压路机不小于30t。

2.2.4 填石路基路堤填筑至设计标高并整修完成后其施工质量应符合表2-7的规定。

填石路堤成型后的外观质量标准:路堤表面无明显孔洞;大粒径石料不松动铁锹挖动困难;边坡码砌紧贴、密实无明显孔洞、松动砌块间承接面向内倾斜坡面平顺。

填石路堤施工质量标准 表2-7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度 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压实 符合试验路确定的施工工艺 施工记录 沉降差平均≤小于5mm 水准仪:每40m检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测5~9点 纵断高程(mm) +10,-20 +10,-30 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 弯沉(0.01mm) 不大于设计值 - 中线偏位(mm) 50 100 经纬仪: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点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米尺:每200m测4处 平整度(mm) 20 30 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 横坡(%) ±0.3 ±0.5 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 边坡 坡度 不陡于

第 8 页 共 19 页

设计值 尺量:每200m抽查4处 平顺度 符合设计要求

2.3 土石路堤 2.3.1 填料的选择 ⑴ 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强风化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均不得用于填筑路堤; ⑵ 天然土石混合填料中中硬、硬质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的2/3; ⑶ 对于天然土石混合填料应人工取样筛分按不同土石比例进行混合料标准击实试验施工时根据填料的土石比例查找对应比例下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

准。 2.3.2 填筑施工要点 ⑴ 正常施工前应根据土石混合材料的类别分别进行试验路段施工确定合适的施工参数包括压实功率、压实速度、碾压遍数、填筑厚度、沉降曲线等。以便确定压实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标准; ⑵ 不同类别的土石混合材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 ⑶ 填料由土石混合材料变化为其他填料时土石混合材料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应小于30cm该层填料最大粒径宜小于15cm压实后该层表面应无孔洞; ⑷ 中硬、硬质石料的土石路堤应按石质路堤进行边坡码砌;用试验路确定的沉降差指标检测压实质量。路基成型后应符合表2-7的规定 ; ⑸ 软质石料土石路堤的边坡按土质路堤边坡处理。路堤填筑按土质路堤的要求控制路基成型后应符合表2-4的规定。

2.4高填方路堤 2.4.1高填方路堤填料宜优先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材料或采用轻质材料。受水淹、浸的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均好的材料。

2.4.2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基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基底承载力应满足如下要求: ①路堤高度小于10m时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50KPa; ②路堤高度大于10m时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00KPa。

第 9 页 共 19 页

(2)覆盖层较浅的岩石地基须清除覆盖层。

2.4.3高填土路堤填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预留路堤高度与宽度并进行动态监控。

(2)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沉降观测按照规范要求控制填筑速率。

(3)高填方路堤应优先安排施工。

3 路堑 3.1土质路堑 3.1.1 技术要求 对土质路堑应对距路床顶面0cm~80cm的深度范围内进行分层换填处理。要求0cm~80cm范围内压实度应≥96%, 80cm以下CBR值达到要求时不做处理不符合要求时需要重夯。

3.1.2 施工要点 (1)路堑在开挖前首先应做好截水沟并根据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工作。在开挖过程中应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2) 当路基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对0cm~80cm深度内的土取样进行试验。按设计要求进行分层碾压。为保证上路床均匀密实0cm~40cm须分两层回填压实;如CBR值不符合要求,则 0cm~80cm范围内需全部挖除换填或掺5%以上的石灰进行处理; (3) 路堑边坡必须按设计给定的坡率开挖每下挖4m进行放样整修严禁超挖; (4)路堑开挖无论人工或机械作业均须严格控制路基设计高度若有超挖应用与挖方相同的土壤填补最小填补压实厚度为15cm压实度满足规定要求。如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应用合适的筑路材料补填压实。

3.2.3 质量检测 路基成型后应符合表2-4的规定。

第 10 页 共 19 页

3.2 石方路堑 3.2.1 技术要求及施工要点 ⑴ 石方路堑的开挖应尽可能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 ⑵采用光面爆破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严格、切实可行的爆破方案并报批;必须保证平顺稳定。

(3)必须保证爆破施工周围的建筑物和各种管线的安全距离建筑物和各种管线50m内的用预烈爆破; (4) 对石方路床顶面严重不平整时的情况可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清除“凸起”的部分严禁用石渣或土找平; (5) 石方超挖路床部分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或混凝土找平; (6)对于地基为风化泥岩等水稳定性差的软岩须对距路床顶面20cm范围内的“软岩”挖除换填级配碎石。

(7) 挖方路堑的弃土、弃石必须按指定的地点堆放不得擅自随意堆放。

3.2.2爆破程序 (1)爆破作业必须符合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的规定。爆破施工组织设计应按相关规定报批。

(2)石方开挖严禁采用峒室爆破近边坡部分宜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3)爆破法开挖石方应先查明空中缆线、地下管线的位置开挖边界线外可能受爆破影响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居民居住情况等然后制定详细的爆破技术安全方案。

(4)爆破开挖石方宜按以下程序进行:爆破影响调查与评估→爆破施工组织设计→培训考核、技术交底→主管部门批准→清理爆破区施工现场的危石等→炮眼钻孔作业→爆破器材检查测试→炮孔检查合格→装炸药及安装引爆器材→布设安全警戒岗→堵塞炮孔→撤离施爆警戒区和飞石、震动影响区的人、畜等→爆破信号发布及作业→清除盲炮→解除

第 11 页 共 19 页

警戒→测定、检查爆破效果(包括飞石、地震波及对施爆区内构造物的损伤、损失等)。

3.2.3边坡整修及检验 (1)挖方边坡应从开挖面往下分段整修每下挖2-3m宜对新开挖边坡刷坡同时清除危石及松动石块。

(2)石质边坡不宜超挖。

(3)石质边坡质量要求:边坡上无松石、危石。

3.2.4路床清理及验收 (1)欠挖部分必须凿除.超挖部分应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填平碾压密实,严禁用细粒土找平. (2)石质路床底面有地下水时,可设置渗沟进行排导,渗沟宽度不宜小于1m,横坡不宜小于0.6%.渗沟应用坚硬碎石回填. (3)石质路床的边沟应与路床同步施工. 3.2.5 质量检测 路基成型后应符合表2-7的规定。

4 重点“结合部位”施工要点 路基“结合部位”的施工为关键环节。在施工过程中作为重点工序进行检查、控制。

4.1 半填半挖路基、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⑴ 对于半填半挖路基必须按照填方路堤、挖方路堑的要求进行施工。填方路堤填料应与路堑材料相同或相近。对于填挖结合面应从坡脚清除原地面松散风化层在自然坡上开挖向内倾斜的台阶宽度不小于200cm。上路床0cm~80cm的范围应将路基宽度范围内的自然山坡全部挖除处理基底后分层填筑压实 ; ⑵ 高度小于80cm的路堤、零填及挖方路床的加固或换填宜选用水稳定性较好的材料; ⑶ 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完善填挖结合部的地下排水系统。对于半填半挖路基地下水位较高时应设置纵横向盲沟。盲沟位置、截面尺寸视具体情况确定; ⑷ 在半填半挖

第 12 页 共 19 页

路基、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到下路床设计标高后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并应尽快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应在设计路床标高以上预留30cm厚的保护层。

4.2 作业段、合同段间的路堤结合 相邻作业段或合同段往往难以同时、同层施工。先填路段形成自然边坡后填段施工前应将先填路段边坡松动部分铲除填筑前开挖宽度不小于100cm然后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密实。若相邻作业段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00cm。

4.3 新旧路基的结合 4.3.1 旧路拓宽处理 ⑴ 旧路加宽:为使新、老路基紧密结合加宽之前须从老路堤坡脚向上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然后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密实加宽部分填料应尽可能选择与旧路土基相同的土以减少新旧路的沉降差。对于加宽不足1m的路段按1m加宽。对于填土高度小于2m的老路堤可将老路路肩部分全部挖除后分层填筑加宽部分; ⑵ 旧路加宽加高:当原路基既要加宽同时还要加高时在新、旧路已达到相同高度加高部分应按断面全宽度分层填筑。

4.3.2 改建路段与旧路相接 将旧路段边坡松动部分铲除凹凸部分除铲除松动部分外将接头处整理顺直。改建路段填筑前开挖宽度不小于1m然后分层填筑、碾压密实。填料应尽可能与旧路相同。

4.3.3.新加宽部每2m重夯满夯一次 4.3.4 为防止新填筑部分路堤部分沉降与旧路填平后新填部满夯后按设计要求铺设土工格栅正常碾压。

4.4 桥梁、涵洞等构造物台背填筑 4.4.1 台背填料要求 ⑴ 对于填方段构造物台背填

第 13 页 共 19 页

料可采用级配较好、最大粒径小于10cm的砂砾、石灰稳定土分层填筑。

⑵ 对于挖方段构造物台背填料采用: ① 可以采用浆砌片石填筑; ② 采用级配较好、最大粒径小于10cm的砂砾、石灰稳定土分层填筑。

⑶ 石灰稳定土填料技术要求: 石灰:选用Ⅲ级以上磨细生石灰粉或生石灰消解后通过10mm方孔筛的消石灰; 素土:塑性指数大于12的粘性土。

灰土拌和:比例按3:7(体积比)将石灰与土拌和均匀必要时须采取筛拌。测定灰剂量、含水量。按试验的最佳含水量进行闷料闷料24h后进行湿拌湿拌要做到均匀彻底。

4.4.2 台背填料填筑范围(砂砾、灰土) ⑴ 拱桥桥台台背填土长度底部距基础内缘顺路线方向不小于2m按1:1.5的边坡放线到路基标高并注意两桥台台背对称填筑; ⑵ 梁板式桥桥台台背填土长度底部距基础内缘顺路线方向不小于2m顶部自台身起不小于桥台高度加2m同时不小于2.5倍的路基填土高度; ⑶ 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孔径的2倍。

4.4.3 压实度标准 桥台、涵身背后和涵洞顶部的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或涵洞底部至路基顶面分层的压实度:填料为级配砂砾时压实度为98%、石灰稳定土时压实度为96%。检测频度为每50m2检验1点不足50m2时至少检验1点每点都应合格监理单位必须100%抽查。

4.4.4 施工工序 ⑴ 为确保填方路基与台背填料结合部位的压实质量要求采用重型压

第 14 页 共 19 页

路机碾压成型在施工工序安排上填方路段宜要求先作台(涵)背换填施工再接两端桥头引道。台背换填与引道结合部采用挖台阶形式确保良好结合台阶宽度1m; ⑵ 若先施工引道路基后进行台背回填应留足回填长度以保证重型压路机的碾压作业同时在引道和回填相接的坡面处应清除坡面松土至少1m开挖台阶台阶的压实度要满足要求确保回填段和引道的良好结合; ⑶ 若柱式桥台、肋板式桥台未能按设计图纸提供的施工方法(反挖式)施工__填土应按台背填土的要求逐层压实或采用水泥稳定土逐层填筑的方法施工。

4.4.5原地基处理 ⑴ 台背处原地基为软弱地基或湿陷性黄土必须进行处理使地基承载力及压实度满足要求方可进行台背填料的填筑; ⑵ 填方、挖方路基台背处原地面基底处理同相连路基的基底处理。

4.4.6 施工要点 ⑴ 基坑回填 隐蔽工程须验收合格桥涵圬工已达到相应强度时进行基坑回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压实厚度为10cm~20cm;采用小型夯实机具时基坑回填的分层压(夯)实厚度不宜大于15cm并应夯实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一般为93%)。

⑵ 台背回填 ① 台背回填填料分层压实厚度要求不大于20cm;当采用小型压实机具时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为便于检查每层填筑厚度是否均匀和方便施工应把每层填筑的厚度提前标记在背墙上; ② 台背回填部分的路床与路堤路床同步填筑; ③ 锥坡填土应与台背填土同时进行并按设计宽度一次填足; ④ 距桥台50cm范围内必须采用冲击夯或蛙式打夯机进行补夯不得漏压。

⑶ 涵洞回填 ① 注意对称填筑。对于盖板涵只有在盖板安装就位后方可填筑; ② 距涵洞50cm范围内必须采用冲击夯或蛙式打夯机进行补夯不得漏压。

第 15 页 共 19 页

⑷其它构造物的回填 构造物与路基体间距50cm以内必需用浆砌片石填筑;50cm-200cm建议采用冲击夯或蛙式打夯机回填砂砾每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5cm。

5 铺筑试验路(首件工程制) 填方在大规模施工之前应铺筑现场试验路段。试验路段位置应选在地质条件、填料、断面形式、压实机械基本相同的地段长度不宜短于100m。

从探索适宜该项目路基特点的最佳工艺流程、控制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获得施工效益角度出发每个施工项目都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形气候条件、不同的填料、不同的运输方式、碾压机械不同的压实标准及不同的工作面铺筑多段试验路。铺筑试验路之前应编写试验路大纲、明确试验路的目的、要求和重点研究施工技术关键落实人员、设备。通常试验路铺筑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⑴ 根据施工任务的要求(质量和工期)确定施工工作面的个数和质量控制措施。

⑵ 根据经验初步确定每个工作面的机械配置以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率。

⑶ 拟定试验路实施方案明确各个工序的衔接、人员配合、各个工序质量指标的控制方法、需要采集的现场工艺数据和质量数据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

⑷ 进行试验路现场施工收集施工工艺有关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机械效率匹配数据。

⑸ 认真分析试验路现场收集的有关工艺和质量参数根据总结的试验路成果合理调整人员、机械配置和工艺控制方法;确定该项工程施工的技术关键和重点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 16 页 共 19 页

进一步验证总结人员、机械配置和质量控制方法;完善施工方案写出试验路施工总结报告报监理批准。

6 特殊路基 6.1湿陷性黄土地段 ⑴ 填方路段对原地表进行100t/m的强夯。

⑵ 挖方路段挖到路床底设计标高后强夯。

6.2 软基地段处理 (1) 采用60cm片石挤淤加20cm砂砾。

(2)铺筑80cm厚的砂砾进行处理。

(3)挖方路段0-80cm全部换填80cm砂砾。

6.3 鱼塘地段处理 将鱼塘水抽干后清除淤泥铺设30cm干砌片石灌中粗砂碾压将片石装入(150cm)封闭然后再铺设20cm级配砂砾碾压上边依次铺设10cm中粗砂一层防渗土工布和玻纤土工格栅再铺10cm中粗砂然后上边铺筑1.5米厚砂砾。路堤边坡坡率采用1:1.75边坡采用30cm厚M7.5水泥砂浆MU40片石下铺设两层中粗砂(10cm一层)中间加防渗土工布和玻纤土工格栅。

6.4 原有旧路虚填路堤的处理 ⑴ 5m以内挖到坚实地表后进行重夯分层回填碾压填至路床底满面重夯1次。

⑵ 大于5m时挖到5m处采用强夯的方式处理分层回填碾压2m一重夯。

第 17 页 共 19 页

6.5 强风化石质地段 (1)开挖前必须完善排水系统。

(2)挖方路段的开挖与防护同步进行。

(3)挖至路床顶预留30cm超挖20cm换填级配碎石。

6.6黄土冲沟施工要求 ⑴ 冲沟若属湿陷性黄土地基则应首先对原地面清表、推平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强夯处理; ⑵ 大型冲沟均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20t以上自行式或50t~60t拖式)按路基施工技术要求分层压实。在安全和可行条件下碾压工作应尽可能靠近沟壁; ⑶ 每填高2.0m时在距沟壁3.0m范围内采用两排重锤夯实每点夯击3~4击以最后一击沉落量小于2cm控制单点夯击次数。夯点逐点相切顺序排列两排夯击后用推土机整平低凹的夯实带应补充填土并用压路机碾压密实; ⑷ 重锤夯实采用重锤重5t直径≤1.2m落锤高度≥8m; ⑸ 为减少高填土工后沉降当沟内有构造物时重锤满夯应在构造物顶部填土厚度达到8m时开始实施; ⑹ 为确保重锤夯实效果填土含水量控制在较最佳含水量大2%~3%; ⑺ 为确保填挖段的结合在距沟顶(或设计路基顶面)4m范围内应创造条件在沟壁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

7 弃土场的处理 7.1弃土场的位置选择 根据实际地形结合当地政府规划以少占耕地、保护环境为原则。

7.2排水防护 做好边坡防护避免水土流失完善排水设施做到场区无积水。

7.3后期绿化 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宜本地生长的外来树种为辅对于不能进行耕种的林地栽植乔木播撒草籽(混播)防止水土流失。可供栽植的乔木有杨树、油松、塔

第 18 页 共 19 页

松、樟子松、刺槐、圆柏、侧柏、旱柳等树种。对于不能耕种的荒地播撒草籽(混播) 防止水土流失。

8 路基施工排水 路基在施工前应充分注意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排水工作特别是在雨季施工尤应重视。施工中不论填方还是挖方均需做到各施工层表面不积水。为此各施工层面必须随时保持一定泄水横坡或纵向排水出路。

第 19 页 共 1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