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介绍的持有xxxx号许可证的矿区,行政位置上位于东戈壁省乌尔贡县境内,离乌兰巴托市478公里远,离东戈壁省省会西南17公里远,位于乌兰巴德拉赫县所在地西北?公里处的哈勒干山西南麓,面积2198公顷。其中:勘探区名称:图什勒格许可证号:10855X勘探区面积:21998公顷。勘探区坐标 序号 1 2 3 4 经度 保密纬度 2、矿区物理地理、经济简介
该矿区物力地理区域属于戈壁大区域,地壳地形属于丘陵草原地带。
地壳:以沙化地区的几百到几十公里延续的干性砾石横切,平均海拔高度1000—1100米的高原,顶部为平展和圆球形,侧面以岩石少、多裂缝的小山岗平原为主。这些小山岗、小山之间还有10公里宽,有时可延长100多公里的对称或延长的平原河谷地带。起源于戈壁的某一个高山和高原的干谷在这里蜿蜒起伏。这些干谷绝大多数为没有水,而且比较宽的阶地,但是山沟、山涧为主的地段也很多。干谷深在2—3米之间。海拔最高处为1706米(叶尔卢格山),最低处为827米(道老丁戈壁)。西北高,东南低。从赛音尚达市以北的铁路以东,沿着经度线和纬度线,分布着几十公里宽,几百公里长的草原和山谷平原。沿着经度方向的山谷平原绝大多数为上白垩纪沉积组成,但偶尔还有伴有中生代以前的沉
积裂缝和丘陵。这些草原和山谷平原平均在海拔900--980米以上,偶尔还有干凅凹陷地。
水网:水文方面属于中亚内流水系,水量取决于当年的降雨量,变化特别大。没有常年流水的河流,只有几眼泉水,但流个十来米长就流入沙漠消失。人口饮用水只能打井取水。而且只能在第四纪沉积、干谷和湖泊旁边打井。在1—2米处能出水,有时5—7米处方能出水。喷水量0.1—0.3米/秒。在矿区的西部泉眼相对多些,河流、小溪1—3米宽,0.3—1.0米深,流速0.4—1.0米/秒。这里在1—4.5米深处方能打出井水。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遇上降雨量大的年份,山谷里发洪水,洪水流量系数小于0.1平方公里公升/秒,浑浊度高于200克立方米/秒。
土壤:属于戈壁土壤区戈壁棕钙土。风对其土壤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风激化了土壤空气的新陈代谢,加速其蒸发,这不仅加快了干燥速度,而且把土壤表层迁移,对水土流失起了巨大的作用。
气候:1月份气温最低,7月份气温最热。冬天-2—-30度,有时可达-40度。9月20日起天气开始变冷。夏天平均气温在20--25度之间,一年有30—39天的气温达到30度以上。平均湿度45--50%。降雨量大的年份下30多天雨,降雨量达100毫米左右,赛音尚达附近的年降雨量幅度在32毫米左右。从布云情况看,一年有112天晴朗,40天多云。低气压布云情况看,一年有267天晴朗,3天多云。少量下雪,几乎不积雪。下雪厚度1--2厘米,最高时达14厘米,120—130天零星积雪。夏天炎热干旱,冬天寒冷刺骨。年平均温度20—40,一天的平均温度150—200,地面太阳照射度达1400—1500千瓦小时/平方米。春秋季刮大风,
起沙尘暴。5月份风最大,风速可达6--15米/秒。类似刮风天气一年有30—40天。年平均风速3米/秒。以西风和西北风为主。
植物界:植物方面属于北戈壁荒漠原野蒙古草、隐子草为主的荒漠地,但还有蒙古野葱、蒙古万年蒿的原野,以及还阳参、紫万年蒿的原野。属于东戈壁荒漠原野结构。由于缺水干旱、风大,植被稀疏。这里生长着甘草、沙蓬、苁蓉等药用植物,琐琐、水曲柳、胡杨等木本植物,野桃树、万年蒿等灌木丛植物,野葱、沙葱、蒙古草、还阳参、猪毛草、艾蒿等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虽然植物较稀疏,但是优质饲草比较丰富,所以具有很高的草场价值。
动物界:动物界方面,虽然植被比较稀疏,但是动物分布在数量上比较多。有蹄类动物中最多的是黄羊。还有黑尾黄羊、盘羊、野骡。鸟类有皂雕、鹰、花豹、鹞鹰、乌鸦、鹰隼、鹤、喜鹊、五更鸣、猫头鹰、寿星头、羊鸨、沙鸡,爬行动物有蛇类、壁虎,啮齿类动物有瞎鼢鼠、黄鼠狼、跳鼠等。为了保持生态平衡、保护频临灭绝的动植物,在禁止捕杀戈壁动物、保护琐琐等植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且将一些动物和植物列入了自然保护行列。
人口和交通:居住的人口少,每平方米只有0.2—0.3人。长期居住人口中心地区是赛音尚达和乌尔贡县。上述两县所在地有医院、加油站、学校、商业服务中心和邮电局、电信局和电厂。人口的绝大多数为哈勒哈部族,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过着游牧生活,少部分人从事农业和采矿业。矿区离上述两县所在地不远,交通方便,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汽车运输。
3、矿区地质研究经过
该矿区地质研究工作进行得比较系统。
1、二十世纪初,H·M·佩尔杰瓦利斯基(1871—1885年),M·V·佩夫采夫(1883年),V·A·奥布鲁切夫(1892年),A·A·切尔诺夫(1907)等人在该省西部地区进行了勘探,对该地区的地理结构方面做了初步记录。
2、1922—1923年,以Ch·贝尔基、F·莫利斯为首的美国自然博物馆中亚野外考察队,沿着哈勒干大道进行了地质考察,测绘了当地地质图,对白垩纪、第三纪沉积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发现的各种动植物遗迹,对沉积层厚度、岩层进行了分类。
3、1934年,A·Ya·斯捷凡年科对赛音尚达附近地区进行了地质水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地下水严重矿化,但是比较浅层的水质较好。
4、1935—1936年,V·K·柴可夫斯基等人进行了1:200000比例尺的研究,利用动植物遗迹,确定了在石灰层中的片岩、沙石组成的硬砂岩的年龄在石炭纪-二叠纪时代,认为在该矿区来说属于年龄最大的。侵入岩体组成属于赫兹及基米里时代。
5、1935—1936年,V·N·波罗里克等人进行了水文研究,确定了井水和泉水的喷水量及其成份。自1940年起,在东戈壁省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勘探工作。其中:
6、1941年,F·K·施普林对图什勒格煤矿进行了勘探,结果,确定了0.6—3.5米厚的三处煤层。
7、1940—1941年,U·S·热鲁波夫斯基等人在东戈壁省中心地带进行了1:500000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图测绘工作,完成了该地区地质水文略图的绘制工作,区分了上、中、下太古代沉积和第三纪、第四纪冲击岩、熔岩、石灰岩的组成部分。侵入岩体组成属于赫兹及基米里时代。在此次勘探期间,发现了石膏、发光泥土等很多有趣的矿石。
8、1948—1956年,K.·B·莫科善采夫、V·I·达尼洛夫、V·S·沃勒霍宁等人为了勘探石油,在东戈壁盆地的东部、赛音尚达和东巴彦的很多地方进行了1:200000比例尺的地质测绘工作。在勘探过程中,虽然进行了岩层作用、岩浆作用、地质构造等研究工作,基本上都属于勘探性质的,相互间没什么关联,所以测绘图非常粗劣。
9、为了在选题研究过程中明确其结构,V·V·德利诺夫、N·I·霍米祖里、V·I·布拉塔什、M·B·佩尔图什金等地质学家于1941—1956年进行了比例尺1:50000的成套的地质物理钻探工作,详细确定了东戈壁盆地的范围、深度结构,进而发现了含有石油的很多结构。
根据沉积岩石特点、动植物遗迹,区分了其上、中、下部地区的中生代沉积岩。制定了两层侏罗纪沉积岩和白垩纪岩层学概略,将下白垩纪沉积岩分成了三层、上白垩纪沉积岩分成了两层。把东巴彦岩层和赛音尚达岩层分别分成了两个次岩层,把巴彦希热岩层分成了三个岩层,并把第三纪沉积岩分成了两个部分。
4、矿区的地质结构
矿区的地质结构绝大多数属于中生代中、下侏罗纪成份的熔岩石蜡和凝灰岩,下白垩纪熔岩冲击岩,上白垩纪和新第三纪红色沉积岩,上第四纪、现代覆盖沉积岩,在其西南和东南部少量分布着中生代之前的沉积岩。
4.1.岩层学
下白垩纪:此年龄的沉积岩可分为查干察布、芒莱、新胡达格、呼和特格等岩层。查干察布岩层(K1cc):此年龄的沉积岩分布很少,中太古代重复的和上白垩纪盆地边沿,其产生主要与东北走向的裂缝有关。该沉积层没有褶皱,位置是横向或稍有坡度的覆盖层,分别分布在矿区西北和西南部。查干察布岩层沉积岩由灰白、灰色粗面英安岩和粗面安山岩组成。该厚度与东北走向的裂缝同下次岩层熔岩厚度相连,有时该厚度上和睦相处,被下白垩纪芒莱岩层覆盖。芒莱岩层(K
1mn):芒莱岩层沉积岩在中太古代重复的盆地边沿。芒莱岩层沉积岩最初于
1
978年,V·I·果里登布尔格等人在南戈壁省芒莱县境内进行分类的。在其下部为含有灰泥岩、砂岩、砾石岩、红、绿、灰色细粘土层、矿脉、矿层的红色鹅卵石、沉积块、巨块组成,中部由泥土、沉积块、鹅卵石层组成,上部由泥土、沙石、粘性土、砾石层、巨块、鹅卵石组成。该沉积层总体上是出自山麓的红、发红、紫红色鹅卵石、沉积块、巨块、砾石、沙石组成,其中含有河流、湖泊砾石、沙石、泥土、粉沙、灰泥等细小层矿脉。沉积层分布在矿区的西南部。在岩层学位置方面,覆盖着下白垩纪查干察布岩层,以及之前的深度变体、冲击岩、熔岩,被下白垩纪新胡达格、上白垩纪巴彦希热岩层所覆盖。新胡达格岩层(K1sh):此年龄的沉积岩位于矿区的东北部,以黑、黑灰、灰、灰白、绿、灰绿色为主的
泥土、粘性(白色)片岩,各种颗粒沙石、粉沙、砾石居多,还有小型中等光滑度的含砾石的沉积块,少量灰泥岩、石灰、含泥片岩组成。按白垩纪初步分类,该沉积岩属于东巴彦岩层成积层的下层。新胡达格岩层沉积岩最初于1973年,由G·G·马尔金森、V·F·舒瓦诺夫等人在东戈壁省温杜尔希勒县境内的沙章察布山南部的新胡达格地区进行独立分类的。该沉积岩由含有灰、灰绿、灰白色沙石、粘性土、小颗粒沉积块,保存完整的黑、黑灰、灰色动物遗迹的粘土、粘性土和伴有少量煤的粘性“纸型”片岩、含泥片岩、灰泥岩组成。此年龄的沉积岩总体落差是沿着经度走向,大部分以东北走向的裂缝同下白垩纪查干察布岩层(K1cc)相连,分别被旧第三纪、新第三纪、第四纪沉积岩覆盖。呼和特格岩层(K1ht):此年龄的沉积岩以绿、灰绿、绿紫色为主的各种颗粒的沙石、泥土、灰泥、粘性土、含有小颗粒砾石的沉积块、砾石、石灰石、沙子和煤层组成。属于东巴彦岩层成积层的上层。1973年,由G·G.·马尔金森在东戈壁省温杜尔希勒县境内的沙章察布池塘西部的呼和特格山进行独立分类后,用这座山的名字命名的。分布在额尔敦朝格特戈壁的沉积岩覆盖了比它之前的沉积岩,被上白垩纪巴彦希热岩层、新第三纪、第四纪沉积岩覆盖。对额尔敦朝格特戈壁钻探的勘探井里进行了如下剖面。
第一眼钻井位于额尔敦朝格特山东南1.6公里处。自下而上依次为:
1、 灰白色结实的粘土----------------------------------------4.8%
2、 含煤、带植物遗迹的褐煤灰色粘土细层--------------9.2%
3、 含动植物遗迹的墨绿、灰色结实粘土-----------------19.3%
4、 含植物遗迹的褐煤黑色粘土------------------------------9.5%
5、 黑色和灰色粘土层------------------------------------------4.7%
6、 含有植物遗迹、灰色小颗粒黑粘土、粘结度松散的沙石层的发青光的粘土层-----------------------------------------34.7%
7、 含有红、红灰、灰色粘土的松散的褐煤--------------5.8%
8、 含有10厘米厚煤层的黑、褐色粘土-------------------1.0%
9、 含有植物遗迹颜色暗淡的松散褐煤层------------------6.4%
10、 红色砾石------------------------------------------------------0.8%
11、 黄、灰色粘土块紫红色灰泥------------------------------2.0%
12、 含有植物遗迹的绿灰色粘土------------------------------4.3%
13、 黑灰色粘土---------------------------------------------------3.0%
14、 灰色均匀的小颗粒沙石------------------------------------4.5%
15、 灰色粘土------------------------------------------------------4.0%
沉积岩厚度114.0米下一个钻井位于额尔敦朝格特山东1.3公里处。这里的沉积岩富含灰、黄、绿色植物遗迹。其中沙石厚度1—1.5米,松散褐煤厚度1.0—3.4米。剖面厚度为30米。
再下一个钻井位于额尔敦朝格特山东南2.1,2.4公里处。这两个剖面的岩石学成份相同,所以用第十眼钻井的说明替代了第六眼钻井的说明。
1、含有细小粘土层的松散褐煤-----------------------------------93.6%
2、灰色粘土----------------------------------------------------------5.6%
3、含有灰色粘土的煤----------------------------------------------8.9%
4、含有煤炭的植物遗迹的灰色粘土和煤层-------------------3.9%
5、含有灰泥的煤-----------------------------------------------------12.4%
6、灰色粘土---------------------------------------------------------2.0%
7、含有灰泥、粘土层的褐煤厚度------------------------------4.8%
8、含有煤层的“4厘米”灰色粘土----------------------------1.2%
9、含有灰色成块粘土层的褐煤---------------------------------4.4%
10、含有褐煤、小颗粒松散沙石的粘土----------------------6.4%
11、含有粘土和硅化灰泥层的褐煤----------------------------6.0%
12、灰色粘土-------------------------------------------------------2.5%
13、含有灰色粘土层的褐煤-------------------------------------8.4%
14、含有植物遗迹细小煤层的灰色粘土小颗粒沙石层---4.7%
15、含有植物遗迹的灰色粘土----------------------------------1.5%
16、灰色小颗粒松散的沙石-------------------------------------1.5%
17、含有植物遗迹、发绿光的灰色粘土----------------------13.0%
剖面厚度224.0米从上述发现及其剖面记录看,边沿总体上是山麓、山脚和山脚-小型湖泊,中间是湖泊、湖泊河流性质的沉积岩。
4.2. 新第三纪结构属于新第三纪结构的沉积岩在矿区的中部、东南部分布最广。把这些沉积岩归到中新世进行分类的。中新世:属于此年龄的沉积岩有时以红色泥土,泥状、沙石状、沙石、砾石、颗粒物组成。以山脚、山脚河形成的沉积物砾石、碎石为主,由河流湖泊、湖泊、河流形成的为泥土、泥状、沙石状、沙石、砾石、碎石为主。由于碎石、砾石的成份取决于比它之前显示的附近岩石种类,所以相互不同。该沉积岩呈横向,显现度差,只有在山谷、河床岸边有所显现,其他地方主要被伴有小颗粒砾石、碎石的泥土、沙石所覆盖。4.3. 第四纪结构第四纪沉积岩:分布在山与山之间的山谷,小山山脚的冲击层、堆积层形成的沙石砾石有光滑的鹅卵石组成,其厚度互不相同。分布在矿区范围内的第四纪沉积岩分为上第四纪-现代、现代两个部分。属于该年龄的沉积岩的厚度和成份由于积聚的地壳条件、环境沉积岩石的种类、成分,具有相互不同的特点。上第四纪-现代沉积岩(QIII-IV):属于该年龄的沉积岩占第四纪全部沉积岩的95%,总体上都是山脚沉积岩。从航测图纸看,呈灰、灰黄、灰白色,地貌性质上分脉、并行、放射状居多。该沉积岩积聚在所有山脉脚下、山谷、盆地。山脚沉积岩占整个第四纪沉积岩的绝大多数,自东南向西北延长几十公里,沉积岩积聚坡度3
0
—50。该沉积岩总体上是鹅卵石、角砾岩,中等或光滑度较差的、不均匀的砾
石、沙石、沙石状、泥状、泥土交叉组成。总体上分等较差,呈灰黄色、灰色、有时红灰色,由于矿区的沉积岩情况,其成份、颜色、碎石程度都相互不同。该沉积岩的厚度互不相同,小型山谷、山麓下面厚度较薄,山与山之间的盆地、山麓中部厚度较大。该沉积岩虽然有光滑平缓的丘陵、平原地形,但是由于临时水流活动,短期内流动很大。沉积岩的总厚度25—30米。现代沉积岩(QIV):属于此年龄的沉积岩在矿区范围里分布均匀,形成种类分为临时河流、湖泊、风的远因等。从航测图纸看,大多呈灰、灰白色,图形比较多而具特色。临时河流沉积岩在矿区分布均匀、厚度较小。从航测图纸看,呈灰、灰黄色,其形状多样,有蜿蜒交叉的环形、从四面八方向主矿脉集中等。该沉积岩有大小不同的各种砾石、鹅卵石,有时在光滑度较好的地方还有带斜纹的紫灰色沙石。偶尔还有棕黄色泥土、泥状层。沉积岩厚度不超过5米。湖泊沉积岩积聚在平原、平缓的地方,与临时河流和风引起的沉积岩在空间方面有着联系。5. 地形地质的内外各种因素,尤其是最主要的地质构造对矿区的地壳形状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下述地形形成的活动在各地的强度互不相同,其结果,发生了如下地形。其中:包括剥蚀面、剥蚀侵蚀面、侵蚀面、剥蚀积聚面和积聚面等。(1)、剥蚀面矿区范围内,剥蚀面由松散和粘结度较差的沉积岩组成的低缓波浪形平原组成,在被研究的矿区的中部,其绝对高度950—1045米,相对高度50—100米。以非常均匀、均匀的平原地表来分类此类地表,内部有宽大平顶的、相对高度5—10米的山旁高地、冰砾阜,还有斜坡的山谷。形成松散、粘结度小的沉积岩的斜坡小丘梁状平原的地表,以白垩纪沙石状泥土、泥泞和硅状冲积块砾石等沉积岩为主。1)剥蚀侵蚀面按着剥蚀-侵蚀面特点可分为四种:1、松散的和粘结度差的沉积岩形成的丘
陵状、小丘陵状小土岗。此类地表分布在进行研究的矿区的中部和东部。该沉积岩与侏罗纪和白垩纪大块冲积岩有关。绝对高度在1000—1100米之间。该地表相对高度100—150米。此类地表的主要特点是山谷、小丘陵、小土岗交替起伏,或者杂乱无章。丘陵、土岗的分水线总体上是平的,或者地表隆起,从中分开这些的洼地宽3 0—400米,深5—30米。2)相对高度10--60米,在基本岩石中成三个四方丘陵。该地表在矿区的有些地方绝对高度为1400—1500米,其他地方绝对高度达1100—1200米。其特点是有很多铁饼状,或延伸的丘陵组成。2、松散的和粘结度差的沉积岩中的沟果属岩石的丘陵。此类地表分布较广。总的地形与沟果属岩石的小丘陵相似,等高线水平比较小,相对高度20—100米。小丘陵和土岗之间隔离的山谷深5—20米。3、相对高度5—25米,中等基本沟果属岩石中的小丘陵。该地表形成了上新世变平的地表,相对高度较小。小丘陵的形状在地形发展的最初和第二阶段形成的。最初发展阶段第四纪剥蚀——侵蚀山谷陡坡砾石组成。结果,形成了单独的、平缓丘陵和圆顶丘陵,以及相互间隔后形成具有坡度的广阔山谷。6、大地构造大地构造方面,该矿区属于南蒙古褶皱结构的戈壁兴安结构层系区。但是,与中生代和新生代熔岩和冲积岩在基础构造分类关系,形成重复的构造。蒙古国境内自上中生代开始到上白垩纪结束期间的构造-熔岩非常活跃,与此相关的构造和熔岩活动也非常活跃,形成了大地山脉之间的洼地、塌陷地、断裂构造,加速了沉积岩的积聚。结果,形成了侏罗纪、白垩纪年龄的重叠和单独结构集合体。中、下侏罗纪熔岩分布在中生代盆地边沿和断裂状构造古生代沉积岩淤积物地表上。有小坡度的覆盖状存在。这些构造没有褶皱,而是有小型断裂结构。下白垩纪陆源磨砾层沉积岩中芒莱岩层沉积块、砾石居多,胡赫特格以伴有煤炭的沙石、粉砂岩、泥板岩为主,厚度在400米以上。
向东南走向,坡度10--15度,其大部分被第四纪较薄的沉积岩覆盖。新生代构造集合体由新第三纪红色和花色山脚、河流、河流湖泊、湖泊性质的陆源和第四纪覆盖沉积岩形成。地质发展史:侏罗纪时代的主要特点是中生代构造熔岩活跃的第二阶段。中侏罗纪结束时期活跃程度基本上减弱,或者在后侏罗纪断裂结构中形成的洼地、裂缝,有红色和其他颜色的边沿、山脚、山脚河流、河流成因的沉积岩覆盖在中生代开始时期形成的沉积岩上部。上白垩纪时期,构造熔岩非常活跃,沿着东北,几乎与纬度相同走向和西北走向的很多断裂,塞满了中性成分的熔岩和红色、灰色陆源沉积岩。各断裂层在查干察布时期的结束处被合住,形成了少量熔岩。从此时期开始,洼地和塌陷地塞满了红色、灰色和花色陆源成积岩。但是,古代地理学条件相互有很大区别。例如,芒莱时期,在矿区范围内河流网发展较快,所以积聚了伴有边沿,山脚、山脚河流、河流成因的鹅卵石、砾石的红色沉积岩,新胡达格时期,积聚了绿灰色湖泊、湖泊河流、河流成因的淡水动物遗迹的泥状、粘土状沉积岩,在胡赫特格时期,积聚了湖泊河流、河流、湖泊沼泽成因的、含有煤炭、灰色沙石泥状沉积岩。但是,西巴彦时期,主要积聚了砾石状沉积岩。与这些沉积岩相关,形成了可燃性片岩、煤炭积聚层。形成上述陆源性沉积岩时,气候比较暖和、湿润。下白垩纪时代,形成了次陆台似的构造。与此相关,风化积聚比较活跃,地表逐渐变成今天的形状。当时,此地面积较大、深度较浅的湖泊居多,这些湖泊构造运动较少,所以沉积岩没有遭受褶皱和破坏,形成了水平的或5—10度坡度。从西高腰特时期开始,各湖泊的面积开始缩小。洼地、塌陷地相对少,细小成一串并相连,塞满了沉积岩,粘结度小。从此时代起,天气从暖和、湿润变成干燥。后白垩纪时代沉积岩,持续了地表开始提升,但是,各地互不相同,有的地方形成了洼地状构造,而且都用沉积岩和
积聚物塞满,变平进程比较活跃起来。新生代时期,构造运动相对活跃,湖泊开始形成,湖泊、湖泊-河流沉积岩开始积聚。
7、拥有许可证矿区的图什勒格煤矿研究概况图什勒格煤矿位于哈勒干山西南麓。1934年,A·Ya·斯捷凡年科曾经对图什勒格煤矿的1000平方公里面积进行了1:500000比例尺的测绘和对6000平方公里的面积进行了1:200000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测绘工作。1939—1941年,F.·K·西普京对图什勒格煤矿原煤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结果发现了1.0米厚的一个岩层,但是由于厚度较薄,所以做出了没必要开采的结论,并提交到国家矿产登记中心登记。1981—1983年,D·巴岱等人进行了1:500000比例尺的测绘工作,但是,没有进行煤炭方面的研究。1986—1987年,G·本布罗在43600平方公里的面积里进行了比例尺1:200000的分片地质测绘,确定了图什勒格煤矿的具体位置。8、图什勒格煤矿的地质结构矿区内分布了中、下侏罗纪凝灰岩沉积岩。该岩层有0.6—3.5厚的三个煤层。其中两个岩层位于哈勒干山东部的东北走向线洼地褶皱南翼。褶皱的轴心在东北部浸入哈勒干山熔岩下面。含有煤层的翼在西北落差角度60—70度。煤层有小型褶皱、波浪形地表,煤层、矿脉厚度不均匀,落差角度500—770,结构为颜色暗淡的薄煤层里的光泽煤。煤层含有细小的泥板岩、泥板-片岩、砂石层。含煤岩石为泥土、灰色泥板岩、变煤片岩、泥土、黑灰色泥板岩、片岩。该煤矿为含煤第一层、含煤第二层、含煤第三层等三个矿层组成。8.1. 含煤层第一含煤层:在该层的上部岩层为1.0—6.0米厚的混合结构,下部岩层为一般结构。该层在北部有分支,形成了厚度1.7—13.2米,形似楔子,一般结构的三个岩层。第二含煤层:该煤层厚度1.0—2.7米,岩层落差角度为50—75度,一般结构。第三含煤层:该层的上、中层厚度20—40米,以灰色泥土层分隔。该层在其西部
有分支,形成了厚度1.55—13.2米,栅状,一般结构的两个岩层。露天和第四纪松散沉积岩下面两种,露天开采长度4公里,宽300米。8.2. 媒质用肉眼看图什勒格煤矿,有玻璃色、黑色、黑灰色、暗淡色、断口好、有绦带分层、属于一种构造和纯层结构。 煤层% I II III 平均湿度% 平均灰分% 平均挥发物% 2.07% 6.12% 47.31% 3.50% 20.9% 50.9% 4.5% 27.8% 50.37% 平均含硫量% 1.38% 1.13% 0.72% 平均热量千卡/公斤 6370千卡 6678千卡 6468千卡 煤炭的化学成分:碳—75.21%、氢—6.0%、氮—0.94%、氧—16.3%。岩石成分:属于脂铅铀矿类暗煤和镜煤类。8.3. 勘探区储量评估在勘探过程中完成了拥有许可证矿区的图什勒格煤矿储量计算工作。计算储量时,参照了海外类似煤矿的储量计算方法。该煤矿的煤炭储量,根据纯煤炭的最小厚度1.2米,最大灰分35—45来计算的。计算该煤矿的储量时,参考了位于俄罗斯贝加尔湖以北的,结构与该煤矿相同的煤矿,分类利用1米厚的岩石作为计算的条件的。同时还考虑了矿山技术工艺进步完善,矿区的厚度按2米计算的。8.4. 储量级别在勘探阶段,对没有进行地表测绘图的矿区的储量,没有利用生产方法进行“A、B、C”研究,而是根据1:200000比例尺地质图进行计算的。测绘图工作中,根据钻探确定的岩层尺度,确定了在4 x 6 公里面积里的149.52米深的储量级别为A+B,C1级别。利用算数和落差角度的平均方法计算了煤矿储量。储量计算时,每层厚度按2.5米,长30—120米,分不规则地形计算的。利用该办法,把I、II、III煤层分为A和B级, 4 x 6 米的地方进行了149.52米深的勘探性开采及勘探性钻探,确定其储量18.75亿吨。其中把煤炭分散、分支、终结部分分成C1级,计算结果,储量为12.42亿吨。由此得出煤炭总储量为19.992亿吨和200亿吨。
图什勒格煤矿的基本煤层适宜开采,质量好,根据以前研究人员确定的情况,该煤矿的总储量为A+B级,62.9万吨,但是,当时的研究水平和储量确定网的密度较差,所以,认为钻探密度增加了之后储量可以提高3—4倍。图什勒格煤矿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勘探评估和详细勘探。9、矿产远景评估以前的研究人员根据该矿区范围内进行的地质测绘工作结果,将其列入阿勒坦希热-德勒格尔赫矿区,而且在这里还区分了黑德、阿尔斯胡达格矿石焦点,莫罗格措格-禅达门山区。该矿区位于莫罗格措格-禅达门山区。莫罗格措格-禅达门山区里有禅达门山铜、铁、金矿,矿点、地质化学倾角、钨矿点和银的岩石地质化学分散圈、锡石、萤石、重砂矿点。矿区外的额尔敦朝格特褐煤、矿物涂料、锰,还发现了阿勒坦希热萤石、褐煤和装饰石料等若干个矿床,铜、萤石矿点,锡石萤石、铜、铅、锡、钼、钨岩石地质化学分散圈,云萤岩带。以后该矿区还有可能勘测到褐煤、钨、铜、混合金属矽卡岩、黄铁矿、钨、黄金。冲击岩矿石分布规律由岩层学、岩石图检验标准因素来监督。矿区里分布的含有煤炭的沉积岩积聚物分为三种年龄。其中:上二叠纪、中下侏罗纪、下白垩纪时期形成的冲击岩层系包含了煤炭。南蒙古二叠纪时期的煤炭是沿着深处大裂缝的小型、单独和独特的重叠盆地里积聚的。图什勒格煤矿位于上、中侏罗纪含煤的小高地松软岩层切割中间。1986—1987年,挖掘375平米渠道,探坑36.5延米,钻探574.6延米。图什勒格含煤盆地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50000,概略图比例尺1:10000。
10、结论1)矿区位置:该矿区的许可证号10855X,行政区域属于东戈壁省乌尔贡县境内,离乌兰巴托市478公里远、位于东戈壁省省会西南17公里处,位于乌兰巴德拉赫县所在地西北38公里处或哈勒干山西南麓,面积2198公顷。其中:勘探区名称:图什勒格许可证号:10855X勘探区面积:2198公顷2)矿区
地质研究史:图什勒格煤矿位于哈勒干山西南麓。1934年,A·Ya·斯捷凡年科对哈勒干山1000平方公里面积进行了比例尺1:500000的勘探,完成了6000平方公里面积的1:200000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测绘图。1939--1941年,F·K·施普林对图什勒格原煤矿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确定了0.6—3.5米厚的三个煤层。3)矿区的地质结构:矿区里分布着中、下侏罗纪成份的熔岩,该岩层含有0.6—3.5米厚的三个煤层。其中两个位于哈勒干山东部的东北走向轴线的洼地状褶皱的南翼。褶皱的轴心在东北部浸入哈勒干山熔岩下面。含有煤层的翼在西北落差角度60—70度。煤层有小型褶皱、波浪形地表,煤层、矿脉厚度不均匀,落差角度500—770,结构为颜色暗淡的薄煤层里的光泽煤。煤层含有细小的泥板岩、泥板-片岩、砂石层。含煤岩石为泥土、灰色泥板岩、变煤片岩、泥土、黑灰色泥板岩、片岩。该煤矿为含煤第一层、含煤第二层、含煤第三层等三个矿层组成。4)构造:大地构造方面,该矿区属于南蒙古褶皱结构的戈壁兴安结构层系区。但是,与中生代和新生代熔岩和冲积岩在基础构造分类关系,形成重复的构造。蒙古国境内自上中生代开始到上白垩纪结束期间的构造-熔岩非常活跃,与此相关的构造和熔岩活动也非常活跃,形成了大地山脉之间的洼地、塌陷地、断裂构造,加速了沉积岩的积聚。结果,形成了侏罗纪、白垩纪年龄的重叠和单独结构集合体。中、下侏罗纪熔岩的中生代盆地边沿,断裂状构造古生代沉积岩淤积物地表上。有小坡度的覆盖状存在。这些没有褶皱,而是有小型断裂结构。5)矿区煤炭储量:在勘探阶段,对没有进行地表测绘图的矿区的储量,没有利用生产方法进行“A、B、C”研究,而是根据1:200000比例尺地质图进行计算的。在测绘图工作中,根据钻探确定的岩层尺度,确定了在4 x 6 公里面积里的149.52米深的储量级别为A+B,C1级别。利用算数和落差角度的平均
方法计算了煤矿储量。计算储量时,媒层厚度按2.5米,长30—120米、不规则地形计算的。利用该办法,把I、II、III煤层分为A和B级, 4 x 6 米的地方进行了149.52米深的勘探性开采及勘探性钻探,确定其储量18.75亿吨。其中把煤炭分散、分支、终结部分分成C1级,计算结果,储量为12.42亿吨。由此得出煤炭总储量为19.992亿吨和200亿吨。6)矿区煤炭质量:矿区煤炭湿度低于7.6%,平均灰分低于20.97%,含硫量低于1.13%,挥发物低于45.8%。热量大,最低热量6370千卡/公斤。7)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期间没有进行系统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勘探期间,被勘探的钻井里的水位下降情况进行了观察。此项研究工作的结果,把钻井里的水位降到4米时,流入钻井的喷水量0.3—0.6公升/秒。地下水矿化大,不能饮用,但可以用于牲畜饮用。8)矿产远景评估:以前的研究人员根据该矿区范围进行的地质测绘工作结果:将其列入阿勒坦希热-德勒格尔赫矿区,而且在这里还区分了黑德、阿尔斯胡达格矿石焦点,莫罗格措格-禅达门山区。该矿区位于莫罗格措格-禅达门山区。莫罗格措格-禅达门山区里有禅达门山铜、铁、金矿,矿点、地质化学倾角、钨矿点和银的岩石地质化学分散圈、锡石、萤石、重砂矿点。矿区外的额尔敦朝格特褐煤、矿物涂料、锰,还发现了阿勒坦希热萤石、褐煤和装饰石料等若干个矿床,铜、萤石矿点,锡石萤石、铜、铅、锡、钼、钨岩石地质化学分散圈,云萤岩带。以后再在矿区内勘测得话,可能勘测到褐煤、钨、铜、混合金属矽卡岩、黄铁矿、钨、黄金等。冲击岩矿石分布规律由岩层学、岩石图检验标准因素来监督。矿区里分布的含有煤炭的沉积岩积聚物分为三种年龄。其中:上二叠纪、中下侏罗纪、下白垩纪时期冲击岩层系煤炭。南蒙古二叠纪时期的煤炭是沿着深处大裂缝的小型、单独和独特的重叠盆地里积聚的。侏罗纪结构中古代沉积岩中,侏罗纪时代的沉积岩在矿区范围内分
布最少。根据该沉积岩的成分、岩层位置、动植物遗迹说明和其他性质,分为侏罗纪中下时期综合岩层(J1-2hh)、侏罗纪中上时期综合熔岩层(J2-3),上尸骸综合岩层(J3)等。哈马尔霍布尔岩层(J1-2hh):下中侏罗纪时代的该岩层的沉积岩在哈勒干山西南麓的0.9—1.0平方公里面积的地方被发现。该沉积岩的下层为砾石、各种颗粒的砂石、小型粘土,中层为粘土、煤化粘土和砾石、砂石,上层由砂石、砾石、粘土、少量淤泥岩组成。显现度中级,深谷、沟壁、悬崖峭壁、山梁、山脊和过去开采的露天煤矿里的显现度较好。该沉积层被小型沉积岩横切的较多,有时在裂缝附近的侧面形成了50度的落差褶皱。从航空摄影图看,哈马尔霍布尔沉积岩图比较暗淡,其颜色呈灰色、不清晰。山谷呈灰白、灰色,树枝状形状比较突出(见图60)。哈马尔霍布尔沉积岩小型剖面工作最初由I·E·图尔姆列夫在哈马尔霍布尔井附近完成,并且作为单独的岩层。1987年,V·F·舒瓦洛夫认为,哈勒干山沉积岩覆盖着石炭纪贡巴彦岩层。但是我们没有发现这个关系。我们对哈勒干山西南2公里处从下往上进行了如下剖面(见图55)。图55说明。哈马尔霍布尔沉积岩层(J2-3hh)剖面图比较1、小、中性含砾石沉积岩;2、砾石(碎石);3、含各种颗粒的沙石;4、粉砂岩;5、泥板岩、含煤泥板岩;6、纯煤层、扁平矿体;7、泥土;8、动物遗迹;9、植物遗迹。1、厚度小:含有各种颗粒的砂石层的灰色、灰绿色砾石………50米。2、灰色、黑灰色煤炭化粘土和褐煤细小层硅质木、主干、树枝遗迹的紫灰色、灰色砂石……….115米。3、含有3米厚的褐煤和砾石、砂石呈黑灰色、灰绿色、黑色、紫色、褐色粘土。该粘土里含有软体物较多。(由于本人不会英语,所以英语部分无法翻译)4、砾石、粘土、凝灰岩、粘土细小层的各种颗粒的灰色、灰绿色、紫灰色砂石………………..50米。剖面的总厚度586米。该沉积岩的角和边沿被下白垩纪
时期的查干察布沉积岩和哈马尔霍布尔胡达格跟前的小颗粒的上白垩纪岩层覆盖。从哈马尔霍布尔岩层沉积岩的岩石学成分和动植物遗迹种类看,证明了大地、湖泊-沼泽条件积聚。与该沉积岩相关,形成了褐煤积聚层,并且曾经用地方露天开采法开采过。哈勒干山附近进行的测绘图:1940年,Zh·杜格尔苏仍等人完成了勘探测绘图,1949年,N·B·涅夫佐洛夫等人完成了勘探测绘图。1951年,B·I·布拉塔什等人进行了地质勘探。1963年,1987年,B·K·施普林等人进行了岩石成分级结构的测定工作。涉及哈马尔霍布尔岩层沉积岩的年龄,一方面与其他称积岩相辅相成,另一方面,根据形成该岩层的粘土、在含煤粘土层中的动植物遗迹等,确定其岩层学位置为中下侏罗纪。上述动物遗迹与蒙古国其他地区的下中侏罗纪、鄂尔多斯、四川中侏罗纪沉积岩动物遗迹年龄相同,植物遗迹的绝大多数与西伯利亚、远东、巴西下中侏罗纪沉积岩中所含的植物种类相同。中上综合中上侏罗纪(J2-3)年龄的溶岩分布在矿区东半部以北的玛尼特套勒盖、塔万套勒盖、乌勒吉特套勒盖、图布新希热丘陵北部,扎门达朗山、浑德伦丘陵、浑迪套勒盖(49—80)、奥尔给赫哈尔套勒高德、阿贵特山、前乌勒吉特山(49—79)、伊赫和特山、赫亭则尔格德套勒高德(47—77)、胡和温杜尔及侏甘特套伊老木东部,以及乌讷格德山附近(49—76)的0.9—90平方公里的地方。这些矿点位于中太古代重复盆地的边沿,与绝大多数东北走向的裂缝有关。该沉积岩由粗面安山岩、粗面安英岩、粗面闪长岩及其凝灰岩、少量粗面安山岩,凝灰岩砾石、凝灰岩沙石组成。沉积岩矿点,大多数是在风化侵蚀过程中发生脱落的裸露形状。有时(49—79、76),还有100—120米厚的矿点。该溶岩总体上呈横向和覆盖状。从航测图看,分布中性溶岩的部分呈黑灰色、灰色、暗灰色,有时还有短的和弯曲形状。分布酸性溶岩的地段成灰白色、淡灰色、白色,没有
较明确的部分(见图56)。矿区的东北部或者玛尼特套勒盖、塔万套勒盖、乌勒吉特套勒盖、图布新希热丘陵北端,扎门达朗山(以下间断,故无法翻译) 可燃矿产品矿区里分布着煤炭、可燃片岩矿点和矿床。煤炭在进行勘探的矿区里,分布着上二叠纪时期的一个煤矿点,下中侏罗纪时期的一个煤矿和下白垩纪时期的13处煤矿点,其中上二叠纪时期的一个煤矿点是第一次被记录的。图什勒格煤矿位于赛音尚达西南17公里处的东戈壁省乌尔贡县境内的哈勒干山(1060米)西南麓。其坐标是:北纬44046`00`,东经110006`00``。1934年,A·Ya·斯捷凡年科在进行比例尺1:500000地质水文测绘图的过程中发现该煤矿,1939年,F·K·希普林等人进行勘探工作时,进行了详细勘探,并确定了储量。我们于1986年考察了矿区的地质结构,确定了它的具体位置。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详细研究情况:该矿区里分布着下种侏罗纪凝灰岩透明岩石。这里分布着0.6—3.5米厚的森个煤层。其中两个煤层位于哈勒干山东部的向东北延伸的轴性洼地褶皱南断。褶皱轴心在其东北部侵入哈勒干山溶岩下面。含有煤层的翼在向西北形成60—750的落差。煤层呈凹凸状,厚度不均匀,有时还含有发光的薄煤层。经过化验:湿度2.07—32.6%、灰量6.12—64.87%、挥发物25—30%、含硫量1.5%、热量2110—6700千卡/公斤。经过普通分析:碳含量74--77%、氢含量6%。F·K·希普林等人把煤矿储量列入“A”级原煤种类,储量计算为A+B,6300万吨。根据我们的观察,该煤矿的煤处于褐煤和原煤中间过渡时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