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京剧润腔技法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2024-03-04 来源:易榕旅网
FoRU_穗 京剧润腔技法在中国民族 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方芳郴州师范学校 图示1—1: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声乐作品呈多元化趋势发展,除了以往 传统的戏曲、说唱以及地方民歌.近些年又出现了民族唱法与通 俗唱法结合的民通歌曲、民族唱法与戏曲结合的“京歌”等等民 族新唱法。其中“京歌”的出现无疑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 .√ r I \—————/ 一 那 一 轮女 儿的知水 明 月 承与发展意义重大.它不仅吸收了中国国粹之精华。还将中国古 典文化发扬光大.使得我国青年一代对老一辈的戏曲文化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如何将“京歌”诠释好,唱出其应有的戏曲风味。 京剧润腔技法的借鉴与吸收是极为重要的 一、京剧润腔技法 (一)京剧润腔的含义 润腔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一种装饰技能.是将“死谱”变成 “活旋律”的重要桥梁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剧。广泛吸纳了多个民 间地方戏种,通过不断的打磨与融合,最终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 “榜首”剧种。京剧艺术包含“唱、念、做、打”四工,其中唱居首位, 可见唱腔在京剧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润腔作为京剧唱腔的重要 技巧,对整个京剧的演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f二)京剧润腔的种类 京剧润腔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倚 音、波音、甩音、嗖音、颤音”等等。 倚音是京剧润腔中最常见的装饰.不论是传统京剧还是现 代京剧,倚音技法都占了较大的篇幅。倚音可分为“上倚音、下倚 音、单倚音、复倚音、明倚音、暗倚音、前倚音、后倚音”等等 波音是~种有规律的颤音,谱面有标记。波音的节奏由慢到 快,最后那个音延长,气息要求则是随节奏而略有波动 波音一 般可以分为“上波音、下波音”两种 甩音是指在旋律下行时突然插入反向上行再下行的装饰技 巧,谱面一般无标记 甩音的使用相对自由,一般由演唱者根据 旋律、歌词内容、情感需要合理运用,以增添京剧的戏剧效果 嗖音,声音从鼻腔传出,类似哭腔效果。声带先放松,然后马 上闭合,造成一种“顿气”的效果 此技法需控制好口腔共鸣与鼻 腔共鸣,因此,掌握口腔、鼻腔、咽腔、上腭等发音器官的肌能状 态是正确发出嗖音的基础 颤音,是由本音与邻音反复交替而成。演唱颤音时要求声带 相当灵敏,气流与气压需配合声带的灵敏度做适度地调整.这样 才能达到准确而灵巧的颤音发声状态。颤音一般包括 陕颤音、 慢颤音、长颤音、短颤音、上颤音、下颤音”等等。 二、京剧润腔技法在“京歌”中的运用 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这是一首是京歌”中较为成功的代 表作品.由刘鹏春作词、吴小平作曲,近些年来受到广大观众特 别是中青年观众的喜爱 整首乐曲高度赞扬了梅兰芳勇于革新 的创作品质和正义凛然的高贵气质。孟子日:“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身 ”这正是梅兰芳注重人格完善、宣扬传统道德精英 文化的完美体现 歌曲中古典曲调与现代元素的大胆结合正好 将梅兰芳德艺双馨的高贵品质完美诠释。 (一)《梅兰芳》中倚音技巧的运用 歌曲《梅兰芳》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节奏 平稳的慢板抒情部分,第二部分则是具有典型京剧拖腔风格的 紧拉慢唱部分 倚音的使用几乎贯穿了整个慢板抒情部分,因此成为了全 曲使用最多的京剧润腔技巧。下面,笔者就倚音在歌曲中的一处 具体运用进行分析.谱例如下: 164 收 拾 起儿 女的柔枝 芳 叶 作为全曲第一句,短短五小节就运用了三处倚音技巧.使得 旋律线条如波浪般舒缓 “轮”字前运用了一个上单倚音.让本在 C处音高的“轮”与前一小节的“一”处于同一音高.过渡也更加 自然。此处的倚音应该把握好D的时值.不可拖了后面主音C 的时值,打乱整小节的节拍 第五小节的“月”字十分复杂,运用 了复倚音和上单倚音 复倚音中每个音的时值只是单倚音的二 分之一,因此,气息冲击声带时要灵活、轻巧。“月”字的音量应该 从弱起再到渐强,第二个上单倚音与第二小节类似,把握好D的 时值,不要将起着装饰作用的倚音代替了主音,喧宾夺主 (二)《梅兰芳》中波音技巧的运用 纵观全曲,运用第二多的京剧润腔技巧便是波音。波音是京 剧中最典型的润腔技巧.第~部分连续九个波音的使用.巧妙地 与戏曲结合,突出京剧的旋律感。下面,笔者将波音在歌曲第二 句的运用进行分析.谱例如下 图示1-2: 源 自T-男 儿 的心火 刚 烈。 坚守 住男 儿 的劲竹 气 节。 第二句的前面两小节密集地运用了三个上波音 第一个 “自”是八分音符,时值较长,此处波音的速度略微舒缓,像茶馆哼唱 小曲的感觉:后面的两个波音都是十六分音符,时值缩短了一倍,此 时为了提高声带的灵敏度,需将气压降低、气流减少,波音如彩 带般飘过后,气息立即坐在主音上,保证主音的节奏与节拍。 (三)《梅兰芳》中甩音、嗖音、颤音技巧的运用 甩音、嗖音、颤音都属于相对自由的京剧润腔技巧,谱面一 般无标记。 甩音在全曲的运用不多.比较典型的是在慢板即将结束的 最后一句运用了该技巧 结束句的“血”字拖了五小节、从倒数第 三小节开始渐慢.最后~小节的C音带出甩音,此时的甩音要准 而有力.从后脑勺直线型的弧度落下.甩完后马上落到主音降B 上.紧接着速度突变,进入紧拉慢唱部分。 嗖音是京剧润腔中比较特殊的技法.用的相对较少,现代歌 剧,如《白毛女》等也渐渐加入了这种伴随哭腔、从鼻腔发声的润腔 技巧。歌曲《梅兰芳》中在两段慢板抒情部分的结束句中,皆运用了 嗖音技巧,代表性的字有“迢、解、魂、血”。演唱时,气息同时冲击声带 与鼻腔.带有略微的哭腔。在带有附点的四个十六的节奏基础上,突 出“顿气”的效果.使听众体会到京剧较为明显的戏剧感。 颤音的运用主要是歌曲的紧拉慢唱部分,这个部分几乎每 个拖了六拍及以上的音均运用了慢颤音技巧,较为典型的是“兰也 似雪”的“兰”字 “兰”是快板第二句的开头,饱满地拖了六拍,C音与 上方邻音D音反复交替、由慢到快直到结束,演唱时需控制好二音 交换的频率以及由慢到快的速度,让听众感到自然而不突兀。 总之。京剧润腔技巧灵活多变,不是每一处的润腔技巧谱面 上都有标记 润腔的运用,少则死板,多则花哨。只有在对每一种 润腔技巧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基础上 掌握其中发声的重点与难 点.合理地加以运用,才能使带有戏曲风味的中国民族声乐作品 唱出其独有的戏曲韵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