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宫殿艺术的认识和思考

2021-09-26 来源:易榕旅网
中国宫殿艺术的认识和思考

[摘 要] 建筑有其建筑意,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追求,各个国

家、地区的建筑都是不同的。希腊的庙宇、哥特式大教堂、文艺复兴教堂、现代钢筋混泥土立方体建筑、中国的木结构大屋顶建筑,不同的建筑反应不同的东西,并各有其优劣。进一步分析中国古代的宫殿艺术,并阐述了中国封建礼制,来更好的认识中国建筑,审视现代建筑。

[关键词] 建筑意;建筑风格;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礼仪制度

著名建筑艺术家E·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人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联想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古希腊的庙宇,哥特式大教堂,文艺复兴教堂,现代钢筋混凝土立方体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屋顶。确实,从这些城市的建筑风格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那时那地的人民所追求的东西有很大的差距。西方的建筑像是“神住的殿堂”,他们所追求的一切都是以神为核心的,而东方的建筑是“人住的房子”。但就中国的宫殿建筑来说,建筑是在极力地表现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以及当时严厉苛刻的封建礼制文化。

就中国建筑具体说一下:

从建筑的结构来说,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木结构的建筑优、缺点并存。中国建筑受到“仁俭生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采用木结构,原因是木结构节约材料、劳动力和施工时间。而西方建筑这不然,例如,雅典的奥林匹亚神庙建筑群,前前后后用了近300 年时间才完成(公元前174 年~ 公元132 年);建造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用了120多年才建成(公元1506~1626 年)。当希腊人在雅典花了近300 年时间构筑雅典卫城后,中国人在渭河平原、三秦大地上建起了覆压 300里的阿房宫和秦始皇陵以及渭水长桥等建筑物,而且构筑起一道砖石的大墙———长城,这一切仅仅花了10 余年时间。因此,可以说,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最节省的建筑。但是,由于失火、腐蚀等原因,保存完备的古建筑已是少之又少。

从建筑的形式来说,中国建筑以大屋顶为一个最基本的形式特征。

从建筑的空间来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以明清故宫和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另一种以北京天坛为代表,其艺术氛围浓厚,呈现出一种空灵、恬淡和宁静的气氛。

概括起来,“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代表了中国建筑的特征与面貌。从中也体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王夫之说“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景而无情不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情而无景则情无所寄。中国古代建筑总会真实的传达给我们它所蕴含的“建筑意”,其中,礼是重要的一方面。

自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礼成为古代人们一切行为的最高准绳。在中国的宫殿建筑中无处不体现着这一点。唐代的大明宫,北魏的宫城,元朝的元大都,明清的故宫等等,都不同程度体现出“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三朝五门”等礼制。由于各种原

因,只有明清的宫城故宫保存了下来。

故宫中,我们所看到的造型、色彩、构件无不体现着一定的建筑意味,当我们理解它们之后,会不禁感慨于古人智慧的高深,封建礼制的桎梏。

《礼记》中写道:“礼,有以多为贵,有以大为贵,有以高为贵”“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朝会的场所,“每岁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国家有大庆典,则御殿受贺”。命将出师、皇帝登基也多在此殿举行。此殿是意喻皇帝奉承天命统治全国的大殿,它的地位可见一斑。所以,它的高度是紫禁城的制高点,面积也是最大,在重建之前,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符合建筑布局中“九五之尊”的最高等级,后因防火等原因,面阔改为11 间。而且,太和殿屋顶上的走兽,破格增加了“行十”这一脊饰,成为中国古建筑里唯一一个屋顶上有十脊饰的建筑物,其它最多也只有九个。太和殿的斗拱也是明清斗栱的最高形制,上下两檐均用镏金斗栱,在清代建筑中也属一种特殊的斗栱。

还有进入故宫的四个门中,午门,神武门,西华门,东华门。东华门的门钉只有八行,而其它三个门则有九行门钉,一般是太子进出宫的通道,而皇帝是不走的。而沿着中轴线的御道出入午门是皇帝和大婚时的皇后才有的特权,还有就是状元、榜眼、探花在殿试之后出宫时可走。这一切都显示出秩序、居敬的观念,贵贱有等,长幼有差,君臣之别等制度要求。

再看向地球的另一端———西方。他们最权威的人不是皇帝或国王,而是上帝耶稣,他们希望与上帝进行沟通,交流,所以,西方的宫殿建筑修建的高耸入云,以哥特式教堂最为典型。

看这些宫殿建筑,中国的也好,西方的也罢,它们处处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些发展状况。中国因为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之下,自秦始皇起,皇权至高无上的意识渐渐深入人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宗法制度、等级观念等礼仪制度,政治秩序,人伦规范更是深入人心。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庙宇,罗马的教堂„„他们都无一例外。建筑所表达的建筑意是都么令人回味!

我们现在的建筑呢?从我们现在的城市建筑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看到我们的民族所追求的是什么了吗?

[参考文献]

[1] 乾正坤.中国建筑艺术史,湖南大学出版社.

[2] 梁旻,胡筱蕾.外国建筑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