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彩线穿珍珠

2023-01-10 来源:易榕旅网
彩线穿珍珠

在某些文章中,所写的题材看起来似乎互不相干,但读起来却觉得自然连贯,浑然一体。这主要是作者在处理题材时,善于在众多题材中选取那最能体现其内在联系的事物,作为组织材料的线索的缘故。不然就会散不成篇。俗话说“彩线穿珍珠”,也正是这个意思。巴金的散文《星》记叙了这样几个片断: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得,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 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得„„”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群星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得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得。”望着蓝空里眼瞳似地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它们象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象赐于我一次祝福。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这里写了三件事:比利时短篇小说中车站小雇员的哀诉,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的赞叹,“我”在房间里的思想活动。这三件事既无时间、地点上的联系,也无因果关系,但放在一篇文章中却丝毫不使人感到散漫、凌乱。这是因为这三件事虽然毫不相干,但它们都同“星”有关,同星星给人们的慰抚有关。“星”就象一条彩线把这三件互不相干的事联系了起来。如果没有“星”作为连接的线索,作者所要叙述的这些内容就会象断线的珍珠,散不成串。又如散文《小米的回忆》里,作者以小米象征着延安精神,并以小米这一具体事物作为线索,连缀了童年在家乡种植小米、成年后同鲁迅的交往和友谊以及在重庆时受到党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等一连串看来似不相干的材料。

不是随便什么事物都可以作为叙述线索的,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可以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比如上面这篇散文所叙述的三件事,虽然互不相干,但它们都表现了同一思想:在痛苦中企求安慰,在黑暗中看到希望。而“星”是很能体现这种内在联系和主旨的,因为在这三件事中,“星”都被赋予同一种象征意义,即都象征着痛苦中的安慰,黑暗中的希望。

除了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作为叙述的以外,某事事件也可以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例如通讯《这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线索是寻药运药这件事,文中描写的新人新事及“八方支援”等生动事例和场面都紧扣在这条主线上。好象枝枝叶叶都连着主干,全文也就成了一棵郁郁苍苍的大树。

有时,也可以以某一种思想感情为线索,如秦牧的《土地》,就是以古往今来人们对土地的感情为线索,把《左传》上《晋公子重耳之亡》的故事、海外侨胞在离乡背后井时带一撮“乡井土”的习惯、体现着人们为保卫每一寸土地而英勇斗争的“寸金桥”的来历、沿海子弟兵坚守海防和建设海防的生动事迹、几千年来人们为争夺土地而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以及解放以来劳动人民奋发图强改造大地的动人情景等等事例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篇纵览古今、驰骋万里、错综复杂而又脉络井然的文章。如果没有这条“彩线”,也就不可能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

古人论文说:叙事有种种不同,“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刘熙载《艺

1

概》)。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尽管题材多种多样,作者的构思巧妙不同,笔法也千变万化,但只要把握住一根线索,就可以在行文时变化自如而又使全篇浑然一体。

概述与细叙

电影里表现一个较大的场面,往往既有鸟瞰式的全貌,又有特写镜头。叙述事情也如此,要把一件事情、特别是较重大而复杂的事情,反映得详细而全面,也需要对全局或全过程概括的叙述,同时对局部或片断细致的叙述。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湖南农民运动的形势是这样写的:

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农会在乡村简直独裁一切,真是“说得出,做得到”。外界的人只能说农会好,不能说农会坏。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则完全被剥夺了发言权,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在农会威力之下,土豪劣绅们头等的跑到上海,二等的跑到汉口,三等的跑到长沙,四等的跑到县城,五等以下土豪劣绅崽子则在乡里向农会投降。

对这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运动,作者竟能叙述得如此精当而周全,概括而又具体,而且还相当形象,实在是非常高明的。寥寥数语中,对农民革命的目标、形势、性质、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甚至各类地主的动向,也一一分明地作了交代,使读者对当时湖南农民运动的全局,了如指掌。但在其他一些重要问题上,又大都写得很细致。例如在《革命先锋》一节中对各类农民的态度以及下面“十四件大事”都写得细致具体。且看“普及政治宣传”中的两段叙述: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比如有一群小孩子在那里玩吧,如果你看见一个小孩子对着另一个小孩子鼓眼蹬脚扬手动气时,你就立刻可以听到一种尖锐的声音,那便是:“打倒帝国主义!” „„

孙中山先生的那篇遗嘱,乡下农民也有些晓得念了。他们从那篇遗嘱里取出了“自由”、“平等”、“三民主义”、“不平等条约”这些名词,颇生硬地应用在他们的生活上。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在路上碰了一个农民,那绅士摆格不肯让路,那农民便愤然说:“土豪劣绅!晓得三民主义么?”长沙近郊菜园农民进城卖菜,老被警察欺负。现在,农民可找到了武器了,这武器就是三民主义。„„

文章通过这些事情的叙述,反映了在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领导下政治宣传普及工作“收效非常之广而速”的情况。 在写作中,概述和细叙是常常结合着使用的,为的是使读者对客观事物既有全面的认识,又有具体细致的感受。作者对事情的全过程或全局越是了解得全面、深刻,就越能概括精当地说明它的全貌;对每个部分越是体察得深入细致,就越能写得生动而具体。这种办法在调查报告、通讯特写、游记散文中是时常用到的。顺便要说明的是,这里讲的概述与细叙,与通常讲的详叙和略叙有所不同。前者是指全貌与局部的关系,后者是指各部分跟表现主题的主次关系而言;采用略写,只因这部分在文中不占重要地位,并不一定是对全貌的概括。

2

给作文插上文采的翅膀

在历年的考纲中,都有对作文文采的要求:“作文要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有文采呢?下面以一堂改造语言的作文课为例,谈几点认识。

一、使用对称,感受句式的魅力

什么是对称句,对称句,指的是整句,包括排比句、对偶句、连用四字短语及大体整齐的一组语句。这里所说的对称句相当于宽式对偶句,是指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和结构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两个句,故称对称句。使用对称句,可以使语言富有张力,极具表现力,且含蓄而隽永,如一位同学对陶渊明的描写便是采用了对称的句式:

衙门太窄,怎能栖息你自由的诗魂?官场太暗,岂能容纳你透明的人格?南山的菊花已开,凌霜傲雪,洒落一地的金黄;南山的菊花已放,颔首而笑,召唤你漂泊的灵魂。你俯身采一枝瘦菊,心中便涌起了簇簇的幽香。从此,昏暗的官场少了一位两袖清风的知县,寂寞的诗坛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穿越那千年美丽的南山,啜饮那一丛丛清香,我真不知道,那是为你而绽的菊,还是如菊一样的你?

这样写陶渊明远比直说他的淡远雅洁好很多,生动隽永,富有张力。

但究竟怎样组织对称句呢?①在构思对称句时,应运用联想拓宽思路。每写一事物时,想一想与之相反、相对或相同的其他事物,这样便可打开思路。②在选定了相对事物后,便可选用恰当的词语一一对应地去写其状态、特征等。选用相同时,应尽量选用词性与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语。③对称句既可句与句的对称,也可句子内部成分的对称。

譬如将“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使用对称句扩写如下:

天色已晚,他抬头远望,昏黄的太阳伴着如血的残阳缓缓地沉落天边,无言的沉重;猝然回首,却看到,无名的海鸟扯着嘶哑的鸣声低低地迂回江面,裂人心肺。低首凝眸,却只看到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倒影,江水缓流无声,似不忍心惊扰;绿树顾影不语,没有勇气打破这份孤寂。他立在江边,留给我们一个亘古悲凉的背影,我走过去,轻轻的扳过„„

这一段描写就是按照“上边:远处天边的夕阳,近处江面的海鸟;下边:眼前江面的水,身后江岸的树”的顺序来写的,再对照各自的特点进行勾勒,将情感融入其中。应该说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只要善于想象与联想,都可以写出这样的语段。

二、妙用修辞,平添翅膀 在行文中适当用一些修辞,会使你的语言含蓄中尽显华丽,曲径处自见一份清幽,似一根细弦,轻拨你的心扉。如下面三位同学写陶渊明的片段:

片段一:

你倾听溪流,俯身嗅一下菊花,抬头仰望南山,咽下一口烈酒,辛辣苦涩却又幽香四溢。这不正是你,陶渊明,于乱世中方显一份淡泊。

片段二:

站在南山脚下,我远望,菊花丛中站着一位老人,他时而俯身,时而点头,是淡洁高雅的菊花触动了他的心灵?夕阳的余晖映在他的脸上,分明的嵌着安详而又淳朴的笑容„„一阵秋风扫过,如梦初醒,我不禁心中疑问:淡泊了世俗的重利,耐住生活的艰辛与清贫,真能坐定“采菊东篱下”的超逸吗?他似读懂我的心,转身招手,走进他的容膝之所,我跟过去,坐在他身旁,与他一起品着菊茶,一缕幽香溢满四壁,我突然明白了,转身,离去„„虽然清淡,却有默默的幽香,虽然清贫,却有真挚的淳朴。

这里,同学便是换了一种视角,展开想象,与诗人面对面,亲切而交心,让我们穿越岁月,走近诗人。

3

不仅可以使用比喻、想象与联想,其他如拟人、夸张、设问、反问等都可以用。只要你肯用心,任意挥手,便自是一种风景。

三、抓拍细节,点滴传神

在生活中,细节决定成败。而在作文中,细节却可以决定是否传神。什么是细节,其实就是那些具体而又典型的镜头,就是可以无限放大而可窥见生活真谛的那一点,就是可见世界的那一粒沙,存在天国的那一朵花。如:

陶渊明于庭院中,菊花丛,俯身轻嗅,身心都在那嗅中陶醉,醉开一地金色的菊花。再如项羽被困垓下,举杯长啸时的那两行清泪,写尽了霸王的那一抹柔肠。又如李白那“抑天大笑出门去”的“狂笑”,“狂”得淋漓尽致。朱自清父亲于车站买橘走过铁道时的蹒跚,曾怎样拨动作者那根脆弱的心弦„„

生活中,一个回眸的眼神,一个温婉的微笑,一个无意的举动,一个模糊的背影„„是否曾经让你久久难忘怀,那就写下来,并辅之以动人的细节,使之感人,传神。

四、点缀景物,增香添色

还是写陶渊明,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告别世俗的喧嚣,卸下凡世的庸俗,“采菊东篱下”,那是何等的幽静。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独自一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满英缤纷”,欣赏美景,那是如此怡然自得。

可作这样修改:

告别世俗的喧嚣,卸下凡事的庸俗,南山下,青竹横插成篱笆,随意地圈一地的菊花,金丝般的花蕊,抽出缕缕的幽香,俯身轻嗅,抬手采撷,远处的南山,磐石垒积成巍峨,却悠然地卧着如雪的云朵,墨黛般的清秀,晕染出极韵的飘逸,蓦然回首,惊鸿一瞥,那是何等的幽静。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独自一人,顺着溪流的两岸,漫步于粉碧的桃林,鲜绿的草丛上,满是凋零的花蕊,轻轻踩踏,仿佛簌簌地发出幽香,驻足,轻捻枝头的香魂,那是如此怡然自得。

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适当的景物点染,会让我们的文章语言含蓄而富有诗意,回味而有余地,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味道。

应试作文制胜歌诀

我们往往强调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让同学们感到作文横无际涯,无从下手,而实际上,应试作文的问题主要涉及文体、立意、材料、结构、语言五个方面,将这些问题搞清楚了,作文也就不是难事了。总结的十年高考经验,可从以上五个维度出发编拟应试作文制胜歌诀:

全面审题顾大局,求稳能把众人压。(立意)

文体合题也合体,熟悉地里种庄稼。(文体) 巧妇难为无米炊,储备调动两头抓。(选材) 悉心谋划细布局,活学活用讲方法。(谋篇) 辩证把你扶上马,装饰将分送到家。(语言) 全面审题顾大局,求稳把众人压。(立意)

尽管当前要求淡化审题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但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这就决定了作文面临既要激发考生写作热情、充分展现其自我才情,又要杜绝考生套写与宿构、使之写作能力的外化达到最大值这一两难的处境。如此看来审题问题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可或缺。

由此,我们对于审题应该强化“三个原则”:1就作文的材料,不就自己的材料。不要

4

先考虑自己具备怎样的材料,首先要分析作文材料的中心内涵。2不要过分强调主题创新,别出心裁,甚至反弹琵琶,这样做容易剑走偏锋。3着眼大局,不拘小节。作文审题应该从大局出发,切忌断章取义,抓住材料中的一鳞半爪得到做文章,甚至空穴来风主观臆断凭空立意。

文体合题也合体,熟悉地里种庄稼。(文体) 作家刘绍棠先生在谈创作体会时,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要在自己熟悉的土壤上种自己的庄稼”。我们注意到,老舍的作品大多锁定古都北京,张爱玲钟情于十里洋场的上海,沈从文离不开他魂牵梦萦的湘西,鲁迅则流连于他江南水乡的绍兴„„熟悉的地里是指熟悉的生活,还包括自己熟悉的材料、熟悉的表达方式、熟悉的作文结构,甚至是熟悉的文体。

有人说议论文是适应性最强的文体,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文体样式。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有些作文题目可能根本不适合写议论文,另外有的考生本身擅长描写记叙而拙于议论分析,对此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我们说要“合体”,也就是要量体裁衣,既要符合题目要求又要考虑个人特长。在平时的应考训练中则既要强化练习自己擅长的文体样式,又要兼顾其他文体样式的训练,有重点但不偏废。

另外这里所说的“合体”还有另一层含义,即考生所写的文体样式应该符合高考要求,要对高考考场作文中的标准甚至约定俗成的“潜规则”谙熟于心。2009年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李春雷先生的一篇高考作文——《做一只兔子咋就这么难》,由于其作文内容只是简单扩写作文材料而被广大教师认定为不及格的“下等文”,最终引发热议。就这篇作品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文章中的大多数内容只是将所给材料扩写了一下,虽然语言生动不乏调侃,形象鲜活,最后的议论也较为深刻,但这类扩写或是续写的“体式”向来不被高考认可,对此大家早已达成“共识”甚至是默契。

巧妇难为无米炊,储备调动两头抓。(选材)

有调查显示,之所以写不出好作文,32.89%的学生认为是没有素材,无话可说。为此我们应该从储备与调动两个角度展开,使得我们拥有写作素材,并且能做到灵活调度。在选择问题上,我们首先应该搞自己的“三个一”工程,一个心中得意之人、一本心中得意之书、一批心中得意之事。

一个心中得意之人。我们选择什么人?1最好是“圆形”的,而不“干瘪”的,是一个可供多角度“开掘”的人物;2最好是学界的,选择材料有一条“潜规则”——首选文学历史方面的,其次是政治经济方面的,最后是文艺体育方面的;3最好是公众的,对公众人物我们也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首先选大家熟悉的人物身上大家所不熟悉的事情,其次是大家相对不熟悉的人物身上的不熟悉的事情,最后选择大家所熟悉的人物身上的大家熟悉的事情,并要从生平故事、经典语录、相关评论三个维度全面梳理你所熟悉的人物。

一本心中得意之书。我们选择什么书?应该着眼于三类书:1经典文学,如《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2史学,如《史记》《左传》等;3人物传记,如《名人传》《富兰克林传》等。且要做到对你所选定的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对书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熟知书中的故事情节。

一批心中得意之事。这一条要求我们关心时事,博览群书。那么,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被选定为“得意之事”呢?应着眼于以下五点要求:1全面,不是皮毛——可以多角度使用,这样就不会出现生拉硬拽,所谓“话题就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情况了;2具体,不是梗概——可以彰显自我才华,对材料不能泛泛而谈,要深入了解,对于一些细枝末节要稔熟于心;3典型,不是随意——可以提升作文品位,不要张口就是“我二舅当年是如何考大学的”,闭口就是“邻居家的二叔是如何下岗再就业的”;4多元,不是单一——可以增强说服力,要做到角度多样,范畴各异,不在同一个层面,千万别忘了反面例子;5新鲜,不

5

是陈旧——可以引发读者兴趣,不要对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絮絮叨叨拉拉杂杂说个没完,不要动不动就把爱迪生、伽利略、牛顿这“老哥几个”拉出来。

其次要懂得作文是调动的艺术,好的作文只会产生于有准备的头脑中。我们要将调动作为一种“常态”并学会运用调动,做到一料多用。

悉心谋划细布局,活学活用讲方法。(谋篇) 写作时常常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有话不知道该怎么说。前者是材料问题,后者是结构问题。实践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文章结构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他们从不打腹稿更不拟提纲,写起作文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写议论文不考虑字数限制,正要收笔却发现字数不够,于是再添加两个例子,再胡乱议论几句,邮局不顾所写内容与上下文之间有无合理的逻辑关系;写记叙文刚刚展开情节才发现稿纸已过大半,于是草草收兵,也不管文章有没有波澜起伏。这些都是不讲究文章的结构布局造成的。

议论文的结构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展开论述的一般步骤,表现在文章中形成引论、本论、结论的形式。其整体结构布局是“总——分——总”的模式,其中,本论部分又可分为并列式(横式结构)、层进式(纵式结构)两种类型。我们要有自己胸中得意的写作模式,也就是说要有自己拿手的且长期固定的作文模式,这是避免考场作文层次随意的关键所在,但也不应死守一种,更要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能照搬照抄。一般来说,大的主题用横式结构比较好,化大为小,易于分析,而小的主题用纵式结构比较好,层层深入;具体的话题最好用纵式结构,但抽象的主题最好用横式结构。

辩证把你扶上马,装饰将分送到家。(语言) 在当前的高考作文中,华丽文风“大行其道”,绚丽的文辞掩饰了思想的单薄,华美的辞藻遮盖了思维的简单,精致的修辞淹没了思考的肤浅。不少考生用新巧的比喻替代了深入的分析挖掘,用大段的排比置换了缜密的演绎推理。考生都将目光一起投向了一种“小文人语篇”的“秋雨散文”模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从而出现集体失语,思考的“含金量”每况愈下,独特的审美感受力严重流失。

其实,一篇文章如果缺少深刻的思考,思想上“贫血”,只是徒有华美的外表,就不免流于平庸。如果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优美,甚至还可能因辞害意,本末倒置。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最关键的是要有独特且深刻的思想。那些有着磅礴大气的人文观照、睿智机变的理性思辨、深邃独特的个人见解的文章,才是阅卷老师最想看到的,然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即便是那些高考满分作文也不能说每一篇都能做到。因此,在一篇作文中,即便是有很少的有一定思想深度抑或独到感悟的语段那也是弥足珍贵的。 我们应在平时广泛地阅读那些体现人文精神、富于理性思维的文章。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阅读后的思考尤为重要。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只是大量的阅读,而“不过大脑”,不思考,那么再光辉的思想恐怕也难以真正被理解,更不用说内化、吸收。长期地阅读与思考,不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更会使我们的思想变得丰盈,思维更富逻辑性,思考别出心裁,使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方法上更理性、更科学。

中学生作文宜学会设置情境、安排线索、运用技法、自觉修辞,不断提升作文能力。下面是一篇在这几方面都堪称典范的佳作,仔细品味,借鉴良多。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

6

顿。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儿大的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看要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看要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月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朋友问我,“楼里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回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的茶水,走过他扫过的洁净的楼道,甚至漫不经心将自己的脏衣服随意丢放在他的斗室。朋友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是回报一次微笑。”

读过这则材料,是否也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人?他们虽平凡却充实,他们虽普通却重要,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人性之美在闪光。那么,不妨就来讲述一下他们的故事吧!

7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改卷情况:

①基本都能写平凡普通却充实重要的人,但是大多数作文平铺直叙,表达方式未能做到综合运用。叙事缺少波澜或者不够感人(选材不当),写人缺少细节描写或者描写不够生动,难以写出人物的特性。抒情、议论不适时恰当,导致无病呻吟。

②因材料对“平凡人”有一些限制(该记住他们的名字),故文中的平凡人,最好不是父母爷爷奶奶等亲人,而是大家生活中极易被忽视的小人物。

③有少部分作文文体不明。虽有叙事写人,但穿插太多议论抒情,削弱了记叙的分量。有一些人写了抒情散文,还有一些作文写三四个人,叙三四件事,结果每个人、每件事都没有写清楚。

④部分作文详略不当,开头铺垫太多,甚至占去大半篇幅。

⑤字丑不在少数,狠抓书写与卷面。 月考作文选登:

那个人是谁(评分54)

高一考生

“一日之计在于晨。”因此每个清晨的我,总坐在一把陈年泛紫的椅子上,望着窗外的新奇事物,采一束阳光,束紧我得衣裳,温一盏热茶,缠绕我的心房,每次,放眼望去,某个街头灯下,总有一个牛奶工反反复复地运送牛奶和捡回牛奶瓶,身体单薄,仿佛微风一吹,便像蒲公英那样飘走。于是,见到这情景,心头涌上无限的问号,那个人是谁?但我只知道她是一名普通的牛奶工。

多少个寒风凛冽的清晨,多少个狂风骤雨的黎明,她,始终孤单的身影,从未消失过。 一个被狂风洗刷,暴雨淋漓的早晨,那个影子始终没有出现。心头充满着焦急和担心的心情向妈妈问道,不由联想起当时的画面。一个黑漆漆的凌晨,乌黑似的云遮住了弯弯的月亮,一排排的松树像一排利齿似的互相磨擦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一股寒冷无情的颤栗驶入人心。那个牛奶工因为种种原因要把热牛奶送到一户人家,起早摸黑,骑着一辆只装载着一瓶牛奶的三轮车,自制的围巾像蛇般缠在自己的脖子上,但狂风依然把他的脸染成一个大苹果。这时,雨越下越大,但她并没有放慢脚步,为自己穿上雨衣来遮挡,只是手中紧紧地勒着牛奶,生怕别人抢走似的。埋下头,双脚像风火轮般蹬着三轮车。终于,来到那户人家,打开那户人家的门,把那瓶毫发无伤的牛奶递到主人手里。原来她这样做,是为了让主人生病的孩子喝上一口新鲜的热牛奶,而这瓶牛奶本是规定在中午的时候配送的,这时,一股暖暖的风吹向牛奶工通红的脸,主人极力地邀请她进屋保暖,但她唯恐自己身上每滴水弄湿地板,而极力往后退,她说:“我不能进你的屋子,快把牛奶送给你的孩子吧!”

因为那一次的运送,她染上了伤寒,在医院躺着,嘴里不停地唠叨着“一定要把今天的牛奶送到每家每户,别让孩子们等着饿着。”而她此时正吊着针,头上发热得可以烤熟红薯。

作为社区代表的我,去医院看望她,望着她那依旧通红的脸,身旁的桌上摆满了各种慰问的鲜花和信,和一瓶热乎乎的牛奶,那是她每天重复配送的牛奶,仿佛诉说着各个美丽的故事。这时候,温暖的春风拂过我的脸。陷入了美妙的沉思,那个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茫茫人海中,她扮演着一位简单而充实、普通却重要的人物——牛奶工,源源不断地散发着人性光辉美!

一个扫地的老头(评分45)

高一考生

第一次看见那老头,我就想:怎么会有人请这样的一个人来做清洁工呢? 他的头顶几乎已经没有几根头发了,稀稀拉拉的几根随着他的头摆动,简直像打了败仗的残余部队。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看上去浑浊得很,眼珠子像死鱼的眼珠子一样毫无生气。鼻子又大又扁,像被人踩了一脚,嘴巴更是像龟裂的田地一样,堪比刚受旱灾的西南地区。他的身体因为年迈的缘故,深深地弯了下去,像一张弓,随时会折断,叫人想起的不是“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而是“生命是一张破烂的布”。

8

我看见他扫地的时候总是东瞧瞧西看看的,而且专往人多的地方瞄。“该不会是想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偷东西吧。”我暗暗想道,于是每每看见他,总是下意识地把包捂紧。

一天,我像以往一样,早早地起了床,到楼下的空地跳绳,钥匙放在了口袋里。跳着跳着,扫地的老头来了,我没理他,只顾跳绳,等我跳完绳,那老头还在扫地,我也就走了。回到家门口,一摸口袋——钥匙不见!这下可糟了,爸妈已经上班去了,没钥匙我怎么进门啊!我急忙跑下楼梯,跑到那空地时,那老头不见了,地上也干净得很。我急了,在那不大的空地上来来回回地找了好几遍,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我漫无目的地在周围晃来晃去,过了好久,终于决定到隔壁邻居家借个电话告诉妈妈自己丢了家门的钥匙。我慢吞吞地爬上楼梯,发现那个扫地的老头站在楼梯间,似乎在等什么人。他看见我,滑稽的脸上突然露出了一个微笑,我愣了一下,他说:“小姑娘,这要是是不是你丢的呀?”尽管他的声音像极了动画片里那些妖魔鬼怪的声音,但当我看见他如同枯枝般的手上静静躺着的钥匙时,我还是惊喜地说道:“啊!老爷爷这是你捡的吧?谢谢你呀,我找了好久!”他脸上的笑容更深了,把钥匙递给我说:“下次记得小心点。”然后就走了。

我一路哼着歌回家,晚上,我把这事告诉妈妈,妈妈又好气又好笑地对我说:“以前你不是说那个老爷爷样子很像坏人吗?”我惊呆了,今天看见钥匙时的满心欢喜变成了羞愧——我居然以貌取人,而且,还误会了被人这么久„„

再次见到那老头,他的样子依旧那么可怕。但我总是在和他的眼神对上时给他一个微笑,渐渐地,我发现,其实那个老爷爷的头发也很可爱,眼睛也不像以往浑浊了,鼻子显得很老实,嘴巴也好看多了。

原来那个扫地的老头,其实还蛮可爱的。

那人,那绿萝(评份50)

高一考生

我很喜欢绿萝这种植物,它的纸条总是柔软地下垂在花盆的四周,绿意茂盛又浓郁,那嫩绿的小枝芽常常能伸进我的心里去,使我的心也染上了清新的绿色。

记得以前小区里有一个看自行车的老大爷,他的值班室窗台上就放着这么一盆绿萝,青葱的样子很惹眼,一看就是被精心照料的。

我不常骑自行车,所以是只记得那植物反而不记得那位老大爷了。有一日是周末,父亲突然兴致勃勃地说要骑自行车出游。我这才猛然想起自己的自行车停在小区棚里已经多年未曾擦拭,无人看管想必也有可能早已被偷去,当时我只觉得,看车人是个虚设的闲职,起不了多大作用,更不会用心照管那车辆,所以心中认定车被偷的可能性已有八九分了。

父亲却坚持要去看看,还吩咐我带上抹布砂纸,说倘若车子还在,擦擦推出去打打气兴许还能用,我不情愿地跟去了,事实上结果令我大吃一惊——车子不但还在,而且擦得锃亮,连一点灰都没有!以至于要不是看见幼时自己刻上的痕迹,我完全无法相信那是我的车!我和父亲都疑惑地绕着车子转了几圈,锁孔都锈了,开锁花了一点时间,直到我把它推出车棚跳上它流畅地骑上几圈后,我还是难以相信!

就在我一头雾水的时候,一个老大爷爽朗的笑声传进了我的耳朵:“哈哈,姑娘,那是你的车?好久没有用过了吧?还好骑么?”我仿佛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人,盯了他好久才想到他或许是看车人。那风霜的脸,小但明亮的眼睛,参差泛黄的牙,都给了我一种奇异的感受,那不是厌恶,是一种有心而生的亲切,仿佛他堆叠的皱纹间隐藏的笑意感染了我,我很自然地答话:“嗯,是我的。好久没骑呢,照顾得真好,谢谢您。”心里的疑云散去,我坚定地感觉是这个人擦了车,充了气,保管完整的。“谢啥!我没事干!好好骑了玩去吧,哪儿坏了找我修!”我照着他灿烂的微笑响亮地应了一声,转过脸去,眼眶微湿。我想象着有这么一位老人,每个两三天,拿着抹布水桶和充气筒,挨个儿打理那些无人使用或许永远也不会有人认领的自行车,心里暖暖的。

自那以后,我依旧不怎么注意看车人。他总是不在值班室里,或蹲在车棚里擦车,或调节车人的矛盾,他依旧那么不起眼,自是偶尔,一些阳光灿烂的午后,会看到他站在窗前,一边给绿萝浇水,一边哼歌,带着绿萝一样的清新自然。直到搬家,我都没有机会问问他的名字。

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他窗前的绿萝,绿意像泉水一样从盆里溢出来,泻了满地,映得墙也绿了,就如他的善意,从平凡的言语举动中满溢出来,丝丝深入我的内心,感染我今后的一言一行。

看车人和绿萝,或许都很普通,但他们在我心里都是不平凡的长驻客。

9

作文新题设计二则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比赛中有这样一个场面:一场男子网球单打比赛,观众席上几乎坐满了人,大家都目不转睛,期待着比赛尽快开始,两名运动员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发球运动员数次将球举过头顶,蓄势待发,但裁判微笑着示意他再等一等。看到裁判迟迟不开球,观众席上开始骚动起来,持球运动员再次将球举过头顶,期待着裁判开球和哨声响起——在网球场上,裁判有着绝对的权威。即便如此,裁判也不能随意延误比赛。在观众的不满声中,发球运动员斗胆向裁判耸肩表达自己的不解。裁判却不急不躁,微笑着指向观众席。这时候大家才发现,有位老大妈正步履蹒跚地走向她的座位。赛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的目光转瞬间变得很温柔,两名运动员垂手肃立,耐心等待着那位老球迷落座„„

请你围绕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脱离上述材料的范围。

【写作导引】

这则材料只是叙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动人的场面,至于场面、故事后面的深意,就要靠我们自己来理解了。

看了上面的材料,关键在于理解这样的内容:无论是裁判,还是运动员或观众,都在等球迷老太太落座,大家都非常理解,非常安静。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举动,一个善意的举动,不但可以平息所有人的不满甚至愤怒,而且能影响、感化他人,使人们都具有爱心、同情心、具有善念。这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大力提倡、大力弘扬的东西。

理解了材料的内容,立意就可以尽量朝着这个方向去进行。比如有这样一些立意可写:爱心接力、用爱去点燃爱、善念的力量、善心善举如灯塔般引领着人们前行„„

当然,实际作文时,应该运用平时积累的一些具有表现力的素材,写得具体一些,写得形象生动一些,尽量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印度有一对师徒,徒弟对什么都要抱怨,于是,师傅让他把一些盐倒入杯中并让他喝下去,问他苦不苦,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师傅让徒弟带一些盐到湖边,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并让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徒弟回答:“很清凉。”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徒弟说:“没有。”„„后来,徒弟明白了师傅的意图,也改变了事事抱怨的心态。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脱离上述材料的范围。

【写作导引】

仔细阅读这则材料,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人生的苦痛如同这些有一定数量的盐,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承受痛苦的容积的大小决定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就把你承受的容积放大一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是啊,集中起来就感到痛苦,分散开来就减轻了痛苦的程度。对于人们来讲,生活中有痛苦是在所难免的,而如何对待痛苦,方法各有不同。分散注意力,不让它聚焦于一点,自然就不会感到特别痛苦。一个人如果总是处在痛苦中,那他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终究无济于事。唯有心平气和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工作,才能真正成就一番事业。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