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委、市政府坚持“办好每所学校,关注每位学生”的理念,高度重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八项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县域内初步形成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竟相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均衡发展格局。
一、建立教育工作优先发展机制
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始终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工程,推进城市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市委书记亲自抓教育,市长担纲第一责任人,市委、市政府不折不扣地落实教育各项政策,积极采纳教育部门的各项合理化建议,坚持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证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解决困难优先考虑教育,为县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建立政府部门通力协作机制
全面落买“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政府切实履行统筹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建立健全市级职能部门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的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督查督办与目标考核,并定期通报督考情况。教育部门依法行使对教育人、财、物、事的管理职能;市发改、财政、人社、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密切配合;纪检、监察、综合、公安、工商、文化、卫生、安监等部门齐抓共管,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优化了教育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全市上下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营造了党政领导重视教育、人民群众理解教育、社会各界支持教育的和谐发展氛围。 三、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的各项政策,在依法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的基础上,加大了本级财政投入的力度。市政府为新老城区学校无偿提供净土地400余亩,安排项目资金近4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市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用于学校安
全设施设备,每年预算50万元设立重病教师救助和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建立完善“市(县)级统筹、集中核算、专款专用”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与管理机制。为解决学生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经费运转困难的问题,采取适当提高公用经费拨付标准(每年不低于15万元公用经费)的保底措施,有效保障了规模较小学校的正常运转。
四、建立薄弱学校动态改造机制 。
一是调整规划布局,有效整合资源。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 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措施。坚持学校布局调整与加快城区学校建、薄弱学校建设、危房改造、灾后重建相结合,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使学校办学功能更加完善,教育效益更加显著。二是依据国家及省制定的中小学建设标准和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实行标准化规划,分步分年分批实施,力求3—5年校校全面达到较高的标准化要求。三是确定薄弱学校,实施动态改造。通过调研摸底,审定薄弱项目,制定改造规划, 明确达成目标,提出具体措施,落实专项经费。几年来动态改造了50多所硬件相对薄弱学校。 五、建立教师队伍补充优化机制
根据省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城乡所有中小学配备足额的合格教师,构建了“有出有进、按需补充、动态管理、合理流动、优化结构”的教师补充机制,优先解决薄弱学校师资缺编缺科问题。六年来共优选招考补充新教师1800余名,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加强两大师训基地及功能设施建设,保障师训经费, 实施免费培训, 完善师训制度, 加大规范性培训与校本培训力度,深入开展师德建设与读书学习活动, 有效促进了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同时,对管理薄弱
学校实行领导干部上挂下派制度(对校长及班子成员予以调整、交流、充实,重点配强校长,改善班子结构,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六、建立弱势群体子女帮扶机制
关爱弱势群体,建立帮扶机制。按要求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近入学”、贫困学生“两免一补”、“三免一补”、特教学生“四免一补”政策,对特困寄宿学生实行“绿卡”免费供餐制度,设立资助贫困生专项经费,建立“以财政资助为主体,社会及学校资助为补充”的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和长效机制,创建“留守学生之家”,对学困生开展“1+1”帮扶活动等。切实帮助其解决就学困难与问题,依法保障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充分体现教育公平。 七、建立学校管理质量提升促进机制
建立并逐步完善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城乡统一要求的学校管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管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施督导评估,促进质量均衡。一是坚持以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作为核心导向,立足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人生和终身幸福奠基,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让学生不仅获得满意的学习成绩,更要具备优秀的品质、 阳光的心态、健康的体魄、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二是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实行高中招生改革,积极打造有效课堂,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均衡。整合校本资源,让个性特“树”起来;师生全员参与,让个性特色“活”起来;充满“学生味道”,让个性特色“灵”起来;区域全面推进,让个性特色“靓”起来。让每个校园都成为美丽花园、魅力学园、成长乐园、温馨家园。四是围绕特色项目,深化拓展内涵,创建特色学校,促进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特色化、个性化、优质化发展,实现区域特色均衡,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一校一亮点,一校一看点,校校有特色,年年有跨越”。
八、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机制,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监测评估,分城市组、农村组或优质组、相对薄弱组,对办学条件(校舍、设备设施等)、师资水平、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关键性指标实施监测, 比较分析均衡度,为相对均衡、动态高位均衡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奖惩激励机制,通过实绩考核,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或工作造成重大失误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问责。
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
送:彦蓉副省长,保明副秘书长,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
编办、省发改委、省经信委、公安厅、科技厅、财政厅,人社 厅、农业厅、省法制办、团省委、省科协、省社科院、省政府研究室, 各市(州)人民政府
发:各市(州)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