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范本模板】

2024-05-11 来源:易榕旅网
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摘要】:自主创新意味着国家核心竞争力,意味着发展和安全.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较贫瘠的创新实践参与经历阻碍了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能力欠佳.大学生对科学创新的崇尚意识与行为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大学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校园文化传播方式来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培养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创新型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

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环境,导师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革传统教育方式 人才培养的摇篮是高校,因此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如何,是 否能经得起社会的考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 现行的高校教学模式有很长时间的实践,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教师和教材 为中心,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考试作为教与学 效果的检验手段。尽管近年来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大力宣传大学应重视培养学生 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等,然而在实践中却很 少触动到深层次的课程教学改革。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 整个教学过程方法,调查研究、社会实践、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都处于辅 助地位。教师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不断充实讲课 内容,并且强调讲课方法包括黑板的板书内容的规范,系统讲授精心整理的知识, 学生照搬黑板内容作为课堂笔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课上依赖教师课后来依赖教 材的习惯,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加反思地接受,什么问题也不提或根本提不出问 题,学生在教学中完全处在被动、从属的地位。同时,为了教学和考试复习方便, 课堂教学很少涉及教材以外的知识,甚至在第一次开课时就框定重点、非重点和 不考试的范围,学生无须了解新技术、行业动态和不同流派之间的争论,没有必 要发展独立判断能力。开展研讨式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在研讨式教学中,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 解决各种理论的或实践的问题。集体学习以课堂形式为主,个体学生可向教师和 同学充分展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 论,在聆听他人的意见的同时参观和参考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取长补短.观 摩、学习、借鉴也是一种创新实践的过程。 要解决好创新能力和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的认识 和观念就可能不同于标准答案,甚至能否有标准答案也成问题,那么,如何评估 学生的成绩?六十分的及格线是唯一判据? 教学活动的不确定性无疑会与现行教 学考核规范发生冲突,不解决这一矛盾,创新活动就难以引入教学过程,或者引 入创新活动后教学活动将处于失控状态。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探索新的课程考核 管理模式。 加强创业意识,面向市场,面向国家发展之需求,开展课程以外的科学研究 和发明创新活动.由于单科教学中的研讨活动往往局限在较狭窄的知识领域内, 与当前跨学科大综合的研究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加强学生的课外科学研究和发明 创新活动有利于打破课程界限,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多学科 知识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这类创新活动应纳入教学计划,提供必要的财 力和物力支持,

由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指导。在高年级应将学生引入各种项目研究 之中。在研讨式教学和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发明创新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在同学的激发下边干边学,体验创新活动的成败得失.有助于他们掌握创新 的诀窍,创新的诀窍是难以通过阅读和听课来掌握的,在教师指导下边干边学是 掌握诀窍的有效途径 改变现行的闭卷应试方式,用多途径体现学生的系统知识和创新能力

三、 大学生自身对创新能力 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 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园囿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 2、 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朱清时院士在总结创新能力提高的技巧的时候称,出色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有新成就,在于他们有从不枯竭的兴趣,并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知觉,最后聚精会神地去研究它.由此看来,新发明新发现和发明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现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是理论上该有的现象,老师有时候也无从解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勤于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任何新发现都是在长期的思考论证中得以立足的,搞实验的人必须要有思考的习惯,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 3、 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

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李开复认为,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其原因是创新成果大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另外,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因此,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对于研究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切不可因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否则就陷入了片面论的泥潭.

大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它对于提高我国创 新能力,振兴民族科学技术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 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刻苦学 习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创新战略的实施 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