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理解课文。 3、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认读11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游览顺序写作方法。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现在的北京是我们的首都,你们去过北京吗? 生:2008年我们去过鸟巢和水立方。 生:暑假时我和妈妈、爸爸去过香山。 生:我们去过欢乐谷。 生:我们去过皇上住的地方——故宫 …… 《18颐和园》 设计者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轻松地引入课题,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距离。从谈话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 再一次从视觉上让学生身临其师:北京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境感受北京的颐和园巧妙的艺术构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思,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游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从而让记《18颐和园》。 学生对我国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的建造者设计者心中油然而生一种
二、板书课题 (一)板书课题,认识“颐”字。“颐”是本课生字,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边的“口”要堵口。 (二)介绍颐和园。 CAI:图文结合 师: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敬意。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颐和园的面积达290 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 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脚下建了一条初读课文,对课文整体感知。检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红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查生字词情况,字词是理解课文基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础,只有生字认识才能更好理解课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文。 过渡:颐和园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是世界上罕见的艺术园林,让我们翻开书,赶快读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作者游览颐和园的路线,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二)检查生字词 1、认识生字词 师:课文读完了,老师要检查你们学习情况。 CAI: 长廊、柱子、建筑、佛香阁、宫殿 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 姿态不一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1)同桌两人互相读。 (2)指名读(3、4名)。 (3)领读。 (4)齐读。 图意结合,让学生从抽象的、难理解的词中更直观地去理解词语。
2、结合图理解词语 CAI:长廊、佛香阁、宫殿、建筑 师:词语会认了,但我想考一考你们,从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前三种都是建筑。 师:我国古代的建筑形式非常多,你了解其中的哪一种?(随机教学) 生:宫殿,电视中皇上住的房子,特别好看。 师:课文里讲到的是——排云殿(出示图片)它是慈禧太后处理朝政的地方。 生:佛香阁是什么? 师:阁这种建筑一般建在高处,呈四方形、六方形或八方形,周围开窗,可以凭高远眺。课文里介绍的是——佛香阁。(出示图片) 生:长廊我知道,公园常见有顶的过道。 师:长廊就是走廊,有顶的过道。(出示图片) 四、指名逐段朗读,说一说作者游览颐和园路线的句子。 生朗读。 师:谁来说说看? 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生:(同意) CAI: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画线的表示动作的词。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朗读文中四句话,掌握文章游览顺序。从读中去体会在游记中巧妙地运用动词的好处。 让学生通过找、读、说的方法在赏析中掌握游记此类文章的写作方法,知道什么是过渡句、移步换景。 抓重点段,整体感知颐和园的美,感受首尾呼应在文章中的好处。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 为下文做铺垫。 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生:这几个动词就是表示游览顺序的词。 师:现在谁再说说作者游览颐和园顺序。
生: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小结方法:作者用上一些句子,能很自然地从对一个景点的介绍,过渡到另一个景点,这样的句子叫作——过渡句。而一边走,一边把看到的景物记录下来的方法,就叫作——移步换景。(板书:过渡句、移步换景)你在介绍其他景区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师: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师指名读第一、六自然段。 2、点出“首尾照应”写作方法。 师:课文中开头、结尾都描写了颐和园的风景美,这种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多好啊! 3、指导朗读。 师: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颐和园,她 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和美,也从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颐和园的美。 七、作业。 巩固要认的字,练习要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依次游览了哪几个地方?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让我们这节课再 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再利用“读、找、说(谈感受)、读”得方法去体会长廊的长与美。
次感受著名长廊的美。 (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品味颐和园的美 (一)学习第二小节,感受长廊的长与美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让我们赶赶快进园看看吧。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长廊。(板书:长)(生读) 2、反馈:(随机) (1)长: 生A:“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中“一眼望不到头”可看出长廊的长。(板书:长) 师:请你来读读。(指名2、3人) 过渡:还从哪些语句感受到长廊的长吗? 生B:“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里的“七百多米”“273间”可体会长廊的长。 师: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用处多好啊!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指名读) (2)美: 过渡:这还是一条怎样的长廊? 生A:“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中的“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感觉它很美。(板书:美) 师追问:五彩你能换个词吗?(五颜六色)还能像个更具体的吗?(色彩斑斓) 师继续问:这么美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又能体会到什么?(数量又多又美)你来读读好吗? 师:据有关资料记载,这长廊的横槛上总共画有14000多幅画呢!素有“画廊”的美称。请看图片CAI: 师:谁再来读这句话?(指2、3名生读) 过渡:长廊内部的画让我们赞不绝口,这不由让我们 课件的播放,给学生展示了长廊的横槛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这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孩子更能直观的体会它的美,进一步去体会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自己正慢慢地走在这古老而悠长的廊道中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其实是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从而理解“神清气爽”词语。
想起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还有哪些景色也能感受到美? 生B“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师:此花未谢,彼花已开,这不是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姹紫嫣红、万紫千红吗?播放长廊视频 (3)解词:神清气爽 1、师:(请闭上双眼)夕阳西下时,你正慢慢地走在这古老而悠长的廊道中,细细品味着古代画师留下的一幅幅杰作。此时,一阵微风拂过,还带着淡淡的花的芳香,你觉得——------(舒服、高兴、真美、神清气爽) 师:是的,它会让我们觉得头脑清醒,心情愉快,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神清气爽。 2、师生轮读。(师读黑字,生读红字)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3、师: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小结: (二)讲读三、四小节,游览万寿山 1、作者走完长廊,来到了万寿山。他又欣赏了哪些美景呢?谁来读一读第三、四自然段。把他欣赏到的景物用:“﹏”画出来。 CAI: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 此环节即帮助学生按方位顺序复述这段内容又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利用“读、找、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去体会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美。
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生读 师:现在谁来说说。 生A: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是佛香阁和排云殿。 师:你认为佛香阁和排云殿美吗? 生:美。 师:哪个词写出了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美? 生: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我感觉佛香阁的建造气势非常辉煌。 师:书上词是----------------闪闪发光(板书:闪闪发光) 把你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 生:读句子 师:老师指导朗读(抬头一看稍快一点……) 生: 金碧辉煌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板书:(金碧辉煌) 师:把你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 生:读句子 师:老师指导朗读。 生:再读 师:进步了没有? 生:进步了。 师:谁还想读?你来 生:读 2、男女生轮读 师: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向上看,是那闪闪发光的佛香阁;下面是一排排金碧辉煌的排云殿。 这么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
出示: CAI: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男生读黑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 3、学习第四段 师:我们在万寿山脚下,从上到下游览了一番,感觉真美!登上万寿山又有哪些美景呢?自己赶快读读。 生A:“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颜色多,山很高,隐隐约约的美。 生B:“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 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作者运用了比喻句。“静得像一面镜子”昆明湖水面平静、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 ”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仿写句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特点,也说明水质好。 力。 师:回答的太棒了,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它的碧玉一般颜色是------------(板书:绿) 生:读句子 师:老师指导朗读。 生:再读 师:进步了没有? 生:进步了 师:谁还想读?你来 生:读 师:谁能仿写一句话。 2、对比句子,体会昆明湖的美 出示: CAI:“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师:请你们读一读看哪一个句子好。 生:第一个句子好,因为“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 对比句子,感受语言文字要用的恰到好处。 师引读,让学生浅意识知道作者是按方位顺序写的景色,再从读中去体会游览顺序写游记的好处。
产生许多波纹;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说明昆明湖的静。(板书:静) 师:齐读这句话。 生C:“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教师引读,点明是按方位顺序来写的。 师: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小结: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作者向我们描了他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的美丽景色。看到昆明湖的时候抓住昆明湖水的两个特点来写,一个是静,一个是绿。 三)学习第五小节 1、过渡:(一起说)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昆明湖的呢? 出示第5段: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生齐读。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师生合作。 师: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两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谈感受,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理解中去体会十七孔桥的三个特点。 展开联想、发散思维是对课文的内容更深层理解。
师:作者由外向里描绘了自己所看见的美丽景色。 师:(一起说)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叫——十七孔桥。(板书:十七孔桥) CAI:十七孔桥图片、文字。 师:说说十七孔桥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桥洞多,我从“十七个桥洞”体会到的; 生:柱子多,我从“上百根石柱”体会到的; 生:狮子姿态多,我从“这么多的狮子,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体会到的。 师:理解的多准确呀。作者抓住十七孔桥的三个特点来向我们描述,分别是洞多、柱子多、狮子姿态多, 想一想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 (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 )、有的( )、有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17孔桥真( )。 CAI:欣赏狮子图片,再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师:跟着作者细细游览了一番,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生A:我真想去颐和园游览。 生B:颐和园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生C:要是没有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怎能有今天颐和园的在世界的地位。 生D:生为中国人太骄傲了。 生E:今后我在写游记时,也要按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抓住方位词,这样文章才能写好。 四、拓展延伸 1、拓展,相应出示图片欣赏: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学生自由回答:例如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2、引读: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引读)“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
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处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四、小练笔 仿照《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要求: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