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S现场管理操作手册心得报告1
NPS現場管理操作手冊心得報告
此書對“浪費”、“效率”、“庫存”重新描述和訂定,按未來生產模式,以靈庫存為主軸去進行各項改善,改變以往生產的觀念。
而改善方式必須按幾項生產模式去進行。 (一)流線化生產; (二)安定化生產; (三)平穩化生產;
(四)超市化生產,後才能真正改善有成果,針對以上幾種生產模
式,作下列解釋。
(一)流線化生產:以前公司基本采取批量式生產,每一個工作站都有大容器裝各類半成品,造成現場物料的堆積和庫存。一但品質或設計變更,往往將造成批量報廢,重工或庫存品;
NPS中要求流線化生產,就是把產品的類別將設備重新依制程加工順序,一部緊接著一部連接起來擺放,此種布置方式稱為“垂直式布置”,此種生產方式就稱流線化生產,由於設備與設備間距離很近,中間擺不下大容器,少了制程庫存,又能方便1人多機,一個工序接一個工序的加工,直到完工,中間也少了搬運距離,將搬運的無效工時去除了,效率自然能提升,品質方面
由於一個流的加工生產,如發現品質異常立即能發現而改善。且不會造成一大堆不良品返工的浪費。
但設備由於隨著產品類別而排列,故產品類別變了,相對設備也要跟著改變位置,故設備盡量不要太大或固定死,因不方便移動,且
由於人員隨時因工序而移動操作,故設備也要做適當的改裝,將原本座下操作的踏板開關,也要改為站立操作方面的位置。
(二)安定化生產:是以人員、機器、品質、物量、管理的安定為基礎的生產模式。
人員的安定:首先是標准作業,凡事有標准,做事有依據,再來盡量讓作業員將全部的時間都投入在連續性工作、非連續性工作,由干部去完成,後慢慢少人化,如原一流水線有20人可根據訂單情況改為10人或5人一流水線,當然先要做多能工的培訓,讓每位作業員熟悉幾種設備操作,所以多能工培訓為人員的安定主軸點。
機器的定定:要改變以往的觀念,有多少設備而生產多少,因現在訂單以多樣量少,應該首先可動率才重要,如何提高可動率,那就是需要全員保全,注重日常點檢保養。設備故障前必有異狀,誰最先知道一定是操作員,所以由操作員來進行點檢保養是最有效果,後再進一步邁向零故障,提前預防措施,而減少瞬間停機。
品質的定定:目標是零不良,以三不政策,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按標准生產,且有相關檢具在生
產時同時檢驗多制作一些防呆動作的檢具,更有效將生產中的不良品挑出,不將不良品流出,才能保證品質。
物量的安定:在NPS中提到一件流為基礎,再將生產流程上一些換模、換線的速度進行改善達到快速換模、換線等於說要重新建快速切換的原則。
管理的安定:以人的管理最重要因為什麼都是人做的,為了有效
管理,必須先不斷的教育訓練,將現場的困難問題原深藏內部一一挖掘出來。目視化,以利所有人員一看就知道問題出在那些,且必須將生產現場進行5S,以利將死角問題顯現出來,好來進行改善。
(三)平穩化生產:就像在平坦的路上行走一樣,因目前的訂單大多是量少種類多,以往是以庫存或生產去避免,但最終由於客戶設計變更或取消訂單而造成巨大浪費,現平穩化生產是由生管在排生產排程時,按多品種,平均安排生產,將原來的波峰和波谷盡量拉平,嚴格控制生產流速又采取後拉式生產,才不會生產過剩或生產快慢造成後工程需浪費太多等待時間。
總結,NPS的改善不一定按順序來,可以同時幾項一起改善,後再改另幾項,但最重要的是執行力,改後沒有持續執行,那等於沒改善,故一切成敗還在於如何有效持續執行力。
NTYZ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制度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工程项目质量责任承包、质量责任体系及质量责任制度。
本标准使用公司内部工程质量管理各岗位及各分包单位。 2、指定本标准的目的和依据
2.1制定本标准其目的是为了强化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护国家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2.2制定本标准的依据为《建筑法》和《建设工程着质量管理条例》。
3、工程项目质量实行总承包责任制
3.1公司对承建建安项目的单位工程质量,向建设单位负总责。3.2分部分项工程需承包时,要依法签定承包合同,公司对分包单位必须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3.3分包单位对其分包工程的施工质量向公司负责,并接受公司的统一管理。
3.4禁止超越本公司资质等级的许可范围,承接工程项目。 3.5禁止分包单位将其分包的工程转包他人或肢解后,以分
包人的名义转给他人。
3.6对我行我素、不服从公司质量管理的分包单位和个人,公司有权作出处罚以及清退的决定。
3.7公司禁止将工程发包给没有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的分包单位。
4、工程项目质量责任体系
4.1公司经理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对公司承揽的建安工程项目质量负总责。
4.2公司副经理对各自分管的业务范围内的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负责,并向公司经理负责。
4.3各职能科室的科长(主任)或工长,对其所管辖业务范围内的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负责,并向主管经理负责。
4.4各专业工程师对自己所管专业的设计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负责,并向科长(主任)或工长负责。
4.5公司内部质量管理责任体系按目标责任分解原则设置(详见附图一),其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职权和责任,按图示序列进行分解,并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其经手的工程质量承担责任。
4.6工程质量管理要严格按现行的规范标准以及施工图来检查评定,并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4.7对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应按照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工程
质量控制流程图实施。(详见附图二)
4.8公司专业工程师即为该专业的工程质量员。 5、工程项目质量责任制度 5.1技术交底制度
5.1.1工程项目开工前,要求各专业工程师认真消化施工图,在此基础上,公司应当即使组织进行图纸会审。
5.1.2施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专业工程师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经主管经理审批后,方可实施。
5.1.3坚持推进技术进步,积极推广和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
5.1.4每个工种、每个工序施工前,工长要组织各专业的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可以口头进行,但必须有记录。通过层层落实,使操作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明确操作规范,统一质量标准。
5.1.5由于技术交底不清或措施不当造成质量事故,应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5.2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5.2.1凡是进场的材料(设备),必须有材料证明书、合格证以及材料的自检报告,要求必须注明材料(设备)的名称、产地、材料规格、性能以及本批材料(设备)的数量。
5.2.2钢材、焊接材料防水材料、预制构件等,按规定需复检的材料,必须经复检,合格方准使用。
5.2.3凡是由分包单位采购的材料,必须经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质量认可,方准进入现场。
5.2.4凡是不合格的材料或未经过质量审核的材料,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否则,后果由责任人自负。
5.2.5凡是有公司采购的材料(设备),均执行货比三家,并通过质量认可,按计划供至施工现场。
5.2.6由于把关不严,致使不合格材料使用在工程上,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按工程质量体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5.3样板引路制度
5.3.1施工操作前要注意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进一步提高工序的操作水平。
5.3.2每个分项工程在大规模操作前,必须要做出示范样板,包括样板墙、样板工序、样板间等。
5.3.3实行样板引路目的是为统一操作要求,进一步明确质量控制目标。
5.4施工现场挂牌制度
5.4.1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要有序合理,挂牌堆放。 5.4.2主要工种、施工过程要实施挂牌施工。
5.4.3对有危险的地方要挂牌明示警告。
5.4.4在现场显著位置,悬挂安全生产宣传标语,以及安全标志牌,做到文明生产,安全施工。
5.5培训上岗制度
5.5.1公司积极开展岗位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5.5.2分包单位的管理及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应的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培训,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上岗。
5.5.3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劳动部门考试合格,取得上岗操作证,方可入位操作。
5.5.4对无证上岗所造成的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出现工程质量事故者,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5.6过程三检制度
5.6.1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将实行三检制度,即作业班组的自检、
施工方的专检和公司的复检。工序质量评定,要填写质量验评表,有关人员要签字认证。
5.6.2隐蔽工程由项目经理组织工长、专业工程师进行质量检查,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要求结论明确,人证手续齐全。
5.6.3对于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等重要分项工程的隐蔽验收,按规定必须邀请政府质量监督站进行质量核验。
5.7质量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度
5.7.1对不合格的工序质量或分部分项工程质量,必须进行返工处理,未经处理不得转入下道工序。
5.7.2不合格的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工长和专业工程师及分包单位的责任。
5.7.3不合格的分部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主管经理、工长及分包单位的责任。
5.7.4不合格的单位工程流入社会,要追究主管经理和经理的责任。
5.7.5有关责任人员,要针对不合格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
5.8成品质量保护制度
5.8.1工程组织管理人员应当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全盘考虑,尽量避免工序的交叉作业。
5.8.2上下道工序之间应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记录。 5.8.3上下道工序施工,可能对上道工序的成品质量造成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