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怀素《自叙帖》看狂草的秩序化

2023-12-01 来源:易榕旅网
第28卷第2期2018年6月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anxiInstituteofTechnology

Vol.28No.2June.2018

从怀素《自叙帖》看狂草的秩序化

惠晓钟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

摘 要:本文从草书创作的角度出发,运用辩证哲学思维和视觉艺术的普遍原理,通过对怀素《自叙帖》的章法分析,结合古代典型书论中关于草书的论断,探索狂草的秩序化问题,提出了布兵列阵、擒纵变化、贯通气脉、宾主有别、囊括万殊、起承转合、机格主导等秩序化法则,强调了草书创作的失败风险控制。关键词:狂草;自叙帖;怀素;草书创作

中图分类号:)J292A   文章编号:94007-(201802-0035-06   文献标识码:

草书作为五种书体之一,闪烁  在中国书法史上,

从“应时着不可抗拒的夺人光彩。草书兴起于汉代,谕旨,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的实用功能为之“忘其疲劳,夕惕不转而成为文人雅士的爱好,

仄不暇食。”这说明人们在文字草写的过程中,通息,

过对汉字的符号化处理,发现了它难以名状的视觉美感和书写乐趣。痴迷于此的古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汉字的解构与再创造。到了张旭和怀素时代,狂草的书写已经完全可以作为等同于音乐、舞蹈的驰豪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艺术展现形式来表演。“

看不及”就是对怀素狂草现场表演的形象描述。

草书具有常人难以琢磨的神秘性,这为草书的涉及草书的研习带来了障碍。纵观古代经典书论,

并不多,而具有代表性的草书书论多注重用比喻手法诠释笔法和意象。《自叙帖》中就用“奔蛇走虺”、“枯藤”等形象比喻草法的精彩,用“激电流”、“骤雨旋风”等形容草写的速度。在其它的相关书论中,也可以见到许多类似的比喻描述。而米芾则认为古人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怀素被誉为“醉素”———“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的诗句体得”

现的正是这种草书创作的非理性状态。这种非理性

收稿日期:2018-05-28

在书论中往往被夸大或神化。在各种书论中,有关“神”的词语频繁出现,如“入神”、“神奇”、“神妙”、“通神”等。对于书法的神秘性,张怀馞有形象的表“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述:

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对于变化莫测的狂草来说,则更是“无声之音、无形之相”了。陆游有诗云:“今朝醉眼烂岩电,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更把草书的创作神化了。

草书本来追求的是自由奔放,对狂草讲求“秩序化”,似乎是一个悖论,就像要给一个舞者套上枷锁一样。然而,艺术创作恰恰就是“带着镣铐的舞蹈”。草书自身的神秘性已使草书研习困难,过于追求非理性、超意识的创作状态,更容易使创作者陷入盲目任性的境地,甚至使学养不深的书家走上“野狐禅”的歧途。其实任何艺术创作形式都有规律可循。赵孟瞓云:“怀素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董荄亦有论云:“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就是说怀素即使在醉酒状态下,也依然坚守着魏晋法度。对于草书理论体系的构建来说,法度和规范不能缺失,甚至也许比其变化和意象造型更为重要。本文就是试图通过对怀素《自叙帖》的分析,探求狂草书写中的秩序化。

作者简介:惠晓钟(,男,陕西大荔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书法、绘画。1963-)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 古代书论中草书秩序化相关论述

1.1 相宜论

“相宜”就是相合、相称、和谐。崔瑗《草书势》云:“几微妙要,临时从宜”。就是说在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即时即刻的情况,写出与前面字相“宜”的字。古人用词极度简洁,“从宜”内涵极为丰富,或或可指笔画粗细和字大小变化可指字的结体优美,

的适度,或可指字间用笔的连贯性,也可以指点画之间的相互呼应等。

迹都会破坏书法的自然程度。例如:僵直的线条、两个相似度过高的笔画或字形结体并置、过度的圆或者方、长度相等、对齐、平行等等,都属于人为痕迹。

自叙帖》的狂草秩序化表现2 怀素《

怀素本为佛门中人,与尘世相隔,其性格旷达不羁,生性好酒,痴迷草书。他虽没有留下什么高深、系统的草书理论,但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草书真谛的领悟。虽然他的书写常处于“超意识”状态,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但经久的研习使他拥有.2 规矩论“规矩”一词,现在多用来比喻标准与法度。规:是画圆的工具,即圆规。矩:是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在古代书论中,不少地方提到“规”和“距”。崔瑗道:“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就是说草书的结字不能过于方过于圆,而要在方或圆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变化。

王羲之云:“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王羲之这里的曲就是圆转线,直就是方折线,也是指“规”和“距”的变化。王羲之认为“

十曲五直”,“十”和“五”当为虚数,但可见王羲之强调圆转线应该多于方折线。姜夔对于草书的“方”和“圆”变化的认识与王羲之相似。他在《续书谱》道:“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方,草贵圆。方者参之以圆,

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然而方圆、曲直不可显露,直须涵泳,出于自然。如草书尤忌横直分明,横直多则字有积薪、束苇之状,而无萧散之气。时参出之,斯为妙矣。”这也是说草书因为要连续书写,应以圆转线为主。

需要指出的是,“规矩”一词在后来的书论中并不一定是指方和圆,而是泛指法度的。如项穆《书法雅言》云:“草字奇幻百出,不逾规矩。”又如,黄庭坚《论书》云:“楷法欲如快马入阵,草法欲左规右距,此古人妙处也。”黄庭坚的“左规右距”也是泛指草书要讲法度。

.3 自然论

自然在书法中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形容词,与上文中提到的“相宜”词义相近,指“浑然天成”、“不牵强”

;其二是名词,指“世界、自然界”。蔡邕《九势》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里的“书肇于自然”中的“自然”应该是后一种意思。对于草书来说,符合自然规律的作品就是好作品。自然规律就是“阴阳”。任何的人为痕36

在书写瞬间“

潜意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如同专业运动员在比赛瞬间能拿出最合理的手段处理每个突发情况一样。他的草书具有狂而不乱的艺术美感,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不朽的典范。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2.1 列兵布阵 和而不同

王羲之云:“笔是将军,故需迟重”。那么,士兵当然是字。草书中字可拆可合,为“士兵”布阵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可能。合理布阵对草书秩序化至关重要。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布阵问题。

其一,兵贵多不贵少。所谓“人多力量大”,兵多才“势”大。所以草书中单字不可多,而应该以字组和多字相连为主,甚至可以通过粘合将行与行连成一篇,形成大阵。

其二,兵贵心齐。所谓“志同道合”,字组既要字字意别,又要相互和谐。用“和而不同”来解释最到位。和谐有许多种表现形式:大小相宜、揖让互容、方向相似、形状相合、笔画相连等。如果用邱振中先生的“模型”概念来说,就是一个和谐的字组应该是在同一个或相似的模型里。

图1中“英气概通”四字是以横向斜线、折线为主的阵列。图2中“员外郎吴”等字则组成了以弧线及圆转线为主的阵列。图3中是两行字的底部,突出了纵向线条。

其三,单字虽不能多,但不可没有。散兵游勇虽然人单力薄,却安插容易,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调剂作用。或千军万马,或三五成群,或孤胆英雄才符合自然状态。

其四,不可小觑断开的笔画阵列。图4中的几个字以短促点画和断笔,如星辰散落,又如音乐中的铿锵鼓点,在满篇连绵笔画中营造出难得的疏朗空间,可防止气息拥堵。

11惠晓钟:从怀素《自叙帖》看狂草的秩序化

图1图2图3  

.2 擒纵取势 气象正大

擒纵,是书法艺术区别于简单的毛笔文本抄录的关键所在。擒纵也可以理解为阴阳的一种表现形式。“阴阳既立,形势出焉”。擒者为收,字取内敛之势,纵者为放,字取开张之势。一字之内,则讲究偏旁和笔画的擒纵变化。擒纵可以是上下变化,也可以左右变化。有了擒纵变化,对于单个字来说,呈现奇崛、险峻之态。擒纵变化会使看似端庄的行气产生摇曳多姿的变式,空间分布也因此变得错落有致。

然而,如果只知道擒纵变化,不知道均衡,是会有风险的。擒纵和均衡看似一对矛盾体,其实成功的擒纵变化是打破原有均衡结构之后形成的更高级的非对称式均衡。从书法创作的时间展开上,擒纵和均衡应交替出现,且其交替并非像正步走那样,而是应该呈现出复式变化序列。薛养贤先生将此种复式变化形象地比喻为喝酒中的猜拳游戏。擒纵变化失败的典型现象是造成行气或整体画面的左右失衡,犹如半身不遂患者跛足前行。

书法创作要善于造势,草书更是如此。造势正是通过擒纵变化来实现的。只要打破了均衡和对称,势就产生了。“抑左扬右”就是一种造势。如果引申一步,势还有更为宽泛的意义:流畅的多字线条缠绕是一种势,散若星辰的点也是一种势,一笔长线也是一种势。

对于本文论述的草书秩序化主题来说,主要探讨的是造势带来的风险控制。蔡邕道:“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所谓“不可止”,是一个非限定的说法。势来了不止则不去,势不去就不可能造新的势。再者,势的产生是以破坏自身的对称性均衡为代价的,如果任由一个势无限地发展下去,势必造成总体的失衡,草书就会失去正大气象。笔者以为,古人说

图4图5

的“

不可止”,是指在势消散之前,要给造出的势一定的发展和展示空间。

在怀素的《自叙帖》中,我们处处能看到这种变化多端的擒纵造势游戏。例如在图5中,“江岭”二字左纵右擒,其失衡之态用下方“之间”二字的向右侧偏移实现化解。

.3 贯通气脉 形散神聚

古人用“气脉”指血气与脉息,也比喻诗文的气势󰀡结构󰀡脉络。在书法作品尤其是行草作品中,也能感受到类似气脉的视觉信息随着时序的展开沿着笔画流动。气脉把零散的文字或偏旁笔画串接起来,

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气脉贯通的作品给人以酣畅淋漓、奔腾跳荡的快感。

狂草中连贯不断的笔画自然不会出现气脉不通的问题,风险会出现在短线断笔上。它们是连续笔画的对比造型元素。这些断开笔画的离散状态,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或鼓点,与奔放的高亢长音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书法中离散笔画会展示出点的威力,形成疏朗空灵地带,从而打破狂草惯性连续线条的缠绕模式,使草书更富有图式造型趣味。

离散带来的风险是神散,难点是如何做到笔断意连、形散神聚。在这里,笔画的起笔处与收笔处的线条指向成为关键。尽管在经典的法帖中也能找到多处不处理气脉流动的上下承接———比如搭积木式的堆积承接。但这些处理方式不是狂草的主流模式,只能作为某种变式,起到跳跃、调剂作用。黄庭坚最善用这种搭积木的方式,并将其作为主要手段,而其气脉通畅程度显然不及怀素,应是一个反向的例证。

要做到气脉贯通,横向的长笔画应该少用。《自叙帖》中,在遇到过长的横向笔画时,怀素采用的是加大字距的方式进行矛盾的化解。加大字距出现的

37

22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空白并不会削弱气脉,反而避免了牵强的承接关系,使气脉流动更为自然。

2.4 分级成序 宾主有别

宾主有别是最能表现秩序化的一个布局方式。书法,尤其是草书,是用线条对客观世界的表现。从本质上说,不论大到国家、整个世界乃至宇宙、小到家庭乃至微观世界,都是秩序化的系统。在文艺作有主角、配角、反派和群众演员。在草书中,这品中,

种秩序是通过字体大小、墨块轻重、线条长短、疏密等手法来体现的。如果展平《自叙帖》,首先夺人眼图猜字游戏范本。相反,我们是在《自叙帖》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奔蛇走虺”等生动的意象。可见草书对意象的表达是抽象的,是更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假如怀素草书中的笔画与龙、蛇等动物达到十分的有头有身有尾,活灵活现,那他就和当今走江相似,

湖的画“一笔龙”、“猴寿”等所谓“大师”在一个档次,《自叙帖》也就会成为遭人唾弃的文化垃圾。

意象的作用就是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引发情绪上的共鸣。同时作者也通过意象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完成情绪的宣泄。草书像其它艺球的是那个巨大的“

戴”字(图6)。它像一个舞台上的领舞者,或者像群蚁中“蚁后”,傲视群雄,鹤立鸡群。其次还有像“轴”、“翻”、“奥”等字,它们明显大于周围普通的字,如同这个世界的各级统治者。如果仔细分析每一个段落、每一行,我们总能找到那些相对突出的字,

也能找到那些藏于一隅、有些“猥琐”的小字。就是在一个字里,也有主笔和次笔之分,这就是客观现实在草书艺术中的真实反映。

图6

在草书创作中,最易犯的错误是不由自主地想把每个字都写大,

缺少主次关系,结果每个字都张牙舞爪地想跳出来充当画面主宰,从而导致画面的秩序混乱。

.5 囊括万殊 意象缤纷

“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是唐张怀馞《书议》中的用语。草书是用线条表现的意象作品。意象则来自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感悟。好的草书作品线质变幻丰富,

“字字意别”,意象琳琅莫测,可谓如入园林,一步一景。既然本文是讨论草书的法度和程序化的,

对意象造型的准确把握也当是一个重要内容。《自叙帖》中,那些歌颂怀素作品的人分别用“奔蛇走虺”、“枯藤”、“劲铁”、“盘龙”等词语称赞怀素草书的精彩。但我们翻遍《自叙帖》,却并没有看到怀素画出许多动物、植物或物体图像,使它成为一个看38

术一样,

是人化的自然,而自然本身是有秩序的。正确把握草书的意象创造,草书的秩序就自然形成了。从对《自叙帖》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归纳总结出可以融入草书的物象特点:一是可以让观者联想到淋漓流畅的物象;二是让人联想到高速度运动或变化的物象;

三是让人联想到刚劲有力的物象;四是让人联想到生命活力的物象。

从理论上说,客观世界中所有对象都可化作草书意象。自然界物象种类繁多,好的坏的、美的丑的、纤弱的猥琐的凡此等等,均可意象入草。清翁方纲云“

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但需注意的是,有的意象会让人产生负面联想,只能作为辅助变化对象,偶尔显现,不能成为草书意象的主流。

意象创造也可能带来潜在风险。主要有三点:其一就是上文提到的对意象造型的误解,错把意象当作形象,在书法中画龙画猫画狗,结果流于低俗。其二是没有做到“囊括万殊”,所造意象单调乏味,或满篇草绳如麻,纠缠不清,令人生厌;或铁棒乱飞,张牙舞爪,不知所云。其三,无论应用如何多样的意象,都要注意符合多样统一的原则。只知道多样,不知道统一,定会天下大乱。

.6 突变立异 梯度得序 

为了表现激烈的情绪,草书创作者总是在竭力寻求变化,创造矛盾。大与小、重与轻、粗与细、燥与润、方与圆……如此等等,可以列出几十对这样的矛盾。变化的实现就是将质或量差异较大的东西并置,产生对比的效果。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它们相宜地摆放在一起,使其组合表现出充分的合理性。解决的方案就是适当地使用梯度变化,或称之为渐变。渐变元素的介入为两种不同质量的造型之间增添视觉过渡,避免突兀感的产生。图7所示为《自叙帖》中渐变案例,字形由大变小,笔画由粗变细,空间逐渐疏朗。当然,不是所有的突兀感都要被消解。图8则是个突变的例子。这几个字呈现出与周围截

22惠晓钟:从怀素《自叙帖》看狂草的秩序化

然不同的面貌。突变与渐变,应该成为创作者交替并用的手段。可以说渐变与突变的交替规律是变化

之变化,就像物理运动中的加速度一样,是更进一步的复式变化。

图7图8图9图10

若还旧”三个字是“转”与“折”变化的极  图9中“

则结果是:好例证。如果我们用笨办法做一个统计,

转3折2转2折1转2折4转2折2。可以看出,这没有规律的规律”。在图1三五”及是一个“0中““声”字左偏旁以折笔为主,右侧即变为连续的圆转线。

这里还有必要分析一下怀素对个别字的特异处理。特异化是视觉表现的重要手段。如果说渐变会形成秩序,特异化处理则是反秩序。正因为是反秩所以特异化的元素会特别突出。在书法中,常用序,

墨块、突兀大字或长线条来表现特异。我们回头再看前文中提到的《自叙帖》中巨大的“戴”字。该字周围全都是小字,没有渐变,没有过度。所以“戴”字就显得另类、突兀,与众不同。但铺开全卷来看,因为前面已经有“颠”、“来”、“翻”等几个大字的铺垫和情所以“戴”的出现就显得合情合理了。绪积累,

一般来说,既然是反秩序,这样显著的特异处理一般只出现一次,多了就会混乱。

2.7 起承转合 韵律如歌

书法是特殊的视觉艺术,具有时序性,比绘画多我们都能了一个维度。每当分析古人的经典作品,看到沿着时序展开的“视觉情节”。小说、电影、戏剧中所具有的起承转合与高潮,在行草书中都能找到。《自叙帖》是一个草书长卷巨制,像一个史诗般的叙事交响乐。开始段落多用散字,少连笔,字体大小相对匀称,表现出大幕徐徐开启,故事逐步展开的序幕状态。这时的作者心情相对平和。随着行数的增连笔现象也逐渐增加,直到“豁然心胸”四字相多,

连。笔画粗细激烈变化的“滞”字与“豁然心胸”四字组合成了第一个小高潮。“鱼笺”算是第二乐章的起

笔画粗细变化、连断变化明始。作者情绪逐渐高涨,

显增多。并出现了几处一笔写完一行的字组。如此这般,整体作品分段行进,跌宕起伏,一步一步将作戴”字的出现只是高潮的品情绪推向高潮。应该说“

开始,其后的段落字形变化激烈,并出现连续的大字(图1)。作者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宣泄。更为可1贵的是,在高潮过后,怀素能再次控制情绪,用接近楷书的笔法完成最后三行书写,从而使高潮烟消云散,回归平静。如此高超控制能力,令人掩卷拍案叫绝。

图11

2.8 机格主导 仙逸不群

草书的秩序化还包括一个整体风格趋向的统一问题。《自叙帖》中把风格称作“机格”。简单来说就是从用笔方式、字形结体、布行谋篇上有明显的个人特点。做到整体统一、首尾呼应、和谐自然。用张怀馞的词来说,就是既要“囊括万殊”,更要“裁成一相”。

《自叙帖》展现了怀素严谨的古法用笔,和“古瘦漓骊半无墨”的笔墨风格,以及“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迅疾速度,达到了“散僧入圣”的自由境界。通篇连绵而疏朗、“列驷”奔腾,气韵超逸不

39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群,不愧为千古狂草经典之作。最后复归和谐统一的艺术创作规律。草法笔法当然也极为重要,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颠张狂素”的出现,使中国的草书发展到了巅峰状态。其后在草书方面,除了黄庭坚,基本上乏善可陈。原因之一就是狂草神秘性和相关狂草法度理论传承发展的缺引发当代草书作者对草失。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

书秩序化的思考和重视,对草书理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怀素《自叙帖》的分析,论述了草书创作中的秩序化问题。其目的就是探讨草书创作的“风险控制”,避免将狂草变成潦草。笔者并不是为了秩序化而限制创作的自由度,相反,是从辩证的角从变化到变化之变化,度谈草书章法从和谐到变化,

犕犐犱犲犪犪犫狅狌狋狋犺犲犚犲狌犾犪狉犻狕犪狋犻狅狀狅犳犆狌狉狊犻狏犲犛狋犾犲犫狔犵狔狔

’狊犛犲犾狉犲犮狅狉犱犻狀犪狊狋犲犚犲犪犱犻狀狌犪犻犛狌犳犵犘犵犎

犎犝犐犡犻犪狅狕犺狅狀犵(’)ShaanxiInstituteofTechnoloianShaanxi710300gyX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Inviewofcreatinfcursivescritwiththegeneralrincileofdialecticalhilosohicalthinkgoppppp

,’inndvisualartsbtheanalsisoftheartofcomositionofHuaiSus犛犲犾狉犲犮狅狉犱犻狀犪狊狋犲,combinedgayyp犳犵犘,withthestatementsaboutcursivescritinoldclassicalbooksaboutcallirahthestatementaboutreupgpyg

,larizationisexloredinthisarticleandthestatementsofreularizationsuchasthearranementofthepgg,,,wordschaneofcontrolandextendinfthewordsmakinthestreaminfairflowinsideitainatggoggopyg

,,includinverthintransitionofdifferentartsareputfortentiontothemainpointsandminorpartsgeygp,wardinthispaerandthecontroloffailureriskisalsostressedinthisessa.py

:;;H;犓犲狅狉犱狊CursivestleSelfrecordinasteuaiSuCreatinthecursivescritygPgp狔犠

参 考 文 献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M].1993. 崔尔平.

[]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M].1995. 金开诚,[]中国书法美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3M].1994. 金学智.[]汉魏六朝书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4M].1997. 潘运告.[]初唐书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5M].1997. 潘运告.[]宋代书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6M].1999. 水采田.

[]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7M].2009. 王镇远.[]中国书法批评史[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8M].1997. 陈振濂.[]中国古代书论选读[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9M].2011. 傅如明.

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