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焦耳—汤姆逊节流效应测试

2021-07-31 来源:易榕旅网
制冷与低温方向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焦耳—汤姆逊节流效应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用氮气在不同压力下节流后的温度变化,测量焦耳一汤姆逊积分节流效应; 2、 了解气体节流的基本原理和物理实质; 3、 熟悉正确操作设备和使用测量仪器。

二、实验原理

J-T效应,就是在没有热量传入与输出和不对外作功的情况下,带压气体节流(气体从高压到低压)时所产生的温度变化。我们称这种效应为J-T积分效应(当节流时压力降很大)和J-T微分效应(无限小压力变化)。 利用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来表示节流前后流体各状态参数关系:

2C2C12qw(h2h1)A()A(z2z1)

2g2g因节流过程是绝热的,q=0,又不对外作功w=0。

2C2C12)和A(z2z1)都等于零。结果得h1=h2,宏观的动能和势能可忽略,所以A(2g2g所以节流是一等焓过程。

以节流过程中温度随压力变化率来表示节流效应,其微分式为:hTh称为,

Ph焦耳-汤姆逊效应,又称微分节流效应。由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导出h与节流前后气体状态参数(P、V、T)关系为:

VTVTTP hcpPhRVV所以h=0,温度不变,T1=T2。 TPPTVV值而定。 TP 对于理想气体

实际气体的节流温度变化视T

当TVV0,h>0,节流效应是正的,节流后温度降低,T1>T2; TPVV0,h=0,节流效应是零,节流后温度不变,T1=T2; TP

当T

制冷与低温方向实验指导书

当TVV0,h<0,节流效应是负的,节流后温度上升,T1TT2T1p2p1p2Tpdpp1hdp h由于h不仅是压力P的函数,而且还是温度T的函数,因而上式不能积分。但T可按近似式求得:

TP

P1P2在工程计算中T值可直接由气体热力学性质图上查得。

各种气体的最高转化温度是不同的,大多数气体(除Ne、H2、He外)的转化温度都高于室温,在常温下节流都能得到降温正效应,即h>0。实际操作中,由于装置不可能完全绝热,为了获得较好的正节流效应,所以本实验将节流前气体适当加以预冷。

三、实验装置

供气阀一次节流阀二次节流阀TPTTPT压力传感器高压钢瓶T型热电偶排气口图1 J-T效应测试装置流程图

图1所示为J-T节流制冷机实验系统流程图,主要由高压氮气钢瓶及供气阀、节流阀、测量仪器等部件组成。系统的工作过程大致为:高压的氮气从钢瓶进入管路,流入第一节流阀后产生部分制冷效应,再流经第二节流阀继续制冷,最后排放到环境中。

本实验数据采集采用Agilent数据采集器,自动采集温度和压力信号,并在其屏幕显示温度、压力数值。

测试与控制仪表:

制冷与低温方向实验指导书

被测、控参数 一次节流前后温度、仪表名称 T型热电偶 Pt100铂电阻温度计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高压钢瓶阀门 手动节流阀 仪器精度 ±0.1℃ 测量范围 -200℃~350℃ 温度测量 二次节流前后温度 环境温度 一次节流前压力 一次节流后压力 一次节流前压力 一次节流后压力 ±0.1℃ 0.5级 0.2级 —— 进口产品 -50℃~200℃ 0~15 MPa 0~6 MPa ~13MPa —— 压力测量 压力控制 四、实验步骤

1、 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对照装置和仪表,搞清楚各阀门作用和操作方法; 2、 接通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电源;

3、 打开数据采集器,检查热电偶和压力传感器是否正常;

4、 仔细打开并控制供气阀,减少压力波动,适当调整一次节流前压力;

5、 保持一次节流前压力不变,调节两个节流阀使一次节流后压力为1MPa,然后每隔

1MPa增加一次节流后压力至5MPa,注意观察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6、 适当调整一次节流前压力,重复步骤5,记录压力和温度变化; 7、 数据测好后,先关钢瓶阀,待管路中的压力降到0后,关闭所有阀门; 8、 关闭数据采集器和压力传感器电源。

五、思考题

1、 为什么理想气体的节流效应μ=0?试用热力学定律证明。

2、 实测积分节流效应用T与T-S图上查得的T不同,说明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 3、 说明物质的汽化区必然处在节流的制冷区。 4、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P-T图上的节流曲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