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激发科研园队创新意识的方法探索

2020-04-26 来源:易榕旅网
《福建教育研究》己0l3年第己期 队伍建设 高校激发科研园队创新意识 的方法探索 * 张向东张玉田立强兰常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高校如何激发科研团队的创新意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今高校科研 团队创新能力的提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高校科研团队创新实践中,应面对客观存在 的问题,采取明确团队建设目标、优化团队的领导方式、优化内部成员结构、营造创新的团队文 化氛围、搭建团队知识共享平台等措施,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研团队;创新意识;因素;途径 古专业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规划、 校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提升策略已经成 的建设;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科学研究与教 学的结合,探讨研究性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 科研实践、自主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落实教 师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 平,培育各级教学名师等。因此,这种教学团队由五 个关键要素构成:教学目标(Purpose)、教学人员 (People)、教学计划(Plan)、权限Power)、定位(Posi— tion),简称为教学团队的“5P组合”理论。 (三)团队的组建方式 I口J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 而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只有认清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 内在规律,才能以此挖掘出有利于高校科研团队创 新能力提升的策略,以期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 力的提升 。 一、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团队的性质与任务 优秀的团队在其性质和任务方面都有各自的 特点,但是它们都能根据自身的性质和任务进行科 学创新,其创新能力是通过各自团队的性质和任务 体现并得以提升的。高校科研团队对自身性质和任 务的明确定位,对其研究工作的认可和憧憬,有助 于其确立主要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研 究,通过实际目标的锤炼,不断地提升团队的创新 能力。 (二)团队的构成要素 目前,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方式主要有以下两 种:一种是根据课程特点或科研项目的特点组建的 临时型团队;另一种是在实践中经过磨合自然形成 的常规型创新型科研团队。由于临时型团队是根据 具体目标组建的团队,因此对于成员的选择更接近 于团队的目标要求。但也正是其临时陛的特点使其 具有团队人员磨合过程及团队文化定型过程时间 较长等“先天”不足的缺陷。常规型团队具有团队课 程的特点,其科研方向、规章制度、团队文化也较为 教学团队的具体工作职责包括:创新教育教 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负责课程的教材和实验室 成熟,团队成员的磨合时间也较短,但其不足之处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专项“工科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1nxwb12028)。 ・l5・ 是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l。因此, 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是团队的灵魂。因 笔者认为,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应主要以常规型科 此,优化团队领导方式是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 升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团队领导选拔 研团队为依托,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科研目标及 科研方向的要求对科研团队进行调整。其调整包括 人员的调整、结构的调整以及制度的调整等。 (四)团队的知识共享 制度。团队负责人的优秀与否决定了团队科研创新 能力的起点。因此,团队负责人的选拔尤为重要,是 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发挥的首要任务。其次,适 当协调团队内外部的事务和关系。要做到确立团队 创新的性质与任务,重视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空 间,加强团队创新性文化建设。 (三)优化内部成员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学科综合为主的 学科交叉与融合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因 此,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活动必须建立在团队成员 问知识共享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团队的知识共 享是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石,缺乏知识 共享的团队很难产生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团队成 员间、团队成员与国内外专家学者间、团队成员与 企业、政府间的互动共享方式为团队创新能力的提 升和延续可以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 (五)团队的文化与氛围 团队创新不同于个体创新,它需要不同学科背 景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共同进行科学研究,而 多个人聚集在一起形成团队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 团队文化与氛围,好的团队文化能够促进团队形成 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团队文 化薄弱将使整个团队处于涣散、无力的状态,会损 害团队及其成员创新思想的产生,影响创新研究工 作的开展_41。 二、提高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途径 现代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 期、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宏观规划, 微观人手。 (一)明确团队建设目标 在科研团队组建时,应依靠专家,认真研究本 领域世界发展的趋势,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从现实 的研究条件出发,经过科学决策凝炼研究目标,并 根据科研团队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反馈信息,适时地 调整团队的研究目标,使团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 力。对高校科研团队来说,共同的研究目标既可以 是经过多年研究形成的具有明显优势的目标,也可 以是围绕重大目标,结合自身原有优势开拓出的新 方向,这样团队才能够确立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二)优化团队的领导方式 团队负责人对团队的领导贯穿于整个高校科 ・l6・ 要以核心科学家为首,选定、吸引和凝聚一批 高水平的核心成员,组成科研梯队,协调工作。科研 群体中不同年龄、不同研究经验、不同学科背景、不 同研究水平的人可实现知识结构互补,可以克服单 学科知识在研究过程中的局限,而且不同知识结构 的成员能够把不同的理论、观念结合起来,以不同 的研究方法去达到目标,这有利于团队寻找新的突 破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或是引进人才时有一个 整体的规划,依据学科需要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既能保证团队的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才 的浪费。 (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应加强高等学校与科研单位的协作、联合以及 融合,在高校内部也要改革科研管理运行机制,打 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科研队伍组织模式,积极 探索成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团队,改变小、散、 短、乱的研究格局,形成综合集成的创新模式。另外, 在人事制度上,实行机构开放,人员流动,有课题进 机构、无课题出机构的机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 劳取酬、多劳多酬、优劳优酬,业绩突出给予奖励的 机制。在经费管理方面,要提高经费管理过程的公 开性和透明度,并引入绩效评估机制,不仅重视立 项前的预算评估,更要重视立项后的绩效评估,建 立定期的经费使用评估与反馈调整机制,加强对项 目实施过程的经费监控。 (五)营造创新的团队文化氛围 团队文化氛围由团队所特有的价值观、思维方 式、科研作风、信仰、团队精神、行为规范等组成。它 广泛地影响着团队成员学术活动的工作方式、人际 氛围、权力分配、学术威望等团队运行的多个方面, 是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发挥的精神支柱。因此, 高校科研团队应当着力营造创新的团队文化氛围。 首先,强化团队创新理念。从高校科研团队建立起 此,应着力建设和完善高校科研团队的信任机制。 第二,建立团队内外部的知识共享渠道。渠道的畅 通是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有力保障,为团队知 识共享提供具体的方式。第三,制定激励知识共享 的团队措施。激励知识共享的团队措施包括物质激 励措施和精神激励措施两种【 ~。 参考文献: 就向每一位成员强化团队共同的创新理念,使成员 在团队中产生科研创新的共同愿景。其次,营造多 元化和包容性的团队环境。团队环境是团队文化氛 围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团队环境对团队文化氛 围的营造起到正向作用。第三,建立公平竞争与开 放合作的协调机制。对于高校科研团队而言,竞争 与合作在科研创新活动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建 [1】侯文军.当代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途径[『].江苏社会 科学.2010(¥1):138—141. 『21雷鸣.运用科学发展观探讨新时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立公平竞争与开放合作的协调机制对于提升高校 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搭建团队知识共享平台 的有效途径uj.科技潮,2011(2):62—63. [3】喻亮,姜艳丽,唐鑫等.强化研究性学习意识提升大学 生创新团队研究性学习能力U].科技信息,2010(29):193—194. [4】申屠留芳,黄大志.在创新实践项目训练中培养大学生 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U].中国科技信息,2008(19):262— 263. 成员间的知识共享是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 提升的保障,也是高校科研团队提高创新能力迫切 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高校 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第一,建立和完善团队信任 机制。成员间的信任是团队知识共享的基础和条 『51崔化光.提高创新意识完善创新能力——实施团队精 神加强物资管理Ⅱ】.现代经济信息,2010(11):28. 件,没有信任的团队无法进行有效的知识共享,因 (上接第6页)秀学生的奖励力度,建立对弱势群体的 补偿制度和助学保障制度,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 力度。4)对研究生培养成本进行科学核算,确定合 低、能否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高质量、 高水平的实用型科技人才将直接影响我国在综合 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 国应大力推广和发展以职业为背景的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优化学位类型结构,扩大职业类研究生 的招生比例,逐步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 理的分担比例和收费标准,坚持贯彻专业、学校、地 区有别的原则。5)鼓励企业和社会的捐资助学,这 不仅是学校自我造血功能的体现,也从侧面反映出 高校的办学实力、社会地位和社会美誉度,同时高 校也应该重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使得高校的科技 实力能带来部分收入。 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其实是一项深层次 的改革,是为了理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在研究 生培养过程中的经济关系,促进研究生教育机制不 断完善的改革。 三、结语 担体系,尽早使我国的工科研究生教育与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徐翠华.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研究Ⅱ].江苏高教, 2009(5):92—94. [2】卢洋,邱刚.试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表现与对 策Ⅱ].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102—104. 【3]蔡高根,刘金林.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U]. 宏观经济研究.2008(10):59—65. [4】李秀英,郑一淳,张志勇等.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体 本文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以及研究 生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我国工科研究 生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不适应之处,进而提 出和讨论了工科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 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工科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高 制初探——以霍普金斯大学为例U】.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 22(增刊21:32—34.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