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健康促进工作的策略探讨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系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重大危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以及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是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的公卫领域事件。处置此类事件,应当在快速、精准、高效、稳妥处置的同时,积极辅以健康教育,强化心理健康支持,缓解公众紧张情绪,全力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以下针对突发公卫事件中健康促进工作展开探讨,以期通过开展全面的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提升各级专业机构处置突发公卫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减少公众健康危害。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策略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历史上的“西班牙大流感”,以及近年来的“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病均对公众健康及社会发展构成巨大危害。对此,世界各国积极寻求破解之策,构建平战结合、医防合一的公卫应急管理体制,拟制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体系,将健康教育策略与应急防控有机结合,前移关口,下沉资源,创新健教形式和载体,增加公众科学应对能力与配合程度,努力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此举对于突发公卫事件处置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难度,需在实践中加以克服。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一)涵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突然发生的,可能威胁到社会公众的规模性健康损害事件,如不加以防控应对,往往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公众健康损害[1]。全球影响巨大的突发公卫事件有切尔诺贝利事件、福岛核泄漏事件、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寨卡、新冠肺炎疫情等。
(二)特征
从关键字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四个特征。一是“突发”,此类事件往往“突然发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二是“公共”,表明其影响范围或地域空间较为广泛。三是“卫生”,危害属性主要涉及卫生健康领域,对公众产生健康损害,如急性传染病、食物中毒,或职业性损害等。四是“事件”,表明发生规模或者严重性到达一定级别。突发公卫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等四个等级。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
(一)健康教育学科概况
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手段,对人们进行健康知识培训等,使之真正领会健康含义、选择健康行为的科学,其重要性越来越被公众所认知,近年来,因生活方式变化和健康需求增加,健康教育的任务更为艰巨。有专家将健康教育比输为是另类的“疫苗接种”。
(二)健康教育是应对公卫事件的重要手段
在公卫事件应对中,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最终达到有效控制事件,降低危害程度并促进公众健康。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从最初发现至今仅一年多的时间,疫
情范围已波及全世界,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也是全方面的。我国一年多以来的防控成就及经验已成为全世界的样本。在治疗现症病人、隔离密接人员、研究发病及传播机制的同时,将防控核心信息通过健康教育传播给公众,是整体防控阻击战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健康促进是应急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健康教育是公卫事件应对环节中的先行者,旨在动员全社会按照既定方案,落实应对举措,需要全系统、多部门的共同发力、正向用力,做到上下贯通、协调联动。因此,健康教育是整体防控的轴线,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我国应急预案体系、法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出台了一系列的条例办法和应急预案体系,针对突发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以及最终应急响应等明确了实施的路径及要求[2]。确保各类突发公卫事件一旦发生,能够第一时间启动预定方案,迅速高效规范处置,避免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健康教育融入应急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一)立体化布局,构建健康教育支持环境。近年来,各地积极策应健康中国战略,创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模式,通过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小屋、健康示范街、健康广场等建设,给卫生应急提供了较好的支持性环境。汇集“健康细胞”,打造“健康城市”,全方位全周期维护群众健康。如靖江市2017年建成的人体健康奥秘科普馆,被评定为“国家级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示范基地”、“省级救护培训基地”,是健康教育融入卫生应急的典型案例。
(二)全方位统筹,整合健康教育发布渠道。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积极深化与电视台、报社和广播电台的合作,通过电视开设《健康有约》“健康进行时”等固定栏目,报刊设立“养生、健康”专版等宣传应急防控知识。积极开辟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并推送健康信息,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来,尤其要对疫苗接种、防控知识、健康管理、核酸检测、就诊指南、健康码和行程卡等进行宣传推广,加深公众对健康与应急管理的关注。
(三)多渠道规划,普及公卫应急救援设施。江苏省启动实施的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是面向公众提升应急能力的重要举措。卫健、红十字会要强化部门联合,用好用活各类政策,加快公益设施投放。目前全省各地加快体外自动除颤仪、急救药包等设施设备投放配备,让全省人民深切感受到了“救在身边”。要扎实开展“六进”工作,建优急救培训基地,强化普及性救护培训,让群众学会急救设备使用方法和基本技能,紧急时刻能够自主开展基本急救,降低死亡率或病残率。
(四)精细化组织,科学设置健康教育主题。健康教育应当紧密联系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比如,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等多有一定的季节性,应当根据季节特点组织安排健康教育。诺如病毒感染、水痘等好发于中小学生,可以重点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加强良好生活习惯培养[3]。对于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在机制未明的情况下,健
康教育重点是教会群众如何洗手、消毒、如何科学使用口罩,保持“一米线”“用公筷”等良好习惯,有效减少疫情的蔓延。同时要高度关注心理健康,缓解紧张情绪,并从社会各界广泛赢得面对疫情后备支援力量[4]。
(五)全链条防控,精准制定各类处置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国家层面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级政府相应制定本级预案。对于SARS、H7N9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分别制定了单项预案。各级疾控中心和医院也必须细化职责,制定本单位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演练,确保应对事件时有章可循,保障公众健康安全。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针对异常数据情况,及时准确分析研判,强化预警能力。同时要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做好专业知识储备。要强化医防协同,确保信息互通,信息共享,整体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有效性和准确性。
(六)前瞻性准备,严格落实应急物资保障。公卫事件通常具有突发性,临时救急显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物资储备要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对急救车辆、专用设备、防护设施、急救药品等,要根据省、市、县有关储备标准,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提前准备,对于大型救援设备、医疗资源等进行统筹调度。要建好物资储备信息库,实时动态掌握储备数量和效期,定期检查和更新。
(七)系统性分析,科学客观评估处置情况。处置突发公卫事件,每次实战都是经验的积累,要不断进行评价和反思,纠正疫情控制措施和健康宣教手段,使预案真正成为精准高效的治理方案。同时,要针对公卫事件的发生原因及过程等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积极收集相关信息,邀请专业人士参与综合分析,补齐短板漏洞,提升实战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医疗卫生单位都应当秉持系统思维,不断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工作,使之贯穿于突发公卫事件应对全过程。通过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和知识,传播积极健康生活方式,提升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形成强大的防御战线。从各级卫健管理部门来说,要创新健康教育模式,用好各类资源,积极制定应急方案,提升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科学评估总结,确保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处变不惊,井然有序,最终赢得战役胜利。
参考文献:
[1]臧玉娇.浅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加强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J].人文之友,2020,006(006):54.
[2]孟文苓.浅谈危机管理在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的运用[J].特别健康,2020(13)241-242.
[3]王兰,李潇天,杨晓明.健康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区应对[J].规划师,2020,v.36;No.306(06):102-106+120.
[4]杨治强,苗琛,赵勇,等.论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有效提供医疗设备后勤保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7):148-1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