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

2024-02-12 来源:易榕旅网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同学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大屏幕图片)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天老师和大家从课本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你觉得桂林山水怎么样? 生:桂林山水很美!

师:怎一个美字了得!那咱们就再美美地读读课题。 生:桂林山水

师:美多了!描写桂林山水的词语也很美。

(课件出示:波澜壮阔 无暇 攀登 峰峦雄伟 泰山 奇峰罗列 屏障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翡翠)

师:这些词语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不仅我们读得朗朗上口,在作者的妙笔下也闪闪生辉。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文纸,细细地读一读,请注意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也一边想,课文每一段都写了什么?

生全体:读文

师:同学们自己读,不要齐读 生全体:读文

师:许多同学读了很多遍了,谁能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先说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第一自然段写了我们来观赏桂林山水。 师:写了作者——

生:为什么来观赏桂林山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作者游览前的印象。来,齐读。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山水非常美丽,是天下第一的景色。 师:知道哪个字是第一的意思吗? 生:甲

师:既然是天下第一,那么我们应怎样读?齐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好,继续。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漓江的水

师:简单明了、快捷。第三自然段呢? 生:它讲了桂林的泰山。

师:有人想帮助你了。不着急。 生:桂林的山

师: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水和山。板书:水 山 师:好,继续,第四自然段呢?

生:第四自然段写了作者游了桂林山水后的感受。 师:他的感受就是——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这么一读下来,你很快就会发现,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按照——

1

生:总分总

师: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的。板书:总 分 总

师:同学们,现在呢,请你们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划出描写桂林水和山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特点的?

师:好,谁来读读描写水的句子?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

师:很好,积极地举手,有哪一个同学找到水的特点了吗? 生:静 清 绿 师板书:静 清 绿

生:非常好,漓江的水静、清、绿。漓江的水多么的静、多么的清、多么的绿呢?可以利用 你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先自己练练,体会体会,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师:谁想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生1: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多好啊!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读的时候稍微慢点儿,让我们慢慢地体会。 生2: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得真美啊,仿佛就是那漓江的水。

师:同学们,无瑕的翡翠,你们看,多靓丽。再看投影,第一个 生:无瑕 师:第二个 生:无暇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音是一样的,第一个是“王”字旁,第二个是“日”字旁。 师:你们发现了偏旁不同,那什么肯定也不同? 生:意思

师:谁来说说意思?

生:第一个无瑕是指没有瑕疵,第二个无暇是没有时间。

师:对,继续开动脑筋,请坐。咱们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奥妙无穷,经常是不同的句子意思就不同。 师:作者把漓江的水比作无瑕的翡翠,你见过翡翠吗?(投影出示:翡翠图) 师:这就是无瑕的翡翠,绿得怎么样? 生:绿得你能看到影子。 生:绿得晶莹剔透。

师:太美了,作者把漓江的水比作无瑕的翡翠,是多么喜爱啊!谁来读?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好一块无瑕的翡翠!同学们,(投影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如果这段文字只剩下红色的文字,行吗?读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

师:说话声特小,他特低调,说大声点。

生:如果这样的话,就没有说漓江的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 师:加上这些绿色的字之后,就更加—— 生:具体 生动

师:说得真好,作者啊就是这样。

师:同学们,电脑没有声音没关系,咱们可以把它美美地读一读,对吗?

2

师:当作者荡漾在漓江上,看到漓江的水如此的静,不禁赞叹道——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当作者看到漓江的水如此的清,不禁赞叹道——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当作者放眼望去,看到漓江的水如此的绿,不禁赞叹道——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漓江的水啊,不但静,而且清,还特别绿,在别处可从未看过,难怪作者连声赞叹道: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这么美的水,这么美的文字,也许大家已经映在脑海里了,试试看。 生:背第二自然段

师:好,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句式,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一个排比句。

师: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个排比句? 生:每一个写好后都有分号。

师:你发现了标点符号的秘密。还从哪儿看出来? 生:都是写漓江的水,每一个分句的句式都相同。 师:你发现了句式相同,真聪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排比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漓江水的特点会更加怎样呢? 生:漓江的水就更加鲜明、生动

师:这是排比句,用这样的句式可以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师:好,咱们继续找找描写山特点的,找到了吗?谁读给大家听?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不错,能不能很快地说出桂林的山的特点? 生:奇 秀 险

师:桂林的山的特点是:奇 秀 险(板书)

同学们,你们看,在这一段文字中有许多四字词语。

生读: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师:有哪个词语不明白吗? 生:危峰兀立

师:他不明白危峰兀立,有同学帮他解释一下吗?

生:高高的山峰笔直的耸立着,山峰笔直地挺立,感觉很危险的样子,形容山势险峻。 师:你从哪儿知道这么多的?

生:我预习的时候,上网查资料的。

师:可见课前预习很重要。同学们,你们看“危峰兀立”这个词语中有一个生字“兀”。跟老师读“wù” 生:兀“wù”

师:在字典中,这个字有三个意思,你们觉得该选哪一个? 生:应选第二个“高高的突起”

师:在这个四字词语中还有一个字的意思也是“高”的意思。 生:危

师:曾记得有一首诗叫“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危就有高的意思。那你现在想想,四个字里就有两个有高的意思,这个词的意思还难理解吗?就是指什么?

生:山非常高。

师:高耸入云的山,你来读读看,能不能读出山的高?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还可以再险一点。

3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看来真是太险了,险得都忘词了。还有谁想读?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好,同学们还有哪个词不明白吗? 生:我不知道怪石嶙峋的意思 生:就是一个个石头叠在一起。

师:一块块奇怪的石头叠在一起。还有别的不明白的吗? 生:奇峰罗列

生:许多山峰列在一起

师:是吗?不着急。请看投影“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像 、像 。”你能不能应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

生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宝塔、像象鼻、像老鹰。 生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柱子、像„„ 师:看不见吗?没关系,黑板挡住了。谁再来?

师:在这里啊,像这样奇形怪状的山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排列在漓江的两岸,作者中间用了两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

师:同学们,当作者荡漾在漓江上,看到这么奇的山,他不禁赞叹道: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当作者看到桂林的山如此的秀,他不禁赞叹道: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 师:当作者看到桂林的山如此的险,他不禁惊叹道: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你读得真是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啊!同学们,这么美的句子,再读试试看。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特别认真,老师提个小建议,就是把声音读得

同学们,你们看,二、三自然段的句式放在一起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排比句。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比喻句。

师:里面都有比喻。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第二自然段的排比句很少有四字词语,第三自然段的排比句中有很多的四字词语。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作者在写水和山时都用了排比,但是在写山时运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这样啊,整齐当中略有变化,文字读起来就更有魅力了。

师:同学们,这桂林美啊!其实,在我们祖国有很多这样的大好河山,有机会去观赏观赏。别忘了,用你们的笔把这些美景记录下来,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下课。 生:老师休息。 师:谢谢同学们。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