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免疫调节的深入解读与释疑

2020-03-17 来源:易榕旅网
2013年第48卷第5期 生物学通报 13 免疫调节的深入解读与释疑 曹祥华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安徽怀宁246121) 摘要 针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关于“免疫调节”这一节涉及 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解读.分别概括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具体发生过程;并且对教师在教 学和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疑问和误区进行分析。 关键词 APC细胞 抗原肽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淋巴因子 中国图书分类号:Q45 文献标识码:C 免疫学知识对于高中生物学来说既是重点又 1.2 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在双信号的刺激下T 细胞内某些转录因子被活化。启动了相关基因的 表达。如果MHCⅡ类分子和抗原肽的复合物与 CD4+Th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则促使T细 胞分化形成CD4细胞:MHC I类分子和抗原肽的 是难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 物必修三关于这一节的描述较为笼统和抽象。这 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很大的困 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容易从教材某些文字 中断章取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为了解决这一问 题.本文就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对教材进行深入解 复合物能够与CD8+Th细胞表面的CD8分子结合 形成CD8细胞。 读,并且针对大家在平时教学和学习中容易出现 的疑问和误区进行分析。 1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1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与活化 初始T细胞, CD4细胞分为T辅助细胞Th(主要又分为 Thl、Th2等)和调节性T细胞(有免疫抑制作用); CD8细胞主要成为CTL即细胞毒性T细胞。以上 分类中,Th细胞能够分泌多种淋巴因子辅助体液 免疫和细胞免疫。Thl辅助细胞免疫,可以协同激 活细胞毒性T细胞,主要针对胞内菌和病毒,与迟 发型超敏反应有关;Th2介导体液免疫,主要激活 B细胞,针对胞外菌和寄生虫,与过敏反应有关。 1.3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作用 也称作未致敏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迁移 至外周淋巴组织中(如脾脏、淋巴结)。其未接触 抗原刺激前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在胸腺中发育的 一类带有CD4、CD8、TCR/CD3、CD28等表面分化 抗原分子的T细胞。 抗原经APC细胞(主要包括吞噬细胞、树突 状细胞等)内吞、加工处理以后被分解成为抗原 肽,抗原肽停留在胞浆中,与APC细胞自身合成 的MHC I类或Ⅱ类分子形成复合物经高尔基体 运输到细胞膜表面。MHC一肽复合物与T细胞表 机制主要包括2个方面:1)CTL细胞的直接杀伤 作用。当CTL细胞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再次 接触时,两者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刺激作用, CTL细胞释放出穿孔素和颗粒酶,在靶细胞的细 胞膜上打出孔洞,使靶细胞膜结构完整性消失,通 透性发生改变.引起靶细胞内渗透压改变,靶细胞 面的TCR/CD3、CD4、CD8分子结合成为T细胞对 抗原识别的第一信号。T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 的协同刺激,第二信号是APC细胞膜表面的B7 因子与T细胞表面CD28分子结合。若缺乏B7因 子的辅助,T细胞是不能被活化的,如肿瘤细胞虽 然也能表达出肿瘤抗原,并且能够与MHC I类分 肿胀、裂解以致死亡。CTL细胞在杀伤靶细胞过程 中,本身未受伤害,可重新攻击其他靶细胞。2)与 分泌的淋巴因子相互配合、协同杀伤靶细胞。如皮 肤反应因子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吞噬细胞易 于从血管内变形游出: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可吸引 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形成稳定的第一信号,但有些 肿瘤细胞不合成B7因子,无法使T细胞活化而 逃避机体对其免疫杀伤。 相应的免疫细胞向抗原所在部位集中.以利于对 抗原进行吞噬、杀伤和清除等。由于各种淋巴因子 的协同作用,扩大了免疫效果,达到清除抗原异物 14 生物学的目的。 2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2.1 体液免疫中抗原的种类 根据机体免疫细 胞对抗原的识别机制不同,可以把抗原分为两大 类:1)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在刺激B细胞产生抗 体时不需要T细胞辅助,称为TI—Ag。此类抗原只 含有B细胞抗原决定基。只活化未成熟B细胞, 诱导产生抗体仅为IgM类。TI—Ag一般只引起体 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和记忆应答。如 细菌的脂多糖、荚膜多糖及聚合鞭毛素等少数抗 原属于此类抗原。2)胸腺依赖性抗原:指需在吞 噬细胞参与及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 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称为TD—Ag。如细胞、病毒 及各种蛋白质均为TD抗原。TD—Ag活化成熟的 B细胞,诱导产生lgG类等抗体,能引起记忆应 答。同时也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先天性胸腺缺 陷和后天性T细胞功能缺陷的个体,TD—Ag诱导 其产生抗体的能力明显下降。 2.2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2.2.1 抗原的呈递、识别及1’h、B细胞的活化 一般情况下.当大量抗原进入未经免疫的机体诱 发初次免疫应答时,多由APC细胞负责摄取、处 理抗原,生成抗原肽和MHCⅡ类分子复合物。将 抗原呈递给CD4+Th细胞,使CD4+Th细胞激活 生成Th2。 当再次免疫应答发生时,B细胞对抗原的摄 取与以上方式有所不同。B细胞通过表面抗原受 体与TD抗原分子上相应的B细胞决定簇特异性 结合而将抗原摄人胞内,然后通过与APC细胞对 外源性抗原类似的加工处理方式,使抗原降解成 抗原肽。抗原肽与MHC 11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 物到达B细胞表面,可被CD4+Th细胞识别而被 激活生成Th2。 活化后的Th2细胞表达出能与B细胞发生特 异性结合的配体CD40L。 B细胞的激活:B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同时 也是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当B细胞表面的 抗原受体BCR接受来自于抗原的直接刺激时,即 可获得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进而B细胞表面 受体CD40与Th2细胞表面相应配体CD40L结 通报 2013年第48卷第5期 合,相互作用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即B细胞活化 的第二信号。Th2细胞产生多种淋巴因子,为活化 B细胞进一步增殖分化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并影响抗体的分泌、Ig类别转换、亲和力成熟和记 忆性B细胞的产生等。 2.2.2 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活化的B细胞通 过与多种淋巴因子结合后可进一步增殖分化为浆 细胞,浆细胞是B细胞的终末细胞,具有合成抗 体的功能。活化的B细胞在不同淋巴因子作用 下,可激发形成不同种类的浆细胞。 在B细胞的分化阶段,有部分B细胞分化成 为记忆性B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由于 记忆性B细胞带有高亲和性受体。对抗原亲和力 大,故能迅速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并 分泌抗体。 2.2.3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是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 分子,在体内可发挥多种免疫功能,如:体内针对 细菌毒素的抗体与相应毒素结合后,可改变毒素 分子的构型而使其失去毒性作用,而毒素与抗体 复合物也易于被吞噬细胞所吞噬;针对病毒的抗 体与相应病毒结合可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结合,从 而发挥抗体的免疫保护作用:形成细菌一抗体复 合物。或激活补体形成细菌一抗体一补体复合物, 并与吞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 胞对病原菌的吞噬作用;或通过形成膜攻击复合 物而使病原体溶解死亡,即免疫溶解作用等。 2.3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TI抗原可直 接激活未致敏B细胞产生抗体,而无需抗原特异 性T细胞的辅助。目前认为对TI抗原产生免疫应 答的细胞为B1细胞,这种Bl细胞只表现初次应 答的特性.而不表现再次应答的一系列变化。TI 抗原可根据分子构型的不同分为2类,即TI一1 (如细菌脂多糖和聚合鞭毛素等)和TI一2(如肺炎 球菌荚膜多糖和D一氨基酸聚合物等),它们可以 通过不同的机制激活B活胞。 B细胞对TI一2抗原的应答具有重要的生理 意义。多数胞外菌含胞壁多糖成分,能使细菌抵抗 吞噬细胞的直接吞噬和杀伤作用。而TI一2抗原可 直接激活B细胞,在无需抗原特异性T细胞辅助 2013年第48卷第5期 生物学通报 15 的情况下迅速产生抗荚膜多糖的抗体,通过该抗 体的调理作用,从而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和杀伤作用。 3对教材中存疑知识点的解释 3.1 教材中提到的“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 等的提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 原.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其中“大多数抗 原”和“少数抗原”的含义。 关于“大多数和少数抗原”.在平时教师教学 和学生理解的过程中,存在2种观点。第1种观点 认为“大多数和少数”是不同抗原中的大多数种类 和少数种类。大多数抗原是指胸腺依赖性抗原,其 识别过程需要APC细胞内吞、处理和呈递变成Th 细胞能够识别的抗原肽;少数抗原是指胸腺非依 赖性抗原,不依赖于APC细胞和Th细胞,能够直 接刺激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而使其激活,这是 对教材中提到的“少数抗原”和“直接刺激”的直 观理解。第2种观点认为大多数和少数是指某种 抗原的大多数和少数.这是从B细胞的活化需要 双信号刺激的角度去考虑的。第1信号是抗原直 接刺激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第2信号是Th2 提供的活化信号。 这2种观点笔者更倾向于第2种观点,可以 从教材中体液免疫示意图中找到答案,胸腺非依 赖性抗原虽然能直接刺激B细胞引起免疫应答, 但不会引起记忆应答。如果少数抗原的直接刺激 指的是来自于TI抗原的直接刺激,从而导致的B 细胞活化,则图示中B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的途 径是不成立的。所以少数抗原指的是少数位于病 原体表面的抗原决定簇.直接刺激B细胞表面的 抗原受体,而大多数抗原隐藏在病原体的内部,需 要吞噬细胞处理分解成为抗原肽才能被识别。 3.2体液免疫中T细胞是否呈递抗原给B细胞 教材中体液免疫示意图中容易让教师和学生 在理解上产生误区的地方就是T细胞表面的抗原 呈递给B细胞。在示意图中编者用红点表示抗 原,貌似B细胞上的红点来自于T细胞,其实不 然,从B细胞活化途径考虑,首先是Th细胞活化 成Th2,Th2细胞生成的配体CD40L再与B细胞 表面的受体CD40结合(第2信号),在Th2分泌 的淋巴因子的协同作用下B细胞被活化。所以图 示中B细胞表面的抗原(红点)应该是来自于抗 原与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BCR的直接结合(第 一信号)。B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刺激缺一不可。 因此可以说T细胞给B细胞提供了活化信号,但 没有直接呈递抗原。为了避免学生在理解过程中 产生误区,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双信号刺 激”的概念。 3.3淋巴因子的种类,是由什么细胞分泌的 在 以往高中阶段的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淋巴因子 是由效应T细胞(CTL)分泌的,增强CTL对靶细 胞的杀伤力。但新教材中又提出了T细胞分泌的 淋巴因子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其实淋巴因子的 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多种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教 材中提到的“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主要是由 Th2分泌的各种白细胞介素用于辅助体液免疫 的。效应T细胞(CTL)分泌的淋巴因子主要是细 胞毒性因子和细胞溶素(穿孔素)。另外,Th1分泌 的各种淋巴因子用于辅助细胞免疫;干扰素能够 促进抗体的生成、杀伤肿瘤细胞和抑制病毒感染 等。总而言之,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活 化的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等都具有分泌淋 巴因子的功能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学关于免疫学的学习 中,一定不能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割裂地来看, 它们应该是彼此密切联系的.体液免疫需要细胞 免疫提供活化了的Th细胞和淋巴因子.体液免疫 中B细胞能够为T细胞的活化递呈抗原。更不能 对教材中比较模糊的知识点进行主观臆测。希望 以上归纳能对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有一定的 借鉴作用。对学生有效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 所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 龚非力.医学免疫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 3 宋正海.关于高中生物学中T细胞知识的诠释.生物学通 报,2009,44(2):17—18. 4 崔世丽.几种淋巴因子简介.中学生物学,2009,25(8):3—4. (E—mail:596552563@qq.o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