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

2021-05-14 来源:易榕旅网


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

【摘要】:随着知识时代的兴起和社会转型的持续推进,我们的生活正在经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而与人的存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自然也必须完成相应的变革和转型。如今的教育正在力图从注重共性和数量的传统教育向关注个性和质量的现代教育转变,关注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潜能发展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学作为教育的主要实践载体,也应该从以共性和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表现出对个体差异和创造能力的关注,而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则是实现功能转变的前提。当然,教学实践形态的变革绝不是自发产生的,它不仅依赖于实践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更需要对相应的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变革,变革的重点是从关注教学的规范、统一转向支持教学的创新和多样。学校场域中的教学管理变革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教学实践形态的转型、作为重要契机的新课程改革、学校管理权力的下放以及专业权力的凸显。这些力量的推动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学校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不再执迷于控制,而是转向对教师的专业支持、服务和引领。外在控制型管理只能带来合格规范的教学,却无法创造真正高品质的教学。高品质的教学只有通过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热情和唤醒教师潜在的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实现,为此,以尊重教学专业属性的注重专业引领的新型教学领导和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亟需研究的重要议题。教学实践的基本品性是教学管理变革的内在根基。教学实践是一项人之为人的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智慧、

伦理、情感和个性特征。无论是教学智慧的养成、伦理目的的达成还是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互动与交流,都是建立在教师个体品质的基础之上。因此,管理者必须鼓励教学者的多元化选择,鼓励他们实践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努力减少各种形式的思想和行动的同一性和一元化。当然,对教学管理的二重性本质也是教学管理从控制型向引领型变革的内在依据。教学管理的二重性包括价值取向上“成人”与“成事”的统一、内容构成上常规与创新的统一、实践操作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以及手段应用上技术与伦理的统一。传统教学管理的根本病症在于它的行政取向,具体表现为理性主义的管理理念、控制主义的管理目的、行政主义的管理方式和形式主义的管理手段。教学管理的行政取向导致了根深蒂固的管理主义意识和控制情结,甚至出现了行政权力干预专业权力的现象。传统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层体制的基础之上的,科层制关注的是从属而不是创新,是统一而不是个性,这是一种控制型的管理形态。如果一味地使用控制型管理的话,就会出现依附性实践、操作性实践、同质性实践和重复性实践等几种异化的教学实践形态。在教学专业性日益凸显的今天,探索从控制为主转向引领为主的教学领导和管理体制是新时期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的基本走向。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的实施不仅需要我们对错综复杂的教学现实作出判断,还要审查行为背后的思维假定,重新定位行政权力的边界和功能,尊重专业权力并改革妨碍教师发挥专业潜能的体制和环境。管理者不仅要树立“生命人”的人性假设、基于教育立场的管理逻辑,还要不断塑造道德权威和专业权威的影响力,要在组织结构、制度规范和文化建设上探索

切实可能的变革路径,同时努力寻找学校外部的专业力量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帮助和引导。当然,教学管理变革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在变革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困境和阻碍,这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能力和素质。人的问题是教学实践变革的中心问题,我们必须将结构的变革与思想、观念的变革联系起来,否则变革的最终目的将难以实现。这就需要在学校内部构建相应的教学领导力量,以此来支持、服务和引领教学实践的完善和发展。教学领导是一个多主体的行为,它更多地强调学校内全体成员为了教学实践的革新和发展而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创造精神和凝聚力。校长的教学领导、教研组长的领导和教师个体的领导力是三种基本的教学领导力量。当然,教学领导力量的生成需要各种条件的支持,涉及到如何重建学校场域中的权力关系,以及行政力量如何支持教学等,同时教学领导主体本身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提升自己。教学实践的存在本身是生产一创造性的,仅仅靠外部的规范、限制和训练并不能带来教学品质的真正提升,教学实践的改善最终依赖于教师内在的追求和探索精神。只有当教学管理从控制向引领转变时,教学才不是既定的和规范的,而是呈现出自主和创新的特征。当前最重要的是,鼓励教师建立自身的教学思想,通过思想的丰富来促进教学实践的多元化创新。【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领导行政控制专业引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20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导论12-29一、变革时代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挑战12-13二、相关研究评论与主题词的界定13-25(一)相关研究的梳理及评论13-23(二)研究问题及主题词的界定23-25三、研究思路与方法25-29(一)研究思路25-27(二)研究过程与方法27-29第一章学校教学管理变革:一个亟待正视的议题29-52一、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的时代背景29-32(一)知识经济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9-30(二)学校转型性变革30-32二、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的动因分析32-42(一)基本动力:教学实践形态的转型33-35(二)重要契机:新课程改革35-38(三)外部保障:学校管理权力的下放38-40(四)主体力量:专业权力的凸显40-42三、学校教学管理的价值转向:从控制到引领42-52(一)教学作为一种专业42-45(二)引领型教学管理的意涵分析45-46(三)立论基点:从行政取向到专业取向46-49(四)内在构成:教学领导与管理的有机统一49-52第二章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的内在根基52-71一、教学实践的基本品性分析52-62(一)内蕴智慧52-54(二)关乎伦理54-57(三)富含情感57-59(四)彰显个性59-62二、学校教学管理的二重性分析62-71(一)价值取向:”成事”与”成人”的统一62-64(二)内容构成:常规与创新的统一64-66(三)实践操作:共性与个性的统一66-68(四)手段应用:技术与伦理的统一68-71第三章传统教学管理批判71-110一、传统教学管理的行政取向分析71-88(一)理性主义的管理理念

71-75(二)控制主义的管理目的75-79(三)行政主义的管理风格79-84(四)形式主义的管理方式84-88二、传统教学管理的实践表征88-97(一)层级式教学组织结构88-92(二)”唯制度主义”的管理模式92-95(三)控制主义的教学管理文化95-97三、控制型管理与教学实践的异化97-108(一)主体的隐退与依附性实践97-100(二)思想的匮乏与操作性实践100-102(三)个性的销蚀与同质性实践102-106(四)创新的缺失与重复性实践106-108四、控制型管理存在的合理性依据108-110第四章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的现实建构110-148一、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的思想基础110-120(一)人性假设:从”工具人”到”生命人”110-113(二)逻辑立场的转向:从行政逻辑到教育逻辑113-116(三)领导权威的转变:从行政权威到专业、道德权威116-120二、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的路径选择120-137(一)组织重构120-127(二)制度更新127-133(三)文化培育133-137三、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的外部支持137-145(一)行政松绑:政府与学校关系的重构137-140(二)同伴支持:校际互动140-142(三)专业支持:”U-S”合作研究共同体142-145四、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的困境及其超越145-148(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盛行145(二)安稳的”舒适地带”与教师的行为惯性145-146(三)管理者面临着巨大的能力挑战146-148第五章学校场域中教学领导力量的生成148-191一、关注教学领导:教学管理变革的新取向148-155(一)教学领导概念的产生与发展148-150(二)内涵界定150-152(三)基本特征分析152-155二、教学领导力量的主要表现形态155-175(一)校长的教学领导155-164(二)教研组长的教学领导164-167(三)教师个体的领导力

167-175三、教学领导力量生成的条件与支持175-191(一)学校场域中权力关系的重建176-179(二)校长教学领导潜能的开发与培养179-183(三)教研组长专业引领力的提升183-186(四)教师领导力开发的支持性条件186-191结语教学管理变革与教学生活重塑191-193附录193-196参考文献196-206后记206-207 网站。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