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诗句赏析:
一:1:《观沧海》中所写实景是____________,虚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涌”字好在哪里?
“涌”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海 波涛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写法+句意+情感
这句诗是虚写,诗人借景抒情,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若”字的好处同此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豪迈乐观的
进取精神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1:炼字的角度: A“几处 ,谁家”写出了莺燕数量少,生动地描绘了早春景象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 B“争,啄”: 争,让人感受到了春光的宝贵。“啄”字写出了燕子的忙碌。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的动态场景。早春鸟儿们的动态景象。 C:“乱”:写出了花颜色和种类的繁多。“浅”写出了草的柔嫩, 这两个字紧扣早春景物特征,表现春的明媚动人。
2:“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句诗运用对偶修辞,生动地写出了早春花草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修辞+句意+情感 3:描绘一下“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展示的画面:
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
1
来的燕子,又在湖边忙碌着,不停地衔泥筑巢。
4: 这首诗以“春”字为着眼点,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其中“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感情的词语是_______
5、抒发了诗人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展现的画面: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尽吹,落叶纷飞;道旁嶙峋的古树上,缠绕着枯藤,乌鸦已经回巢,不时发出几声啼叫。
2: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和凄凉秋景形成对比,以乐衬哀,
反衬了诗人孤寂悲凉 思念家乡之情
3:这首词运用 白描 手法,描绘了9种意象,构成了一幅悲凉寂寥的秋景图。 4: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悲凉寂寥的意境,烘托出诗人孤寂悲凉 思念家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理解赏析: 次:停留 1: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画面?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和风吹来,船帆高悬,船一路顺风行去. (这句诗“以小见大”,妙在以“一帆悬”的小景写出了“两岸阔”的大景。)
赏析:这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广阔江面行船的壮丽景象。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句意: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 重点字赏析:a“生,入”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序交替的自然哲理。b“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C: 这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时光匆匆,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的 思乡 之情。
2
课后古诗:
五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杜牧是____(朝代)诗人,与_______并称“小李杜”。 2.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3.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4.“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该如何理解?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5.“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1分),两个“笼”字把烟、水、月、
沙四者和谐地溶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1分)
6 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一个“寒”字,不
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人心头掠过一丝寒意,烘托了冷寂的氛围。
“犹”字的好处: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未来相联系,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和 对贪图享乐的统治者的愤慨之情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和对醉生梦死
的统治者的愤慨之情
六: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第一句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涨,秋”二字 好在何处? 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将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
2“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衬托出诗人深重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3.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思想感情。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活化出的成语是“剪烛西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相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向亲人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的情景。诗人的感情中,有思亲不得归的愁苦中还有渴望团聚的欢乐之情。 5 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后两句诗人运用想象,设想了与亲人见面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亲之情。
6: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表现了诗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思想感情
七: 浣溪沙 作者:晏殊【宋代】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落寞孤独的情感。 2、名句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句意: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 赏析:这两句运用对偶修辞,通过对易逝的春光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来 去”的用法同此)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 。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和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4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2“杨花落尽子规啼”—句好在哪里?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杨花、子规” 特定的景物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漂泊之痛和离别之苦。
3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A 修辞角度:运用拟人修辞,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对被贬友人的关切思念之情。
B想象角度:运用想象 ,把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知己,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关切思念之情。
C: 借景抒情: 诗人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关切思念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