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绿色生态型校园规划和建设管理之探讨

2022-08-12 来源:易榕旅网
2017年第7期(总第45卷第317期) doi:10.39690.issn.1673—7237.2017.07.028 建筑节能 ■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 绿色生态型校园规划和建设管理之探讨 大/、,吴兴宏 厶 (湖北工程学院基本建设管理处,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 结合我校现有的校园规划和多年校园基本建设实践,探讨在新时期校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应 从传统的仅对建筑美学、空间结构和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追求,逐步转向对绿色、生态、人文和 环保的综合求索,使绿色建筑成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达到建筑和 环境的自然和谐与有机统一。从绿色生态的角度,综合分析、探讨、展望校园规划建设科学、 合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绿色生态;校园规划建设;技术管理;研讨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37(2017)07-0133-04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Green Ecological Campus WU Xing—ho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ice,Hubeif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ogan 432000,Hubei,China)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campus of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or many years,it concludes that the planning and constuctrion should be explored to green, ecology,humaniy,and envitronmental protection,from the conventional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space structure and colour collocation in the new period,making the green building become an organic component of a natural ecological cycle system,achieving the natural harmony and organic uniyt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The scientific,ration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campus planning and constuctrion are analyzed,discussed and outlook comprehensiv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ecology with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green and ecological;campu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technical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prospect 0 引言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 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个高校的校园基础设施规划 建设亦日趋完善,老校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扩建等日 渐成为重点,如何在新时期时代背景下,满足师生和 周边群众对校园建筑物绿色生态型的需要,是亟待研 究和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人才 的摇篮,校园建筑文化建设就要与城市、社会的发展 不断动态的调整,绿色、生态型校园是以可持续发展 环保的校园规划是建设自然、和谐和健康舒适的校园 环境的必由之路。 - 1绿色建筑的概念 国家标准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中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 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即节地、节能、节水 和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 供健康、适用、环保和高效的使用空间,达到与自然和 谐共处的建筑。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贯穿于整个建筑 物的规划、设计、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建造施工、后期 运营使用与日常维护、危房废弃的拆除以及再循环、 利用的全循环体系过程 ]。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将施工管理、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 利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 为目标,将生态学作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为核心,以现代化高新智能的创新技术为手段,使校 园内部与外部资源之间达到有机平衡和循环使用 J。 根据国家绿色建筑“三节一环保”要求,落实绿色节能 收稿日期:2016—11-19;修回日期:2016—12-05 吴兴宏:绿色生态型校园规划和建设管理之探讨 量和运营管理等作为评价建筑物是否符合绿色建筑 的七大评价标准指标,来指导和规范我国建筑发展的 方向。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步伐的逐步推进,建筑作 为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高能耗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 展,必须走“绿色、生态、环保和人文建筑”之路。据国 家有关部门统计,建筑活动分别大约占了人类生产生 活所需40%的自然资源,而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产生的 废弃建筑材料,以及在建筑物等服役期满后建筑物的 拆除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也大约占了人类生产生活垃 圾总量的40% 。 2校园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1)校园建筑规划要遵循科学、合理和可持续性 发展的原则,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校园建筑环境和精神 文化的需求,又要为高校校园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建 设预留和保存一定数量的空问和必要的时代印迹。 如何在有限的校园面积下,满足日益增长师生人数对 校园空间的需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校园规 划建设中应具有超前思维意识,既要为今后学校的发 展变化预留一定数量的发展用地,又要缜密考虑适当 提高建筑密度和适度发展地下空间的可能性。 (2)校园绿色建筑的规划和实施,要从摆脱传统 建筑规划设计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结构形式、色彩 搭配等方面的追求,逐步转向以绿色、生态和人文等 角度来综合考虑,使建筑成为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平衡和协调建筑内外部环境与不同用 户和能源体系之间的需求及依赖程度,进而达到建筑 和环境的自然和谐及有机统一。 (3)高校在校园规划建设中,不仅要注重建筑或 功能区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还应该更多地采用灵 活多样的建筑室内外空间和多层次交往空间,为学生 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空间 场所 j。譬如,在校园林荫道、湖边可多增加一些座 椅、石桌、书亭等满足学生交流和互动;校内的围墙采 用绿色灌木代替,既方便了交流和资源共享,又增加 了空间视觉感,I建设一些校园人文主题建筑,如喷泉、 假山、小桥流水、藤架、人文广场和名人雕塑等引人驻 足,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3 绿色生态建筑在校园工程的实践应用 (1)湖北工程学院湛林体育馆工程项目建筑面积 11 637m ,主馆地上3层,副馆地下1层,建筑高度 27.5 m,南北跨度82 m,东西跨度66 m(见图1)。主 场馆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墩柱支撑,上部屋 面系统采用螺栓(焊接)球节点双曲面坡椭圆形网架、 铝镁锰板金属复合屋面和8瓣外挑桁架钢结构屋面 系统组成。幕墙采取Low—E(Low Emissivity)中空 浅灰透明竖明横隐玻璃,传热系数为2.5W/(m ・K) 4级,隔声性能为3级,采光性能T ≥0.4,具有良好 的采光性、隔热保温、隔音和防紫外线等特性,是一种 新型的没有“光污染”的绿色、节能、环保玻璃建材。 譬如,在长江流域特别是酷热的夏季,Low—E中空玻 璃具有的隔热保温特性可以阻挡大约90%的太阳辐 射热,但馆内的温度依然可保持在人体舒适度内;在 温湿的冬季,Low—E中空玻璃保温效果也愈加显著。 我校体育馆的中空浅灰透明玻璃幕墙不仅最大限度 地利用自然光照节约了人工照明用电,而且大幅降低 了中央空调的使用频率和用电负荷,达到了绿色生态 节能减耗的初衷。 (2)体育馆两侧原为一臭水沟,根据绿色生态校 园的理念,采取“治水为前、生态优先、以绿为基、以水 为源”的环境修复策略,对该臭水沟采取一系列水环 境工程,将水系和学校春晖湖相连,进而贯通连接城 市防洪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校园防洪排涝能力与生态 环境品质,构建馆、园一体的“水生态经络”,使生态园 成为我校师生乃至学校周边人民群众晨读、晨练和休 闲的“公共资源”。 图1 湖北工程学院体育馆 Fig.1 Gymnasium of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4绿色生态型校园的规划建设技术和管理 随着高校师生人数规模的增加,校园面积也在不 断变大,如何协调可持续发展老校区和新校区的规划 建设有效衔接,保留和传承老校区人文历史印迹,前 沿规划新校区科学可持续发展为今后的学科发展预 留空间,是亟待研究和论证的课题。 4.1 绿色生态规划与节能、环境技术管理 (1)科学可持续的规划选址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关 键。在校园规划设计阶段,应将其初稿在校内公示, 让全校师生参与进来,沟通交流、博览众采、集思广 益,让这个最主要的使用群体提出符合他们需求的合 理建议,使整个校园设计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2)绿色生态型校园是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不可 吴兴宏:绿色生态型校园规划和建设管理之探讨 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2016年6月底长江流域百年 一不但满足了校园春晖湖水的自然蒸发,保持湖水水质 清澈,满足校园内园林花草的绿化用水,而且通过校 园春晖湖水的自然调蓄,提升了校园内整体防洪抗旱 的能力。 遇的大暴雨,导致城市内涝,洪水泛滥,我校部分地 势低洼区域也未能幸免。因此,在新的建设中必须按 照海绵城市的标准来进行校园规划。前瞻性的规划 并建设地下污雨水分流管道,将雨水收集在校内湖 中,并利用其灌溉校内的草坪、花草;在道路被交线处 预留管线综合管道、共同沟等技术减少后期管线改造 的反复开挖;校园内的人行道、停车场等非行车道尽 量减少混凝土铺装地面,采用可渗透的多孔沥青和地 砖,保持原有湿地和植被不被破坏。 (3)充分利用清洁、安全和节能的自然光照、通 (5)改造和升级给水管网、卫生问洁具,节约用水 资源。对校园内的给水管网进行改造和升级,卫生间 采用节水器具,建立分区域和单体建筑的管网和水表 管理体系,逐年同比和环比用水量变化,根据人均用 水量得出基础数据,为学校对各二级单位的节能、减 耗和环保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6)校园内生物、化学等学科实验室产生特殊性 风,可节约大量的电力消耗。如在规划建筑物设计 时,应充分考虑该地区的日照和主导风向特点,优化 调整建筑物的朝向、墙窗比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进 而采取一些导光设备、高性能玻璃、LED太阳能灯与 照面自控系统相结合,来实现节能减耗。 4.2绿色生态节能技术在校园的应用 (1)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地源热泵等绿色可再生能 源,在校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高校校园的建筑 物多为中低层建筑,屋顶大多都空置,良好的太阳光 资源被无情浪费。加之高校主要群体为学生,人数较 多,必不可少的洗澡热水和宿舍防暑保温都是传统的 不可再生能源,采取高新智能创新的新技术、新设备 是绿色、环保、节能和减耗的必由之路。譬如,在校园 内可以充分利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 LED路灯,以及在学生宿舍地源热泵系统供应热水和 提供宿舍制冷制热。我校已在刚建成的化学楼和天 成楼屋面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已入网发电,达到 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建立健全节电、节能管理制度,优化升级照明 设备和控制系统,提升节电节能管理水平。对全校的 照明系统按照建筑使用功能和自然采光状况,进行分 区、分组、分散、集中、手动和自动化等综合智能控制 化系统的改造和升级。譬如,在楼梯间安装延时自熄 开关或人体红外感应自动智能开关,对校园道路、景 观等区域采用时间智能化开关控制,以使在深夜能够 智能节能分区减光。 (3)建筑物室内外的热量交换主要是通过墙体围 护结构进行的,因此,外墙体和屋面保温性能的优劣 是直接影响建筑使用能耗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根 据其结构特点和节能环保要求,外围护墙可采用 EPS、XPS或聚氨酯保温系统;屋面板可采用沥青珍珠 岩+XPS保温系统。 (4)通过雨污分流管道将校园内的雨水收集到校 园春晖湖中,以“渗、蓄、治、排”的环境综合修复策略, 质的污水,对环境影响较大,根据环保法相关规定,要 安装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消毒、电解和分离等综合处 理,达到污水处理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7)根据高校校园建筑人群学习、生活的特点,在 学生公寓和食堂应就近集中设置,且优先利用可再生 能源系统进行生活用水的制备、降低能耗,提高可再 生能源系统的应用率。在教学楼和学生公寓,采用节 水率高的卫生器具,能显著降低整个校园的用水量。 5 绿色生态型校园建设的动态管理 目前,国内高校建设管理普遍存在着管理模式落 后、管理队伍力量薄弱和绿色建筑资金投入不足等问 题。绿色生态型校园建设,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分清 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逐步完成,由传统、高能耗建设 思路向精细化、绿色环保节能化理念转变,逐渐形成 从“被动管制”到“主动服务”,从“条文限制”到“理念 传播”,从“以物为重”到“以人为本”的高校能源全过 程管理思路。 6 结论 绿色生态型校园的规划建设是高校科学、合理和 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绿 色节能环保理念传播的最佳途径。因此,在高校校园 规划建设中要有整体性和前瞻性的总体规划,科学合 理地将绿色、生态、人文和环保的理念融人到规划建 设中,使绿色生态建筑成为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 组成部分,达到建筑和周边环境的自然和谐与有机统 一,不仅让现代大学校园科学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充 满生机活力的有机体,而且更成为传播绿色生态建筑 理念的载体。 参考文献: [1]张立山,孟德光,朱天志,等.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及策略 [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9):77—8O. [2]高再华.现代生态型校园规划与建设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 2oo8,(12):114—116. [3]林正荣,陈涛,张程博.浅析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 吴兴宏:绿色生态型校园规划和建设管理之探讨 题[J].建筑节能,2009,(9):78—8O. [7]李明惠.建筑工程加快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的探讨[J].山西建筑 2013,2,(6):243—245. [4]郁超.施工组织设计中绿色施工措施的编制[J].建筑技术,2009, (21):124—127. [8]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5]张希黔,林琳,王军.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J].施工技 术,2011,40(8):1—7. [6]李洪欣,陈远,王大海.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思索[J].绿色施工, 2012,(1):60—62. 作者简介:吴兴宏(1980),男,陕西西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高校基 本建设管理工作(451317539@qq.com)。 3 结论 参考文献: 对有无绿化层屋顶进行连续35 d的测试,通过对 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几条主要结论: (1)昼问,有绿化隔热板下表面、空气层、屋顶上 [1]冯驰,张宇峰,孟庆林.植被屋顶热工性能研究现状[J].华中建 筑,2010,28(2):91—94. [2]赵定国,薛伟成.轻型屋顶绿化的降温效果[J].上海农业学报, 2oo6,22(1):53—55. 表面平均温度比无绿化分别低7℃、3.6℃、2.8℃, 绿化层具有明显的隔热作用。 (2)夜间,有绿化隔热板下表面、空气层、屋顶上 表面平均温度比无绿化分别高3.7℃、1.4 oC、 0.6℃,绿化层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3)昼间,有绿化隔热板下表面、空气层、屋顶上 表面最高温度比无绿化分别低12.2 oC、5℃、5.1℃; [3]唐鸣放,杨真静,郑开丽.屋顶绿化隔热等效热阻[J].重庆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7,30(5):1—3. [4]刘艳峰,陈迎亚,等.垂直绿化对室内热环境影响测试研究[J].西 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3):423—426. [5]唐鸣放,杨真静,李莉.自然状态草地式屋顶绿化隔热特性分析[J].暖 通空调,2007,37(3):1—4. [6]赵定国,唐鸣放,章正民.轻型屋顶绿化夏降温冬保温的效果研究[J]. 绿色建筑,2010,(4):28—30. 夜间,有绿化隔热板下表面、空气层、屋顶上表面最低 温度比无绿化分别高6.4℃、2.4 oC、2.9 oC,绿化层 增加了隔热板的热惰性,降低了温度峰值,延迟了极 值到来时刻,具有削峰填谷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 作者简介:袁平平(1992),男,安徽马鞍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建筑技术科学(761069132@qq.com)。 指导教师:陈兴义,教授,研究方向: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闫海燕,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热工与节能、绿色建筑。 室内热环境,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上接第132页)实施,开展建筑碳交易是以市场手段 [2]彭琛,江亿.中国建筑能耗总量上限的确定[J].建设科技,2015 (14):27—35. 探索建筑节能工作的一条新路径。 (2)建筑碳排放核算如果沿用ISO标准对组织边 界的思路很难推进,从我国现有工作基础、建筑内部 用能特点和碳核查成本的角度建议我国对公共建筑 的碳排放量化、报告和核查采用建筑物物理边界,以 单栋建筑为对象。 (3)现阶段没有哪一类角色可以适用各种类型公 共建筑作为碳交易主体,建议秉着“由易到难,分步实 施,先示范后推广”原则,先对一部分容易操作的建筑 类型纳入建筑碳交易市场,先行先试。 参考文献: [3]刘长松.国外碳排放权交易与碳价波动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物 价,2015(9):55—58. [4]陈宇光.我国区域碳排放市场总量控制与配额分配研究[D].杭 州: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4. [5]阴世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 业大学,2012. [6]彭渤.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案例研究[D].北 京:清华大学,2012. [7]仇勇懿,孙江宁.日本低碳城市的政策与实践——以东京碳排放限 额和交易计划为例[c]//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北京, 2O】1一O3—28. 作者简介:马晓雯(1979),女,甘肃天水人,毕业于重庆大学,供热、 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节能和 暖通空调领域的研究(maxw@ibrcn.tom)。 [1]王毅刚,葛兴安,等.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国道路[M].北京:经济 管理出版社,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